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时间:2025-03-21 14:30:06 小英 试题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试题,试题可以帮助主办方了解考生某方面的知识或技能状况。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1

  1、一辆公交车到A站下车5人,上车7人,到B站下车6人,上车10人,现在车上有40人,车上原来有乘客多少人?

  13+14+15+16+17+25

  2、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差(大数减小数)等于1的两位数有多少个?

  A、B、C、D、E五个人一起回答一道题,五个人中只有两个人答对了,所有答对的可能情况有多少种?

  3、有一串数共11个,中间数最大。从中间往前数,一个比一个小2;从中间往后数,一个比一个小3。已知这些数的`总和是200,那么中间数是多少?

  在下面的算式中合适的地方填入“+”、“-”,使等式成立。

  20080808=1000

  4、有若干名同学需要住宿,如果每间住4人,那么有10人没地方住;如果每间住6人,那么最后一间住不满。这些同学最多有多少名?

  解答:要想让人数最多,那么第二种情况下,最后一间住的人越少越好,即空位越多越好。最后一间至少住2人,最多空4个位置,所以房间最多是(10+4)÷(6-4)=7个,人数最多为4×7+10=38人。

  如图,∠1等于100度,∠2等于60度,∠3等于90度,∠4等于多少度?

  解答:四边形内角和是360度。∠1+∠2+∠3+∠4=180×4-360=360度,∠4=360-100-60-90=110度。

  5、78名同学围成一圈,从某个同学开始进行1—18报数,一圈一圈循环下去,那么有没有人同时报过5和10?为什么?

  解答:78÷18余6,且78与18的最大公约数就是6,所以每个人报的数之间的差只能是6,报5的只能报11或17,不可能报10。

  6、有20个队进行比赛,每两个队之间最多赛一场。现在已经共进行了21场比赛,那么是不是一定有一个队至少赛了3场?

  解答:假设每个队比赛的场数都不到3场,那么每个队最多赛2场,最多共进行2×20÷2=20场比赛,矛盾,所以一定有一个队至少赛了3场。

  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2

  试题一:有5个亮着的灯泡,每个灯泡都由一个开关控制,每次操作可以拉动其中的2个开关以改变相应灯泡的亮暗状态,能否经过若干次操作使得5个灯泡都变暗?

  解答:每个灯泡变暗需要拉动奇数次开关;则5个灯泡全部变暗一共也需要拉动奇数次开关;而每次操作是拉动2个开关;若干次操作后一共拉动的.次数肯定是2的倍数,也就是偶数次;但是5个灯泡全部变暗一定需要总共拉动奇数次,所以矛盾了;所以无论经过多少次操作都不可能使5个灯泡一起变暗。

  试题二:甲和乙两人分别从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

  解答:第一次相遇时,两人合走了半个圆周;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又合走了一个圆周,所以从第一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时乙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走的2倍,所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100×(2+1)=300 米,两人的总路程和为一周半,又甲所走路程比一周少60米,说明乙的路程比半周多60米,那么圆形场地的半周长为300-60=240 米,周长为240×2=480米.

  试题三:迎春杯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 奖.丙说:如果丁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能获奖的同学是___。

  解答:首先根据丙说的话可以推知,丁必能获奖.否则,假设丁没获奖,那么丙也没获奖,这与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矛盾。其次考虑甲是否获奖,假设甲能获奖,那么根据甲说的话可以推知,乙也能获奖;再根据乙说的话又可以推知丙也能获奖,这样就得出4个人全都能获奖,不可能.因此,只有甲没有获奖。

  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3

  1、三个村修路,甲乙丙三村路程比是8:7:5,丙没参加,拿出1350元,

  甲派出60人,乙派出40人,问甲乙各分得多少

  5份路程1350元,1份路程270元

  人数比:

  甲:乙=60:40=3:2

  路程8:7:5共20份。 北京小升初

  甲修20x3/5=12份,多修12-8=4份应得270x4=1080元

  乙修20x2/5=8份, 多修8-7=1份应得1x270=270元

  2、共有4人进行跳远、百米、铅球、跳高四项比赛(每人四项均参加),规定每个单项第一名记5分,单项第二名记3分,单项第三名记2分,单项第四名记1分,每一单项比赛中四人得分互不相同。总分第一名共获得17分,其中跳高得分低于其他项得分。总分第三名共获得11分,其中跳高得分高于其他项得分。总分第二名的铅球这项的得分是()。(请写出分析过程)

  解析:

  17=5+5+5+2, 11=1+2+3+5=2+2+2+5, 如果取1+2+3+5的话,就还剩3个3和2个2及3个1,取最大的3个3和1个2就等于11,第二名的分数不可能与第三名相同,所以1+2+3+5的答案排除,就只有取2+2+2+5的答案,最后还剩4个3和4个1,取其中最大值有4个3为12,大于11,所以第二名的铅球得分是3;

  如果平面上共有n个点(n是不小于3的.整数),其中任意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任意两点画线段,可以画几条? n+{[(n-3)×n]÷2}

  3、两人从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分钟52米,乙每分钟70,在A点相遇;如果甲先走4分钟,然后甲速度仍为每分钟52米,乙的速度变为每分钟90米,恰好还在A点相遇,问两地相距多远?

