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8—9页。
二、教学目标:
了解飞鸟的基本特征和凤凰的来龙去脉。
参照凤凰或天国神鸟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象画出新的鸟形象。增强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鸟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参照凤凰或天国神鸟的产生方式,参考相关自然之鸟想象画出新的鸟形象画画。
四、教学准备:
卡纸。
五、 教学设计
本课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与创作。可用设问导入、观察分析、欣赏学习、自主表现来完成教学过程。
设问导入。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哪些鸟?能说说吗?称得上鸟王的是哪些呢?
观察分析。出示鸟类图片或播放鸟类的视频影象(音像市场有《人与自然》《探索》等光碟)。设问:大家说一说,所见之鸟都有哪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学生说后教师小结:老鹰、秃鹫、孔雀、天鹅、白鹤等都是鸟中佼佼者,也可称王。共同的特征是:都是卵生的,有身、颈、头、脚、翅、尾巴,能飞能立,羽翼好看。之后渗入对自然环境中鸟的保护意识教育。
赏析学习。出示凤凰或神鸟的美术作品后教师设问:你认为这些画好看吗?为什么?它是不是自然界的鸟?艺术家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技法讲授。鸟的组构创作要求(集各类鸟的美丽与威猛等于一体)。
自主作业。提出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将学习所获得的有关鸟王的知识信息及观察分析,经创意组合画出一副新的鸟王形象来。可以不受自然形态的限制。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2
班会目的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学习家庭生活安全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掌握一些自救自护的本领;珍惜生命,健康成长。
班会准备
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家庭安全方面的资料。
2、制作相关的课件。
3、黑板上用彩色粉笔书写“珍惜生命安全第一”八个美术字。
班会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冬季安全要注意什么:
二、冬季如何注意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交通安全: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直接经济损失731万。真是令人痛心。提醒学生们要特别注意交通安全,上放学时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要提高警惕,注意来往的车辆。及时消除交通隐患。
3、不乘坐无牌,无证,无保险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
三、校园内应注意的安全
1、防火: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地方,防火是学校安全的重要问题,
(1)禁止在校园内玩火、放炮。
(2)上实验课要注意老师的要求,不要随意乱动药品。
(3)定期检查防火设施发现损坏应立即修复。希望大家能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到校园安全防范的活动中来。
2、防盗:保管好个人财务。不在教室上课时或下课期间要锁好门窗。坚决杜绝外来陌生人员进入校园。在外乘车或外出期间要看管好自己的钱财,对可疑人员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意识,发现盗窃事件即时报警。
3、防校园暴力: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若存在分歧、矛盾要及时沟通化解,不要心存怨恨。若发现对方寻衅滋事应及时向有关老师反映情况,寻求学校的帮助。
四、体育运动安全:
在体育运动中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和调度,不可私自活动或打闹。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认真听讲,在做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加强保护意识。在做器械运动时要检查好器械是否存有安全隐患问题。
五、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3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视的发展,简单知道有关电视片的拍摄过程。学习如何把一个复杂的故事概括成连环画。
2、利用废旧物设计和制作电视机外壳,会画简单的连环画,会合作完成作品、表演作品。
3、渗透设计意识,合理利用材料。
重点:
学习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电视机壳,学习连环画的基本绘画方法。
难点:
新颖的设计,连环画的内容有趣,合作协调,表演生动。
学习材料:
废旧纸盒、纸袋、胶水,绘画用笔,彩纸。
课前准备:
电视机的种类和外形的图片资料,废旧纸盒、纸袋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制作用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放映(电脑课件:演演演部分)短片:
《学飞的小鸟》《航海家郑和》
2、组织学生记忆叙述一个片中的内容。
组织小组活动,要求语言简练,故事完整。
3、教师展示。
学生叙述连环画作品的故事内容,展示出不同的几幅。启发学生分析哪一幅面面内容简练、故事完整,说说理由。
4、由此得出连环画的表现方法和特点。
5、展示分析学生的连环画作品。(课件出示:画画画部分)
6、教师将学生的连环画插进电视机壳之中(纸盒制作)。请两名同学前来与老师一起演电视给大家看。
我们一起看电视。
7、板书课题——演电视
带领学生看书第13课。
书中都介绍了什么?你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8、组织学生分析材料,发挥设计能力,巧用材料。(看课件:做做做部分)
让我们想一想那些东西可以做电视机壳?
