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小故事

时间:2025-06-03 14:16:34 好文 我要投稿

汉字小故事汇总(15篇)

汉字小故事1

  那是大清乾隆年间的事。我们低田的四个秀才相约进城,从低田到金华县城要走几十里路,实在无聊,甲秀才提议:我们四人一路走一路做诗岂不有趣。这样,我们每人拆一字,做一首诗,诗中要有物有色。谁的'不合规格,到城里谁请客。

汉字小故事汇总(15篇)

  其他三位秀才都说:好! 甲秀才当仁不让,以出字为诗: ‘出’字拆开两座山,颜色一样煤和炭。 不知哪座山出煤,哪座山出炭! 乙秀才不甘示弱,以朋字为诗: ‘朋’字拆开来两个月,颜色一样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哪个月下雪! 丙秀才灵机一动,一吕字为诗: ‘吕’字拆开两张口,颜色一样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哪张口喝酒! 丁秀才抬头一看,天上红日当空,已是中午,便以昊字为诗: ‘昊’字拆开日和天,颜色一样云和烟。 天上天天飘白云,地上日日冒炊烟。

  前三个秀才异口同声地说:不行!不行!你的诗不符合规格,你输了,你请客! 丁秀才本是富家子弟,自知理亏,欣然同意,进城后大家就乐呵呵地欢饮了一餐。

汉字小故事2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则天登基后,她想给自己取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名字,既要表达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并且把自己的光辉也展现出来。

  可是取什么字才能让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呢?如果用一些熟悉的汉字肯定不能体现,于是武则天决定给自己造一个从来没有的`字出来,这样肯定就没有重复了。

  说造就造,当时人们对日月特别崇拜,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曌。

汉字小故事3

  清咸丰年间,有一个才子出了一个一字联求对,曰:墨。不少人以书、笔等对之,均不巧妙。独有一人对:泉。

  此对句十分工巧:“墨”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黑”,下半部为五行中的`“土”,而“泉”字上半部为颜色中的“白”,下半部为五行中的“水,“墨”“泉”二字词性相同,平仄相对,确实不可多得。世人称为妙对,千古流传。

汉字小故事4

  汉字小故事一

  那是大清乾隆年间的事。我们低田的.四个秀才相约进城,从低田到金华县城要走几十里路,实在无聊,甲秀才提议:我们四人一路走一路做诗岂不有趣。这样,我们每人拆一字,做一首诗,诗中要有物有色。谁的不合规格,到城里谁请客。其他三位秀才都说:好!

  甲秀才当仁不让,以出字为诗: ‘出’字拆开两座山,颜色一样煤和炭。 不知哪座山出煤,哪座山出炭! 乙秀才不甘示弱,以朋字为诗:

  ‘朋’字拆开来两个月,颜色一样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哪个月下雪! 丙秀才灵机一动,一吕字为诗: ‘吕’字拆开两张口,颜色一样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哪张口喝酒!

  丁秀才抬头一看,天上红日当空,已是中午,便以昊字为诗: ‘昊’字拆开日和天,颜色一样云和烟。 天上天天飘白云,地上日日冒炊烟。

  前三个秀才异口同声地说:不行!不行!你的诗不符合规格,你输了,你请客!

  丁秀才本是富家子弟,自知理亏,欣然同意,进城后大家就乐呵呵地欢饮了一餐。

  汉字小故事二

  自从老虎做了兽中之王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有一天,无聊之余,突然想起了自己当年的师傅——猫.老虎尽管仍为猫没教会自己爬树的本领而耿耿于怀,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大王气度,决定设宴招待猫.于是,老虎派狐狸直接向猫发出了邀请.

  猫接受了邀请,决定准时赴宴.

  这一天,猫如约来到了老虎大王的山洞.双方寒暄之后,宴会便开始了.老虎对猫说:“今天的宴会我特地为你准备了味道最美的食物——羊肉.”猫听后回答说:“不,我要吃鱼,因为鱼的味道最好.”老虎则说:“羊肉的‘膻’味最美.”猫则坚持说:“鱼的‘腥’味最好.”看看相持不下,老虎便说:“我是大王,我说了算!”猫却并不买账,反唇相讥道:“我是师傅,应该我说了算!”这时,在一旁的狐狸见状搭了腔,说道:“一个大王,一个师傅,二者都是权威,话说得都有道理.你们争下去也没个结果,干脆待我去讨教造字始祖,看他能不能为你们造一个新字,表示味道美好,既有羊又有鱼,既膻又腥,如何?”老虎和猫听罢,都表示赞成.

