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时间:2025-02-12 11:44:50 晓映 日记 我要投稿

精选数学日记范文30篇

  一天的时间眼看就要结束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数学日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数学日记范文30篇

  数学日记 1

  数学,是我们的主课,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我们离不开数学,我们的生活更离不开数学!

  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有一次,我刚写完数学作业,妈妈就端来一盘儿水蜜桃,我刚要吃,妈妈问我:“子涵,你们是不是学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啊?”“嗯,对呀!”我点了点头。“那你算一算这个水蜜桃的体积,好吗?”我满口答应。妈妈刚走,我就“开工”了,又是量宽,又是量高……吭哧吭哧地忙活了半天,量不出结果。后来一观察水蜜桃,啊?原来是不规则物体。唉,害得我忙活了半天!我苦思冥想,可还是没有想出来。妈妈笑盈盈地走过来,递给我一杯水。我看着杯子想到,玻璃杯?水?哦,我想到了!我一拍桌子,把妈妈吓了一跳。于是我拿来草稿纸,给妈妈边画边讲,“首先要有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玻璃杯,然后算出底面积,倒入水,量出水的高度,再放入水蜜桃,用现在水的高度减去原来水的`高度就等于升高的水的高度,最后用底面积乘升高的水的高度就等于水蜜桃的体积!”妈妈直夸我聪明!

  它还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一次,妈妈刚干完手里的活儿,我就问妈妈这道题怎么做?这是一道思维题:哥哥和弟弟三年后的年龄之和是27岁,弟弟的年龄是哥哥的一半,请问今年哥哥的年龄是多少?我算出的答案哥哥的年龄是18岁,原以为会对,但作业本上却吃了个红叉叉!妈妈首先让我讲自己的思路,“哥哥和弟弟之间的年龄之和是27岁,弟弟年龄又是哥哥的一半,那么3个弟弟的年龄之和就是27岁,弟弟今年就是27÷3=9(岁),哥哥就是18岁啊!”“那题目上说的是3年之后的年龄之和啊”,妈妈说。我接着说自己的理由:“他们的年龄之和是不变的啊!”“两个人的年龄差距不变,可是年龄之和是不是会变呀,就像你和妈妈,三年后你大了三岁,妈妈是不是也大了三岁呀,我们两个加起来是不是大了?”妈妈耐心的讲到。“对呀,三年后,哥哥和弟弟的年龄之和增加了6岁,今年他们的年龄之和就是27——6=21岁,那么哥哥今年就是14岁呀!”我终于算出了正确答案。

  它在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游泳馆游泳,妈妈看到游泳池内贴的瓷片后便想考我:“子涵,你能不能算出水池内贴瓷片的面积?”“这还不简单!用(长×宽+长×高+宽×高)×2不就行了”,我不假思索地说。妈妈哈哈大笑:“游泳池上面也贴瓷片?”我连忙改正,“是用长×宽+长×高×2+宽×高×2”。妈妈才会心一笑。

  你瞧,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数学日记 2

  这次数学考的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对自我的要求还需要加强。

  这次选择题做的'还算可以,保证了得分率,当然这也有太简单了的缘故。平日里应当多对10、18、24(3)等同类题目进行加强训练,总结套路,才可以更有把握的面对各类考试。

  填空题本有几题不应该错的,是自己心急了。说明细节方面重视得不够,同时表现我在难题上花了太多的时间和心力从而减少了对基础题的关注,但恰恰是基础题为我提供了冲击高分的基础,嗯,还要努力。必须要有所警惕,坚决不丢不该丢的分。

  在这次考完试就要有危机感了,面对庞大的洪流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加油!

  数学日记 3

  3月21 星期三 晴天

  今天,爸爸考我了一道题,问我一个魔方由多少个小方块组成的?我知道魔方有六个面,一面有九个小方块,所以,6×9等于54块。我把54刚说出口,爸爸说:“哈哈,你说错了!”说着,给我了一个魔方,我观察着魔方,发现魔方有三层,一层有九个,所以应该有27个小方块吧?”爸爸说:“你再仔细观察观察,看看哪琢磨错了?”我左看看,右看看,还是不明白自己错在哪!最后,我沮丧的.问爸爸,“你倒是说说看,我到底哪不对了嘛?”说着,爸爸很熟练的把魔方拆了,我恍然大悟,原来,中间是空的没有小方块,这下我知道了。原来算的27块,还需要减掉一块,是26块,对不对?爸爸看我这表情,摸摸我的头笑着说:“数学知识是不是很有趣呀?”

  数学日记 4

  我的妈妈特别爱逛商场,记得夏天的时候,武进万达开业的那一天,爸爸开车带着我和妈妈,一起去万达广场玩。

  上了车,爸爸才说他不知道万达广场怎么走,于是拿出了导航仪,找到了目的地的位置,点击开始导航后,我听见导航仪提示,距离目的地4.8公里。这时候爸爸问我,4.8公里是多少米呢?这可难不倒我,我刚学过的呀,“4800米!”我立即大声答道。爸爸又问我:“那你知道汽车的轮子一共转了多少圈吗?”我想了一下,轮子是圆的,可是我还没学过圆形的周长啊,于是我给爸爸说:“如果我知道轮子的周长就好了,用总距离除以轮子的周长不就是圈数嘛。”爸爸又问我:“那你还知道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轮子的周长呢?”这时我看到了车上的一段绳子,于是灵机一动,告诉爸爸说:“先用绳子绕轮胎一周,做上标记,再拉直后用直尺就可以量出周长了。”“真聪明!”爸爸夸道。(后来当我们从商场回到家的时候,我用绳子量了轮子的周长是1.99米,约等于2米,4800 ÷2=2400(圈)。)

  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商场,刚进门,就听见震耳欲聋的广播声。随后才看见全场人流如潮。只见妈妈特别的兴奋,一边对我和爸爸说:“你们两个跟紧点,别走丢了。”一边一头扎进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去了。一会儿工夫,妈妈已经买了一双凉鞋、一条裙子,还有一件体恤衫,我们都累了,坐着休息的时候,妈妈和爸爸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妈妈说:“全场的衣服鞋帽都是满8.8减6/5,满100送50现金卡,每件商品最多送100元现金。凉鞋原价218,打折后是188元,送100元现金卡,裙子原价520元,打折后是448元,送100元现金卡,体恤原价99元,打折后是85元,如果使用现金卡不找零。”爸爸看我在听,又问我:“任宣彰,你能算出来你妈妈一共花了多少钱吗?”我想了想,说:“这三件商品中,买体恤只用了现金卡,没有用现金,对吗?”妈妈说:“对呀,我是算好了不用现金才买的这件体恤衫的。”于是我列出了这个算式:(188-100)+(448-100)=88+348=436(元)“妈妈,你一共花了436元现金对吗?”妈妈连连点头。爸爸又问我:“满8.8减6/5是多少折扣?”我说:“6/5可以换算成1.2元,(8.8-1.2)÷8.8=0.86,可是0.86是多少折呢?”爸爸笑着说:“0.86就是86折,你还没学百分比吧,0.86可以用百分比表示为86%,也就是86折。”他接着问我:“那你知道你妈妈买了这三样东西总共打了多少折吗?”我说:“是不是用实际花的现金除以商品标价呢?”爸爸点点头,我列了算式436÷(218+520+99)=436÷837=0.52用百分比表示为52%,实际的折扣为52折。这个时候,我们大家的肚子都咕咕的抗议了,“我要吃肯德基!”我对妈妈说,妈妈买到了喜欢的'东西也很高兴,于是带我去吃肯德基去了。

  商场的数学问题里,有一些分数和小数的转换,是我们曾经学过的,所以我用的很熟练,还有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折扣,其实跟数学里的百分比是一种概念,看来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学好了数学,就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的很有用!