小台历、鞋盒子、小纸箱
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可以有什么东西做电视机壳?
三、学生完成作业。
1、提出要求,指导参与小组合作分工。
编故事。
概括故事。
连环画画故事。
制作电视机壳。
集体合作演电视、讲故事。
2、教师辅导。
四、小组表演故事——演电视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摄影知识。
2、指导学生模仿记者进行采访活动,了解美术记者的工作内容和具体的工作流程。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策划,采访,编辑和展示活动,感受美术记者工作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1、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过程,敢于采访实践,并乐于与他人合作。
2、对资料整理,编辑,展示工作产生兴趣,能在某一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做好学生分组采访的组织工作。
(2)导入此课的内容,传授美术记者的工作过程和具体要求。
(3)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图片文字展示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组员共同拟订采访内容及活动计划。
(2)、学生分组按计划进行采访活动。
(3)、按照计划内容对采访记录资料进行整理编辑。鼓励学生通过集体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利用各种材料工具,制作出一幅生动有趣的,图文并茂的主题性展示作品。
三、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四、作业展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积极地寻找进行拍摄,采访实践的机会,去创作更生动有趣的形象,报道展示更有意义的事物
2、利用模拟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具体能力的方法研究。
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某一主题或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
板书设计:
美术小记者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5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金山画王”中的图库来组合、绘画故事画的背景、人物等诸要素,创作一幅“海底的故事”,并运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等工具来装饰画面。
2.在插入图案时强调近大远小的变化并表现出遮挡关系。
3.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以“乘坐潜水艇到海底看一看”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插入图案后通过调整“调整大小”“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旋转”等几个按钮,调整图案的大小、方向。
2.多个图案插入时注意通过调整大小、位置获得“遮挡”、“近大远小”等空间效果。
3.画面的创作要富于趣味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支持软件:金山画王、powerpoint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学生进入教室前,教师操作课件使电脑屏幕出现海底和潜水艇的画面,并告诉学生:“今天我们的教室被老师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潜水艇,我要带大家到海底去探险,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吗?快快登上潜水艇,找到自己的座位,我们这就出发!”
“欢迎大家乘坐潜水艇,我是导游miss. zhao,请大家坐稳,我们马上要到深海去了。”教师操作课件创造出潜水艇缓缓驶向海底的情境,“现在我们到了水下多少米了?您从潜水艇的窗口看到什么了?让我们一起和鱼群打个招呼吧!hi!”“现在到哪儿了?(水下50米)你看到了什么?那不是海葵屋吗?谁在那儿?(尼莫和马林)它们好像在说话,你能猜出他们说的是什么吗?”(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大家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其实马林和尼莫说的是‘鲨鱼又要开大会了,我们快去看看吧!’你也想看看吗?让我们一起用金山画王把海底的故事画下来好吗?”(板示课题)
活动二:
探究、体验。
打开金山画王界面,“你们想,鲨鱼会在哪儿开大会?”(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从背景库中选择合适的背景插入)“如果素材库中的背景不合你的意,我们还可以在‘档案管理’中点击红色鼠标,从别的文件夹中寻找合适的背景插入。”
“背景有了,谁来帮我把第一条鲨鱼请来?”(请一位同学上来操作如何在图库中找到鲨鱼,再拖动到画面中)“它太大了,能不能让它变小一点?”(用鼠标左键拖拉图像上方的斜箭头来调整大小)“我想让它转过身来可以吗?”(水平箭头可以水平翻转方向)“怎么把它移到最合适的位置上来呢?”(用鼠标左键按住图案中心的十字箭头拖动,可以将图案平移) “谁再把第二条鲨鱼请来?”(再插入一条一样大的鲨鱼)“这样的画面你看了舒服吗?为什么?(太堵了)让我们把其中的一条鱼变小一点吧!把变小的鱼放到后面好还是放在前面好?这不就是我们在美术课上学过的‘近大远小’吗!(再插入一条鱼)我们还可以根据他们离我们的远近制造出‘遮挡关系’来。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仙女棒’工具来装饰画面。不错吧?在你们的电脑上试试看你能不能顺利地把鲨鱼请来开大会。”
学生尝试。
活动三:
总结、构思。
“通过刚才的尝试,你认为用金山画王画故事画难吗?那你能总结出一幅完整的故事画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板书:1.谁2.在哪里3.干什么)
“那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小朋友们用金山画王画的《海底的故事》吧!”(引导学生欣赏,评述,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欣赏作品的.童趣。)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6
第一课:神奇的小画册
教学目标:通过折折剪剪画画,使小朋友手中的小纸片变成一个神奇的小画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画册的轮回绘画中变得丰富多彩有趣味。教学重点:画册的折剪添画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有新意的变化,变化的统一性
教学准备;自制小画册、白纸、油画棒、剪刀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将小画册贴在黑板上,请几个小朋友来翻翻看
1、你发现了什么?有趣吗?
