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

时间:2022-08-06 12:20:13 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锦集4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美术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美术教案锦集4篇

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编织工艺品是将植物的枝条、叶、茎、皮等加工后,经手工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在材料、色彩、工艺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朴素、清新、简练的艺术特色。

  本课中学生要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进行简单的穿编制作。可将纸条、草绳、草叶等材料,通过剪、粘、穿编等方法,编织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纸穿编成的“仙鹤”展翅高飞,活灵活现;用玉米叶穿编成的龙,利用了玉米叶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纹理清晰,精美绝伦;用草叶穿编成的蝗虫,造型逼真;用彩色纸条穿编成的变色龙,色彩艳丽,趣味盎然;用草叶穿编成的小兔子,技法独特,新颖有趣;用麻线穿编成的小毛驴,精巧细腻,憨态可掬。这些作品能在材料选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给学生以帮助。

  本教学活动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双手,促进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又开拓了学生造型的新领域,会激发出学生更大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激情。

  教学思路:

  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可采用激趣方式导入教学。教师课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什么是穿编工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出示范例,让学生自己拆分、恢复,加深学生对操作步骤的理解。教师应适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如色彩的搭配、经线的裁剪、图案的设计等,并进行个别指导,提高作品质量。本课教学可采用以下环节:认识编织概念—欣赏与编织有关的艺术表现形式—探索编织的基本技法与步骤—实践制作—展示评价。

  教学建议:

  教案一

  (一)引导阶段

  展示一顶太阳帽,交流学生收集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编织工艺,激发学习兴趣。

  师生回忆身边常见的编织物品,它们有什么用处?有什么特点?感受编织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与乐趣。

  (二)发展阶段

  拆开、恢复草帽,探讨它是如何编织而成的,了解编织的基本技法。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并动手试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编织技法。

  学生欣赏收集的不同材质的编织工艺品图片,思考:编织还可以用什么材料来制作?

  可以怎么添加?怎么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布置作业,让学生进行交流,并动手实践,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学生展示作品,简述制作心得及感受。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教案二

  (一)引导阶段

  课件展示编织工艺品,请学生讲一讲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师提问:“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做成的吗?”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发展阶段

  学生自学教科书中的穿编技法,探索其规律。观看教师示范穿编一件简单的作品,巩固基本技法。

  分组讨论,总结步骤,解决难点。

  对穿编技法进行改进、创新。对穿编材料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

  在教师范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自己还可以怎么做,可以选取什么材料,并动手把自己的设想制作出来。

  (三)展示与讲评阶段

  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对学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应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引导学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环境卫生。

小学美术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培养想象力

  2、学习连环画的创作知识

  3、把握连环画的编绘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画面和内容相符

  2、用各种方法绘制

  电教、教具、学具预备:范画数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好看的图画书

  二、讲授新课

  师:好看的图画书是我们多年来最亲密的朋友,给了我人美的熏陶、有趣的知识,还有无穷的想像力。

  1、欣赏范画

  2、讲解创作过程

  (1)请学生举例说一说自已所熟悉的一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

  分析这些小故事的内容,可将故事分成几段或几个情节,在大脑中将每一个故事情节构思好,构思一定要围绕故事片的主要内容。

  (2)当自已脑海里对画面已有了构思,最好赶紧先用铅笔把它勾勒下来。

  可以先多画一些小草图,构草图时要考虑构思,草图作为落稿时的。

  (3)画草稿

  根据情节和小草图,将不同的几个画面完成,注重每幅画面要有一定联系,前后呼应。

  (4)最后将草稿勾为正稿,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进行必要的修改,但最好改动不要过大。

  (5)添上一定的文字说明。

  注:形象尽可能符合故事情节需要,并独具个性。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选用水粉、水彩等工具对例图进行改画,也可以按自已按自已的想法,选择喜爱的方法作画。

  4、作业

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本课是第11册第7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教学,属于这个单元的第3课。前面两课学生已尝试过绳线、纸条浮雕造型的表现方法,本课是一次圆雕造型练习,相对比较抽象。由于六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课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先让学生对变化的柱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课上通过选择一个基本柱形,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如剪、卷、翻、刻、折等),主动地探求立体造型的表现方式,让学生更具有创新意识。

  这一课可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如变化的柱子可以做成灯罩、小设施、建筑物、商品的包装等,学以致用,使美术和生活联系的更紧密。

  (二)教学目标

  情意领域: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协作和创新意识。

  认知领域:观察变化的柱子,了解造型的基本方法。

  操作领域:利用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尝试做一根富有变化的柱子。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范作、制作图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刻刀、直尺、胶水等。

  课时:1课时。

  (二)设计

  ●教学导入:

  (1)通过范作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纸柱和一个已加工变化的纸柱,要求同学在简单纸柱上依次仿作变化的部分。

