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芒种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5-06-06 16:56:08 晶敏 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二十四节气芒种手抄报内容

  在各个领域,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手抄报吧,手抄报除报头按内容设计、绘制外,每篇文章的标题也要作总体考虑。你所见过的手抄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十四节气芒种手抄报,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十四节气芒种手抄报内容

  芒种习俗

  在芒种时期,与节气相关的娱乐活动较少,人们都在忙着收庄稼。农谚:“芒种忙,麦上场。”便是对芒种时的农事活动的朴实描述,我国南北方民间也形成了与之有关的各类农事习俗——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安苗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打泥巴仗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开犁节

  浙江省云和县有“开犁节”,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芒种节那天举办。

  在云和梅源一带流传着这样的传说:牛是天庭的司草官,因为同情人间饥荒,偷偷播下草籽,但结果导致野草疯长拯救了牲畜,而农田被野草淹没使农人无法耕种,上天为了惩罚牛,指令其下凡犁田,直至今日。

  开犁是云和梅源一带山区农民启动春耕的时令体现,过去把“开犁节”叫做“牛大王节”。

  端午节

  此节气里,我国有许多习俗,每隔两年就有一次端午节出现在芒种期间,其中,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四大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天中、朱门、五毒日。端午节有喝雄黄酒、吃粽子、吃绿豆糕、煮梅子、赛龙舟的习俗。

  挂艾草

  如果你生活在农村,那么应该就知道艾草是一种到处都能找到的植物,而且它又有驱赶蚊虫的作用。到了天气炎热的五月,细菌滋生的厉害,就是艾草出动的时候了。

  人们会把艾草从田里割回来,然后摆放在自家的门口,还有些人会把艾草晒干,然后点燃,在屋子里转上一周,蚊虫也会被驱赶走。

  因为芒种和端午两个节气距离的比较近,所以很多习俗是比较类似的,比如就是挂艾草的这个习惯。芒种和端午过去之后,就是真正的夏天了。

  嫁树

  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按照古老的说法,芒种过后,各种盛开的鲜花开始凋落,花神退位,人们便会隆重地为她践行,以表示感激之情,期盼来年再次相会,这就是送花神。如今,送花神这一习俗已经不存在,而名著《红楼梦》里却有关于为花神饯行场面的精彩描写:“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钱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绞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这里大概说的是,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以及庄严而堂皇的仪仗(“千旄旌幢”)。

  这段话中的“千旄旌幢”给大家解释一下:千,指的是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施是旗杆顶端缀有旋牛尾的旗,族与旋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华丽场面,同样也展现出了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很值得现代人思考与学习。

  煮梅

  芒种也是梅子成熟的时节,在南方每到5月、6月份梅子就会成熟。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三国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到了芒种时节人们也会煮青梅,那么什么是煮梅呢?在我国,青梅主要生长在广东、福建、海南等南方省份,青梅性味甘平、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汁多、酸度高、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果酸以及维生素C。

  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如今,加工青梅的方式有很多,如盐渍、制作蜜饯、取汁、熏制、酿酒、制药等。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千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北方产的乌梅在我国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如果在里面加人桂花卤,然后冰镇后再饮,则其味更绝。现在有很多加工的梅干蜜饯,如话梅、奶梅及甘草梅等,都大受人们的喜欢。

  安苗求丰收

  芒种安苗是安徽绩溪的农事习俗。相传“安苗”起源于唐末宋初,清道光末年起逐渐兴盛。据史料记载,农历六月初六是天公天母寿辰,是日在田头地角鸣锣、烧纸、插小红旗。伏岭、北村、胡家、锄头一带各村于芒种后第一个“龙虎日”请僧侣做斋,然后撑旗打鼓,抬着太尉老爷巡游田阪,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故谓“安苗”。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芒种前,各农户稻秧栽插完毕,五谷下种,农民以此感到欣慰,为表喜悦,各村族长召集德高望重的长辈选择吉日,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于是,各村待最后一农户稻秧栽插完后,便由族长出示“安苗贴”昭示安苗日期,各村“安苗”不同日,由村主事视本村家事进展而定。虽然各村做包、操不在同日,但在某村“安苗”之日内,不仅本村人可随意走家串户品尝安苗包、棵,外村人也可进村入户同亨口福,其乐融融,充满了节日气氛。