  数学日记 5

  今天我学习了购物小票这一课,我知道了可以用小数的方法来进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我发现我好像没有不理解的地方。于是,我就想在购物的`时候试一下能不能算出找回的零钱。说干就干!我就到小店里买了些学习用品,有卷笔刀、橡皮、铅笔盒等。

  它们的价格分别为卷笔刀1.50元,橡皮1.60元,铅笔盒10.80元,我就在脑子想:卷笔刀和橡皮花的钱可以用 1.50+1.60=3.10(元) 算出得数,再加上铅笔盒的10.80元,也就是 3.10+10.80=13.90(元)结果我真的一下子就算出来了,共花了13.90元。那么我就要付给售货员阿姨13.90元就好了,我和售货员阿姨说我算的对不对,阿姨说我算的很对,还夸奖了我,今天我真高兴,我又学会了一点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 6

  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数学老师面带神秘的微笑,走进了安静的教室。

  数学老师走到讲台上说:“现在我的手上拿的这本书是魔法书。“她边说边象征性的在空中一抓,再往书里一推,”现在,哪个同学给我一本和这本书差不多厚的书。但是,你要想好了啊,这本书你一旦给了我就拿不回去了。“老师话音刚落,黄娟就递上一本《帅哥大拷问》。

  数学老师接到书后便开始表演了。她先钻到一堆高高的作业本后面做了一会儿“小动作“,然后把两本已经被融合在一起的书拿到大家面前晃了晃,说:”谁能把这两本书拉开?“老师刚说完,黄凯立刻蹦起来:”我知道!“老师用一种既尴尬又神秘的眼神看了他一眼,说:”嘘!知道的同学不许说!“霎时间,班上的手高高矮矮都举起来了,但又马上变成了标准的'举手,腰杆挺得笔直,腿也端端正正地放好。

  老师叫了几个人上去拉,都没拉开。突然,老师报到了我的名字,我又紧张又激动地走上讲台,用力一拉。不想,手心早已出了一手的汗,一滑,加上后坐力太大,我猛得往后一仰,差点摔倒在地。回到座位上,我的两只大拇指突突地疼。一看,我双手通红,水淋淋的。最后,连万兴阳都上场了,还有我们班上的几个超级大胖子都上场了,还是没有拉开。终于,老师揭开了谜底:在真空状态下,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是非常大的。接着,老师边抖着书,边抽出了《帅哥大拷问》。果不其然,书被抽出来了。

  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魔术并不神奇,因为每个魔术背后,都隐藏着一个科学道理。

  数学日记 7

  今天我们数学考试了,但有些同学考得很糟糕。

  第二节是体育课,但数学老师来了,宣布数学考试,班上的同学有的欢喜有的沮丧,欢喜的是不用跑不了,沮丧的是因为可以玩的'体育课被占了。

  老师开始发卷子了,教室里马上安静了下来,然后,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意思撕卷子。

  卷子拿到手的同学已经开始认真地做了起来,我拿到卷子后就直接往上写,写得飞快,一下子就做到卷子反面的解决问题了。这时,我瞄了以下同桌,她试卷的正面还没有写完,我都已经开始攻克难关地附加题了,我采取先攻后面附加题地原因是我认为后面的题目简单,但到了第二题填空时我被难住了,我一遍一遍地演算,时间过得飞快,再一看同桌已经远远做在我的前面了,我得追上去,我又开始做解决问题,又慢慢地超过同桌了。

  考试完了后,老师当堂改卷并做了总结:“全班考试计算很不理想,有好几位同学都错在计算,而且还错了好几个。”接着老师开始点名错的比较多的。听到最后,没有我的名字,我暗暗吐了口气,吓死我了!

  数学日记 8

  所谓“转换法”,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方法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方法。

  ——题记

  上课之前数学吴老师拿了一个长方体的鱼缸和一块不规则的石头来上课,我们看后很不解,这是数学课,难道还要做实验吗?我们盼望着快点上课,揭开谜底。

  “叮零零,叮零零”上课铃响了。我们好奇地端坐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老师。只见吴老师拿起一块石头说:“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一块石头,它是不规则物体,它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锥体不一样,不能用公式求出它的体积,想一想,它的体积应该怎么计算呢?”

  是呀,应该怎么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呢?我们正在思考时,吴老师说,现在我们就来做这个试验。说着,老师把手里的那块不规则的'石头放入盛水的鱼缸中,然后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变化呢?”我们异口同声地说:“水升高了!”然后吴老师用红色粉笔在水位升高处画上记号,再把石头拿出来,又用粉笔画了一个记号。然后吴老师又问我们:“水位为什么会升高呢?”我们大声地回答:“因为石块占有一定的空间。”“对!你们再想想,这样再来求不规则石块的体积是不是就简单了?”

  我们恍然大悟,吴老师用鱼缸和石头是想用转换的方式让我们求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的——把石块放入水中,水升高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吴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如果用直述计算方法反而很枯燥无味,老师用了课堂小实验法,不仅生动有趣,更重要调动了大家积极思维、浓厚学习的兴趣。大家在快乐中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计算不规则物体课的“简便方法”——转换法。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题目是用转化的方法来计算的,如平等四边形的面积是用长方体的面积公式来计算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用分数的性质化成同分母分数的……生活中可以用转化的方法做的题目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你们还总结出了哪些呢?

  数学日记 9

  “黄胡子”是谁呢?黄就是俺,黄柯源。“胡子”就是胡纵位。他可是我的好伙伴,我俩“臭味相投”。一吃完饭,我立马来到胡纵位身旁,只见他认真的看着什么。我凑近一瞧,原来在看“曹冲称象”。“嘿!这个早看过了,咱们出去玩。”胡纵位抬头看了看我,说:“这曹冲不简单,我们也来玩玩测量。”我说:“好呀、好呀……”这兴奋的声音吸引了一群小伙伴,他们都围拢来。

  “胡子”饶有兴趣地说:“我们来量黑板,看看有几米?但是大家都不能用尺子直接量。”

  小伙伴皱着眉头说:“不用尺子,用什么好呢?”大家绞尽脑汁想起办法来。

  我灵机一动,相出办法来。我自告奋勇地说:“用鞋子。”说完就把鞋子脱下来,一跳一跳地蹦上讲台,把鞋子往黑板边一放,霎时,同学们笑翻了天,有的捂着鼻子直抱怨,说什么臭气熏天了,有的快笑倒在地了,有的窃窃私语。不过,我的“胡子”兄弟屁颠屁颠地上来了,一本正经地帮我。我把鞋子放在黑板的一头,一下、两下、三下……“胡子”积极配合,我每移动一次,他就在旁边做一次记号。一共量了27下。我用尺子量了量我的鞋子,是23厘米,然后用27乘以23约等于6.2米,结果出来以后,我见“胡子”的脸都笑成了一朵花。我拍拍他的'肩膀,说:“哥们,我已率先完成任务,你呢?”胡子笑呵呵地说:“暂时保密。”我撅撅小嘴,胡子马上在我耳边说:“用书来量教室的宽。”我当然义不容辞当起了助手。我俩趴在地上,“胡子”一点一点地移动,我做记号,量到一半时,我的膝盖就开始发麻,但我一直忍着。胡子的汗一颗一颗往下滴。很他丝毫不敢马虎。终于完成任务,我累得腰酸背痛,但是心里很快活。

  量着量着,半路突然冒出个“拦路虎”,一个重重的箱子阻挡了去路,我们只好用“平移法”将书移到“空地”上,继续向前“探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铃声响了????不得不终止。

  今天的这次“测量赛”,我顺利通关,但我和曹冲比还是有差距的,他那么小就能想起这么巧妙的方法,真是自愧不如,但我会一直努力,加油!

