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用坐标表示平移》 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说课稿 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 教材分析
《用坐标表示平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点或图形平移及其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数的角度进一步认识了平移变换,这就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体现了平面直角坐标在数学中的作用,在这部分知识中着重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本节课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图形变换打下基础。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的关系;能利用点的平移规律将平面图形进行平移;会根据图形上点的坐标的变化,来判定图形的移动过程.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从而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直角坐标系中,探究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坐标变化的规律。
难点:在坐标系中结合图形的平移变换理解和归纳对应点的坐标变化规律并进行应用。
四、 教法与学法
1、教法分析: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互相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学法分析: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对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对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主动探索——主动总结——主动提高,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1、回顾旧知,引出新知
通过课件展示飞机的平移过程,通过这样一个动态过程来复习平移概念及性质,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回顾平移的相关知识,为新知识、新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题的学习中去。
2、观察分析,探究新知
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坐标纸,在坐标纸上画出点A(-2,-3),然后让学生画出向右平移5个单位的点坐标B,向左平移4个单位的点坐标C。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请你们认真观察坐标左右平移后坐标有哪些变化呢?同样的让学生画出向上平移5个单位的点坐标D,向下平移4个单位的点坐标E。通过动手仔细观察,对于学生们得出的结论老师给予总结。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 x-a , y ));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 x , y-b )).简单总结:上加下减,纵坐标;右加左减,横坐标。
3、师生互动,运用新知
教师引导:“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这个图形上所有点的坐标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反过来,从图形上的点的坐标的某种变化,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这个图形进行了怎样的平移”.
给出三角形ABC,及A、B、C三点的坐标,(1)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横坐标后减去6,纵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1、B1、C1,依次连接A1、B1、C1各点,所得三角形A1B1C1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2)将三角形ABC三个顶点的纵坐标都减去5,横坐标不变,分别得到点A2、B2、C2,依次连接A2、B2、C2各点,所得三角形A2B2C2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按要求画出图形后,解答此例题.
得出结论新图形与旧图形形状大小相同,结论:横减,左移;横加,右移;纵减,下移;纵加,上移。
4、中考链接,掌握新知
用坐标表示平移的相关知识,把中考此类相关知识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提前感受中考,其实中考并不可怕,中考内容都是我们平时学习的每点每滴的知识。
5、形成规律,整理新知
老师在此时要通过课件把这节课用坐标表示平移的坐标变换规律再一次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大声朗读,加以记忆,并灌输数形结合思想对我们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教材第58页练习;习题6.2中第1、2、4题.第59页第3题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说课稿 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用坐标表示平移》是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章节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的基本性质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图形变换与坐标知识的进一步融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从数的角度理解平移,还为后续学习函数图像的平移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以及图形平移与点坐标变化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图形平移时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难点:理解图形平移与点坐标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复杂的图形平移问题。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通过在坐标系中平移点和图形,自主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练习法:安排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物体平移的图片,如电梯的上下移动、汽车的直线行驶等,引导学生回顾平移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会引起坐标怎样的变化呢?从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讲授新课(20分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一个点的坐标,让学生将这个点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平移一定单位长度,观察并记录平移后点的坐标变化情况,引导学生归纳出点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接着,给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让学生将三角形的各个顶点按照同样的方式平移,观察整个图形的平移与各顶点坐标变化的关系,总结出图形平移时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些与点和图形平移相关的例题,如已知点的平移前后坐标,求平移的方向和单位长度;已知图形的.平移要求,求平移后图形各顶点的坐标等。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批改,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讲解。
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图形平移与点坐标变化的关系等,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拓展作业。书面作业主要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巩固练习,拓展作业则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图案,并通过平移变换得到不同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说课稿 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对我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用坐标表示平移》是初中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将几何图形的平移与代数坐标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的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拓宽数学思维,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图形变换和函数知识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根据给定的平移要求,正确计算出平移后点的坐标;能够运用点的`平移规律,解决简单图形的平移问题,求出平移后图形各顶点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以及运用该规律解决简单图形的平移问题。
难点:能够从数与形两个角度,深入理解图形平移与点坐标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灵活运用平移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如地图上的位置移动、建筑物的平移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移与坐标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点和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平移过程,直观形象地呈现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3分钟):播放一段关于城市建设中建筑物平移的视频,然后展示一幅城市地图,在地图上标记出两个地点,提问学生:如果一个地点平移到另一个地点,它们的坐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22分钟):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在坐标系中确定一个点,如A(2,3),要求学生将点A分别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向上平移2个单位长度、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观察平移后点的坐标变化情况,并填写表格。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点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简单的四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四边形各顶点的坐标,让学生将四边形整体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然后观察各顶点坐标的变化情况,讨论得出图形平移时各对应点坐标的变化规律。
巩固练习(15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移规律的基本应用,如已知点的平移要求,求平移后点的坐标;提高题则侧重于图形平移与坐标变化的综合应用,如已知一个图形的平移前后坐标,求图形的平移过程等。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练习,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课堂小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点的平移与坐标变化的规律、图形平移与点坐标变化的关系等,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补充和完善。
布置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主要是对本节课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巩固,选做题则是一些拓展性的题目,如让学生利用平移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动画场景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用坐标表示平移》 说课稿】相关文章:
用坐标表示平移说课稿(通用10篇)08-19
《用坐标表示平移》导学案08-05
《用坐标表示平移》教学反思02-28
6.2.2用坐标表示平移教案08-30
关于《用坐标表示平移》观课报告10-22
《用坐标表示评议》的导学案07-07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说课稿05-24
高二数学《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说课稿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