  打泥巴仗

  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黎平县一带的侗族,在每年的芒种前后,也就是分栽秧苗的时节,都会过一个青年男女欢乐嬉闹的“打泥巴仗”节日。

  在侗族有一个传统习惯,就是婚后,姑娘一般先不住在男方家里,只有农忙和节庆时,才由同伴陪同来到夫家小住几天。这时候,男方家里会把秧田整好,安排好分栽秧苗的日子后,就要邀集一些青年前来帮忙,并由新郎的姐妹去迎接新娘回来共同插秧。而新娘也要邀集一些女伴同来。节日那天,新婚夫妇和大家一起来到田间插秧,插秧的时候男女青年之间相互竞争,比谁动作快,场面非常热闹。秧苗插完后,小伙子们会故意挑衅,借故向姑娘们身上甩泥巴。姑娘们当然也不示弱,会共同发起反击,双方都抓起田里的泥巴互相投掷,这阵势还真像是两军交战。如果数人一起将对方抓住,就要将她(他)按倒在水田中翻滚,使其沾一身烂泥,狼狈不堪。

  新郎的父母会站在田边观看,而不参与其中。往往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受对方青睐的人。到最后所有人都玩累了,身上也全都是泥巴了,大家就会一起来到河边溪旁,边清洗边打水仗。芒种就是在一边劳作,一边嬉戏中度过的。新娘在前一天来时,带有一担五色糯米饭和100个煮熟的红色鸡蛋。节日后返回娘家时,夫家姐妹要以更多的五色饭和红鸭蛋为她们送行。

  芒种养生知识

  晚睡早起,中午宜小憩

  芒种到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逐渐浮盛、阴气内藏的阶段,起居上要重视睡子午觉。子时是指晚上23:00~1:00,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属肝经循行之时;子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最佳。午时是指中午11:00~1:00,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是气血流注心经之时;午时睡觉,有利于人体养阳。

  因此,虽说夏季要晚睡早起,但晚上睡觉时间不应超过23:00,中午11:00~13:00间宜小憩,以0.5~1小时为宜。

  补充体液,别乱喝“养生茶”

  芒种节气气温高,暑气继升,耗气伤津,所以要及时补充体液,健康饮水尤为重要。当下,各种养生茶成为时尚,简单一点的如菊花茶、苦丁茶、枸杞茶,复杂一些的有养肝茶、解酒茶、减肥茶等。特别是年轻的上班族忙里偷闲,喝“养生茶”以修身养性。

  殊不知,茶有茶道,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饮茶,成分越复杂的养生茶,选择更需谨慎。如体胖痰湿较重之人,虽患脂肪肝、高血压,但脾气素弱,不宜常服苦丁茶、菊花茶、决明子茶等,以免伤及阳气;体瘦阴火较甚之人,即使肢冷畏寒,但温补会助火伤阴,肢冷畏寒并非真象,不宜常服肉桂茶、人参茶、桂圆红枣茶等。因此,炎炎夏日喜欢喝茶的朋友不妨咨询一下正规医院的中医师,以选择适合自己体质的养生茶。当然,养生不必拘于杯盏之间,淡茶为好,白开水最为健康。

  清淡饮食,推荐吃桑葚

  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应当清淡,不肥腻厚味,多吃杂粮,不过多食用热性食物,以免“火上加油”。同时,可以饮用酸梅汤、绿豆汤等消暑饮品。

  芒种节气还推荐一款时令水果——桑葚,它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葚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小孩不宜多吃桑椹。桑葚性偏寒,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鲜食桑葚以紫黑色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不能吃。

