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诚信的故事30则
诚信的故事 1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之后,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诚信的故事 2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然后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然后是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先“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明白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然后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诚信的故事 3
晏殊信誉树立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能够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以往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所以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理解皇帝的复试时,把情景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相比较我们有的同学为了得到一个好一点的成绩就徇x舞弊,抄袭夹带偷看等舞弊,我们要感到汗颜。
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之后皇帝了解到这个情景,十分高兴,就点名让他做了太子手下的官员。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过了几年便把他提拔上来,让他当了宰相。
晏殊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的故事说明,一个人为人诚实,表里如一,不弄虚作假,对于取得别人的信任是多么的重要啊!
诚信的故事 4
老张是个干瘦的老头儿,衣着寒酸,是个靠收纸板度日的,以前老张给老李收纸板很老实,一分一厘都不差,可近年来,老张竟动起了歪脑筋——想在秤上作手脚。
老李是一家公司的老板,钱包鼓鼓囊囊的。这次老张又来收纸板了,“老李啊,收纸板咧!”
“哦……”
老李抽着烟,慢吞吞地走了出来。“哟,老张,换了杆新秤啊!”
“是哪……”
老张不好意思地说。“进屋来!”
老李吆喝着,老张就颠着一双小脚进了屋。“这些纸板都去秤秤。”老李很客气地说。“哦!”
老张答应了,但心里却被一块石头压了一下。可心里又暗喜:钱有白捞不是好事吗?想着想着,他高兴地笑了。
老张到老李公司收了几年纸板,他为老李的愚蠢而暗喜,但一张平凡的广告纸却改变了他的看法。
一天下午,老张到老李公司收纸板,在路上忽然看见了一张红底黑字的广告纸,标题是:诚信可贵,正文只有几行,是三号字体:只要拥有诚信,你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老张虽是个收纸板的.,但也有初中文化,这几个字还是认得的。他的嘴角微微颤动,不一会儿,他泪流满面,一下子把秤摔了……
……
过了一星期,老张改行卖蔬菜了。他的秤是缺了几两的秤,蔬菜称上去就轻了些,因为他要用实际行动弥补以前的过失。
老张菜铺开张了,不久,几乎每天都有百来个人要到他那儿去买菜。因为老张的菜新鲜,味美,价格好。
有一次,老李去买菜,一眼就认出了老张,他很惊讶。
“老张,你怎么改行了?”
“唉,一言难尽啊……”
老张把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一遍。
“哦……我为你的诚信而感动!你可以去建立一个‘诚信公司’。”
“那……”
“你不用急,钱我会赞助你的。”
“谢谢。”老张激动地说。
……
过了几月,“诚信公司”正式开张,诚信咨询一次十元,诚信服务一次一百。来人如长龙,“诚信公司”开得轰轰烈烈。
……
又过了若干年,老张60岁了,他十分高兴地把自己的公司交给了儿子。不久,小城里到处是“诚信餐馆”,“诚信水果行”,“诚信旅店……”全城笼罩在金色的阳光之下。
哈!“诚信公司”的口号是“只要拥有诚信,你就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诚信的故事 5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的故事 6
烽火戏诸候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
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诚信的故事 7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故事 8
宋濂的故事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母亲说:“孩子,都半夜了,这么寒冷,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这就失约了;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注:宋濂,明初文学家)
诚信的故事 9
情同朱张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发散思维
可以用来证明不管有没有人监督,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心中都要有信用。心中的诚信不因时间而改变,不因人而改变,不因事而改变。
诚信的故事 10
范式严守信约
