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课文教案

《桥》是谈歌写的小小说,被入选人教版五年级课文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12课。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桥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2-08-25
【ruiwen.com - 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桥之美》的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整合设计中,有一项是桥的教学系列:《中国石拱桥》、《桥之美》以及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两篇文章,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从知识到审美,从课内到课外,再用课外的事例来检验课内知识,这样,对桥的文化更加深了理解。

  《桥之美》是带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与《中国石拱桥》这篇规范的说明文不同。《中国石拱桥》从桥梁专家的角度说明中国石拱桥的形式、结构、成就、发展等,让学生获得知识。而《桥之美》从画家的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写作目的不同,采用的写法也不同。这篇美学小品文,作者吴冠中以画家的眼光品评了桥之美。课文先抓住说明对象总的特征,即桥在不同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然后通过具体丰富的例子验证了桥之美,文章语言画面感很强,极富诗意。

  当初选这篇文章作重点研讨,一是这篇文章语言很优美,师生都很喜爱。二是桥在从化并不少见,著名的桥有街口大桥、神岗大桥、流溪河彩虹桥等,容易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桥之美。因而,准备阶段,我除了上网下载风雨桥、索桥、南京长江大桥等图片外,还专门带着数码相机去拍一些从化有名的桥。最有收获的是在离街口城区不远的流溪河山庄荔湖桥发现一大群白鹭在湖面活动。以前在从化电视上看见山塘水库有很多白鹭,已深为从化自然环境的优越感到自豪,想不到这么近的地方也有白鹭,景色这么美。白鹭悠闲地在觅食、栖息、飞翔,那情景深深地吸引着我。我灵感一来,觉得白鹭在我的图片中应占很重要的地位,桥有了白鹭就会更有生命力,我可把它引申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事实上在课堂里也这样做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优秀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7-04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认读“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骨髓、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CAI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正是因为爱,才架起了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板题、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生命桥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并思考:

  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注意正音“骨髓、暂停、辗转”。

  3、回答刚才思考的问题:课文讲述了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学习第一部分(1~2)

  1、故事要追溯到1999年9月22日,(出示画图)这是杭州的一家医院,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医护人员正在帮小钱帮骨髓移植前的准备工作)再仔细观察小钱,发现了什么?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优秀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7-04
【ruiwen.com - 教案】

  一、文本解读

  本课所在的这组教材以“人间真情”为专题,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仔细研读,会心感悟,通过人物的行为,体会人物的心情,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从而深深地为台湾同胞无私的大爱所感动,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甚少涉足的领域,因关注不够,积累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就文本而文本,不能真正“发乎于情”。因此,教学时应设置一些情景,辅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使学生真正为人物的行为所感动,/做到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让读写与情感相携共生。

  三、课时目标

  1、品味“不清楚”、“知道”“静静地”等看似平淡的语句,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四、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五、课前准备:

课文《生命桥》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7-02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体会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同时让学生们懂得善待生命,珍惜生命,自觉加入到保护动物的行列中去。

  教学准备:

  1上网寻找发生在动物界的感人故事。

  2制作一个课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蚁国英雄》这篇课文,我们被小小的蚂蚁深深地打动了,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蚂蚁身上看到了什么?

  2师生接说:为了伙伴们的生存,外层蚂蚁至死也(),肝胆俱裂也()谱写了一曲()。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板书课题“生命桥”。

  4齐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问:“生命桥”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叫生命桥?把什么比作了生命桥?课题为什么家引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带着所提问题自读课文。

  2交流,“生命桥”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出示悬崖。)

  3望着眼前又高又陡的悬崖,同学们此时你是怎么想的?羚羊们有没有束手就擒?(没有)它们是怎样做的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课文,体会动物间的真挚情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读这一自然段。读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何问题提出来吗?

  (几分钟内,羚羊们为什么分成了两类?为什么老羚羊朝年轻羚羊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走了出来,而其它羚羊不走出来呢?老羚羊会说些什么呢?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为什么比年轻羚羊低呢)

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范文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6-29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谈何容易、幸运、台湾、袭击、平安无事、期待、突如其来、空旷、暂停、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等方面的资料,为理解课文有关内容作好准备。

  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你们见过哪些桥?