  数学日记 10

  暑假数学有一项作业,要求写一篇数学日记。正好我和老爸老妈去北京转了一圈,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数学呀。

  要去北京了,就要实现我看到人间奇迹的梦想了,我激动,我高兴!妈妈买的高铁票,售票员说商务舱没有儿童票,只有成人票。商务舱的票价是一张997元。等我们回来的时候,是爸爸买票,可北京有儿童票,真是气死人了。我1.45米所以减了一半,是488元。所以高铁的费用应该是5乘997+488=5473元,真贵!

  我们住在北京西国贸大酒店。豪华的大厅炫目美丽,爸爸定了套间,一天1300元,我们住了三天,1300乘3=3900元。

  我们头一天上午去了八达岭长城,我和妈妈两个人,因为要自己爬上去的话太累了,所以我和妈妈坐缆车上去的。谁知到,缆车也没有儿童票,成人票是80元,2乘80=160元,然后我们就坐缆车上去了。到了以后,还要再买门票。成人票是40元,儿童票是20元,20+40=60元,不算贵。再说我终于亲眼目睹了无比壮观的人间奇迹长城,也了解了长城的历史和知识。玩儿的很开心,也值得。

  下午我们去了十三陵,票价很贵,不过幸好我带了一个法宝,就是我的学生证,竟然派上用场了,还减了不少钱呢。妈妈的门票是65元,我是35元,65+35=100元整。虽然今天花了那么多钱,才去了两个地方,但同样也让我知道了十三陵都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的陵墓,也收获了难以想象的知识呢!

  来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必须要看的,第二天上午,我和妈妈就去参观了故宫博物院。故宫建在明朝,是明、清两朝皇帝住的宫殿,巍峨壮观,气势磅礴。我排队买门票,我有学生证门票是20元,妈妈是60元,60+20=80元。我不禁感叹道:这差距也太大了吧,一个大人的门票都顶三个小孩儿的门票了。

  这次旅行可花了不少钱呢。我算了算是5473+3900+160+60+100+80=9733元,这还不算吃饭、车油等费用,就用去了9733元。真让我感到震惊呀!不过我收获了快乐的`心情,成长的经历,丰富的知识。这些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

  数学日记 11

  下午放学时,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求大家想办法测算一次性筷子的体积,并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将测算过程记录下来。这道家庭作业,表面上是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实际可能寓意更深,因为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与环保有关。一回到家,我就静静地坐在书桌前思考这个问题。一次性筷子的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怎样才能测算出它的体积呢?我思来想去,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儿摇摇头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我可以将一次性筷子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这样容器中的水就会溢出来,溢出水的多少不就是筷子的体积吗?可是筷子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又该怎么办呢?

  可不可以用石头或胶布之类的东西将筷子固定住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但这些办法测定起来又都太麻烦了,要是有更简便的方法该多好啊。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自豪的笑了。星期日4月6日阴名字今天中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

  写着写着,不幸遇到了一道很难的题,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这道题是这样的:有一个长方体,正面和上面的两个面积的积为209平方厘米,并且长、宽、高都是质数。求它的'体积。我看见后,心想:这道题还真是难啊。

  已知的只有两个面面积的积,要求体积还必须知道长、宽、高,而它一点也没有提示。这可怎么入手啊。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之际,我妈妈的一个同事来了。他先教我用方程的思路去解,可是我对方程这种方法还不是很熟悉。

  于是,他又教我另一种方法:先列出数,再逐一排除。我们先按题目要求列出了许多数字,如:3、5、7、11等一类的质数,接着我们开始排除,然后我们发现只剩下11和19这两个数字。这时,我想:这两个数中有一个是题中长方体正面,上面公用的棱长;一个则是长方体正面,上面除以上一条外另一条棱长(且长度都为质数)之和。于是,我开始分辩这两个数各是哪个数。最后,我得到了结果,为374立方厘米。

  我的算式是:209=11×19 19=2+17 11×2×17=374(立方厘米)后来,我又用我本学期学过的知识:分解质因数验算了这道题,结果一模一样。解出这道题后,我心里比谁都高兴。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数学充满了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求。

  数学日记 12

  在数字王国中以前是没负数的。有一天“零”正在瞪大意见思索,数字王国中没最大的却有最小的,那就是我,哎,为什么偏偏我是最小的呢?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一个好注意。第二天,零把“加”“减”“乘”“除”请到家里。零先是美言相说:“四位大哥,你们是我们这的霸王,权利极大,没有人不怕你们,肯定能帮我提高地位。但不知大哥们是否能帮我?”虽然零美言相说,但他们不愿为零出头。加减乘除异口同声:“我们可是很忙的,不要没事有事就找我们。”零心想第一套方案失败,实施第二套方案。他说:“在胡同口,我听到有人在说你们的坏话,他们说加号大哥虽然是你们之中的老大,但还不如乘号大哥厉害呢。乘号大哥虽然比加好大哥稍微强了那么一点点,但没有乘口决这个帮手,还不是个废物?减号大哥只会帮到忙,减少他们的数值,说你是故意的。除号阿哥也一样。”听他们几个兄弟勃然大怒说:“你这口气大哥帮你出定了。”不一会儿,他们几个气势汹汹地来到大街说:“哪个小子说我们环话?给我站出来。”话音未落,数字们就全跑了。数字们想:他们准是又来找茬的。这时,一个数字却站了出来说:“你们敢跟我比吗?”加号听后说:“还挺勇敢的`呢。那我和你比试比试。”已往他们找茬时,都在街上随便抓一个数字加起来都比原来的大。可他们现在只有零这个帮手。零跟哪个数相加还是原来的数。所以加号和那个数打成平手。因那个数体力好,战胜了加号。加号败阵后乘号跟着上,可零和哪个数相乘等于零,所以也打不过这个数,平常加号,乘号上了就OK了。可现在……除,减平时也没什么本领,想就此拔了。可零说:“你有本事就把我放在零前面和减号比。”那个数字说:“行,不过要是再胜了,你们就不再烦村民了。”那个数字想:行,你们输定了。可是没想到,这样竟得出了一个数,那就是负数,负数比零还小。于是数字王国中又多了一个负数,零的阴谋也得逞了。虽然零现在不是最小的数,但他变得十分孤单,因为在整数里他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

  真是:好人有好报,坏人也有坏报。

  数学日记 13

  今天,我们全家一起到新城区玩。在路上,闲得没事,妈妈给我和姥爷出数学加法题,让我们进行比赛。我的姥爷已经八十岁,别看他年纪大,可运算能力超强。

  妈妈先从十以内的加法出起,我和姥爷简直是旗鼓相当,水平不相上下;随后,妈妈开始出两位数加法,没有进位的我和姥爷还差不多,可一到有进位的,我运算了很多简便算法,优势就逐渐体现出来了,姥爷有些招架不住,连声说:“我认输,我认输!”。

