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看得太远未必就好人生哲理
《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为我们大家所熟知。他1972年因病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后现代精神的影响,正常的人们,也不由得在为人活着的“意义”而苦恼着。“地坛”、“废人”、“废园”,这些让史铁生回首往事也颇有感慨。
他说:“21岁时,如果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成为永远,那将是不可想象的人生!我也许会更加没有勇气面对。反而30多年过后,回看如今真实的日子,我反倒不觉得悲苦。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我反倒认为我的人生特别精彩!特别的有意义!”
我们在现实中,做事情经常会半途而废,更多的不是因为难度太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较远,感到倦怠和无助,看不到希望。换言之,我们不是因为放弃而失败,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
走一步看一步,没有人能把自己的路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碰壁,不断的碰壁让我们渐渐地去思考我们自己该走的路与该要走的路!
我们看得越远,很容易被远处不明的困难吓倒!我们会容易倦怠!不看那么远,有人会说这种人没有长久的目标,没有长远的打算。这样的人鼠目寸光,终日原地踏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如果把长远的目标划分为多个阶段,再为每个阶段确立一个小目标,一旦达到就给自己一些奖励和积极的反馈。这样就会让我们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地解决眼前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中不断得到自信和快乐,得到实现下一阶段目标的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不仅要胸怀大志,也要重视小目标的确立,要学会把长久的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去逐个实现,作为学生,对于学习也是一样。目标定得太远,反倒容易好高骛远,到最后一事无成!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坚持就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就永远无法到达。稳稳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反而觉得目标更容易实现,终点更容易到达!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在于坚持,最容易的事情也在于坚持!我们不不需要把个人的目标定得太长远,只需要设置得“相对”远一些就可以,这个度要根据我们个人的情况而定。看得太远,未必就好!最重要的是应该着手去做身边该做的事,能做到的事,然后一步一步走进长远的目标!
哲理
史铁生在21岁双腿瘫痪,人生从狂妄之巅瞬间跌入痛苦深渊。然而,30多年后回首,他却觉得人生精彩且有意义。他的经历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目标的高远,而在于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因目标遥远而心生倦怠,最终半途而废。我们不是被困难本身打败,而是被对困难的恐惧和遥不可及的目标消磨了意志。就像登山,若只盯着遥不可及的山顶,沉重的压力会让我们未行先疲;若能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反而能稳步攀登。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长远目标犹如璀璨星辰,为我们指引方向,但若想抵达,需将其分解为一个个阶段性的小目标。达·芬奇学画时,从画鸡蛋开始,日复一日,看似枯燥单调,实则是在为成为绘画大师积累基本功。每一个完美的鸡蛋,都是他向目标迈进的一小步。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坚持,让他最终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
将长远目标细化为小目标,还能让我们在实现过程中获得及时的正向反馈。每达成一个小目标,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给予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和信心。这种成就感会激发我们的潜能,让我们更有勇气和毅力去挑战下一个目标。就像马拉松比赛,选手们将漫长的赛程分解为若干个小段,每跑过一段距离,就离终点更近一步,这种清晰的进度感让他们能够保持稳定的节奏,最终完成比赛。
作为学生,学习亦是如此。若好高骛远,设定过高的目标,往往会因难以达到而沮丧放弃;若能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合理的小目标,如每天背诵几个单词、掌握一个知识点,日积月累,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坚持就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就永远无法到达。”坚持并非一味地盲目向前,而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规划目标,脚踏实地地行动。看得太远,未必就好,重要的是做好眼前该做的事,能做到的事。
人生如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不在于瞬间的爆发,而在于途中的坚持。让我们以史铁生为榜样,不畏惧遥远的目标,将大目标拆解为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逐梦的道路上,稳稳实实地走好每一步,终能抵达成功的彼岸,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看得太远未必就好人生哲理】相关文章:
我们相距的太远太远诗歌11-11
多多未必益善人生哲理散文09-18
凡事看得简单些06-08
再回首,不要太远散文09-26
离我太远了,皮兰散文10-01
活着就好经典散文09-03
做自己就好03-22
路过就好散文08-26
你好就好的散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