2、请你来给它编个故事,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3、怎么样,这个小画册好玩吧,我们也来试一试
二、探究小画册的制作方法
1、看到老师的小画册,你来猜一猜,这个小画册该怎么做呢?
2、老师小结并示范:小朋友真是很聪明,老师没教,就能猜到小画册的制作方法。首先要用两张纸折成书本形状,然后在已折好的纸上剪一个缺口,小画册就剪好了,再在上面画出图形即可。
3、动脑筋:怎样才能使画面翻动后头和身子仍然会有机的连接起来?
三、欣赏有趣的学生作品
1、互相有关联的四张连在一起的小画册。
2、已经脱节的四张相连的小画册
四、学生作业
1、自己做一个神奇的小画册,然后画上有趣的形象。
2、你可以将自己的小画册的第2、3、4页给你的同桌继续添画,看他能不能将你的画册变得更加神奇。
3、当然,如果你不想给同学添画也可以。
第2课时
一、学生继续作业
二、将做好的小画册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的故事最奇特。
三、根据同学们的推荐请做得好,又讲得好的同学上台来讲一讲你的神奇小画册和神奇的故事。
四、总结评比
第二课三个好伙伴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学生能在活动中观察发现间色的秘密。
2.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点:
对三原色作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吹树中观察发现三间色的产生。
教学难点:
掌握吹画的基本方法,并用三原色吹出一片多彩的树林。
教学用具:A4纸、水彩水,废报纸,棉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也要向大家介绍我的好伙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呢?播放课件请出三个伙伴。(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受
1.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周围能不能找到我们的三个好伙伴?学生交流。
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欣赏。了解红、黄、蓝的“性格”出示图片,学生谈感受。
分别看看红、黄、蓝三种颜色,想一想它给你什么感觉?红的感觉热情、温暖;黄的感觉明快、响亮;蓝的感觉优美、凉爽?
3.这三个好伙伴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呢?(三原色)(出示术语解释)三原色又称为基色,是其他颜色不能调配出来的,颜料的三原色是红(品红)、黄(柠檬黄)、蓝(湖蓝),用它们可以互相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三原色,他们是其他任何颜色都调不出来的。(板书)
三、学习吹画、体验乐趣
1.学生赏析范作,探究吹画方法。
师引导观察:“看来三个小伙伴的作用还真了不起!它们有什么本领呢?(出示范作)这是什么?”让学生猜一猜这幅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提问:“这棵五彩树是什么样的呢?(形、色)如果是你来表现,你会注意哪些方面呢?”(出示图片)
欣赏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了解树的外形特征。
⑵教师示范吹“彩色树”技法:
作业要求:“今天我们用三个小伙伴吹画一棵五彩树。”
A.先在纸的下端滴上红蓝黄任意一色,用力向上吹出主干,然后从各个方向吹出树的枝条。
B.再在纸的下端这棵树的旁边分别滴上另两种色,用同样的方法吹出树枝树干。3.学生吹画,教师指导。(并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
A.学生自主吹出美丽的“彩色树”。
边吹画边观察三原色间的混合变化,注意保持教室有序卫生。
B.教师巡视,随机施教。
指导要点:
⑴吹画时要注意吹的力度和角度,注意吹气的角度尽量和纸面平行。
⑵色彩浓淡、色滴大小要适中,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再吹另一种色。
⑶树干要粗大些树枝要细小些,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色水继续吹。
六、作业展示、发现总结
1.择优展示学生作品。提问:你在吹“五彩树?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说边吹画边发现的规律。
――红和黄融合变成了橙色,黄和蓝融合变成绿色,蓝和红融合变成了紫色。
小结:“我发现红红与黄黄重叠时变为橙色,红红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紫色,黄黄与蓝蓝重叠时变为绿色。”“这三种颜色(橙、绿、紫)被称为间色。”
(课件播放: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2.总结:通过这些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的团结协作能产生千变万化的颜色,所以他们是三个最好的伙伴。在多彩的世界里还有许多的颜色等待我们去认识。因此说色彩的魅力是无穷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发现便于我们运用色彩来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
3.你还想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色彩大家族呢?