  没有对手了,感觉真没意思。这时,妈妈说:“我给你们出点好玩的?”,“什么好玩的?”我一下子来了兴趣。

  妈妈说:“别着急,这次我给你们出的都是个位与十位相同的两位数相加,看你们谁算得快?”我心想:这还不容易。

  比赛开始了,这一轮姥爷险胜。我是属于那种只能赢不能输那一类的,大声说:“休战,我不玩了!”,全家人都笑我赖皮。我才不管那么多呢,随便他们怎么说。坐着实在没事,就开始琢磨刚才那几个数,一下子发现了一个秘密,我发现从55—99这几个数相加,会出现一个规律,因为它们的得数分别是110、132、154、176、198,后两位数不仅是挨着的`,而且是连续往上升的。

  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心想,要是三位数相加,会出现什么呢?因为急于知道结果,我把妈妈手机拿出来用计算器,这一算,我就更加兴奋,你知道吗?从555—999这几个数相加,它们的结果是什么吗?告诉你,它们分别是1110、1332、1554、1776、1998,天哪,它们与两数相比,只是中间加了一位数,数字与两位数中间的那位数相同。

  我更加兴奋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敢保证,四位数相加肯定是中间再加一个相同的数。”“快试试看!”妈妈也很有兴趣。果然,真是如我所料,得数分别是11110、13332、15554、17776、19998。我高兴地大叫起来,太神奇了!后来我与妈妈又尝试了五位数、六位数,结果依然按照规律。

  同学们,小小数看似很平常,可也包含着小小神奇,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还会有更神奇的事在等着我们呢!!

  数学日记 14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金地商都买衣服。妈妈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

  我问爸爸:“妈妈买这两件衣服一共花了多少元?”

  爸爸说:“想知道就自己算一算吧!上衣原价350元,现在打了八折,裤子原价260元,打六折,你算算一共多少元吧。”

  爸爸想难住我,没那么容易!

  “我一定能算出来!”我朝爸爸扬了扬头说。

  “上衣350元,打八折就是用350除以10再乘以8,是多少呢?”我在心里默默的想,“哦,算出来了,也就是用35乘8得280元。那裤子呢?260元打六折就是用260除以10再乘6,得156元,上衣和裤子加起来就是280+156等于436元。”

  “一共是436元。对不对?”

  “嗯,我的女儿真聪明!”

  “那当然,虎父无犬女吗!”我得意地说。

  “行了,别贫嘴了,这个问题简单,我再考你个难的。”

  “没问题,您尽管说。”

  “假如妈妈的上衣是355元,打七折,裤子265元,打五折,那一共是多少元?”

  “嗯,这些数字都不是整十数,确实有点难。”我想了想,小声地算着,“上衣355元,打七折,也可以说是355的十分之七,35.5乘7等于248.5元,裤子265元,打五折,是265的.十分之五,也就是半价,直接用265除以2等于132.5元。再用248.5+132.5=381元。”

  “一共是381元!”我大声回答。

  “对!看来还真难不倒你。不过爸爸看你刚才的运算过程有点麻烦,想不想学一种简单的的方法?”

  “当然想了,什么方法,快说,快说!”

  “是这样,”爸爸不慌不忙地说:“打几折,就用原价乘零点几,比如说,上衣355元,打七折,就用355乘0.7,裤子打五折,就乘0.5.”

  “啊?不对吧,怎么用乘法,得数还会变小呢?”我半信半疑。

  “你们现在还没学到小数的乘法,如果不信,你可以用计算器算一算。”

  “嗯,好吧。”我用计算器一算,果然没错。

  “怎么样,老爸的数学学得不错吧?”爸爸在一旁得意地说。

  是啊,小小的打折问题里可是有大学问呀!

  数学日记 15

  离放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一天,妈妈对我说:“正好我这两天有空,咱们去北京转转吧。”于是我们就出发了。到了北京,到处都是人,有的人在表演龙舞,庆祝奥运会。

  有的人还在卖一些福娃小饰品。我们哪里热闹就往哪钻,却把找旅馆的事忘记了。转眼间天就黑了,妈妈突然想起找旅馆这件事。她对我说:“方正,你只顾着看热闹,还没有找旅馆住宿呢。”

  我说:“哦,我也忘了,咱们快走吧。”可是我们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旅馆。路过一家商店,我们凑过去问商店的服务员:“这附近有没有人少的旅馆呀?”服务员说:“哦,你们要找旅馆。沿着这条建设大街,往前走,有一所和平旅馆,人挺少的,我刚从哪里路过,不过,建设大街的旅馆很多,你们可不要找错了。”“那您知道那家旅馆的门牌号码吗?”

  我着急地说。“我只知道和平旅馆的门牌号是一个两位数,两个数字的和是6,这两个数字的积是这两个数字相除所得的商的9倍。”我想了想,对阿姨说:“谢谢。”就拉着妈妈去找和平旅馆了。你知道我是怎么算出来的吗?首先我是想,两个数字的和是6的数字有这些:1和5,2和4,3和3,6和0。首先来看1和5,1×5=5,5÷1=5,所以这不符合条件。然后再看2和4,2×4=8,4÷2=2,也不符合条件。接着看3和3,3×3=9,3÷3=1,符合条件。最后看6和0,0×6=0,6÷0不成立,也不符合条件。答案只有3和3。门牌号码当然就是33了。我们很快就找到了和平旅馆,在那里度过了一个甜蜜的'夜晚。

  今天,妈妈带我去菜场买菜,我发现每个摊位上都有一块长方形的电器,它的正面都是标着:千克克我很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说你刚看到的克和千克都是用来称东西表示重量单位的。回到家我便在家乱七八糟地找了好多东西:一盒茶叶125克一支口红克一盒尿素霜48克……牛奶1.51。

  然后妈妈告诉我:能用手拿起的固体,都是用克表示质量单位,液体用手拿不起来用l表示,原来生活中这么多的知识我不知道。

  数学日记 16

  2020年6月12日 星期五 天气:雨

  今天,我正在写作业,突然,有一团白光笼罩着我,等光散去之后,我发现我来到了海边,看到浪花不时地涌上沙滩,相互追逐嬉戏着,撞击着礁石,发出阵阵欢快声,好像在欢迎远到而来的我。正当我陶醉在大海的美景中时。突然,我头顶上传来一个细声细气的声音:“欢迎你来到数学王国!”我抬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小猫——可它是透明的,还长着一对翅膀。它又继续说:“这里有许多奇怪的生物,你得帮我们杀死所有怪物。”“那我以后怎么回去呢?”我问道。“他摸摸后脑勺随即说到:“这个嘛,你以后会知道的!”说着它便消失了。

  我只好向前走。这里有许多奇怪的植物,有的植物有10层楼那么高,叶子是粉色的;有的植物只有一支笔那么高,开着浅绿色的花;还有的植物和我差不多高,上面结着三角形的果实……

  “站住!”忽然,一个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我回头一看,一个士兵正站在那儿。

  “你来这里干什么?”他问道。于是,我把我来到岛上的经历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他笑着说:“那只长翅膀的猫是岛上的精灵。”“那这里需要我帮忙的.吗?”我又问。“哦,的确有,跟我来吧!”

  他领着我到了王宫,国王说:“我的军队在丛林中发现了一只怪物,谁知那怪物跑得飞快,领先军队20千米,于是我就改用骑兵追,那怪物每小时跑20千米,骑兵每小时跑40千米,几小时能追上呢?”

