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精选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 1
活动目标:
1、幼儿感知画面丰富的色彩、活泼的笔触及形与色的完美结合。
2、幼儿能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自然之美的沉静,并能对盲女的境遇产生深切的同情。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图片、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出示《睡莲》,引导幼儿讨论欣赏。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简单描述画面的色彩、线条、形象和笔触:莫奈的睡莲和小朋友画的睡莲有什么不一样?他是怎么画的?请你说一说,用手学一学。
3、展示莫奈的另外几幅《睡莲》,让幼儿自由欣赏和讨论:这些画画的怎么样?你最喜欢那一幅?为什么?你想把它挂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4、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前的观察记忆和对莫奈作品的`欣赏学习,再次创作水粉画“睡莲”
5、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幼儿在美术欣赏中常常会感受到一些教师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说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话语,这就足以证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视界。因此作为教师还必须鼓励儿童不要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必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而是通过对话,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两种视界的融合,生发出对话双方意想不到的新东西。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 2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纸吸收水会张开,让幼儿了解"睡莲花开"的原因。
2.乐于参与活动,养成仔细观察和探索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每桌一盆水,剪刀和质地不同的纸(蜡光纸白纸.牛皮纸. 报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桌面材料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
(让幼儿说说,激发兴趣。)
二、教师示范折 --睡莲
1.把正方形纸对折三次。
2.将角对边折。
3.再剪去多余部分,将花瓣向花心折。
三、幼儿分组折纸,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指导需要帮助的幼儿完成折纸。
四、让幼儿将折好的“睡莲”放入水中。
1.请幼儿认真观察“睡莲”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睡莲”为什么会开花?
3.探讨为什么不同质地的纸开花的速度不一样?
4.教师小结:纸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内有细小的`毛细管,纸遇到水后,
水沿着纸的毛细管上升,使纤维膨胀,于是,原来向里折叠的“花瓣”就张开了。
不同质地纸,其吸水性不同,因而“花瓣”张开的速度也不同。
五、活动结束
请幼儿们收拾材料。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实验观察,知道纸质睡莲在水中会 “开花”,初步了解毛细现象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动手制作简单的纸质睡莲,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目标: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乐于参与探索活动,感受实验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白色卡纸(剪成圆形,直径 10-12cm,提前在边缘剪好 6-8 片 “花瓣” 并画出花纹)、透明水盆(装半盆清水)、记号笔(幼儿可自主装饰花瓣)。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真实的'睡莲,知道睡莲的基本形态。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兴趣(5 分钟)
教师出示真实睡莲图片或视频,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睡莲吗?睡莲什么时候会开花呀?”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后,神秘地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特别的‘睡莲’,它不用种在池塘里,放在清水里就能开花,你们想看看吗?”
(二)展开:实验探索与操作(15 分钟)
教师示范制作与实验:
拿出剪好的卡纸睡莲,用记号笔在花瓣上画简单图案(如圆点、条纹),说:“我们先给睡莲穿上漂亮的衣服。”
将睡莲的花瓣向中心对折,变成 “花苞” 状,提问:“现在它像不像没开花的花苞?我们把它放进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
缓慢将 “花苞” 放入水盆,引导幼儿围在水盆旁观察,提醒:“眼睛要仔细看,看看花瓣有什么变化。”
幼儿自主操作:
分发材料,让幼儿自主装饰花瓣并对折成 “花苞”,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完成折叠。
幼儿将自己的 “睡莲” 放入小组水盆,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的睡莲什么时候开始开花?花瓣是慢慢打开的还是一下子打开的?”
(三)结束:分享与小结(10 分钟)
分享发现:请幼儿轮流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 “我的睡莲 3 分钟就开花了”“花瓣打开的时候像小伞一样”。
简单讲解原理:教师用通俗的语言说:“因为纸里面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小管子’,水钻进这些‘小管子’里,花瓣就被‘撑’开啦,这种现象叫毛细现象。”
延伸:“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用不同的纸(如皱纹纸、彩纸)做睡莲,看看会不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哦!”
四、活动反思
关注幼儿在操作中是否能独立完成折叠,以及能否准确描述观察结果,后续可根据幼儿兴趣增加材料多样性,进一步深化探究。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 4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对比不同材质的纸(卡纸、皱纹纸、牛皮纸)制作的睡莲,发现 “开花” 速度的差异。
能力目标:能记录实验结果(用简单符号或图画),提高观察与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乐于参与小组合作,感受对比实验带来的探究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卡纸、皱纹纸、牛皮纸(均剪成相同大小的圆形睡莲,边缘剪花瓣)、3 个透明水盆(分别标注 “卡纸组”“皱纹纸组”“牛皮纸组”)、记录表(画有三种纸的图案,空白处供幼儿画 “开花时间” 或 “开花程度”)、蜡笔。
环境准备:将幼儿分成 4-5 人一组,每组一张记录表和一套实验材料。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问题引发思考(5 分钟)
教师出示三种不同材质的睡莲,提问:“小朋友们,这三朵睡莲是用不同的纸做的,你们觉得它们在水里开花的速度会一样吗?为什么?”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如 “皱纹纸软软的,可能开得快”“牛皮纸硬硬的,开得慢”。
(二)展开:对比实验与记录(20 分钟)
明确实验规则:
每组选 3 名幼儿分别负责一种纸的睡莲,同时将 “花苞” 放入对应水盆,另外 1-2 名幼儿负责观察和记录。
教师讲解记录表用法:“如果睡莲很快开花,就在对应的纸旁边画个‘快’字或贴个小贴纸;如果慢,就画个‘慢’字。”
进行实验: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要同时放进去哦,这样对比才公平!”