  就这样,狐狸来到造字始祖的家,心想这下一定会难倒始祖.没想到,说明来意后,始祖表示这很简单,当即造一个字,折衷了二者对味道的偏好,使该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之后,始祖又告诉狐狸说,老虎和猫在这个字的`具体写法上,还会有争吵.狐狸问:“那如何是好?”于是,始祖如此这般地教导了狐狸一番.

  狐狸回到山洞,告诉老虎与猫,始祖新造字的字形中既有“羊”又有“鱼”,发音中既有“膻”又有“腥”,二者都表示同意.但在这个字的写法上,果然不出始祖所料,老虎与猫又发生了争执.因为老虎爱吃“羊”,便坚持要把这个新字写作“羊”字头、“鱼”字底;反之,猫则坚持要写作“鱼”字头、“羊”字底.那么,到底这个字该怎么写呢?双方又各不相让.最后,狐狸根据始祖预先设置的方案从中打圆场,说:“这就不必非得要争个高低不可了吧.‘鱼’和‘羊’平起平坐,‘鱼’在左、‘羊’在右.在读音上,取‘腥’的前半部分‘xi-’在前、取‘膻’的后半部分‘-ɑn’在后.”猫听了很高兴.老虎则问:“这是为什么?”狐狸想了想,回答:“这是因为猫做师傅在先,你做大王在后.”这样“鲜”字就产生了!

汉字小故事5

  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在得知女儿备办嫁妆后,便特地从京城捎回一只箱子。

  大喜之日,女儿春梅打开箱子一看,全家愕然。原来箱内空空如也,只是箱底工工整整地写着一个大字——“勤”。小夫妻很快领会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一字嫁妆便成了治家的座右铭。

汉字小故事6

  “天”字属于象形字。因为人的头顶上就是天空,所以最早的“天”字是个突出人物头部的人形。后来表示人物头顶的圆形或方形被简化成了一横,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写的`“天”字。

  古时候杞国有个人,看到天就担心天会掉下来,看到地就担心地会塌下去。整天愁眉不展,提心吊胆的。

  有个智慧的老人就跑去跟他解释说:“天不过是积累起来的气体,到处都有。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都离不开它,我们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为什么还会怕天掉下来呢?”

  那个杞人听了,狐疑地问:“天如果真的是气体堆起来的,那日月星辰挂在上面,就不会掉下来吗?”老人笑笑说:“日月星辰也是气体聚集而成的啊,不过是它们能发光罢了。”杞人沉思了一下又问:“那要是地塌下去又怎么办呢?”那个老人又解释道:“地不过是堆积起来的土,你整天在地上走来走去,踩踏着泥土,不是很牢固吗?又为什么要担心它会塌下去呢?”经过了这一番解释,杞人终于明白了,心头的千斤重担也放了下来。以后就过上了轻松安逸的日子。

汉字小故事7

  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

  “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汉字小故事8

  说一个人和夫人在家里招待两位朋友,朋友甲对女主人敬酒,说“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很不礼貌了;女主人指了说“醉酒之意不在翁”,说朋友偏离了和男主人叙旧喝酒的本意;男主人也有些不快,似批评的.说朋友甲“醉酒之翁不在意”,胡来了;朋友乙在旁边偷着乐,暗指主人“在意之翁不醉洒”。我看了很生感叹,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换了别的任何一种语言,恐怕也难找了如此精澌的例子了。只可惜读书至今,汉语还是学的不好,真是惭愧啊!