  湿气来袭,这些食物要多吃

  芒种过后湿气重,这样的气候特点对于人体来说,容易滋长体内的湿热,导致湿热困脾的,人体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厌食等表现。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具有祛湿作用的食物及适宜芒种时节吃的菜肴、粥品。

  芒种节气的文化寓意

  芒种正值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这一“收”一“种”道出了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的人生道理。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故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已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民间“芒种不种,种了无用”的谚语,这意味着这时节已是较晚的播种期,必须抢时播种。到了芒种时节,应该抓紧栽插水稻;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芒种”二字谐音,在民间“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播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时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谚“芒种忙,下晚秧”说的就是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芒种时节,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降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我国古代农耕作物水分补充依托于天上降水与地上河流,农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与江河水网发达的地区。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芒种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午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从芒种开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万物狂长的旺季。

  芒种寓意

  1、麦粒接近饱满

  “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心是段难熬的时光。

  芒种的习俗

  1、送花神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2、安苗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嫁树芒种是农忙季节,在山西荣河开始收获大、小麦,当地人称之为“农忙”。有谚语说:“麦黄农忙,秀女出房。”因此在此节气,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这是芒种节气习俗之一。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4、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5、煮梅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芒种节气的由来

  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一种,是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来吃。做法很简单:买三到四斤青梅,放入高压锅里,加一大汤碗的水(大约没过一半梅子),到高压锅开响,换中火再烧十分钟左右即可。新鲜煮好的梅浆非常酸,很难入口。关键是要加重糖,上面这样一锅梅子大约要加1斤白糖。冷却后,把梅浆分装进各种玻璃瓶里,放冰箱。嘴馋的时候,拿出来吃一碗,酸酸甜甜,很有夏日清新的感觉。

  送花神

  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送花神是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不过,这种习俗主要流传于花农和文人墨客,距离生活较远,主要是文人一种附庸风雅的文化趣味。对于普通老百姓,这一时间人们最关注的是农业生产,而且由于农忙人们也没有时间从事民俗生活,因此,芒种送花神的习俗不复存在,也没有其他的民俗。因此,芒种成为一个重要却没有相应习俗的节气。

  芒种节气的民间习俗

  《北固晚眺》

  唐窦常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山趾北来固,潮头西去长。 年年此登眺,人事几销亡。 《龙华山寺寓居十首》 宋王之望

  水乡经月雨,潮海暮春天。 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 人多蓬菜色,村或断炊烟。 谁谓山中乐,忧来百虑煎。 《田间杂咏》 明作者:樊阜

  新水涨荒陂,芸芸稻盈亩。 东家及西邻,世世结亲友。 夏至熟黄瓜,秋来酿白酒。

  新妇笑嘻嘻,小儿扶壁走。 门口沙溪清,垂垂几株柳。 醉卧梦羲皇,凉风入虚牖。 近说明府清,征徭曾减否? 枣花落靡靡,一犬护柴关。 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 蛙鸣池水满,细草生阶间。 刈麦欲终亩,风吹雨过山。 大儿早未饭,叹息农事艰。 豪贵本天命,悠悠不可攀。 《梅雨五绝》 宋·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惊, 乘除却贺芒种晴。 插秧先插蚤籼稻, 少忍数旬蒸米成。

  《时雨》 宋·陆游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 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 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 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 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 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 《耕图二十一首·拔秧》 宋·楼璹

  新秧初出水,渺渺翠毯齐。 清晨且拔擢,父子争提携。 既沐青满握,再栉根无泥。 及时趁芒种,散着畦东西。

  《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 宋·陆游

  芒种初过雨及时, 纱厨睡起角巾欹。 痴云不散常遮塔, 野水无声自入池。 绿树晚凉鸠语闹, 画梁昼寂燕归迟。 闲身自喜浑无事, 衣覆熏笼独诵诗。 芒种节 五律

  芒种忙忙割,农家乐启镰。 西风烘穗海,机械刈禾田。 税赋千年免,粮仓万户填。 麦收秧稻插,秋囤再攀巅。

  《伊犁记事诗》

  清 洪亮吉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芒种节气的相关诗句

  芒种在每年公历的6月5日或6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小麦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称为"芒种"。