东汉时,山阳人范式同相隔几千里的汝南人张劭读书时有深交。学成后话别,范式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将来府上看望你,并拜见伯父伯母。”到了约定之日,张劭催母亲做饭准备迎接范式。母亲笑着说:“范式远在几千里之外,怎能说来就来,两年前说的话,哪能当真。”张劭说:“范式最守信用,他一定会来的。”母亲说:“他若真来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为他酿酒。”话音刚落,范式已到门前。
发散思维
可以用来论述恪守承诺,是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一条基本的.道德标准。还可以阐述“言必行,行必果”这个观点。
诚信的故事 11
诚信
一个顾客走进了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个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账单上多写几个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方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地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地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去谈这种生意去。
这时,顾客露出了微笑并满怀敬意地握住店主的手说:“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发散思维
可以用来论述做人要坚持原则,即使是再大的利益也要不为所动;还可以用来阐述,不要贪小便宜。
诚信的故事 12
齐桓公信守盟约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经多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齐桓公真有点后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后,齐桓公终于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到这事,都认为齐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约,都愿意归附齐国。
齐桓公成为霸主后,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驱逐到孤竹这个地方。燕庄公十分感激齐国的救援,热情地把齐桓公直送到齐国的境界。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出国界,这是规矩,我不能对燕国无礼。你把我送到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境地。”于是,就把这块本来属于齐国的土地割让给了燕国。诸侯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赞扬齐桓公救人又遵礼,对齐桓公更加钦佩了。
发散思维
可以用来论述“言必行,行必果”,还可以用来论述对别人有礼的人别人自然都会尊重他。
诚信的故事 13
信用的保险金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现金出来,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能获益的设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如果按照规定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惶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用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票,然后将赔偿金如数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这件事后,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信誉的保证。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广告,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来。原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发散思维
可以用来论证信用是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坚持努力才能做到的;还可以用来论述讲究信誉,最后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自己。
诚信的故事 14
生死之约
公元前4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死。
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国王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真的愿意替他坐牢。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那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挂在了达蒙的脖子上。人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国王听到消息后,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
发散思维
可以用来论证信守诺言,不仅仅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
诚信的故事 15
诚实节的由来