  这个问题简单。我立马算起来:

  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路程

  那么,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于是,我列出了算式:

  20÷(40-20)=1(小时)

  “报告国王,1小时,1小时就能追上!”我兴奋地说道。

  果然,国王2小时后接到了情报,上面写着:“国王,您看到信的前一个小时,我们抓住了怪物。于是派一名骑兵送信回来,信到达半小时后我们就回来!”

  “你真是太棒了!留在数学国当我的军司吧!”国王站了起来。 “哦,对了,我还有件事没做。”

  “我需要你的帮助。”他又对我说。我跟着他,慢慢地,走到了后院……

  数学日记 17

  数学,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它好像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它一会儿躺在商店,一会儿来到马路上,一会儿钻入电脑里,一会儿藏在爸爸的手机里,一会儿躲在……来!我们跟随着小猪的脚步,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吧!

  从前,有一只小猪来到了一个叫数字王国的'地方,那个王国是由许许多多数字造成的,那儿十分有趣,我们一起和小猪去看看吧!

  小猪来到数字王国,他走着走着,看到了数字小“1”小猪问小1:“小1,你们这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你先可以去商店逛逛小猪来到商店看看这,看看那,最后它买下了薯片9元,玩具9元,其他加起来有50.2元,他算了算用9+9+50.2=68.2(元)它带了400元,400-68.2=331.8(元),小猪还剩下了331.8元。

  小猪出了商店,又见到了数字小妹2,他问2;2老妹这里还有什么好玩的吗?你还可以去看几场电影2说,说完他马上来到电影院,买了一张24元和26元的票,他又算了算24+26=50元它递过50元给售票员,他看了看表12点了,想我去吃点儿东西吧!

  他又走到了一家餐馆,他点了许许多多的好菜,他大饱口福后来买单,他再次低头算了算,68+88+42=198(元),他又埋下头算了起来,281.8-198=83.8(元),小猪想只剩下83.8元了要节省点用了。

  他无聊地走在路上,突然又看见子大6,大6说:“是不是无聊,你无聊可以去游乐场玩一玩!”他又随大6来到了游乐园,他坐了一次刺激的过山车8元,又玩了一次碰碰车10元,还玩了一次摩天轮20元,他一遍又一遍算了起来,8+10+20=38(元),他付了钱,看了看口袋,呀,只剩83.8-38=45.8元了。

  后来他在这个下午还认识了许多数字朋友,有3宝宝、4姐姐、8哥哥……朋友还请他去他们家做客吃饭呢!

  这一天小猪十分开心,因为他交到了许多好朋友,玩了好玩的游戏,吃了好吃的美食,更让他感觉到了数学无处不在,体会到了学好数学,到哪都不怕!

  数学日记 18

  暑假里,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游戏,日子过得可开心啦!

  有一次,我约黄佳雯、陆稼妮、陆鑫好、江逸菲一起去我家玩,可是我们家什么都不好玩,想了好一会儿,我想到了一个游戏:《数字猜成语》,大家异口同声地都说:“好!”

  我第一个出题:1、2、3、4、5、6、0、9打一成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答不出来,有人请教我:“这道题到底怎么做呀?”我骄傲地说:“这里0代表7,8没有,那就是七零八落呀!”他们听了都恍然大悟。我出示了第二题:1、2、5、6、7、8、9。陆稼妮观察了一会儿有了:“发现这里没有3和4,嗯……”我提醒她:“说一个人十分马虎,一直丢东西,不是丢这样,就是丢那样。”她一点就通,兴奋地说:“丢三落四。”“答对了!”我伸出了大拇指,她一脸开心做了个V字手势。

  陆稼妮哪甘落后,立马出了个题,她笑了笑写下了一个式子:1+2+3,黄佳雯摇摇头说:“这是成语啊?”陆稼妮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1后面跟着2和3,就是接二连三。”我们都说:“是,真是妙不可言啊!”第二题:9寸+1寸=1尺。黄佳雯脱口而出:“得寸进尺。”“真聪明!答对了!”陆稼妮说。黄佳雯开心地跳了起来。

  该黄佳雯出题了,她不慌不忙地在纸上写下了:3.5,陆鑫妤说:“小数点我们还没学呢,我怎么知道什么成语?”她说:“这个很简单,如果这个数是3的话,多了0.5,如果是4的话,少了0.5,当然是不三不四啦!”陆鑫妤点了点头。第二题,黄佳雯写了一个5和一个10,还没写完,陆鑫好就抢着说:“一五一十。”“答对了!”大家都伸出了大拇指。

  陆鑫妤别出心裁地画了俩美术字,7在上面,8在下面,江逸菲不假思索地说:“七上八下。”“不错嘛!”然后又画了三个头六个手臂的神人,江逸菲又抢着说:“三头六臂!”我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江逸菲开心极了!

  最后,我宣布:“江逸菲得了冠军。”

  今天游戏关乎语文和数学,太有意思了,大家相约以后要多玩这样的游戏。

  数学日记 19

  5月20日星期三阴

  “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上海,只用了3分钟,为什么?”这是一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答案是“蜗牛在地图上爬。”北京到上海那么远,在地图上为什么又距离那么近呢?

  原来,这是“比例尺”搞的鬼,在地图上把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缩小了,缩小了多少倍,就可以用“比例尺”表示。

  我在家里的中图地图上,找到了“1:6 000 000”的比例尺,下面还画了一段线段图,写着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60千米。我和妈妈查了资料,“:”叫比号,比号前面的是图上距离,后面的是实际距离。 一般都要把图上距离化“1”。 为什么会有6 000 000这么大的数呢?是因为单位要统一,1表示1厘米,那么实际距离6 000 000表示6 000 000厘米,然后再化成常用的单位60千米。这可真是涨知识了啊!

  还有哪里会有比例尺呢?我看看家里的世界地图,又发现了“1:33 000 000”的比例尺,我试着在草稿本把33 000 000厘米化成千米,是330千米,也就是说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30千米,比中国地图上表示的距离还远呢!我想是因为世界太大了,在地图上才要把实际距离缩得更小吧!

  妈妈问我:“地图上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距离缩小了,那会不会有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的时候呢?”我脑海里马上冒出了“放大镜”,放大镜就是把实际距离扩大了。那么扩大了100倍,比例尺该怎么表示呢?妈妈告诉我:比例尺总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噢,那我知道了,这个比例尺应该是100:1”。“对!”妈妈给了我一个大拇指。那生活中哪里需要用到扩大的比例尺呢?我想了想,画一些非常精细的小零件的图纸,我们就需要把它的实际距离按比例尺扩大。

  再想想:哪里还会有“比例尺”呢?对了!我们画学校的平面图,画篮球场、足球场的平面图,都是要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呀!我又想起和美术老师去写生时的那些美景,我不是也要根据远近来确定不同的比例,缩小后搬到我的画本上吗?还有一些小花小草我想将它们的美展现出来,又会放大了画到画本上!

  啊……生活中用到的比例尺还真多呀!学好数学可真重要!