  我国古代将芒种分为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意思是,在芒种节气后,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节气的特点是什么

  1、麦粒接近饱满

  “芒种”的意思是麦粒上长出了尖尖的芒刺,表示麦粒接近饱满,有待成熟,预示丰收。农业专家提示说,芒种时节是农业生产最繁忙的季节,各地群众要抓紧时间进行抢收抢播和田间管理,勤施肥,确保粮食生产好收成。

  2、农事繁忙的节气

  芒种节气是很忙的节气。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莳指移栽植物)”。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山西是“芒种芒种,样样都种”。“芒种糜子急种谷”。四川、陕西是“芒种前,忙种田,芒种后,忙种豆”。

  3、气温攀升,进入梅雨时期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很接地气的含义吧,可这个节气,从气象的角度来看,太不安分了:雨量充沛,气温显著升高,常见的天气灾害有龙卷风、冰雹、大风、暴雨、干旱等。我们长江中下游呢?即将进入让人头疼的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真心是段难熬的时光。

  芒种前后养生注重原则

  1、多喝水,要午休

  我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

  小极提醒,首先要使自己的精神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2、适当药浴,美容健身

  药浴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阳热”易于发泄。

  小极提醒,但须注意的一点,在出汗时不要立即洗澡,中国有句老话“汗出不见湿”,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洗浴以药浴最能达到健身防病之目的。药浴的方法多种多样,作为保健养生则以浸浴为主。芒种时节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沐浴最佳,即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

  3、饮食宜清淡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小极提醒,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和具有降压、降脂功能的食品。

  清淡祛暑、清热解毒食物如:

  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

  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甘蔗等;

  清热利湿的食物:茼蒿、茭白、竹笋、菜瓜、荸荠等;

  健脾利湿的食物: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4、穴位按摩

  芒种节气适当的按摩和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我们让身体健康和轻松。

  穴位按摩可选择脾经原穴:太白穴,是补脾的重要穴位,此穴的主治范围广泛,对与脾虚相关的胃痛、腹胀、吐泻、痢疾、月经不调等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大力指压该穴还能治疗湿疹。该穴位于足部,找穴时手沿着足大趾内侧向下摸,会摸到一个凸起的骨头,下方有个凹陷,就是太白穴了。按摩本穴要有一定的力度,每天按揉3-5分钟即可。

  芒种谚语

  端阳好插秧(晚稻),家家谷满仓。

  芒种插秧谷满尖,夏至插的结半边。

  芒种打火(掌灯)夜插秧,抢好火色多打粮。

  栽秧割麦两头忙,芒种打火夜插秧。

  老乡种西瓜,头刀不结瓜,二刀结小瓜,三刀结大瓜。

  芒种有雨豌豆收,夏至有雨豌豆丢。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机、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推车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两腿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平路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春谷宜晚,夏谷宜早。

  芒种谷,赛过虎。

  芒种不种高山谷,过了芒种谷不熟。

  播夏谷,抢时间,不用耕,不用翻。

  耕耕不如耪耪,耪耪不如快耩上。

  能种当时,不种二犁。

  耩地深又暄,就怕大雨灌。

  麦前没串,麦后紧赶(玉米)。

  水源能保险,可以提前串。

  玉米地里带豆,十年九不漏,丢了玉米还有豆。

  芒种三候是什么

  一侯螳螂生: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侯鵙始鸣:鵙是指伯劳鸟,是一种小型猛禽。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是一种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鸟,此时它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芒种节气诗句