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诚实节,又称“不说谎纪念日”。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因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男孩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埃默纽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被诺顿夫妇收养作义子。埃默纽8岁时,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和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诺顿夫妇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被活活打死。
事发后,诺顿夫妇受到法律的严惩。市政府为埃默纽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所在的威斯康星州政府定每年的5月2日为诚实节,以永久纪念。
发散思维
本故事可以用来阐述诚实是一种美德;也可以用来证明诚实是一种信念,给予了人们反抗非诚信的力量。
诚信的故事 16
去年暑假的一天,我跟叔叔去旅游。叔叔的车刚走出天中门便出了故障,于是叔叔把车勉强开到大道旁的一家汽车维修店。
我们走进汽车维修店,便看到这样的一个情景:一个顾客要一些汽车零件,当付钱时,要店主在发票上多写点金额。并说现在就给店主一份好处。店主听到他这样的要求,把发票本往旁边一推,严肃地说:“对不起,我不能这么做!”这位顾客很生气的纠缠道:“你这人会不会做生意啊?举手之劳的事,有什么不可以的。再说我又不会亏待你,不要太傻了。”店主依然很严肃地说:”这不是钱不钱的事,我这么做,那不是败坏我这个店的声誉吗?我不能为了一点小利,就丧失了本分!“顾客气急败坏的.走了。
看到这一幕,叔叔感慨地说:“生活中有很多人,嘴上讲诚实守信,可一遇到利益的诱惑,就把诚信丢到了脑后,最终为了得点小利,失去了别人的信任,也失去了做人的根本。而今天碰到这位傻得可爱的店主,让人眼前不觉一亮,也让人感到汝南人正发生巨大的变化。”听了叔叔的话,我也有同感。
此时,一阵微风吹来,送来了扑鼻的花香。宽阔平坦的马路上,一辆辆奔驰的车辆给这座城市增添了生机。
汝南变了,变美了,而汝南人更美了。美景、美食、好的环境、好的教育,让人耳目一新。我爱家乡,我爱汝南。汝南我可爱的家乡,读万卷书怎么也读不完你的美丽,行万里路怎么也走不完对你的畅想……我长大后一定为家乡贡献我微薄的力量。
诚信的故事 17
欧阳修治学严谨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官至副宰相,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资料,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异常重视道德的修养,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他的诗词和文章在当时就被称为“极品”,受到文人学士的'广泛赞誉,这源于他的治学严谨,做文章务求精益求精。他每写文章,草稿出来后,即贴在室内墙壁上,反复推敲修改,有的文章甚至改得不留原稿一字,直到称心如意为止。
例如他写完《醉翁亭记》后,诚心向人征求意见,他读给一位樵夫听,当读到“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时,樵夫说:“您文章的字好象多了点。我打柴上山,站在南天门,放眼一望,四周都是山……”顿时,欧阳修明白了,于是提笔将前边一串文字划掉,换上“环滁皆山也”五个字,这就是人们今日看到的《醉翁亭记》言简意赅的开头,只这一句便总括了滁州胜状,也总领了全文气势。
欧阳修不仅仅严谨治学,也严谨做人、做事。他待人真诚坦荡,始终注重提携奖掖后俊,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人皆出于他的提拔,使北宋文坛出现了人才辈出的繁荣景象。欧阳修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当时欧阳修比宋祁的官位高,所以,御史决定《新唐书》只署欧阳修一人的姓名。但欧阳修却说:“宋公于《列传》亦功深者,为日且久,岂可掩而夺其功乎?”宋祁明白后很受感动,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欧阳修晚年时,仍常将自我平生所写的文章,清理出来进行修改,每字每句反复推敲,甚是认真,有时忙的废寝忘食。他的夫人问她:“你已年迈退休,难道还怕先生责难生气吗?又何必费心去一一修改呢?”欧阳修却认真地说:“我既然发现了错误的地方,那当然要去修正。要不就会误导后人啊!”
诚信的故事 18
妻子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这天下午,我和5岁的小女儿在一家酒店为她洗尘。久别相逢,双方的话语滔滔不绝。自然是妻子唱主角,一张嘴巴就像百灵鸟唱歌似的,尽夸国外的所见所闻,连女儿插嘴的机会都没有。酒足饭饱买完单后,妻子又提议安步当车回家,我笑着答应。饭后散步已成了我的习惯。于是,我们双双牵着小女儿上路了。
穿过繁华大道,登上一座十字路口的天桥,只见一个身高不足l米的孩子1浑身颤抖地蹲在桥头上,面前摊着一张旧报纸,上面整齐地摆着二十多把简陋的猪鬃刷、刮皮器,整个小摊值不了30元钱。时值隆冬,也许是天气太冷的缘故,小孩冻得鼻涕直流,不住地咳嗽。小女儿首先瞧见了这一幕,小声提醒我们:“爸、妈,这小孩多可怜啊!”妻子动了恻隐之心,朝女儿温柔一笑:“我们上去帮他一把生意,算是献点爱心。”于是,我便上前问价。谁知,这小孩一张嘴,发出的却是一个低沉而又沙哑的成年人声音。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对方是一个侏儒。霎时,同情心如同火堆里浇了油一般腾地燃了起来。妻子从挎包里掏出10元钱放在摊位上,那人见状十分高兴,忙问:“太太,请问买几样东西?”我们当然不想要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儿,但为了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妻子回答道:“这10元钱能买几样就几样吧!”