  数学日记 20

  今天人们都能用正负数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例如若以冰点的温度表示0℃,则开水的温度为+100℃,而零下10℃则记为-10℃。若以海平面为0点,则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约为+8848米,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深约-11034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表示收入,用“-”表示支出。可是在历史上,负数的引入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古人在实践活动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两人相互借用东西,对借出方和借入方来说,同一东西具有不同的意义;再如从同一地点,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行走,离开出发点的距离即使相同,但其表示的意义却不同。久而久之,古人意识到仅用数量表示一个事物是不全面的,似乎还应加上表示方向的符号。因此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和解决被减数小于减数等问题,逐渐产生了负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负数概念的国家。《九章算术》中已经开始使用负数,而且明确指出若“卖”是正,则“买”是负;“余钱”是正,则“不足钱”是负。刘徽注《九章算术》,定义正负数为“两算得失相反”,同时还规定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则,认为“正、负术曰:同名相益,异名相除。”这“同名”、“异名”即现在的“同号”、“异号”、“除”和“益”则是“减”和“加”,这些思想,西方要迟于中国八九百年才出现。

  印度在公元7世纪才采用负数,公元628年,印度的《婆罗摩修正体系》一书中,把负数解释为负债和损失。在西方,直到1484年,法国的舒开才给出了二次方程的一个负根。1544年,德国的史提菲把负数定义为比任何数都小的数。1545年,意大利的卡当著《大法》,成为欧洲第一部论述负数的著作。虽然负数早已出现在人们的计算过程中,但却迟迟得不到学术界的承认,直到17世纪,数学、力学、天文学获得广泛发展,使用负数可以大大简化计算,所以负数才正式进入了数学。特别是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发明了解析几何学,建立了坐标点,将平面点与负数、零、正数组成的实数对应起来,使负数得到了解释,从而加速了人们对负数的承认。但直到19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等人为整数奠定了逻辑基础以后,负数才在现代数学中获得巩固的地位。

  数学日记 21

  寒假里预习了三年下册的数学,主要内容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总体感觉有点难度并和生活联系比较大的是位置方向,于是做为重点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这章节的内容。

  位置和方向:

  就是认识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1、学会看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地图上是很好理解的,地图有很多种:大到世界地图,国家地图,城市地图、学校地图.......。告诉孩子我们国家的四面邻边的`国家,了解我们周边的熟悉的方位。天气预报时也是个不错的学习方向的时间。

  2、以太阳为参照物:早上面向太阳,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晚上面向上太阳,面对的是西,背后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对于城里的孩子,生活在高楼耸立中,这点可能感受不深,记得小时候,早上走在广阔的田野里,路边的小草上沾满了露珠,天边泛起了道道红光。太阳慢慢地露出了脸,从地平线上一点点地升起,最后是一轮红日悬挂在空中,万道光芒照射着广袤的大地,村庄、田野都被笼罩在了金红色的亮光里,令人感到无限生机。晚上,当太阳一落山,黄昏的薄露像轻纱一样笼罩着田野的时候,蛙声便逐渐热闹起来了,不尽让人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3、以身边熟悉的建筑物和道路为参照物:小学生也许在地图上去理解东西南北更容易些,出了门便找不着北了。我在家里时以客厅为点,给孩子讲那每个房间的方向和位置,孩子清清楚楚地记得,但一出门,下楼之后转一圈便又不知东西南北了。周边熟悉的道路和学校的位置方向需要慢慢的让孩子去熟悉方向,多感知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一出门我就给孩子讲路的方向和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也基本能说清周边的一些方向和位置了。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一辈子都不认识东西南北,只知道左右,由此也给自己带来了逐多不便。

  处处留心皆学问,数学也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数学日记 22

  10月2日,星期一,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的表弟豆豆一起去少儿公园玩。我们在小区门口打了一辆绿色出租车,开车的是一位漂亮的阿姨,我和弟弟很奇怪,阿姨开车稳不稳,会是怎样的呢,心里直打鼓。可一路上阿姨不但车开的好,还给我们讲了一些小故事,气氛非常的和谐,再加上窗外的风景,随风飘扬的柳树,人山人海的车辆,人来人往的行人,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不知不觉,我们很快的来到少儿公园。

  我和弟弟急忙下车向公园跑去,紧跟在我们后面的爸爸,可把我叫住了,说:“先考考你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就不让我们进公园。”这下可把我和弟弟急坏了,异口同声的说:“问吧,保证过关。”爸爸满是自信地说:“从家到少儿公园共计9千米,出租车起步价是11元3千米,3千米以后是每公里2元,请问我们共付了多少元?”弟弟傻蒙在那里,不知怎么计算,因为他还是二年级,根本没有学过这种计算,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可我已经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纸,沙沙的开始计算:(1)9—3=6(千米),6×2=12(元);(2)12+11=23(元)。我把答案悄悄的告诉弟弟,弟弟兴高采烈的大声说:“23元。”爸爸给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回答正确。”

  进入公园后,我和弟弟疯狂的跑啊,追啊,还玩了很多刺激的项目。当我们来到海盗船前,看着那些大呼惊叫的人们,心想一定很刺激,弟弟拉着我的衣角,悄悄的表达着非常想体验一下,可我爸爸怕我们不敢,用一种小瞧我们的眼光看着我们,我对爸爸表达了我们的想法,可这时爸爸却卖起关子说:“那你们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回答正确才能玩。”我们又一起回答说:“快说吧。”爸爸说:“我们刚才坐出租车过来用了40分钟,请问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高昂着头说:“40除以60大约等于0.7小时,再用9除以0.7大约等于13千米/小时。”爸爸还在拨弄着手机,最后和我的答案完全一致,只能乖乖的为我们买票出发了。

  经过一天疯狂的玩耍,既过得非常快乐,还得到很多的收获,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虽然我们有些疲惫,但已是满载快乐而归。

  数学日记 23

  11月23日周三晴

  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我满怀着信心去打最后一仗——数学阶段性检测。

  一大早,我便到了学校,忙着收作业,到了7:30分夏老师捧着一叠练习卷到了教室,她朝气蓬勃的样子让我感到这次的题目并不难。开始考试了,我急急忙忙写完名字便开始审题了,“平方分米到平方米往左移还往右移?”我小声嘀咕道,“应该是往左移。”想起前几次数学测验,我总是没有时间检查,就加快了速度。做到了后面的解决问题的第一题时,我一开始做的还算顺利,但一到后面的计算就愣住了,我算了好几遍都是不同的答案“怎么办呢?只能再算咯。”我自言自语道。“还有15分钟。”夏老师一个响亮的声音传入了我的耳朵,我心想:要来不及了,随便写一个吧。于是我就把“1”字开头的数字写在了试卷上。下一题又来了什么又是“100倍”,又是“534.6”的。做不出来也不能干等着呀,先坐下一题。我心中想着。我刚做到一半下课铃就响了“怎么办呀,谁教教我。”我急躁地说着。我稀里糊涂乱写了一阵。

  我知道自己考得不好,上我喜欢的语文课也没劲了,但在沈老师的一番开导下,我很快就明白了:人不能总想着过去的事,要先前看。于是我们打起了精神上好了每一节课,到了中午,夏老师又捧着一叠试卷进来了,但这一次,她的表情很严肃,我心里打起了小鼓。交到我名字时,我赶快走了上去,一看,天啊!怎么才只有这么可怜的`一点点!我不都是优以上的吗?我很想哭,但马上就打住了,想道:我哭又有什么用呢?难道就会让我考到优吗?分数已经是过去了,我要下次加油才行呀!

  放学了妈妈在校园外等着我,我看得出来她对我很有信心,但是我一说成绩,马上笑容就没了,很严厉地批评了我,这时天也灰蒙蒙的,好像也在批评我的成绩。

  反思过后,我决定,以后一定要努力,我想这次没考好与我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关系。以后我要把自己最好的水平发挥出来,让我的成绩名列前茅,做作业时我会多检查几遍,尽量做到少错,不错。夏老师请您相信我,爸爸妈妈也请相信我!

