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赤壁赋》通关高考复习方案
引导语:苏轼的《赤壁赋》的通关高考复习的方案,下面为大家准备好了,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一、目标
1.背诵默写全文;
2.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读写结合,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体会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
4.重点、难点是文言基础知识积累。
二、方法
1.做好预习工作,自主学习,充分“活动”起来;
2.强基固本,学思结合;
3.利用课本,温故知新,有步骤地总结、落实高考文言字词。
三、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读:
人生有限,宇宙无穷,生命渴望不朽,渴望建功立业,渴望名垂千古。
苏轼青年时随父出川,曾写过“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之句,意气风发,表现了想要大有作为的雄心壮志。然而被贬黄州后,自感有志难成,人生短暂却已过去大半,理想高远却还未能实现,《赤壁赋》中客的悲伤就源于此,所以客的悲实际上是苏子之悲。
然而,苏轼是智者,是达人,面对失落,面对困惑,他不会如常人般一味去悲叹,去怨愤,他有着自己卓然不群的体验与思考。
2.《赤壁赋》知识竞赛
全班分成4个小组,由各小组组长分别出5道基础知识题考查其他小组,进行小组评比,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近年高考真题回放(1) ----实词、虚词
1.2013全国课标Ⅱ 4.少聪敏好学,善属文
2.2014山东卷 9.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
3.2014重庆卷 8.群丐请从之任所
4.2015广东卷 5.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
5.2015四川卷 9.相与枕藉乎舟中
6.2015天津卷 10.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7.2014山东卷10.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8.2012天津卷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答案:(撰写;交付;前往;高峻;介词,在;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并列;代词,它)
9.补充课文成语:
遗世独立,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正襟危坐,舳舻千里,横槊赋诗,一世之雄,一叶扁舟,沧海一粟,逝者如斯,一毫莫取,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杯盘狼藉。
10.近乎成语的词语: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斗牛之间,羽化登仙,如怨如慕,余音袅袅,遗响悲风,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洗盏更酌,东方既白……
(二)近年高考真题回放(2)——名句默写
1.2012山东卷 15.(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_, 而又何羡乎?
2.2013北京卷 13.(4)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3天津卷 15.(5)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4.2013湖北卷 15.(7)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
5.2013四川卷 14.(8)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
6.2014湖北卷 15.(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
7.2014重庆卷 13.(3)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 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8.2014四川卷 14.(7)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
9.2015安徽卷 10.(5)———————,歌窈窕之章。
10.2015江苏卷 11.(6)______________,徘徊于 斗牛之间。
11.2012全国大纲卷 13、(2)月出于东山之上, ___________。白露横江,_________。 __________,凌万顷之茫然。
12.2013全国课标Ⅱ 10.(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3.2014全国课标Ⅱ 10.(3)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14.2016年全国课标卷III10.(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默写突破练习(1)——理解准确
1.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夜游赤壁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美景。
2.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书写箫声音调悲凉、幽怨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表现曹孟德志得意满可谓一世之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江水、明月为喻,论述“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默写突破练习(2)——写得正确
下列名组词句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B.扣弦而歌,击空明兮朔流光,望美人兮天一方
C.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述,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D.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籍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答案:B (A、戌;B、舷,溯;C、诉;D、藉。)
(三)回归课文(1)——重点实词
首先注意课下注释中该字词的意思;然后回忆其他课文中是否出现过同样的意思;最后归纳一下他都有哪些意思。
1.纵一苇之所如
2.扣舷而歌之
3.击空明兮溯流光
4.而卒莫消长也
5.苏子愀然
6.固一世之雄也
7.属 shǔ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所封子弟同姓甚众, 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
属zhǔ
①屈平属草稿未定
②举酒属客
③乃以秦王属吏
④属予作文以记之
⑤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答案:(隶属,归属 ;类,等辈;亲缘关系 ;撰写,写作 ;请,劝;委托,交付;“嘱”,嘱托; 副词,适逢)
(三)回归课文(2)——词类活用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5.顺流而东也
答案:(使动 ;意动;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方位名词作动词)
(三)、回归课文(3)——重点虚词
(共四道题,可以请四小组各推选一名组员自行讲解,教师及时指导)
(1)之
① 纵一苇之所如
② 凌万顷之茫然
③ 羡长江之无穷
④ 惟江上之清风
⑤ 耳得之而为声
⑥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答案:(动词,到,往;助词,定语后置标志 助词;主谓之间,取独;助词,的 ;代词,它 ;指示代词,这)
(2)而
① 倚歌而和之
② 目遇之而成色
③ 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⑤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⑥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⑦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连,表修饰 ;连,表承接 ;连,表并列;连,表递进;连,表转折;连,表假设;连,表因果)
(3)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知不可乎骤得
相与枕藉乎舟中
④而又何羡乎!