那人便很快地挑出三把猪鬃刷、两把刮皮器,用一个透明小塑料袋包好。妻子接着又说:“不过,我们还要上前面朋友家去做客,拎在手里不方便。能不能先存在这儿,回来再拿?”那人一个劲地点着头:“行行行!我一定等着你们回来。”
于是,我们又继续朝前走,谁也没把它当作一回事,连小女儿都知道不会朝回走了,因为那10元钱纯粹是一种施舍行为。走着走着,也就很快忘记了这桩小事。
离家还有一半路程,小女儿说走累了,嚷着要歇脚。正好路边有家布料店,我们便在门口的厨窗前站了下来,东瞧瞧,西望望。突然,我发现了路边一位中年女人双眼紧盯着我们一家人,似乎在打什么主意。顿时我心里有点发毛,正要提醒妻子,只见这中年女人倏地扑上前来,双腿朝地上一跪,泪流满面地号啕着:“善良的大哥大嫂,请你们发发善心帮个忙啊!,
我和妻子顿时大吃一惊,如堕五里雾之中,忙问怎么回事。中年女人抽泣着回答说,她有个6岁的小女儿患了白血病,正躺在医院里,恐怕不久于人世。她想给小女儿做两套合身的衣服,让她穿着高高兴兴地离开这个世界。刚才,她在这店里看中了两块布料,可是由于女儿住院不能前来量身裁衣,所以十分焦急。正好这时看见我们夫妇带着女儿,身材正好和自己女儿差不多,所以便想请她代为量身裁衣。说话间,不少人围上前来看热闹,听了这女人的不幸遭遇,都十分同情,纷纷催促我们成全这一善举。还没等我表态,妻子便已首肯了。于是,在众人的啧啧赞叹声中,中年女人将我们引进了店里。她首先挑了两块价值一千多元的上等布料,然后让店里的裁缝师傅照着我女儿的`身材量体裁料。等到这两块布料剪裁完后,我们正要走出店门,老板张开双手拦住了去路:“先生,太太,你们还没付款哩!,妻子不由愕然了:“怎么回事?要让我们付款?”老板指着我们的女儿笑道:“不是给这位小千金裁剪的布料吗?”我蓦然一惊,急忙四处张望,天哪!那个中年女人早已不见了踪影。我终于清醒过来,我们中了人家的套,这中年女人是个布托啊!店里的探头有我们夫妇为女儿量身裁衣的录像,这会就是有100张嘴也讲不清,只有自认倒霉。
我们别无选择,只好忍气吞声地买下这两块名贵的布料。走出店门以后,妻子一路上气愤地大骂,诅咒国人道德败坏,品质恶劣,口口声声赞叹外国人讲诚信、守信用。我听了有点不痛快,便反驳道:“外国的月亮就这么圆?中国人全是灯下一片黑吗?”
妻子冷冷一笑,突然像记起了什么似的,朝我鼻子哼了一声:“不相信吗?我们打个赌,可以验证中国人是否诚信。走,我们这就返回到天桥上去!’,返回天桥?我明白了妻子这话的意思。她是想验证那个残疾人此刻是不是还在天桥上等待我们。于是我只好招手拦了辆的士。来到目的地后,我们一家三口人重新登上了那座天桥。这时,天已黄昏,行人稀少,寒风呼啸,天气更冷了,可那个摆摊的侏儒依然还蹲在那里,摊子上的东西似乎都销光了,就剩下留给我们的那个塑料袋里的五件东西。
我顿时觉得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了,朝妻子狠狠地瞪了一眼:“看见了吗?这就是一个中国残疾人的诚信!”妻子惊呆了,半晌才从嘴里轻轻地叹出一句:“看来,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心理残疾才真正可怕!”
诚信的故事 19
郭汲是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为官清廉,信义为先,一心为百姓谋福祉。做并州太守时,他勤政爱民,常常微服私访,解决民生疾苦,有功于民,因此百姓一直感念他的恩义,敬仰他的为人。郭汲每经过一县一乡,老老少少都夹道欢迎。
一次,郭汲到各地州县巡查吏治情况,带着几名随从骑马赶往西河郡美稷县。还没有进城,就看到有几百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汲问道:“孩子们为什么自己远来?”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非常高兴,所以前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辞让致谢,在众多小孩的簇拥之下进了县城。
郭汲在美稷县衙,详细阅读了近年所积案卷,又查访民情,慰问贫苦,所至之处,百姓欢欣,多有馈赠礼物者,他却一律不收。事办完了,准备要到下一县考察。刚到城门口,没想到众孩童骑着竹马又来相送,一直送到了城郊外,并且问他:“使君哪一天返回再经过,到时还要来迎送。”郭汲叫别驾从事计算了日程后,告诉了孩子们。
由于郭汲在下一个县巡视的'非常顺利,比原定日期提早一天返回。他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就在野外的亭中露宿了一夜,直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郭汲以太守之尊,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更何况对于重大的事情呢!正是这份言而有信的品德,因此而使他最终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光武帝称赞他的德行说“信之至矣”。后世更以“郭汲待期”做为重约守信之典范。
诚信的故事 20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架在人与人之间的桥梁;诚信是沟通你与我之间的纽带;诚信是点亮心与心之间的明灯。“言必信,行必果”讲究诚实和信用就叫做诚信,而我真正读懂“诚信”含义,是从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开始的。
