一年级《登鹳雀楼》教案

时间:2024-08-29 05:45:01 登鹳雀楼 我要投稿

一年级《登鹳雀楼》教案

  导语:《登鹳雀楼》以该名为题的诗众多,以李益、王之涣、畅当三人的同名作品最为著名,大多数小学生对《登鹳雀楼》的比较熟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登鹳雀楼》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一年级《登鹳雀楼》教案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首古诗。

  2、板书课题。

  指名拼读"登",要求读后后鼻音。教学登字头,指名拼读"鹳"。

  3、解题。

  登,是登上的意思。鹳雀是一种鸟儿,样子像鹤。在山西省永剂县有一座楼,常有鹳雀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

  登鹳雀楼,就是登上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天,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了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就写下了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投影出示课文内容,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范读。

  三、理解诗句。

  学习一、二行。

  1、指名读,理解意思。

  2、出示课文图,设置情境: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这气势多么壮观。诗人在黄鹤楼上看到了什么?(太阳、青山、黄河)这轮傍晚的太阳就要落下去了,它会怎样落下去呢?课文中哪个次是"靠着"的意思。(依)

  引导学生理解"尽",再演示太阳落山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

  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傍晚,一轮太阳挨着群山缓缓沉落,滔滔的黄河水奔腾咆哮着向大海流去。

  3、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三、四行

  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2、指名读三四行。

  3、理解: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就是看到了更远的地方。更:再。

  4、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登上高一层楼。

  练说全诗的意思。

  四、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

  2、讨论: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他可能讲些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五、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指导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生字书写。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登,指名分析字形,说说偏旁名称。

  2、指名背诵课文。

  二、教学生字词。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引导用生字组词。

  楼(楼层高楼楼房钟楼)

  依(依靠依依依山傍水)

  尽(尽头用尽尽力穷尽)

  入(进入入门出入)

  穷(穷尽贫穷穷苦)

  3、教学字形。

  指名分析字形,说说记忆方法。

  讲解"欲、登、楼"的笔顺。

  4、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抄写。

  山白日千里目

  海黄河一层楼

  2、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傍晚的太阳靠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落下去了。()

  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再登上一层楼。()

  教学反思: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目标,要在读、背、识字的基础上,加入整体感知诗意、体会古诗描绘的意境的要求。因此在本学段的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境,体会感情,领悟内涵。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审美修养。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古诗教学似乎都在走着一个相同的模式,不论是以自学为主还是以讲授为主,都走的是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质疑解惑这样一个路子。把学习的重点过多地放在了古诗本身上面,忽略了学生自身所具有的学习能力和对古诗的宏观感受,基于此我决定从 一个新的视角出发,上一节不一样的古诗教学。在本届可我力求体现两点,那就是在古诗教学中较好的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及体现学习古诗时的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眼中有画心中有情。

  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

  1 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 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课件的使用在帮助学生把握诵读语气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年级《登鹳雀楼》教案】相关文章:

登鹳雀楼教案12-02

登鹳雀楼教案04-20

登鹳雀楼教案06-12

(优选)登鹳雀楼教案06-19

《登鹳雀楼》教案及赏析04-17

《登鹳雀楼》教案案例04-17

登鹳雀楼教案(优秀)06-16

【荐】《登鹳雀楼》教案11-26

《登鹳雀楼》教案【热门】11-26

登鹳雀楼教案【热门】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