  且不从爱国的角度来说,我也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一种语言。更不要说汉语本来就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文字中,词汇最丰富,表情达意最淋漓尽致的了。

汉字小故事9

  那是大清乾隆年间的事。我们低田的四个秀才相约进城,从低田到金华县城要走几十里路,实在无聊,甲秀才提议:我们四人一路走一路做诗岂不有趣。这样,我们每人拆一字,做一首诗,诗中要有物有色。谁的不合规格,到城里谁请客。

  其他三位秀才都说:好! 甲秀才当仁不让,以出字为诗: ‘出’字拆开两座山,颜色一样煤和炭。 不知哪座山出煤,哪座山出炭! 乙秀才不甘示弱,以朋字为诗: ‘朋’字拆开来两个月,颜色一样霜和雪。 不知哪个月下霜,哪个月下雪! 丙秀才灵机一动,一吕字为诗:

  ‘吕’字拆开两张口,颜色一样茶和酒。 不知哪张口喝茶,哪张口喝酒! 丁秀才抬头一看,天上红日当空,已是中午,便以昊字为诗:

  ‘昊’字拆开日和天,颜色一样云和烟。 天上天天飘白云,地上日日冒炊烟。

  前三个秀才异口同声地说:不行!不行!你的`诗不符合规格,你输了,你请客! 丁秀才本是富家子弟,自知理亏,欣然同意,进城后大家就乐呵呵地欢饮了一餐。

汉字小故事10

  有个叫李安义的去拜访富人郑生,郑生推说外出不肯迎客,李安义便在他家门上写了个大大的“午”字,就离去了。

  别人问这是为何,李安义答道:“牛不出头罢了。”

  这里以“午”字寓“牛不出头”,来嘲讽富人不肯出面迎客,拆字如此巧妙!

汉字小故事11

  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楚国的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

  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

  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

汉字小故事12

  有趣的汉字小故事【1】

  从前,有位姓张的私塾先生,聪明绝顶。

  有一次,有个财主为儿子请老师,写了张布告:“本宅欲请一位教书先生,但伙食简单,酬金微薄。”许多先生看了看,摇摇头走了,他们知道这家财主是本地出了名的吝啬鬼。

  哪知这位张先生持了布告,却笑着点点,应聘云了。

  大伙都说先生“鬼迷心窍”。

  张先生只说了句:“等着瞧吧!”便来到财主家。

  财主见“上钩”暗自庆幸。

  在谈到待遇时,他担心先生变卦,便要求行生立下文约,亲手画押。

  先生毫不犹豫地立下字据,写道:

  “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无银钱亦可。”

  财主看后满心欢喜,认为占了大便宜,于是就和先生各自在字据上按了指印,笑眯眯地离开了。

  十几天过去了,先生的饭桌上,顿顿只有杂粮、小菜。

  先生实在难以下咽,便叫来财主。

  财主意识到先生要说什么,笑着说:“你看,这协议书上有您的手印!”先生假装吃惊,严肃地说:“哦,给我看看。

  ”财主递过文约,先生说:“你听好了——‘无米,面亦可;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

  ”财主听得目瞪口呆,睁大眼睛看清上面的第一字。

  的确,一字未改呀!财主扳起面孔,但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

  饭桌上加了几道荤菜,仍然暗自庆幸,吃饭虽讲究些,不用付学费也不错。

  不料到了年底,先生找财主算帐,要求付学费。

  财主哪里肯给,二人争执不下,便带上字据,一同到县衙评理。

  县官问明了情由,让先生拿出字据念了一遍,听完最后一句,县官惊木拍案,向财主大喝:“你这刁民,字据立得清清楚楚你怎敢赖先生的学费!”责令财主当面付给先生学费。

  “氽”、“汆”和“籴”“氽”、“汆”和“籴”

  “氽”、“汆”和“籴”字形十分相近,又不常用,所以极容易混淆。

  其中的“氽”和“汆”简直像双胞胎那样难以分辨。

  不过,如果懂得它们都是会意字,认真分析一下它们的“成字原理”,也就不难辨清了。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来是人浮在水上。

  “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种情况,所以“氽”的本义是“漂浮”,如木板在水上“氽”、“尸体氽上来了”。

  又引申为“用油炸”(因为油炸食品时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面上),如“氽油条'、“氽虾片”、“油氽馒头”、“油氽花生米”。