学生交流。
4.收拾整理。(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
5三个好伙伴
三原色——红、黄、蓝
第三课五彩树
教学目标
1、红黄蓝三原色的认识和拓展学习。2、认识自己手中的颜色,知道他们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学具材料的准备的使用。
教具学具:彩色墨水、吸管、作业本等
课堂教学:教师引领,学生活动预设
组织教学:情商培养,吹画作品欣赏投影片播放,三姿培养,三姿培养,纪律养成,课堂秩序的组织训练
一、导入:情景启发
二、自主学习:
1、你的颜色你了解吗,你都怎样称呼他们?
2、照着课本上的图谱把自己的颜色找出来。
三、精讲点拨:
1、颜色的正确名称认识。
2、原色间色以外的颜色又是什么色?
四、合作探究:小组内找出图谱当中的颜色,然后互相说一下他们的名称。重点认识普兰、玫瑰红、赭石、群青、橘红等颜色和他们的特点。
3、将红黄蓝三种颜色滴在作业本上,注意位置合适,然后用吸管按照自己拟定的方向和形状把色滴吹开。
五、形成练习
1、学生作业
2、巡堂辅导
3、交互评价
4、小组评价
5、教师评价
6、成果展示
7、课堂展示评价
六、回顾
七、小结
第4课顶天立地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主体人物。
2、合理添画背景,不出画面内容。
3、能够大胆描画,体现自我肯定,彰显个性特征。
学习重点:简单的构图知识,突出表现主体人物
学习难点:合理添画背景,不出画面内容
教学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经典故事引入教学
师:72变,火眼金睛,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他就是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只要念句咒语就可以长得很高很大,可以从地上长到天上去。
二、构图指导
1、以描画金箍棒为例,出示第一种构图画面。
师:现在,老师把孙大圣的金箍棒借过来,大家一起来看看金箍棒的法力到底怎么样,老师说“金箍棒”,大家一起说“长长长”。(教师将准备好的三个相同的长方形白纸贴在黑板上,在第一张纸上从下往上竖着画一个短小的金箍棒。)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以描画金箍棒为例,出示第二种构图画面。
师:“金箍棒,长长长”
3、以描画金箍棒为例,出示第三种构图画面。
4、以描画人物为例,让学生思考构图方式。
5、小结。
6、思路拓展。
三、作品欣赏
引导学生从构图、主题、背景三个角度欣赏大师作品和优秀学生作品:
1、这幅画是怎样安排主要人物的?
2、画中的主要人物在干什么,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
3、背景中的人物和其他物体为什么要画的那么小?
四、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画一个形象撑满整个画面的人物,并添加相关的背景。
五、评价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
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
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2、揭示课题。
二、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5)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
四、作业评价:
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提高审美能力。
评选设计之星。
五、小结拓展:
可以将相框放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其他的材料来制作吗?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8
第一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优良传统和部分代表性作品。
2、了解宋代以来肖像画的理论精华。
3、了解当代人物画的发展。
内容结构:
文献记载的肖像画理论和创作实践。
古代人物画的不同样式举例:历史故事画(如《步辇图》),肖像画中的行乐图(如《幽篁坐啸图》)和标准像。
默记默画的典范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的人物形象塑造。
重点和难点:
结合作品讲授古代肖像画理论的深刻认识和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两个学生到讲台演示人物画的常用创作手段——面对面写生。揭示今天的课题传神写照——人物画。
体验过程
回想刚才的一幕,让学生讨论如果让你来画这位同学,你会如何去表现?