  分析:

  如果甲先走4分钟,他后来时间没有变,仍然还是在A点相遇,说明乙两种情况下和甲相遇也是相差4分钟,即乙以每分钟70米和每分钟90米的速度行完同样路程相差4分钟。那么这个问题可以看作一个盈亏问题,则有90*4/(90-70)=18,说明甲每分钟52米,乙每分钟70米,则18分钟行完全程,所以全程应为

  (52+70)*18=2196(米)。

  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4

  例1:解 :依次从第一、二、三、四堆球中,各取1、2、3、4个球,这10个球一起放到天平上去称,总重量比100克多几克,第几堆就是次品球。

  例2:解 :第一次:把27个球分为三堆,每堆9个,取其中两堆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若天平不平衡,可找到较轻的一堆;若天平平衡,则剩下来称的一堆必定较轻,次品必在较轻的.一堆中。

  第二次:把第一次判定为较轻的一堆又分成三堆,每堆3个球,按上法称其中两堆,又可找出次品在其中较轻的那一堆。

  第三次:从第二次找出的较轻的一堆3个球中取出2个称一次,若天平不平衡,则较轻的就是次品,若天平平衡,则剩下一个未称的就是次品。

  例3:解:把10个球分成3个、3个、3个、1个四组,将四组球及其重量分别用A、B、C、D表示。把A、B两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盘上去称,则

  (1)若A=B,则A、B中都是正品,再称B、C。如B=C,显然D中的那个球是次品;如B>C,则次品在C中且次品比正品轻,再在C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照B>C的情况也可得出结论。

  (2)若A>B,则C、D中都是正品,再称B、C,则有B=C,或B<C(B>C不可能,为什么?)如B=C,则次品在A中且次品比正品重,再在A中取出2个球来称,便可得出结论;如B<C,仿前也可得出结论。

  (3)若A<B,类似于A>B的情况,可分析得出结论。

  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 5

  1. 已知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0倍,又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288元,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各多少元?

  2. 2、3箱苹果重45千克。一箱梨比一箱苹果多5千克,3箱梨重多少千克?

  3. 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小时,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甲比乙速度快,甲每小时比乙快多少千米?

  4. 李军和张强付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铅笔,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李军又给张强0.6元钱。每支铅笔多少钱?

  5. 甲乙两辆客车上午8时同时从两个车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一段时间,两车同时到达一条河的两岸。由于河上的桥正在维修,车辆禁止通行,两车需交换乘客,然后按原路返回各自出发的车站,到站时已是下午2点。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 45千米,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交换乘客的时间略去不计)

  6. 学校组织两个课外兴趣小组去郊外活动。第一小组每小时走4.5千米,第二小组每小时行3.5千米。两组同时出发1小时后,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一个果园,用了1小时,再去追第二小组。多长时间能追上第二小组?

  7. 有甲乙两个仓库,每个仓库平均储存粮食32.5吨。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甲、乙两仓各储存粮食多少吨?

  8. 8.甲、乙两队共同修一条长400米的公路,甲队从东往西修4天,乙队从西往东修5天,正好修完,甲队比乙队每天多修10米。甲、乙两队每天共修多少米?

  9. 学校买来6张桌子和5把椅子共付455元,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0. 一列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每小时行7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65千米,相遇时快车比慢车多行了4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某玻璃厂托运玻璃250箱,合同规定每箱运费20元,如果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运后结算时,共付运费4400元。托运中损坏了多少箱玻璃?

  12. 五年级一中队和二中队要到距学校20千米的地方去春游。第一中队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第二中队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2千米。第一中队先出发2小时后,第二中队再出发,第二中队出发后几小时才能追上一中队?

  13. 某厂运来一堆煤,如果每天烧1500千克,比计划提前一天烧完,如果每天烧1000千克,将比计划多烧一天。这堆煤有多少千克?

  14. 妈妈让小红去商店买5支铅笔和8个练习本,按价钱给小红3.8元钱。结果小红却买了8支铅笔和5本练习本,找回0.45元。求一支铅笔多少元?

  15. 学校组织外出参观,参加的师生一共360人。一辆大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6辆大客车和8辆卡车载的人数相等。都乘卡车需要几辆?都乘大客车需要几辆?