  “汆”字念 cuān ,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来表示“(把东西)放入(沸)水中”。

  “汆”字的'常用义是一种“烹调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一煮,”如“汆汤”、“汆丸子”“汆黄瓜片”。

  “籴”念 dí ,,上面是“入”,下面是“米”,合起来就是买进米。

  “米”可借代粮食,所以“籴”泛指“买进(粮食)”,如“籴米”、“籴麦子”。

  跟“籴”相对的“粜” tiào ,则是“卖出(粮食)”。

  最后,让我们把上面的辨析编成口诀,以便记忆:人( rén )浮水上读作 tǔn ,入( rù )水煮炸念作 cuān ,出米为 tiào 入( rù )米( dí ),拆字会意不难判。

  有趣的汉字小故事【2】

  唐代有个武则天,她做了皇帝之后,想要取个新的名字,却又觉得现有的这些字都不足以表达她现在的光辉,于是她想要自己造一个字,当时对日月有一种封建迷信,都觉得日月是神圣的,武则天就把自己比喻成了日月,想让自己和日月一样永远高挂在天空,所以就有了那个字,日月在天空上面:曌.

  牛与物理

  一头牛与一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草。

  牛得意的炫耀:喂,马老弟,我发现我是头很伟大的牛哩。

  最近我又有一个新发现。

  马忙问:牛老兄,你有什么新发现啊?别卖关子,快说啊!

  牛兴奋的说:我现在搞清楚物理为什么叫物理了。

  你知道是谁创立的物理学吗?

  这匹马也是博古通今,它说:嗯,好象是一个叫牛顿的家伙吧?

  牛说:对啦,就是这哥们。

  因为他对物理学的贡献太大,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他的那个牛字用在物理的物字上,说来物理学也是一门牛学啊。

  马笑了:嘿嘿,牛老兄,我想你只知其一,不只其二啊。

  物字怎么写?这边的确是牛字,那边却是一个勿字。

  勿啥意思,知道不?就是不是的意思。

  这就是说物理学不是牛学嘛。

  牛火冒三丈:呸,你这匹疯马!离我远点,我和你是疯马牛不相及!嘿,我真是太伟大了,我居然又轻易的搞懂了一条成语哩!

汉字小故事13

  团字和圆字的汉字故事一天上午,“团”在逛街,突然见到了“员”,他热情地上去打招呼:“你好啊!圆!”“员”说:“我不认识你啊?”

  “团”说:“我们之前还在一起去给人家拜年,祝人家合家团圆,怎么天气一热,你把外套脱掉了,就不认识我了?”

汉字小故事14

  有一次,北方匈奴要进攻中原,遣人先送来一张“战表”。皇上拆开一看,原来是“天心取米”四个大字。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解得此谜。皇上无法可想,只得张榜招贤。这时,宫中一个名叫何瑭的`官说,他有退兵之计,皇上急宣何瑭上殿。

  何瑭指着“战表”上的四个字对皇上说:“天者,吾国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国江山,取君王之位。”皇上急道:“那怎么办呢?”何瑭说:“无妨,我自有退兵办法。”说着,提笔在手,在四个字上各添了一笔,原信退给了来人。

  匈奴的领兵元帅,以为是中原不敢应战,可是拆开一看,顿时大惊失色,急令退兵。

  原来,何瑭在“天心取米”四个字上各加一笔后,变成了“未必敢来”。

汉字小故事15

  

  甲骨文中的“國”(国)字由“戈+口”组成,其含义是“军队、人口”。可以理解为:由人口组成军队,由军队来保卫人口,这就是國家。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國”字多了一个四周的“囗”,表示国家有边境四周;隶书、楷书中的“國”字还多了“一”,表示“土地”。这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國家。

  在古汉字中,“國”字的组成中有外面一个大囗和里面一个小口,这两个口,意思是不一样的。外面的大“囗”,表示的是國家有四方疆域;里面的小“口”,表示的是人口;而“一”,则表示土地;此外,还要执有“戈”矛的军队来保卫國家的土地、人口和边疆。上述的大“囗”、小“口”、“一”还有“戈”等因素,构成为國家的“國”字。这是任何一个國家都具有的共同特征。

