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案

时间:2025-01-12 10:13:39 设计方案 我要投稿

设计方案4篇(实用)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方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方案4篇(实用)

设计方案 篇1

  一、设计内容:

  一楼设计

  主题:知我学校,爱我学校

  在一楼楼梯口的大块墙面上写上一句学校的教学标语,如学习之心不可无,懒惰之心不可有。

  在附上学生必修十项好美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孝亲尊师,明礼感恩,立志勤学,求索创新,勤俭自强,礼貌谦让,正直善良,见义智为。

  两侧楼道:展示焦村我们的家乡的历史遗迹,美丽的风景照片,学生或老师对焦村的某一风景的素描等等。

  二楼设计

  侧墙

  标语:微笑的你最美,会学的你最好,健康的你最棒设计一块照片墙和展示墙,每隔一段时间评出各班的学习之星,乐于助人之星,爱劳动之星,懂礼仪之星,讲卫生之星等等。两侧楼道

  一边张贴一些尊师重教的标语,一边张贴一些当今学生的心理健康标语及小贴士。

  三楼设计

  侧墙标语:安全关系你我她,校园安全靠大家张贴校园安全的标语和海报。

  二、设计原则

  学校是教育的场所,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学校建筑环境应顺应教育的需求,处处以情感人、以景育人,以“人本化,人性化,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为师生创造一个优雅宜人,欣欣向荣的学习、工作环境。

  1.绿化设计:校园环境宜以自然为主,不宜过多制造人工景观,宜多种树、少种草,使学校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不求名贵,但求生态平衡。

  2.多用途的设计:采取分隔、机动、灵活变通等多种方式来运用空间,满足教学、学习、活动、休憩的多元特点,进行多用途设计。

  3.人本化设计:传播学校文化内涵,以人为中心进行规划布局,充分考虑师生日常学习活动便捷合理。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外部空间的可参与性与内部环境的可协调性;在进行景观设计时,结合校园特点,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4.人性化管理:开放空间的设计应配合人性化的管理,增加校园环境使用的自由度与广度,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周围生态环境,结合学校已有规划,不竭尽现有资源,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使未来发展不破坏已有格局。

  三、设计作用

  1、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优美的校园环境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美丽怡人的校园景致、整洁有序的林荫道路、美观科学的教育布置、文明健康的教育设施等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舒心怡神,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奋发学习的情怀。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文化和各种消极不健康的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2、规范师生的言行。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师生的教学、学习、生活、思想、言行皆有规范作用。当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的要求时,文化氛围就会迫使他们自我调节矫正。当规范有序的环境文化渗透到校园各个角落时,不文明的现象就会自然地销声匿迹。

  3、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价值,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拓宽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学生胸怀宽广,与人友好相处。

  4、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以学校集体为单位,以班级团队为要素,以个体成员为基础,这要求每个学校成员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构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一个充满理想、友好团结的集体定会使集体成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锤炼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集体观念。

  5、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创造能力,还可磨练学生意志。

设计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文化特征的班级形象和思想行为方式。它贯穿于班级的教室等各个场合和学生的言语行动中。班级文化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同学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咯咯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班级作为学校的基层单位,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二.总体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三.措施:

  班训:志存高远,直面挑战

  班级口号:正人正己,成人成才。超越自我,开创未来

  班级格言: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班级公约: 铃声响,进课堂,学习用品摆放好。

  不说话,静息好,等待老师来上课。

  课堂上,专心听,老师提问认真听。

  答问题,声响亮,认真书写作业棒。

  两课操,认真做,集会站队快齐静。

  不追逐,不打闹,安全责任牢记心。

  吃中餐,守纪律,学习生活两不误。

  爱劳动,讲卫生,纸屑果皮不乱扔。

  小学生,要记清,好习惯养成益终生!

  四.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一)班级管理理念:严抓细管、求真务实、善悔爱生、乐教促学!

  (二)班级标语是:梦想从好习惯开始放飞

  (三)开展两种活动:

  ★班级静态文化活动

  (1)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完善各活动角,如雏鹰争章、中队角、图书角、英语角、植物角等的布置;

  (2)空余墙壁可贴学生的习作、美术作品或兴趣小组作品,发挥其榜样、激励、展示等多项功能;

  (3)用好“班务公开栏”,主要用于张贴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值日表、兴趣小组活动表及班内各项工作安排表等内容;。

  (4)认真学习《小学生手册》,逐条规范。

  ★ 班级动态文化活动

  (1)班委会实行竞争上岗,民主管理,定期召开干部例会,围绕学校活动,布置与落实工作;另设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位同学参与班级管理,体会班级管理,有效换位思考,行事,定期评比值日班长的表现。

  (2)开展雏鹰争章活动,人人献言,大家讨论,民主落实争章细则,平日采用德育积分管理,每周返校日小结,评比奖章;

  (3)开展敬师活动,让学生懂得尊敬教师不仅是对长者的尊重,而且也是对知识的尊重。

  (4)开展班级文化特色的主题班队会,如故事会,从有哲理的故事中提炼道理;课本剧,体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对联会,让学生们品味对联的节奏美、对称美及趣味美。

  (5)鼓励学生参加体育、艺术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活跃班级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6)准备建立班级QQ群,吸引更多的学生及家长加入,与学生能进行更近的心灵交流,与家长能进行学生成长的沟通,并且家长之间也可以进行经验互通,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7)建立班级博客网,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发布学生作品,交流家教资源。

  (三)完善成长记录袋:

  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收集学生成长中最优秀的作品,可以一篇作业,一幅图画,一张手抄报等。对于部分学生优秀的`作品,可以添加到班级收藏。树立学生的信心,鼓舞学习的斗志,培养学生能力。

  四、步骤:

  第一阶段(九月份):落实班规班法,进入班级学习,行为状态;在教师节来临之前,号召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为本班的八位 任课老师及生活老师准备一份贺卡和小礼物,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和感恩。

  第二阶段(十月份):爱国主义教育月:十一国庆来临,组织活动开展,培养和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三阶段(十一月份):自信月,对期初班干部的安排进行一次评价,让孩子们总结半学期来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

  第四阶段(十二月份):“与书作伴,其乐无穷”主题队会。介绍一本好书,阅读一本好书,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

  第五阶段(一月份):结合期末考试,让学生品尝冲刺后的喜悦,为假期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文是由日本作家星新一所写的一篇科幻小说,文章想象新奇,构思独特,结尾留有悬念,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考虑本文是一篇想象作品,文中留有较多的想象和推理空间,教师处理教材时将推理和想象列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的。同时本文所涉及的环保话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处理教材时将课堂内外沟通,培养学生的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的】

  1、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和想象能力;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感受环保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推理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对本文事情原因的深入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初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了一篇课文,叫《斑羚飞渡》,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动于斑羚的献身精神,而且告诉我们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确,面对大自然,我们人类应该思考的更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日本作家星新一的科幻小说《喂出来》,也许我们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二、说说你的准备工作

  检查学生的预习:

  1、老师昨天已经布置了预习这篇课文,那么现在让大家来说说你们的预习准备情况。请大家看看这些生词,大家都注意到了吗?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认读一下。(教师指定学生认读,可以纠正,也可以自己解决)然后让其他学生提醒需要注意的词语。(教师用多媒体打出需要注意的生字和词语)

  2、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作家星新一,大家课外可能已经找到了有关他的资料,哪位学生来简单介绍一下,请注意要抓住他的主要内容。(教师指定学生介绍)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示课件)

  三、试试你的概括能力

  1、概括课文:

  大家预习过本文,对课文的情节有一些了解,下面,同学们能否根据老师提供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呢?注意:概括课文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教师出示课件,提出几点概括文章的要求)

  (本环节要分两步)

  教师要灵活指定学生回答。

  (可以根据文章的.的结构请几位学生分别回答,然后加以指点)

  四、看看你的推理想象能力

  1、推理:

  课文结尾部分的石头和声音是从何而来?请大家从文中找找可以证明你的想法的句子或者段落。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证据。

  2、想象:

  你认为在本文结束后还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你能根据文章的内容想象一下吗?

  3、教师适当指导推理和想象技巧。

  (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归纳)

  五、考考你的探究能力

  1、探究造成后果的原因?教师力求从课文入手,加以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2、探究主题:力求多样化。

  六、露露你的拓展延伸能力

  教师要求3、4组学生上台展示课外收集到有关环保方面的资料和图片,教师适当点评。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讲解)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控制时间,合理安排顺序。

  七、显显你的公民素质

  教师在他们展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当场写出一句宣传语,用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师自己示范两句。

  八、师生小结

  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自己也可以要学生总结本课所得。

  九、布置作业

  1、以环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课后将收集到的环境保护的资料和图片展览出来,供同学们欣赏,最好以这个为主题举行一次主题班会。

设计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新音乐课程标准为主体,着眼于音乐教学的开放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评价目的`

  通过正确多方位评价,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和成绩。以新课程为标准,着重从学生主体考虑,并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从多方位灵活对学生艺术能力方面做出评价。

  三、评价对象:

  一年级至六年级

  四、评价标准:

  (一)低年级(1、2)评价标准:

  1、演唱技能(90%)

  自己选择本学期音乐课本中最喜欢或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

  评价标准:

  (1)、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声音优美。(30)

  (2)、音准节奏准确。(50)

  (3)、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熟练把握到位。(10)

  附加分: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5)

  另附评价表

  2、音乐技能

  根据示范节奏模唱节奏,对学生的节奏感、听力、记忆等方面进行评价。(10%)

  例:XXXXX—(评价教师根据一二年级所学节奏进行随机考查,用拍手、击打物体等进行示范。)

  (二)中、高年级(3——6)评价标准:

  1、演唱技能

  演唱、表演能力(60%)

  自己选择本学期音乐课本中最喜欢或擅长表现的一首歌曲来作为考试曲目。

  评价标准:

  (1)、歌唱咬字清晰,音色统一,气息流畅,声音优美。(20)

  (2)、音准节奏准确。(30)

  (3)、歌唱表现力强,理解歌曲内涵,熟练把握到位。(10)

  附加分:能够在唱歌时做即兴地律动或动作;(5)

  2、基础知识(30%)

  对本学期音乐知识的掌握。用卷面的形式进行考核。(30%)

  另附评价表

  3、音乐实践(10%)

  学生根据示范节奏模唱节奏,对学生的节奏感、听力、记忆等方面进行评价。(10%)评价方法同上,示范节奏要随考查年级的不同而变化。

  五、评价等级:

  总成绩在90%以上为优秀(A),80%以上为良好(B),60%以上为及格(C),60%以下为待及格(D)。

  总之,音乐学科教学评价应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老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全面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设计方案04-09

设计方案04-09

设计方案04-13

设计方案04-14

设计方案04-17

设计方案04-17

设计方案04-18

设计方案04-19

设计方案04-21

设计方案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