  16. 某筑路队承担了修一条公路的任务。原计划每天修720米,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80米,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米就能提前3天完成。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17. 某鞋厂生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入12个纸箱和4个木箱。如果3个纸箱加2个木箱装的鞋同样多。每个纸箱和每个木箱各装鞋多少双?

  18. 某工地运进一批沙子和水泥,运进沙子袋数是水泥的2倍。每天用去30袋水泥,40袋沙子,几天以后,水泥全部用完,而沙子还剩120袋,这批沙子和水泥各多少袋?

  19. 学校里买来了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了90元钱。每个保温瓶是每个茶杯价钱的4倍,每个保温瓶和每个茶杯各多少元?

  20. 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后,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奥数题参考答案:

  1、想:由已知条件可知,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多的288元,正好是一把椅子价钱的(10-1)倍,由此可求得一把椅子的价钱。再根据椅子的`价钱,就可求得一张桌子的价钱。

  解:一把椅子的价钱:

  288÷(10-1)=32(元)

  一张桌子的价钱:

  32×10=320(元)

  答:一张桌子320元,一把椅子32元。

  2、想:可先求出3箱梨比3箱苹果多的重量,再加上3箱苹果的重量,就是3箱梨的重量。

  解:45+5×3

  =45+15

  =60(千克)

  答:3箱梨重60千克。

  3、想:根据在距离中点4千米处相遇和甲比乙速度快,可知甲比乙多走4×2千米,又知经过4小时相遇。即可求甲比乙每小时快多少千米。

  解:4×2÷4

  =8÷4

  =2(千米)

  答:甲每小时比乙快2千米。

  4、想:根据两人付同样多的钱买同一种铅笔和李军要了13支,张强要了7支,可知每人应该得(13+7)÷2支,而李军要了13支比应得的多了3支,因此又给张强0.6元钱,即可求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0.6÷[13-(13+7)÷2]

  =0.6÷[13-20÷2]

  =0.6÷3

  =0.2(元)

  答:每支铅笔0.2元。

  5、想:根据已知两车上午8时从两站出发,下午2点返回原车站,可求出两车所行驶的时间。根据两车的速度和行驶的时间可求两车行驶的总路程。

  解:下午2点是14时。

  往返用的时间:14-8=6(时)

  两地间路程:(40+45)×6÷2

  =85×6÷2

  =255(千米)

  答:两地相距255千米。

  6、想:第一小组停下来参观果园时间,第二小组多行了[3.5-(4.5-3.5)] 千米,也就是第一组要追赶的路程。又知第一组每小时比第二组快( 4.5-3.5)千米,由此便可求出追赶的时间。

  解:第一组追赶第二组的路程:

  3.5-(4.5- 3.5)=3.5-1=2.5(千米)

  第一组追赶第二组所用时间:

  2.5÷(4.5-3.5)=2.5÷1=2.5(小时)

  答:第一组2.5小时能追上第二小组。

  7、想:根据甲仓的存粮吨数比乙仓的4倍少5吨,可知甲仓的存粮如果增加5吨,它的存粮吨数就是乙仓的4倍,那样总存粮数也要增加5吨。若把乙仓存粮吨数看作1倍,总存粮吨数就是(4+1)倍,由此便可求出甲、乙两仓存粮吨数。

  解:乙仓存粮:

  (32.5×2+5)÷(4+1)

  =(65+5)÷5

  =70÷5

  =14(吨)

  甲仓存粮:

  14×4-5

  =56-5

  =51(吨)

  答:甲仓存粮51吨,乙仓存粮14吨。

  8、想:根据甲队每天比乙队多修10米,可以这样考虑:如果把甲队修的4天看作和乙队4天修的同样多,那么总长度就减少4个10米,这时的长度相当于乙(4+5)天修的。由此可求出乙队每天修的米数,进而再求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解:乙每天修的米数:

  (400-10×4)÷(4+5)

  =(400-40)÷9

  =360÷9

  =40(米)

  甲乙两队每天共修的米数:

  40×2+10=80+10=90(米)

  答:两队每天修90米。

  9、想:已知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30元,如果桌子的单价与椅子同样多,那么总价就应减少30×6元,这时的总价相当于(6+5)把椅子的价钱,由此可求每把椅子的单价,再求每张桌子的单价。

  解:每把椅子的价钱:

  (455-30×6)÷(6+5)

  =(455- 180)÷11

  =275÷11

  =25(元)

  每张桌子的价钱:

  25+30=55(元)

  答: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25元。

  10、想:根据已知的两车的速度可求速度差,根据两车的速度差及快车比慢车多行的路程,可求出两车行驶的时间,进而求出甲乙两地的路程。

  解:(7+65)×[40÷(75- 65)]

  =140×[40÷10]