  可以说,古汉字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深刻地解释了國家的几个基本特征,或者说构成國家的几个基本要素——边境、疆域、土地、人口、军队等。

  

  家是宀+豕。“宀”,房屋的象形字;“豕”,猪的象形字。“家”字的本义是: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房屋,这就是人的食宿生活的地方——“家”。

  甲骨文“家”

  古时中国以男子耕田为主的农业社会,社会整个生产力低下,农业很重要,同时又必须有饲养业做补充,人们才能够生活得好一些。即使是有钱的人,比较富裕的人,养殖业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家畜对于家庭的经济影响很大,是家里的重要财产之一。因此,家家户户都会饲养牲畜,特别是猪(豕)。那么怎样饲养呢?就是养在家里,一来猪等家畜不会被人偷走;二来可以防止猛兽吃掉家畜,遇到猛兽来,人们可以立即拿起武器驱逐猛兽,使家畜免遭损害;三来,房子下层饲养家畜,虽然猪屎马尿等味道臭点,但是对家庭卫生无根本性大碍。这种房屋上层住着人、下层养着猪的做法,即使在当代,在中国一些贫穷山村里依然或多或少能看见。

  在古代,养猪成为家庭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养猪的家庭是令人惊讶的。家以是否养猪,而不是以是否养羊来标识。这也表明中国中原地方已经摆脱了以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彻底地进入了农耕社会。

  “家”字。《说文》:“家,居也。”《新华字典》:“1、家庭的住所。2、学术流派。”

  

  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善”,羊头加上羊嘴。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亞(亚)+心。“惡”字本义:鳄鱼在心中,或者是心如同鳄鱼般残忍。

  惡字的上半部分是“亞”字,“亞”是鳄鱼头部的象形字。“亞”字的中间部分是鳄鱼张开的大嘴巴,在嘴巴的左右两点,是鳄鱼眼睛,此外部分则是鳄鱼头部上下沿的样子。

  “鱷”(鳄):鱼+噩。“噩”字是鳄鱼的头部象形字,代表鳄鱼。在中国古代,人们因鳄鱼的肆无忌惮和疯狂而深受其害。因此,古汉字中,对鳄鱼的描写都是与丑恶、凶残、疯狂相联系的。

  

  分+贝。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古汉字中许许多多的与“贝”字相联系的字,也都与金钱的交往相结合。比如,账目,就是金钱来往的记录。寶:宀+玉+缶+贝。能够称为宝的东西里面,贝就是其中之一,而贝就是钱。實:宀+贯。“贯”指的是被串起来的铜钱等货币。

  

  穴+身+弓。“穷”繁体字是“窮”,这个字上方是“穴”,下方是“身+弓”。

  中国古代历史传说指出,我国先民经历从树上居住(“有巢氏”就是那些在树上筑窝居住的先民),到洞穴居住 (“穴居氏”),而后到住房居住的转变历史。

  在古汉字形成时期,人类生产力已经比起远古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平原地方居住的人们,已经不适应穴居生活,因为,平原地方雨水下来就直接奔向挖出的洞穴里,不仅洞穴里的东西会被淹没,而且,洞穴也会被浸软垮塌。这样,人们就从穴居转变为盖茅屋居住了,有势力的部落酋长还居住在大房子里,那里干爽,生活的'舒适程度远远好于居住于洞穴之中。人们的生活好坏的主要标志,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住房,因此,用房屋来说明人们的贫穷富裕,是一个最为简便易行,并且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居住在洞穴里的“穷”字,就成为了穷人的标志了。

  即使是当代,住房问题也是一件人生大事,只有家像个家的样子,才能够摆脱“穷”的形象。

  

  宀+一+口+田。“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

【汉字小故事】相关文章:

汉字小故事08-27

汉字小故事(优秀)08-30

[经典]汉字小故事21个12-23

汉字小故事(优选15篇)08-30

汉字的演变过程小故事11-28

(精选)有趣的汉字故事12-20

关于汉字的故事06-03

有趣的汉字故事【优秀】03-11

汉字谐音笑话故事04-13

(优选)有趣的汉字故事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