我们学校有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许多的书籍,大家都在里面借书阅读,我也不例外。那一天,我借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一本图书,当时可别提多兴奋了,就像一个久猎未获得射手,突然寻觅到了一只心爱的猎物那样满足,我立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不知不觉的连看了了四天,图书中故事情节已经到了非常有趣的章节,真有点爱不释手,真想钻进图书里看个够,但突然一想,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必须星期五还书,当时在借书的时候,这个都是承诺了的啊,“到底是还,还是不还呢?”心里就像一位天使和恶魔在吵架,心里十分纠结,但是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做人的有诚信啊,顿时,我立马把图书还了回去,这一次我获得了诚信带了的踏实和开心。
如果世界没有诚信,我们时时刻刻都会被欺骗,将生活在一个谎言的世界里,这是令人害怕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的'奠脚石,在家我们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在学校我们要做个诚信的好学生,在社会上我们要做个讲诚信的好公民,只要人人都讲诚信,祖国的明天将变得更加美好。
诚信的故事 21
一天,小猫和猫妈妈一起去“开心商场”购物。
走进到“开心商场”,小猫和猫妈妈便开始购物。过了一会儿,她俩都挑好东西,去到收银台排队准备付钱。猫妈妈买的东西特别多,双手都拿满了,手臂下还夹着一包小鱼。等候付钱的顾客很多,到猫妈妈了,她匆匆忙忙把双手东西都放下来,却忘了那包小鱼,收银台的羊大姨也急急忙忙地算价格,头也没有抬起来。所以这包小鱼就没有付钱了,就这样,猫妈妈夹着那包小鱼不经意间离开收银台,和小猫走出门口,更奇怪的是,门口狗爷爷也没有发现她们有东西没有付钱。
刚走出门口几步,猫妈妈才发现那包小鱼没付钱,便对小猫说:“孩子,你看,我臂下夹着那包小包忘了付钱哦!怎么办好?”小猫说:“就回去付吧!”。这时,一只狐狸大叔刚刚走过,他笑着说:“真傻的'孩子,天下丢馅饼都不要,快走了吧,你不要就给我吧!”小猫一本正经对狐狸大叔说:“不付自取,就是小偷,妈妈,你不是常常教导我诚实守信吗?”猫妈妈恍然大悟:“对哦!你真是个好孩子,我们快回去付钱吧!”
她们返回到“开心商场”,把事件如实告诉收银台的羊大姨,羊大姨会心地笑了笑,把钱收了,还说了声谢谢。猫妈妈和小猫提着一袋东西开开心心地回家去。
诚信的故事 22
《伊索寓言》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个放羊的小孩每天都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去放牧。但是他有一个坏毛病,就是爱撒谎。
有一天,他觉得很无聊,他就向着山下种田的人们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人们听到喊声急忙往山上跑,农夫们气喘吁吁地赶到山上一看,连狼的影子也没有!放羊的小孩哈哈大笑:“真有意思,我是逗你们玩的!”农夫们生气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小孩故伎重演,农夫们又冲上来帮他打狼,可还是没有见到狼的影子。放羊小孩笑得直不起腰:“哈哈!你们又上当了!”第三天,放羊小孩又欺骗了人们,人们对放羊小孩一而再再而三地说谎十分生气,从此再也不相信他的话了。
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放羊小孩对着山下拼命呼喊:“狼来了,狼真的来了”,但是人们认为他又在说谎,都没有理睬他。结果,他的羊全被狼吃掉了。
放羊小孩因为多次撒谎而失去了人们对他的信任,从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说谎是一种错误行为,它既不尊重别人,也会让别人失去对自己的`信任。撒谎百害而无一利,诚实守信才是正道。一个不具备诚实素质的人,最终只会落得个害人害已的下场。
诚信的故事 23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十四岁时被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让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晏殊发现考试题目竟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便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这份诚实让宋真宗大为赞赏,赐他“同进士出身”。当时,京城官员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酒楼茶馆举行宴会,晏殊家贫无法参与,只能在家与兄弟们读写文章。后来,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晏殊谢恩时坦言自己也喜欢游玩饮宴,只是因家贫才未参与。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