老师:讲述郭子仪如何明白唐代两位著名画家的水平高低的故事,引出人物画的灵魂——传神写照
二、鉴赏过程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古代人物画作品:(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这幅画描写的是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远道前来迎文成公主入藏的吐蕃使者禄东赞时的情景。李世民坐在宫女们抬着的步辇之上,他穿的是平常的装束,但眉宇间很有神采。禄东赞身穿团花衣,立于一名朱衣执笏引班的官员之后,神情恭谨而机警。不画背景,以人物身躯的大小标示社会地位的高低贵贱,这是早期人物画所常用的表现手法。
唐·阎立本《古帝王图卷》历史故事画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表现的是自汉至隋十三个帝王: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大帝孙权、蜀昭烈帝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图卷以每一位帝王及男女侍从为一组,每位帝王的上角都有墨笔楷书庙号、姓名及在位年数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反映了五代时期人物画创作所达到的成就。它以连环图画形式表现了五个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情节,以展现夜宴活动的丰富内容,即听乐、观舞、休息、清吹、送别。画中主要人物有十余人,反复出现于五个情节之中,合共46人次。其中多数是见于记载的真实人物,即韩熙载与他的宾客太常博士陈雍、门生舒雅、紫微朱铣、状元朗粲、和尚德明、教坊副使李家明及其妹、女伎王屋山等。图中成功地表现了韩熙载的形象,不但画出了他的外形特征,而且比较深入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特殊心理状态。韩熙载是南唐政权中比较有政治见识的,但由于他来自北方,言行又不守名检,受到朝廷的猜忌和权臣的排挤,不得不借放
纵行径以示消沉,以图自保。画中韩熙载有志不得伸,抑郁苦闷的情绪由于夜宴欢乐气氛的反衬而得到深化与加强。画中的其余人物则主要是围绕五个不同的情节,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和人物之间的呼应、联系,表达其精神状态和统一的环境气氛。其中以起首的“听乐”和第四段“清吹”表现得最好。
(通过鉴赏此幅作品让学生理解古代人物画理论精华,宋苏轼的“得其人之天”,南宋陈郁“写形不难,写心惟难。”)
鉴赏其它样式的人物画作品:
行乐图——清·禹之鼎《幽篁坐啸图》
标准像——明清肖像画(让学生体验不样式人物画作品的各自特点)
三、拓展练习
选择不同的画比较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第二部分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题)
(二) 欣赏 (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4、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电脑平台显示图片: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重点欣赏小结:江苏省震泽中学 钟立胜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
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1、背景:丰富学生的阅历,积淀专业修养,提高审美能力。
2、要点: 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一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五、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用多媒体展示乐山大佛的图片,提问
1、 你知道雕塑的名字吗?说说有关信息。
2、 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雕塑的材料可以是石头、金属、泥土、木头等。)
3、 雕塑和绘画相比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
(一)雕塑的涵义
雕塑──雕塑是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一个艺术门类。作为雕塑作品而言,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言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身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大小是雕塑作品的目的之一。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二维空间的转换,但是立体空间才是其生命根本之所在。
(二)雕塑的种类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里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生理解)
(三)想一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教师板书: 陵墓雕刻 佛教石窟造像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1、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生的背景:
在封建社会里,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而盛行厚葬。在他们的陵墓区里,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制作了大量陵墓雕刻作品。这些雕刻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最重要的部分。
欣赏:中国古代雕塑──陵墓雕刻
欣赏任务:霍去病陵墓雕刻
教师提出问题:①说 一说: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特点