  1、流光捻指逢芒种,药栏吹尽红雨。——《如此江山·饯花词》清·袁绶

  2、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北固晚眺》唐朝·窦常

  3、生意日夜长,移秧趁芒种。——《田家四事·种》宋代:方一夔

  4、跋马烟村数日程,麦将芒种黍齐耕。——弘历《跋马》

  5、栽匀明日问青黄,惜水脩塍意更忙。——《芒种》宋代:韩淲

  6、因之芒种候,未得饱结穗。——弘历《河南山东奏报麦熟》

  7、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伊犁记事诗·芒种才过雪不霁》清朝·洪亮吉

  8、芒种逢花已自难,瑞云攒处凭栏干。——《高邮知军觅芍药一枝五花三绝·其一》宋代·周孚

  9、悬知节气将芒种,再望甘霖助一犁。——《青县道中即事》 明代:王昶

  10、愧我粗官耗太仓,及瓜而代合耕桑。——《芒种》宋代:韩淲

  11、芒种看今日,螗螂应节生。——《咏廿四气诗·芒种五月节》唐朝·元稹

  12、梅黄时节怯衣单,五月江吴麦秀寒。 ——《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梅黄时节怯衣单》宋朝·范成大

  13、甘荼伊蠢,芒种斯阜。——左思《三都赋》

  14、秧风初凉近芒种,戴胜晓鸣桑头颠。——《练圻老人农隐》明朝·高启

  15、连朝盈尺沾,芒种刚及期。——《河南得雨志喜》清代:弘历

  16、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梅霖倾泻九河翻》宋朝·范成大

  17、帝遣句芒种雨骤,发芽出叶春草绿。——《春草歌》卢青山

  18、一介阴虫能识节,仲舒三策语非诬。——《月令七十二候诗·五月芒种节三候·其二十五·螳螂生》清朝·乾隆

  19、节序届芒种,何人得幽闲。——樊阜《田间杂咏(六首)》

  20、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插秧》清代:胤禛

  21、一庵湿蛰似龟藏,深夏暄寒未可常。——《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一庵湿蛰似龟藏》宋朝·范成大

  22、芒种在今朝,君行岂不遥。——《寓武昌郡寄真定刘晋川先生·其二》明代·李贽

  23、重午是一节,芒种又一气。——《偶成》宋代:韩淲

  24、芒种嗟无日,来牟失有年。——《龙华山寺寓居十首其一》宋代·王之望

  25、五月候作梅,一雨接芒种。——《补屋》明代:徐渭

  26、江南芒种田家候,白下端阳客子杯。——《五月梅雨》明代:屠侨

  27、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 ——《梅雨五绝·乙酉甲申雷雨惊》宋朝·范成大

  28、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芒种日有怀》当代·吴藕汀

  29、还戒望过奢,芒种时犹长。——《麦》清代:弘历

  30、一樽明日难重持,岂恤官期後芒种。 ——《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宋代:秦观