  数学日记 24

  在我小学六年的时间里,我学习了很多科目,比如语文、数学、英语、自然、音乐……但是我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

  从五年级下学期开始,我们班新来的数学老师刘老师——带领我们班和二班的一些优秀的数学学生在每个班成立了数学小组。

  经过老师的选拔,我们班的数学组终于成立了。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班裴琦、朱正毅、迟、魏一起学习讨论。

  从活动的第一周开始,所有团队成员都开始积极参与活动。每周一个小组成员出一道试题,周五发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为周末作业。第二周,出题的学生收集所有学生的试卷进行批改。同时,周五中午,他对试卷进行了点评。就这样,我们数学组活跃了半年。

  一个暑假后,我们致力于紧张的学习。这学期我们的学习任务很重,因为即将毕业踏入中学校门。因为数学组的成员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个成员都想考上重点中学。但是在大部分重点中学,数学总是为主,一定要多做数学题。在组长陈俊峰的带领下,我们还和二班的数学组进行了学习和讨论。从那以后,每个周末,我们班和二班开始轮流出题。以后的每一张试卷都挺难的,没有认真的思考和实验是很难做出来的。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对数学小组有浓厚的兴趣,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做很多练习,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所以每次积极参加活动,我们都会认证完成周考卷。就这样,我们数学组又活跃了半年。

  这个学期结束后,我们有一个月的假期。以前每个假期的数学作业都是再做一遍数学书。然而,这个假期,刘老师觉得我们数学组的学生做数学题太简单了,所以他给了我数学组的学生一个特殊的作业,数学寒假的b级作业——。这套作业收集了清华同方杯的试题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考试样题.寒假期间,所有的队员都认真完成了这项作业。

  回到学校后,我们讨论了数学寒假的b班作业。如果每个人对某些问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我们就一代一代的过去了;如果一些问题的.答案有争议,我们将开始激烈的讨论,直到我们得到正确的结果。

  在我小学生活的六年里,我在数学小组的活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做了很多题,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在数学竞赛中获得一席之地,还给我的老师,我的父母,我的数学组.

  数学日记 25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一家人到街上去玩。今天街上的人可真多,好多店铺都装扮的漂漂亮亮的,还贴了好多海报。“爸爸,为什么好多店子都写着‘八折、九折’的,是什么意思啊?”

  “哦,是打折。”爸爸说,“知道打折的意思吗?”

  “什么意思啊?”我摇了摇头,望着爸爸。

  “打折,说明白一点就是降价。是那些卖东西的老板为了多销售一些商品的手段。‘八折’就是按原价的80%来卖。同样,几折就是按百分之几十来卖。”

  “百分比我们还没学过,那要怎么算啊。”听完爸爸说的,我顿时没了精神。

  “没学过,可以找学过的方法嘛,也不动动脑子,提示你一点,从分数入手。”说完,爸爸就不再说了。我脑子里一直都在想这个问题,没过多久我们买完东西就回到了家。

  刚进家门,我立马到房间里拿出草稿纸来算这个问题。

  “分数入手,分数入手······”我咬着笔头找不到班的头绪。

  “怎么,还在想打折的问题,没想出来?”“嗯,还是搞不懂。”我期盼的看着爸爸。

  “好吧,告诉你。来,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分数是什么?”爸爸不先告诉我反而问我问题。

  “分数就是几分之几啰。”我不假思索的.回答。“还真直接,呵呵。好了,我们首先要记住分数的两个特点。一个是分数每一份都是平均分的;一个是被平均分的都可看成单位‘1’。记住了吗?”爸爸说。“嗯。”我点了点头。

  “好,商品的打折就是降价,按照折扣价来卖。几折就是百分之几十,也就是说把价格分成100份,只要其中的几十份价格就可以买到。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把价格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百元以下,把它们变成分,再分成100份,有多少元每份就是多少分;另一部分是百元以上有多少百元分成100份每份就是多少元。再把每部分分别乘以折扣也就是百分之几十的分子几十。注意第一部分的单位是分。然后统一单位元,两部分相加就行了。”

  “谢了。老爸,我知道了,以后有问题再找你。”

  “不要老是靠我,自己多想想,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数学日记 26

  星期天,我与妈妈出去散步,在广场上,我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红薯的香味。闻到这香味,我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来,“妈妈,我们买个红薯回家烤着吃吧,我饿了。”我拉着妈妈的手央求道,“买倒是可以,不过……”“不过什么?”我急忙问,“不过买了以后先回家,算出了红薯的体积,我才能做给你吃。”“行!行!”我满口答应。

  回到家,我早已把要算红薯体积的事抛到了九霄云外,拿起红薯就要妈妈烤,“哎,怎么想吃了?不是说好要算红薯的体积吗?不能说话不算数!”“啊?”我大吃一惊,“还真要算啊?”“那是当然!”妈妈说,“你要先算出红薯的体积,才能吃!”“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算个红薯的体积吗?这难道能难倒我?”我翻开数学书查看,可书上只有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呀,再说了,这红薯是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又不能把它揉捏,怎么算呀?我托着下巴冥思苦想。这时,我看到了桌上的一本《数学名人小故事》,我翻开它,饶有兴味读起了第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讲阿基米德利用等积代换算出了金皇冠的真假。我灵机一动,想道:我不是也可以用等积代换来求红薯的体积吗?于是,我拿来一个圆柱形的玻璃杯,量出它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我往杯中到了10厘米的水,然后把红薯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杯中的水上升了。我又量了一下,现在的水是15厘米,也就是说,杯中的水上升了:15—10=5(厘米)按照等积代换,上升水的体积就是红薯的体积,由此,可以算出红薯的体积是:(6÷2)2×3.14×5=141.3(立方厘米)

  “妈妈!我算出来了!我算出来了!是141.3立方厘米!我算出来了!我能吃红薯了!”我一路小跑来到妈妈跟前,“哦?算出来了?”妈妈放下手中事情微笑地看着我。“嗯,是141.3立方厘米。”我自豪地说,“那你说说看是怎样算的?”妈妈又问道。我把我实验的过程讲给妈妈听,妈妈听了之后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在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能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只要大家肯动脑,爱动脑,就什么难题也难不倒!

  数学日记 27

  在六年的学习生活中,感觉很轻松。可是,直到六年级以来,我却有点吃苦了。

  六年级,是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学期。学习很紧张,我的语文很好,可是,数学却有点问题了。我的数学成绩在班里还算一般,老师总是说我,如果我努力去学,一定会更好的。数学老师对我们要求很高,我一直在努力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记得有一次测试,我没有发挥好,错了很多题,去改错题时,荆老师对我说:“杨景鑫,这次可错不少题啊!”老师虽然没有直接批评我,但我知道,在老师心里,我的数学成绩还算可以,只是自己没有去努力罢了。

  在学习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时,我总是忘记圆锥的体积要乘三分之一,所以,我就努力的去找试题做,后来我就记住了,以后就没有在错过了。终于,荆老师测试我们第二单元掌握的'情况,我很开心,因为,我觉得自己掌握得很不错了。可是,当《轻松练习》发下来后,我却傻眼了,因为,我错的全是应用题的得数,在那一页上,几乎没有一个对勾,我很难过。从那以后,我比以前更努力学习了,在家,我每天除了做完学校的作业外,还要做一些相关的练习。如果遇到不会的题,我就让好同学帮我解释……久而久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不会在像以前那样了。

  不过,在一些粗心大意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系列新问题,在做一些解比例的题时,会出现许多粗心大意的地方, 比如说,用比例解题时我不是把前项和后项搞反,就是列了一个没有意义的算式;在方程中,如果等式两边都有未知数x , 那么有些时候我就可能不会解了;有时甚至连加减法的算式我也算不正确;我有时做题不是没看见单位的不同,就是把小数点看错位置……这些问题的出现,让我开始注意起来。以后,每当我做完题时,我都会去检查一遍,后来,我养成了检查的习惯,错题也就随之减少了!