②学生讨论,回顾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作回答。
形体单纯、古朴,构思独特,气魄雄伟,力量沉厚。作者通过岩石的自然形态,产生联想,某些部位甚至不施一凿一锤,极富艺术创造力。
教学活动2、中国古代雕塑──石窟造像
佛教造像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段长期分裂割据的时期,人民生活极端困苦,自然地会向往有一个能解放他们的救星出现统治者也需要一种法宝来证明自己作威作福是理所当然的,使人民甘愿受宰割。佛教就这样出现了。因此当时的统治者都大力推崇佛教,开凿石窟雕造佛像。
欣赏任务:我国四大石窟简介
在我国,自魏晋、十六国和南北朝开始凿的石窟有15处,其中最著名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以下四个石窟群:
A 甘肃敦煌石窟 B 甘肃天水城东麦积山石窟
C 山西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南崖的云冈石窟D 河南洛阳市南郊的龙门石窟
(四)教师总结
1、陵墓雕刻产生的社会原因:是帝王贵族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行厚葬而产生的。
2、佛教石窟造像产生的原因:在战乱的年代,人民要寻求得到解脱的精神支柱,统治者要寻求巩固政治的理论根据。佛教恰恰提供了这样包治百病的精神药方。随着佛教的传播,石窟雕刻得以产生。
3、石窟造像、陵墓雕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时代特点:在什么样的特定社会环境里,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作品的出现。没有游离于时代背景之外的艺术。如陵墓雕刻与佛教造像。
民族风格:古朴庄重、深沉雄大、气魄宏伟、想象神气、富于审美理想,是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突出的特点。
六 课后拓展作业(网上查阅)
查阅《秦始皇兵马俑》《断臂维纳斯》的相关资料,试比较它们的艺术特点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9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
二、教学目标
能采用自由画的形式,自如地描画自己喜爱的“小人”形象。
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能在游戏活动中尽兴倾注自己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能协调地使用剪刀,制作完成会走的“小人”。
四、教学准备:
卡纸。
五、教学设计:
本课以绘画、手工和游戏综合形式开展教学,以直观演示方法进入教学的起始段。形象性、直观性、故事性和活动性是协调教学活动开展的综合要求。其中形象性在于表现形象的个性化和对所描绘人物身份特征的肯定;直观性强调了作业样式所取得的启示作用和学习要求;故事性艺术地将学习内容、实践所得,转化到情意条件下而生成感人的情境;活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将有助于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有利于激活学习和表现的热情。形象性、直观性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要求和学习形式的呈现方面,故事性和活动性有助于内化知识,抒发情感,促进认识的发展。因此,抓住课题中“会走”两个字做文章,便可以促动情境的发生,在对于故事的表述和表演中,通过活动形式,将学生的所见、所思、所求表露出来,形成了理想和愿望的自如表达。
由于本课教学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该注意到教学策略制定方面在确定中心任务的前提下,围绕“故事”开展教学,从动人的情节中强化对运动形象的体验以及思维发散的扩充,由表及里触及灵魂,借以激发创作热情,增加学习的表现性。
有秩序的开展教学,其教学流程可参照下列程序进行:故事导入、寻找线索——启发联想、树立形象——自主表现、创造实践——游戏表演、有情有趣——赏析评议、沟通思想。
在综合性较强的课型中,教学方法更要注意整合效应,多则不精,容易造成混乱。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考虑将讲述、讨论、演示、展现、游戏等方法择优组合,应防止平均化和复杂化给教学实施带来的破坏影响。教学手段运用可根据学校的教学条件择优选用,工具材料是完成作业的物质条件,工具要完备;制作用纸要适合表演运动的适宜厚度。由于参与性和活动性较强的缘故,教学组织需要在服从“中心”所需的主控下,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做到一环扣一环,活泼的学习局面,需要可靠的秩序作为保障。以个人或同学合作的形式绘制一个或一组造型生动的“小人”,并剪下来套在手指上,进行游戏表演活动。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0
课时:1课时
课堂类型: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来表现生活中的事物。
2、在创作过程中强调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橡皮泥制作方法及其运用。
2、学习橡皮泥的色彩搭配。
教具学具:垫板、牙签、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引导阶段
1、作品展示
教师出示“橡皮泥姐姐”作品,启发、提问学生并导入新课——“有趣的彩泥”。
师:“这个小姐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橡皮泥做的。”
2、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这个“小姐姐”是教师特意用丰富多彩的橡皮泥作的,教师把她请来,除了让你们欣赏橡皮泥姐姐的美丽外,还有一个目的,是要看看你们对橡皮泥的制作知识掌握了多少,看看像橡皮泥姐姐这样贴出来的画美不美。她准备教给大家一个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橡皮泥贴画。待会橡皮泥姐姐还要给大家评评奖,同学们,你们说好不好?