  =140×4

  =56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 560千米。

  11、想:根据已知托运玻璃250箱,每箱运费20元,可求出应付运费总钱数。根据每损坏一箱,不但不付运费还要赔偿100元的条件可知,应付的钱数和实际付的钱数的差里有几个(100+20)元,就是损坏几箱。

  解:(20×250-4400)÷(10+20)

  =600÷120

  =5(箱)

  答:损坏了5箱。

  12、想:因第一中队早出发2小时比第二中队先行4×2千米,而每小时第二中队比第一中队多行(12-4)千米,由此即可求第二中队追上第一中队的时间。

  解:4×2÷(12-4)

  =4×2÷8

  =1(时)

  答:第二中队1小时能追上第一中队。

  13、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前后烧煤总数量相差(1500+1000)千克,是由每天相差(1500-1000)千克造成的,由此可求出原计划烧的天数,进而再求出这堆煤的数量。

  解:原计划烧煤天数:

  (1500+1000)÷(1500-1000)

  =2500÷500

  =5(天)

  这堆煤的重量:

  1500×(5-1)

  =1500×4

  =6000(千克)

  答:这堆煤有6000千克。

  14、想:小红打算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与实际买的铅笔和本子总数量是相等的,找回0.45 元,说明(8-5)支铅笔当作(8-5)本练习本计算,相差0.45元。由此可求练习本的单价比铅笔贵的钱数。从总钱数里去掉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 数,剩余的则是(5+8)支铅笔的钱数。进而可求出每支铅笔的价钱。

  解:每本练习本比每支铅笔贵的钱数:

  0.45÷(8-5)=0.45÷3=0.15(元)

  8个练习本比8支铅笔贵的钱数:

  0.15×8=1.2(元)

  每支铅笔的价钱:

  (3.8-1.2)÷(5+8)=2.6÷13=0.2(元)

  也可以用方程解:

  设一枝铅笔X元,则一本练习本为 元。

  8X+5× =3.8-0.45

  64X+19-25X=30.4-3.6

  39X=7.8

  X=0.2

  答:每支铅笔0.2元。

  15、想:根据一辆客车比一辆卡车多载10人,可求6辆客车比6辆卡车多载的人数,即多用的(8-6)辆卡车所载的人数,进而可求每辆卡车载多少人和每辆大客车载多少人。

  解:卡车的数量:

  360÷[10×6÷(8-6)]

  =360÷[10×6÷2]

  =360÷30

  =12(辆)

  客车的数量:

  360÷[10×6÷(8-6)+10]

  =360÷[30+10]

  =360÷40

  =9(辆)

  答:可用卡车12辆,客车9辆。

  16、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米,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米。根据每天多修80米可求已修的天数,进而求公路的全长。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

  =960÷80

  =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1200

  =800×12+1200

  =9600+1200

  =10800(米)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米。

  17、想: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木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木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木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一个木箱装鞋的双数:

  1800÷(8+4)=18000÷12=150(双)

  一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木箱可装鞋

  150双

  18、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用去30袋水泥,同时用去30×2袋沙子,才能同时用完。但现在每天只用去40袋沙子,少用(30×2-40)袋,这样才累计出120袋沙子。因此看120袋里有多少个少用的沙子袋数,便可求出用的天数。进而可求出沙子和水泥的总袋数。

  解:水泥用完的天数:

  120÷(30×2-40)=120÷20=6(天)

  水泥的总袋数:

  30×6=180(袋)

  沙子的总袋数:

  180×2=360(袋)

  答:运进水泥180袋,沙子360袋。

  19、想:根据每个保温瓶的价钱是每个茶杯的4倍,可把5个保温瓶的价钱转化为20个茶杯的价钱。这样就可把5个保温瓶和10个茶杯共用的90元钱,看作30个茶杯共用的钱数。

  解:每个茶杯的价钱:

  90÷(4×5+10)=3(元)

  每个保温瓶的价钱:

  3×4=12(元)

  答:每个保温瓶12元,每个茶杯3元。

  20、想:已知一个加数个位上是0,去掉0,就与第二个加数相同,可知第一个加数是第二个加数的10倍,那么两个加数的和572,就是第二个加数的(10+1)倍。

  解:第一个加数:

  572÷(10+1)=52

  第二个加数:

  52×10=520

  答:这两个加数分别是52和520。

【小升初奥数试题和答案】相关文章:

小升初奥数试题及答案06-08

小升初奥数经典试题附答案06-18

小升初数学奥数试题10-10

长沙小升初奥数试题难度概念11-19

奥数比和比例测试题11-28

小学奥数试题测试及答案:多次相遇问题05-23

奥数计数排列组合试题及答案剖析04-22

北京市奥校精选试题和答案05-29

奥校精选试题及答案12-23

经典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