  马上就要毕业考试了。我想在考试之前,我要比以前更好地复习,继续努力改正自己存在的问题,给自己在这所小学的三年生活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在毕业之前,我想衷心地感谢荆老师对我的付出与帮助。在毕业之后,我要用不断的进步来问候亲爱的荆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们。

  数学日记 28

  因为这个学期的数学期末成绩不是很好,所以老爸又开始了六年级上学期的数学复习计划。

  “首先,今天我们复习的是我们平常常用的折扣。”“啊哈,这个很简单啊!”我打了一个响指。“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概念。”“商店有时降价出售的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很好!来,就拿星期一的例子来说吧,我和你妈妈给你买了Bossini的羽绒服,原本是699元的,现在打了七折,那么我们应该付多少元呢?”“这很简单!”我拿出了草稿纸:“首先,七折就等于70%,那么应该用原本的钱数,去乘以折扣,就可以得出现在的价格啦,应该用699×70%等于。。。”我在草稿纸上认真的'一算着,生怕算错,验算了一遍又一遍:“是489.3元!”“没错!”爸爸拍了拍的小脑袋:“算的可好!”我心里乐开了花。

  “好的,再来,现在我要换一种题目的方式咯,现在我们知道现价是489.3元,也是打了七折,请问原价多少元,应该怎样算啊?”“哈哈,老爸你又抄袭上面的题目啦,很简单,用现价除以折扣就可以得出啦,那么应该是489.3÷70%=699元,都不用算啦!”“不错,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做做书上的一道题目,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是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应该怎样算啊?”我摸了摸“糊涂”的小脑袋,突然灵机一动:“简单,首先我们应该找出单位“1”,其次看到“便宜”这两个字,说明是要求相差数的,应该用原价去乘以相差数,应该就是160×(1-90%)=16元!”“嗯,很好!”爸爸拍了拍掌,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来,我再来考考你,一个篮球原价是80元,打了六五折,现价多少元?”“用80×65%=52元!”“一个书包原价106元,打七折,现价多少元?”“用106×70%=73.5元。”“一套书原价35元,现价30.8元,问打了几折,注意哦,是打了几折!”“很简单,不用担心,应该是用30.8÷35=0.88,就等于八八折!”“好啦,折扣这个单元就此过关!”“好啊--”我激动地拍了拍掌。

  数学日记 29

  今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了一道“拦路虎”,题目是这样的:房间里铺了42块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问这个房间的地面有多少平方分米?

  我一读完题目就愣住了:这可怎么算啊?爸爸耐心地讲给我听:“要求房间的面积,就要先求一块地砖的面积。题目中告诉我们每块地砖的边长是6分米,那么一块地砖的面积就是6×6,等于36平方分米。房间里铺了42块这样的地砖,怎么求地面的面积呢?”我恍然大悟,将42×36,不就是房间地面的`面积吗?

  爸爸接着说:“让我来考考你,下面这道题目你会做吗?”题目是:教室的墙壁长15米,宽3米,在墙壁上有一块长9米宽1米的黑板,请问这面墙上如果要铺墙纸,该买多少平方米?

  我想了想,在草稿纸上画了一幅图:

  我说:“假设把小黑板移到墙的一个角落,再算①②两个图形的面积,就是需要购买的墙纸的面积了。”爸爸皱起眉头问我:“需要这么复杂吗?你再动一动脑筋。”我左思右想,忽然一拍脑门,对呀,多简单呀!先用15×3,求出整个墙壁的面积是45平方米,再用9×1求出小黑板的面积是9平方米,最后用45—9=36(平方米),这就是墙纸的面积呀!

  爸爸点点头说:“你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看来你还没有完全掌握,我们再来练习一道题目。”

  题目是:餐厅的地面长6米,宽3米,装修时,给地面铺上了边长3分米的地砖,每块地砖8元,买地砖时一共用去多少元?

  我仔细读完题目,脱口而出:“第一步用3×6=18(平方米),算出餐厅的面积,第二步用3×3=9(平方分米),算出一块地砖的面积。餐厅的面积是平方米,地砖的面积是平方分米,第三步是把18平方米转换成1800平方分米,接着用1800÷9=200(平方分米),算出一共要铺多少地砖,最后用200×8=1600(元),求得一共要用多少1600元。”爸爸听了,满意地笑了:“数学就是要学会举一反三,以后要多动脑筋啊!”

  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果我们离开了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我们的生活也会乱了套。以后我要多思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增强计算能力,努力学好数学。

  数学日记 30

  我是一个热爱数学的女孩子,或许,你会问:“你一个女孩子怎么会喜欢数学呢?”其实,真正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有可能是因为我的不屈不挠,也有可能是因为我的勇于探求吧!

  爱数学,从小就应该去培养,我小班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大叠大叠的加、减、乘、除的口算让我做,起初我很讨厌,因为,做口算是最枯燥乏味的一件事情。

  但是,有一次我哥哥到我家之后,我的态度完全改变了,我哥哥向我挑战:“我们来比口算,怎么样?”当时,我心里很胆怯,我的胆怯似乎被哥哥看穿了,他说:“胆小鬼!”当时,我就很生气!一时之下说:“比就比!怕你了?”

  我们两提起笔,只听见一声“开始!”,我们两的笔就像小鸡啄米,写个不停!时间过的飞快,一声“停止!”打断了我和哥哥的思维,我看了哥哥的口算本,哇!我竟然比他做得多整整一条!等爷爷批出来,我比他多做对整整十题!当时,那高兴劲就别提了!

  从那以后,我就天天练口算,后来,妈妈训练我口算能力的方法变了!她让我面壁,然后她读口算题目,我在最短的时间内说出答案,渐渐的,我的口算能力就这样,一天一天提高了。

  其实,对我在数学方面引想很大的,应该是小学里的一件事情。

  记得,我那年两年级,因为,我扎实的口算功夫,所以很让数学老师陆老师看好,第一节课,我只要发言他就叫我,而且,就在那节课上,我解了一道很难的数奥题,解出那道题,并得到老师肯定的时候,我身体里每一个细胞都在舞动。

  后来的几年,陆老师就开始培训我数奥,因为陆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所以那时数学尖子都在我们班,我也在一个很好的数学氛围下,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如果,平时你看见有四五个女生男生凑在一起的话,那肯定是我们在讨论关于数学的问题,我们“会为一个新策略而讨论,会为一个新结论而争执。”但是,当得出新方法的那刻,我们每个人都沸腾了!

  也是因为陆老师,我在学数学的时候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教书的方法很特别,他会那你把每课重要的概念拿好一本专门的小本摘上去,我现在翻以前的书籍,还可以早到那本笔记本。

  我要感叹的是,我很幸福,因为我碰到的都是些好的数学老师,他们上课生动活泼,课后耐心教同学不懂的题目。

【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数学日记09-20

数学日记10-14

数学日记精选08-10

数学的日记06-23

暑假数学日记02-06

数学小日记09-05

数学日记5则10-01

数学小学日记07-27

小学数学日记09-29

小学数学日记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