诚信的故事 24
商鞅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商鞅为推行变法,在都城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起初,百姓们觉得此事太离奇,都不相信,无人尝试。于是商鞅又将赏金提高到五十金。终于,有个大胆的'人扛起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兑现承诺,给了他五十金。通过这一立木取信的举动,商鞅成功在百姓心中树立起威信,变法也得以迅速推行,为秦国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诚信的故事 25
济阳商人与渔夫
济阳有位富商,一次渡河时船只倾覆,他在水中挣扎,向路过的渔夫求救,并承诺若获救将给予丰厚报酬。渔夫奋力将他救起,可富商上岸后却违背诺言,只给了渔夫少量钱财。
不久后,富商再次乘船遭遇危险,他又向渔夫呼救。但渔夫因之前富商的失信行为,拒绝施救,最终富商溺水身亡。这个故事警示人们,失信于人,一旦陷入困境,将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
诚信的故事 26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季布以守信闻名遐迩,当时民间流传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说法。季布为人仗义,只要承诺的事情,无论面临多大困难和生命威胁,都会坚决履行。
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被刘邦通缉。但由于他平时诚信待人,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和支持,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躲过了追捕,最终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诚信的故事 27
曾参杀猪示诚信
春秋末期思想家曾参,极其重视诚信。
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儿子哭闹着要一同前往。妻子为安抚儿子,随口说回来后就杀猪给他吃。等妻子从集市回来,却见曾参正准备杀猪。妻子急忙阻拦,说只是哄孩子的'话,不必当真。曾参却严肃地说,孩子年幼不懂事,一切都跟着父母学,如果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骗人。于是,曾参毅然杀了猪,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上了一堂诚信课。
诚信的故事 28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东汉大司空郭汲,为官期间以恩德著称。一次他到地方视察,当地儿童们热情地迎接他,并询问他返程的日期,郭汲当场承诺了归期。
后来,郭汲提前完成视察工作,但为了不违背对孩子们的承诺,他没有提前回城,而是在野外住了一夜,等到约定日期才返回,孩子们得知后都非常开心。郭汲这种对孩子都坚守诚信的.行为,受到当地百姓的广泛赞誉。
诚信的故事 29
曹操断发
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军队中极为重视诚信。他制定了严格的.军纪,严禁士兵践踏农田,违令者斩。有一次,曹操率军出征,途中他的马突然受到惊吓,踏入了麦田。曹操当即要自刎谢罪,部下们纷纷劝阻。
曹操思索后,认为自己身为统帅,不能轻易自杀,于是割下自己的头发,代替砍头之刑,并传令全军,以表明自己对军纪的敬畏和对诚信的坚守。此举让全军将士深受震动,更加严格地遵守军纪。
诚信的故事 30
汤金德替子还债
2014年3月,汤金德的儿子和孙女因误食毒蘑菇中毒住院,7岁的孙女经抢救保住性命,可一个多月后,儿子却抢救无效去世,还留下救治时欠下的20多万元债务。
65岁的'汤金德和63岁的妻子何阿秀,面对沉重债务,没有选择逃避。此后,老两口起早贪黑,努力赚钱还债。2016年,在政策支持下,他们投身产业扶贫,种植无公害蔬菜、养殖销售蛋鸡。每攒下一点钱,汤金德就按照账本一笔一笔地还。直到2020年,71岁的汤金德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他的诚信之举在当地传为美谈。
【诚信的故事】相关文章:
诚信的故事03-10
(经典)诚信的故事04-20
诚信小故事03-12
关于诚信的故事03-12
有关诚信的故事03-13
(必备)诚信小故事03-12
诚信的故事15篇(精选)05-07
有关诚信的故事(热门)06-14
[必备]有关诚信的故事08-20
诚信相关的小故事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