二、讲授新课
1、欣赏范作
师:在我们学习制作橡皮泥贴画前先来欣赏几幅贴画作品。
出示范作,并结合课本的范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欣赏。让学生了解橡皮泥贴画的材料特点,从构图、用色、造型、内容让学生了解每幅画的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在讨论观察中发现橡皮泥贴画的技法——压、割、戳等多种手法,以及如何使用色彩搭配,让橡皮泥贴画更丰富美丽。
2、教师示范制作并讲解贴画制作的步骤: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橡皮泥贴画《小帆船》,并归纳出贴画的步骤:
(1)橡皮泥贴画的构图设计(以向日葵为例,指出构图要考虑到画面安排、作品大小。)
(2)橡皮泥贴画的色彩搭配。
(3)橡皮泥贴画的造型设计。
三、布置学生作业
要求学生用橡皮泥贴画形式做出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
四、教师巡回指导,主要提示橡皮泥的制作技巧和色彩搭配,并提醒、帮助学生充实作品的内容。
五、教师组织学生和橡皮泥姐姐一起欣赏、评价作业,评评你觉得哪幅作品比较好?为什么?说说作品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教师小结:同学们这节课又学会了一种新的橡皮泥制作方法,做出了好多精美的橡皮泥作品,其实啊,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可不仅仅是这些,在平时你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去探索,你们就会觉得橡皮泥制作是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
七、布置学生收拾、整理教室卫生,美化环境。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看一看、认一认各种图形标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2、让学生对标志有所认识,知道一些常见标志,能简单说说图形标志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了解图形标志具有的直观、简明、易懂、易记的特征。
教具学具:绘画工具、手工制作工具、彩纸及自备材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让我们一起来夸夸我们的班级,说说我们班有哪些突出的优点有哪些成绩?
2、新授:
师提问:“你觉得最能代表我们班的是什么?”
3、定义:我们把这种代表我们班级的图案叫班级标志。
4、作品赏析
(1)引导学生从标志的形状、图案、意义来分析它们采用了哪些设计方法。
(2)师:刚才我们一起设计的标志到底好不好,是不是适合,有没有其它设计方法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设计师们设计的各种标志吧,看看它们是怎样来推销自我形象的。
小结:(1)简洁,许多标志都用了几何形来概括;
(2)易懂,一看就明白它是什么意思;
(3)美观,具有艺术性。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评价:说说你是怎么设想的,标志的意义是什么。
五、小结:表扬优秀作业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
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电脑模型进行简单的装饰。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将绘画与其他造型方法结合,共同运用于电脑模型的装饰美化。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引导阶段
(1)教师展示一些造型新颖的电脑模型作业,学生欣赏交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2)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述,了解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与造型特点。
2、发展阶段
(1)教师演示:以清晰的演示,说明几种造型特点鲜明的电脑模型的具体制作方法与步骤。
(2)鼓励学生选用自己喜爱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制作出一个造型新颖,奇特的电脑模型,采用画,撕,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电脑模型装饰美化。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意,同时又要仔细认真地制作。
2、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突破示范作业的设计思路和造型特点,还要改变单纯用绘画装饰的形式,将绘画与纸工或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运用。
3、将完好的作业展示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小组比比谁的电脑模型设计最奇特,制作最精美,装饰最美观。
四、收拾与整理
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五、课后拓展
1、让学生回家改进电脑模型的设计创意,并进一步制作得更精细完美。
2、通过对多种材料媒介的利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研究。
板书设计:
新颖的电脑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3
一、课时:
二课时。
二、目标:
1、到商店去观察各种设计新颖的帽子,注意与影视作品、图书中的帽子相比较,分析它们的形状、色彩和图案的异同。
2、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造形概括能力,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作业。
4、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三、重点:
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作业。
四、难点:
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五、准备:
1、教师:欣赏作品、实物照片数件。
2、学生:准备好各种制作工具。
六、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讨论。
1、书本上的设计制作有何特点?看后有何感想?给你什么启示?