  ●教学新授:

  (1)说说变化的柱子范作中都是采用了哪些造型方法。

  (2)课上可以先选择确定一个基本的柱形(可以是圆柱、三角柱、四角柱等)。

  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些小图案或者是有一定规则的线条,再用剪刀、刻刀去剪刻,并尝试用从前学过的方法(剪、折、刻、卷等)来进行翻转,卷曲某些部位,使其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

  (3)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发明出一些新的制作方法。寻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个变化的柱子。

  (4)问还有新花样吗?集思广益,逐步把原来的简单纸柱变成出乎意料的具有“豪华装饰”的纸柱。

  ●学生作业:

  (1)每人在课前准备好的简单纸柱上加工变化,做出奇妙的纸柱。

  (2)每人在课前准备好的简单纸柱上加工变化,做出奇妙的纸柱。

  ●作业展示:

  开个展览会,评出优秀奖。

  三、学习建议:

  ●是否参与同学的交流合作,发展了自己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能否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的思路,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能否想出新的花样?变出的纸柱是否奇特美丽?

小学美术教案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学生通过观察、游戏、动手制作及实际运用,感受愉悦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对学习活动充满了无穷的乐趣。 教材中是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生活材料,用废旧纸盒、废旧瓶子装饰设计人物造型,组合成一家人。这节课是在纸质的面具上画出家庭成员的脸部,组合成“快乐的家庭”。

  针对低年级对绘画技能掌握有限,对具体形象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外貌特征人物的特点以及了解多种表现方法。学生通过人物脸部特写的细致变化过程,更可以了解人物的形象特征,树立学生良好的情感。图中巧妙设问,注重学生的审美经验积累。层层步骤给学生提供了绘画脸部的基本和更细部方法。而事先制作好的多种形状的面具外形问题则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技术难点。另外,充满个性的同龄人作品无疑给学生以激励与自信。同龄人戴着面具活动的场景,让学生现场感受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整堂课以快乐家庭为情景,体验家庭的和谐与温馨。

  二、教学目标:

  体现与发现:启发创造,使学生在观察中区分不同年龄、外貌特征的人物头像。 实践与创造:个人大胆想象,集体创意添加,使面具更具趣味性。

  欣赏与评议:小组互相交流、欣赏,媒体的合理运用,不断激发全班创新欲望。

  三、教学重点:画出家庭成员的基本形象特征。

  四、教学难点:抓住五官细节及夸张,鲜艳明快的色彩以及装饰方法上的独特创意。细节夸张的.表现及装饰上。

  五、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范例以及制作的相关材料与工具。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色笔、剪刀、双面胶(或胶水)、彩色卡纸、面具

  (教师)多媒体课件、范作及其他工具

  1.欣赏导入。

  (1)用课件播放动画片里的音乐,学生戴着面具扮演动画人物,提问:小朋友扮演的动画人物是谁?你从哪个地方认出来的?

  (学生在观看的同时,不仅提起了了上课的兴趣,还在画面、声音和色彩的刺激下,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意识。)

  (2)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快乐家庭》。

  2.感受体验。

  (1)播放课件。课件演示动画里的家庭人物头像,指出人物的称呼。

  (2)引导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在这些头像中,指出他们在家中的称呼。(从动画片里的人物自然地过渡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比较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

  (3)学生教师归纳人物形象特征的区别方法:外貌特征上区分不同的人物。

  3.自主探究。

  (1)学生拼出五官的准确位置和称呼。

  (2)出示拼好的人脸,请学生看一看,猜一猜后说一说:怎样区别他们?不能区别的原因找出来。

  (对比的平面画面,充分展示了媒体的优越性,学生能清楚地进行细节对比,从而容易地指出不同人脸之间的区别所在。)

  (3)从演示的人物脸部找出年龄外貌的特征。

  (课件中的逐步演示,较完整地展现了多种人物的面部特征,使学生对不同人物的长相特点都能容易地进行区别。)

  4.设计制作。

  (1)提出作业要求:小组同学相互合作,做有面部特征的纸面具。

  (2)学生设计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以小组为单位,在选出的作品上集思广义,再创造,完美作品。

  (教师的当场范画,课件中同年龄人的作品照片,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5.展示表演。

  说说自己喜欢的同学作品,并戴着自己做的面具组合快乐家庭,一起拍全家福。

  6.课后拓展。

  用课件展示其他表现形式的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可以试一试。

【小学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案《民间美术》03-25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的教案06-14

美术的节奏小学美术教案07-10

小学美术教案06-18

小学美术的教案04-08

小学美术教案10-26

小学美术教案07-08

小学美术教案07-04

小学美术教案10-16

小学美术《电脑美术》教学教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