  31、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 ——《诗三百三首·其六十七》唐代:寒山

  32、所希雨以时,芒种庶滋硕。——《闻河南得雨》清代:弘历

  33、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时雨》【宋】陆游

  34、麦临芒种堪收半,黍沃甘膏更长齐。——《德胜门外 其二》清代:弘历

  35、麦临芒种遮畦茂,榴为端阳照槛荣。——《即景》清代:弘历

  36、蚕筐阁了修秧马,老稚时时亦酒浆。——《芒种》宋代·韩淲

  37、芒种旋过冷胜秋,长雷唯助湿云稠。——《连雨书怀》清·黄浚

  38、芒种初过雨及时,纱厨睡起角巾欹。——《芒种后经旬无日不雨偶得长句》宋代:陆游

  39、芒种看今日,螳螂应节生。——《田间杂咏(六首)·其五》明·樊阜

  40、五日天中节物佳,却逢芒种农功促。 ——《五日芒种》清朝·乾隆

  41、梅霖倾泻九河翻,百世枯燋亦及今。——《芒种后积雨骤冷三绝》宋·范成大

  42、兼旬天气晴,硗确曝龟坼。 ——《芒种前雨》明朝·陶安

  43、弄晴芒种雨,吹面石尤风。——《望西山十首·其二》明代:林光

  44、节序惊心芒种迫,分秧须及夏初天。——《拔秧》清代:玄烨

  45、今年芒种后,有雨细如丝。——《积雨叹》宋代·张侃

  46、及时趁芒种,散著畦东西。——《耕图二十一首·拔秧》宋代:楼璹

  47、村村逐芒种,播谷满菑田。——《石桥》明代:汤珍

  48、阳月渐收芒种雨,西风吹老稻花秋。——《夏日即事》明代·霍与瑕

  49、芒种家家听子规,邀欢何处柳塘西。——《咏荔枝·其一》明代·区怀年

  二十四节气芒种谚语

  1、子出好面,生砍高粱煮好饭。

  2、种谷到秋,豆子寒露用镰钩,骑着霜降收芋头。

  3、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

  4、如一秋长,三秋不如一麦忙。

  5、五忙:割、拉、打、晒、藏。

  6、场昼夜忙,快打、快扬、快入仓。

  7、如工具快,老汉能把青年赛。

  8、如手巧,手巧不如家什巧。

  9、酒需好曲,巧手还得好工具。

  10、武器,庄稼人爱农具。

  11、戴防火帽,防止火星把麦烧。

  12、谷捆梢,芝麻捆在正当腰。

  13、小旱,不过五月十三。

  14、不雨直干。

  15、端午粽,寒衣不可送。

  16、芒种,连收带种。

  17、畜、人,齐上阵,割运打轧快入囤。

  18、不用教,全靠屁股摇。

  19、拉得宽,屁股摆得欢。

  20、怕后沉,上坡怕前沉,下坡载重难驾稳。

  21、选种在田间,弄到场里就要掺。

  22、几天,增产一年甜。

  23、子选得好,秆粗、穗大、籽粒饱。

  ,不抽穗;散黑穗,不长粒;腥黑穗,粒腥味。

  25、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26、里不要笑,收到囤里才牢靠。

  ,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28、不收一百一。

  29、成动手割,莫等熟透颗粒落。

  30、生割,谷子要熟妥。

  31、青打满仓,谷子争青少打粮。

  32、芒种雨涟涟,夏至火烧天。(苏、桂、湘)

  33、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赣)芒种的谚语

  34、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鄂、湘、桂)

  35、芒种火烧天,夏至水满田。(辽、闽、赣)

  36、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

  37、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贵)

  38、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

  39、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贵)〔指阴雨天多,行路容易滑倒〕

  40、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

  41、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

  42、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

  43、芒种打雷年成好。(湘)

  44、芒种闻雷美自然。(陕)

  4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

  46、芒种打雷是旱年。(湘、豫)

  47、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

  48、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

  49、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湘)

  50、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

  51、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苏、冀)

  52、芒种刮北风,旱情会发生。(湘)

  二十四节气芒种诗句

  1、单棹卖浆依戍堠,连筒汲井灌蔬畦。

  2、昨日蒙絺今挟纩,莫嗔门外有炎凉。

  3、江南芒种田家候,白下端阳客子杯。

  4、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5、离肠何苦淹淹滴,用愧当年济旱才。

  6、门前流水野桥断,不过车马唯通船。

  7、流光捻指逢芒种,药栏吹尽红雨。剪彩纫幡,裁绡帖辇,待饯花神归去。千丝万缕。拟绕向花梢,可能留住。灯火连宵,绣窗忙煞小儿女。

  8、芒种逢花已自难,瑞云攒处凭栏干。

  9、绿树晚凉鸠语闹,画梁昼寂燕归迟。

  10、短衣行陇自课作,儿子馌后妻耘前。

  11、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

  12、虬须县吏叩门户,邻犬夜吠频惊眠。

  13、悬知节气将芒种,再望甘霖助一犁。

  14、亭下嶔崎淮海客,末路逢公诗酒共。

  15、几家逃亡闭白屋,荒村古木空寒烟。

【二十四节气芒种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芒种手抄报内容06-18

芒种手抄报简单又漂亮内容06-08

二十四节气立冬手抄报内容11-15

二十四节气小暑手抄报内容08-20

二十四节气立秋手抄报内容08-18

二十四节气白露手抄报内容10-11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手抄报内容08-29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手抄报内容10-09

芒种手抄报素材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