2、如果让你设计,你该设计怎样的?
1、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设计?谈谈你的看法。
(三)分组讨论。
1、1——4人组成一组,把所带工具放一起,讨论如何利用这些工具?
2、试一试,还有更巧妙的方法吗?
3、组与组之间进行交流。
4、观察、分析书本与示范的作品,感悟原理。
(四)学生作业。
1、制作形式、材料不限。
2、鼓励学生制作大胆,作品的巧妙构思、别出心裁。
3、走下位置,相互学习、相互切磋。
(五)巡回指导。
1、为一部分组出谋划策。
2、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六)。
1、展示作品,并请小作者自由评说。
2、学生间相互欣赏作品。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交流。
1、就学生的半成品,让其解说自己的创意及成品将出现的效果。
2、鼓励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画面。
(三)继续上节课作业。
1、完成你设计的昆虫,加进自己的想象。
2、表现帽子的角度、材料、方法别具一格。
(四)巡回指导。
1、面观察学生作业。
2、运用自己已学过的各种方法,来完成作业。
3、鼓励学生创作出与众不同的、精彩的作品。
(五)。
1、以小组为单位发表作品的设计意图。
2、展评学生作品,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习小鸟做窝的方法,做一个富有创意的小鸟窝。
2、在学着用彩泥做几只小鸟与鸟窝搭配。
3、引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鸟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用彩泥、树枝、卡纸、甘草等物品做材料,通过揉、搓、捏、拼、折、剪、贴等方法制作成小鸟和鸟窝。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独特而美观的鸟窝和小鸟。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提前制作好几种小鸟和鸟窝。
学生:彩泥、树枝、树叶、卡纸、羽毛、干草、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图片展示各种小鸟和鸟窝。
教师播放小鸟叫声的音乐,戴上小鸟头饰扮演小鸟,带领同学们去观看自己和同伴的家。2。导入课题《小鸟的家》。
二、赏析评述,讲授新知
1、看书欣赏各种小鸟和鸟窝的图片
看一看,说一说鸟窝有什么特点。(形状,材质,结构等)小结:
(1)鸟窝基本上呈一个杯状构造,将鸟窝拢为一个整体。
(2)小鸟一般将窝搭在树枝上、草丛边、房檐底下等等。
(3)小燕子衔泥造窝,大部分鸟类采用树枝、甘草、羽毛等材料造窝。
2、展示2008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图片
以鸟巢的外形而设计的,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3、出示漫画,渗透环保教育
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思考:“你能为小鸟做点什么?”
(重建美丽的家园。)
4、提问: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
(1)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设,采用彩泥或者卡纸制作小鸟,树枝或者树叶等等材料制作鸟窝。
(2)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小鸟和鸟窝的外形,设计基本图形,突出概括、简洁特点。
5、视频示范,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制作鸟窝的过程。
6、学生、教师范作欣赏
鸟窝是用什么材料来制作的?
三、实践操作
作业:运用彩泥、卡纸、碎纸条或草等手头拥有的材料,合理分工共同完成鸟窝和小鸟的制作。
要求:巧用材料,大胆创作,制作精美独特;注意工具使用正确安全,垃圾装进袋子里。
四、作业展评
分小组展示作品。对作品的选材、制作方法、创意以及学习态度进行介绍。
五、拓展小结
1、将所做的鸟窝投放大自然。
2、小鸟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行动起来,爱护它,保护它,给它们创造一个美丽温暖的家。
六、教学结束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5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上海版美术教案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教学难点
水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板书: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吗?哪些地方不一样?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示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11、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3、天上的星星亮晶晶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蜡笔有排水性。
2、学习蜡笔与水彩色相结合的作画方法,并用
此方法表现美丽的星空。
3、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体会大自然夜空的广阔、深邃的自然美。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6-13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11-09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3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教案:电脑美术09-05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的教案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