答案:(助词,形容词词尾;助词,表句中停顿, 不译;介词,相当于“于” 在;句末语气助词,呢)
(4)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④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⑤托遗响于悲风
答案:(在;从;在;被;给)
(三)回归课文(4)——特殊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凌万顷之茫然
3.渺渺兮予怀
4.客有吹洞箫者
5.而今安在哉?
6.何为其然也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8.是造物者无尽臧也
9.固一世之雄也
答案:(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
(三)回归课文(5)——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答案:B.(“既”是“过了”的意思。在古代,“望”指农历十五,“既望”指已经过了望日,即到了农历十六)
(三)回归课文(6)——文言翻译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2.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四)课文理解——内容
1.可以用哪四个字概括课文内容?说一说理由。
明确:风、月、悲、乐。
2.课文理解——手法。《赤壁赋》是如何通过景、情、理交融来抒写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五)文言断句,强化课文理解
1.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晁补之《续离骚序》)
2.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答案:
1.《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晁补之《续离骚序》)
2.游赤壁,受用现今无边风月,乃是此老一生本领,却因平平写不出来,故特借洞箫呜咽,忽然从曹公发议,然后接口一句喝倒,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了悟,妙甚。([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六)课文拓展——素材运用
(1)问:重学《赤壁赋》带给我们什么新启示?
明确:
①既然人生短暂,更应该以达观自处,珍惜当下;
②与自己展开的心灵对话可以实现自我救赎;
③人需要与自然进行对话;
④身处逆境,使自己成为艰苦生活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2)课文拓展——素材运用示例:
《赤壁赋》给人一种别样的享受:清风、明月、饮酒、赋诗、高歌,再加上洞箫相和,使得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仿佛进入美妙的神话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中根本感受不到苏轼被贬后的苦闷不平之情,这正是《赤壁赋》的美之所在;人生在世,要学得豁达,要活得潇洒。个人恩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会把你压垮;不如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因为苏子对待得失是这样的:“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别人得了,我不羡慕;我没得到,我不遗憾,对人生得失如此达观,才使得《赤壁赋》带给我们纯美的享受,充满眼帘的只是“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3)课文拓展——素材激活
示例1:乘一叶扁舟,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踏一双芒鞋,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一生仕途不畅,飘零在黄州、惠州、儋州间,却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天性,随遇而安,最终凭着诗文成就扬名天下,成为一代文豪。苏轼的一生实在称不上顺利,但他仍能通达地看待世间万物,快乐地生活,这就是顺其自然的力量。他顺从了自己的本心,不阿谀奉承,不谄媚献好,在自己心中留下一方净土。远离世俗纷争,避开尔虞我诈,更添一份安闲,一份恬淡。
(2015年山东卷高分作文《顺其自然,功到自成》)
示例2:当人生遭遇不幸时,我们要乐观旷达。苏轼,一代文豪,从意气风发到屡遭贬谪,其间有得意,更有坎坷。他有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和睿智的思想,更有乐观旷达、忘怀得失、超然物外、闲适洒脱的心境。虽然命途多舛,多次遭贬,甚至深陷“鸟台诗案”几近性命攸关,他依然宁静如月,旷达如风。窘居黄州,他依然乐观高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成千古佳作。
(2014年上海卷高分作文《当人生遭遇不自由时》)
(七)总结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课文告诉我们:要以乐观的心面对逆境。
(八)课堂练习《后赤壁赋》翻译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四、课后练习
结合苏轼的词,分析词中所蕴涵的对人生(生命),对苦难的理解。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评论文章。参考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等。
【《赤壁赋》通关高考复习方案】相关文章:
复习赤壁赋09-05
《赤壁赋》复习教案(精选12篇)08-29
《赤壁赋》高考知识点09-30
苏轼《赤壁赋》基础知识复习08-06
《赤壁赋》高考语文必背考点05-25
《前赤壁赋》复习教学教案设计09-12
前赤壁赋教学方案10-22
2017年高考语文《赤壁赋》考点11-21
高考文言文《赤壁赋》考点梳理05-22
高考语文赤壁赋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知识点整理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