  2、板书课题,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什么是生命桥?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

  3、交流:

  ⑴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 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可从两方面想:一是骨髓对小钱的重要;二是在余震中台湾青年捐献骨髓,李博士抽取骨髓并连夜赶往杭州为小钱做手术。

课文《说不尽的桥》优秀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6-27
【ruiwen.com - 教案】

  【活动课题】

  说不尽的桥

  【活动单位】

  肖港初中803班

  【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4日-20xx年12月5日

  【活动背景】

  桥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每天都有人们忙碌的身影从上面匆匆而过,在学习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桥之美》后,为了充实桥的知识,也为了满足学生对桥的知识的兴趣,同时,使学生留心周围的平凡事物,从随处可见的事物(如桥)身上探究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的习惯,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我国桥梁从古到今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桥已成为一首凝固的音乐,从乡间小桥到璀璨辉煌、举世瞩目的现代桥梁,它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对这丰富的桥文化的探寻,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从桥的变迁上看到我国飞速发展的桥梁技术,激发学生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雄心壮志。

  为此,我们开展了这次有关“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等方式查找资料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5、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放在期中考试之后进行,学生对开展活动比较感兴趣。为此,召集学生开动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在动员会上,引导学生确定活动的主题“桥”。围绕这个话题,学生交流自己对桥的初步印象,提出开展活动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形成一致意见,制定此次活动的计划(分组活动计划见附表一)。

课文《桥之美》教案设计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6-13
【ruiwen.com -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美感、史诗、驻足”等词语,并练习用词造句。

  2.了解文中所揭示的美学原则。

  3.认识桥的美学价值,掌握与“桥之美”有关的美学常识。

  能力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课文所介绍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

  2.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逐步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3.揣摩本文充满诗意的描写文字和带有说明性的文字,体味语言的个性色彩,培养良好的语感。

  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桥之美》,让学生充分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美”的眼睛去欣赏,用“美”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

  1.理解桥美在何处。

  2.揣摩文中富有个性色彩的句子。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说明方法,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通过反复朗读,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悉心体会,反复揣摩,和作者产生共鸣,接受美的熏陶。

  2.讨论法。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努力提高讨论的质量,通过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3.比较阅读法。本文与《中国石拱桥》同样写桥,但表现手法不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可把两文比较,体会它们的相异之处。

  ●教具准备

生命桥课文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6-13
【ruiwen.com - 教案】

  《生命桥》教案

  一、引入新课

  1、老师板书:“奇”。

  2、同学们请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个什么字?(生齐答:奇)

  3、你能用“奇”组个词吗?

  4、学生组词(奇怪、奇异、奇迹、奇形怪状、奇特、奇花异草、千奇百怪……)(老师评点:真是个好词、又一个好词、再说、谁再来、真是妙语连珠……)

  5、老师在黑板上添写“迹”:刚才,有同学说到了“奇迹”这个词,(在“迹”的下面加个点),你知道“迹”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字典里的解释:字典里有这么几个解释,自己读一下,你认为哪个最合适?

  迹:①留下的印子,痕迹。②事情。③前人留下的事物。

  6、学生回答。(老师评点:不改了,确定吗?好,判断准确,立场坚定。)

  7、现在你一定能说出“奇迹”是什么意思吧?

  8、学生回答: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意想不到的,不可思议的事情。

  9、读好“奇迹”这个词语。

  10、故事引出课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动物界的、让人不可思议的故事:在一座绿草如茵的高山上,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一群羚羊。有一天,一个狩猎队把罪恶的脚步踏上了这块乐土。他们发现了这群羚羊,拼命地追赶,把它们逼迫到一座悬崖边。

  你们看(老师板画悬崖的示意图)这悬崖多险哪,下面是万丈深渊,前面是宽阔的山涧,对岸也是一座陡峭的悬崖。眼看这群羚羊就要被全部活捉,成为猎人发财的牺牲品,可是这时,奇迹出现了……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小学课文象鼻桥教案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6-12
【ruiwen.com - 教案】

  象鼻桥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一、读题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象鼻桥》,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噢,下面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找让我们好奇的象鼻桥吧.在读之前老师有两个小要求,请小朋友听清楚噢.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用“——”画出描写象鼻桥的句子。

  2、小朋友读得可真认真!有几个词语宝宝特别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谁来认识他们?(蘑菇、亲戚、热闹、冲坏、高兴、感动、惭愧、齐心合力)

  (1)、指名读

  ( 2)、请小老师带读全班

  (3)、有感情地齐读 开火车读

  3、小朋友读得可真聪明,相信刚才的问题一定难不倒我们班的同学,谁来说说象鼻桥是怎么样的?

  4、出示:原来是两只大象分别站在河的两岸,把他们的长鼻子搭在一起,架起了一座“象鼻桥”。

  (1)、指名读

  (2 )、这真的是一座可爱的桥,指名读

  (3)、这真的是一座奇怪的桥,指名读

  三、学习1-3自然段(9-10)

  1、为什么小河两岸会架起一座象鼻桥呢?请小朋友读读1-3自然段,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语文课文桥教案设计参考

标签:教案 时间:2021-06-12
【ruiwen.com - 教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课教案: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4、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来,并说明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6、课文在表达上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7、写自己的读文感受。

  展示课教案:

  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二、学习

  1、生字

  小组派代表队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jiū),“瞪”(dèng)。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谈体会。

  (1)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2)谈感受。

  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师相机板书:情势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