引导幼儿观察:“皱纹纸睡莲的'花瓣是不是先展开?牛皮纸的花瓣打开得是不是最慢?”
小组分享结果:
每组派代表展示记录表,说说发现,如 “我们组皱纹纸睡莲 1 分钟就开了,牛皮纸用了 5 分钟”。
(三)结束:总结与延伸(10 分钟)
教师总结:“因为皱纹纸的‘小管子’比较粗,水容易钻进去,所以开花快;牛皮纸的‘小管子’细又密,水进去得慢,所以开花慢。”
延伸活动:“我们还可以试试用纸巾、报纸做睡莲,看看它们的开花速度怎么样,明天来和小伙伴分享。”
四、活动反思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理解 “对比实验” 的公平性(同时操作、相同水量),以及记录是否清晰,后续可提供更多纸张类型,拓展探究维度。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 5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感知纸张遇水后的吸水膨胀现象,初步了解 “睡莲花开” 的科学原理。
能力目标:能动手制作简单的纸睡莲,观察并描述花朵 “开放” 的过程。
情感目标: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乐于与同伴分享观察发现。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白色卡纸(剪成圆形,画出 5-6 片花瓣并折叠)、浅盘、清水、棉签、彩笔(供幼儿装饰睡莲)。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真实睡莲的形态,知道 “开花” 是花朵舒展的过程。
三、活动流程
导入环节(5 分钟):情境激趣
教师出示真实睡莲图片,提问:“夏天池塘里的.睡莲会慢慢打开花瓣,今天我们要用一张纸,让它变成会‘开花’的睡莲,想不想试试?” 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制作环节(10 分钟):动手做睡莲
教师示范制作步骤:在圆形卡纸上画花瓣轮廓,沿轮廓轻轻折叠花瓣(使花瓣向中心合拢),用彩笔装饰花瓣。
幼儿自主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折叠时力度适中,避免卡纸断裂;鼓励幼儿设计独特的花瓣图案。
实验环节(10 分钟):观察 “花开”
幼儿将制作好的纸睡莲放入浅盘,教师协助倒入少量清水(水位没过睡莲底部即可)。
引导幼儿围坐观察,提问:“睡莲的花瓣有什么变化?它‘开花’需要多久?” 鼓励幼儿用 “慢慢打开”“一片一片展开” 等词语描述过程。
教师小结:“纸会吸水,吸水后花瓣变软、膨胀,就像睡莲慢慢开花啦!”
分享环节(5 分钟):交流发现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 “开花睡莲”,分享观察到的现象:“你的睡莲是先开哪片花瓣?颜色有没有变化?” 教师用照片记录幼儿的实验成果。
延伸环节:将实验材料投放到科学区,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厚度的纸(如皱纹纸、素描纸)制作睡莲,观察 “开花” 速度的差异。
四、活动反思
重点关注幼儿是否能准确描述吸水现象,对于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前准备半成品睡莲(已画好花瓣),降低制作难度。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 6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对比实验,发现不同材质的纸吸水速度不同,导致 “睡莲花开” 速度有差异。
能力目标:能记录实验结果(如用简单符号标记 “快”“慢”),学习对比观察的方法。
情感目标: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三种不同材质的纸(卡纸、皱纹纸、蜡光纸)剪成的圆形(统一大小)、浅盘 3 个、清水、记录表(画有三种纸的图案,标注 “开花时间”)、计时器。
分组准备:将幼儿分成 4-5 人一组,每组一套实验材料。
三、活动流程
导入环节(5 分钟):问题导入
教师出示三种纸制作的睡莲(未展开),提问:“这三朵睡莲用不同的纸做的,它们放在水里,谁会先‘开花’呢?我们来比赛看看!”
实验环节(15 分钟):对比观察
小组讨论:幼儿猜测 “哪种纸的睡莲开花最快”,并在记录表上用 “√” 标记自己的猜测。
同步实验:每组幼儿将三朵睡莲分别放入三个浅盘,同时倒入清水,用计时器记录每朵睡莲完全 “开花” 的时间。
教师引导观察:“皱纹纸的睡莲花瓣是不是很快变软?蜡光纸的睡莲为什么没怎么开花?” 帮助幼儿关联 “纸的材质” 与 “吸水速度”。
总结环节(5 分钟):梳理结果
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汇总记录:“皱纹纸最薄、容易吸水,开花最快;蜡光纸表面有一层蜡,不容易吸水,开花最慢;卡纸吸水速度中等。” 引导幼儿理解 “材质影响吸水速度” 的'原理。
延伸环节:幼儿回家收集不同材质的纸(如纸巾、报纸),和家长一起做实验,记录 “开花” 时间,次日带到幼儿园分享。
四、活动亮点
通过小组合作与对比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用简单的记录表,帮助幼儿梳理实验逻辑,提升观察与总结能力。
【大班科学睡莲花开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睡莲花开》11-13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睡莲花开(精选7篇)06-27
中班科学睡莲睡莲哪里开教案05-29
睡莲花儿开大班科学活动教案10-02
睡莲花儿开大班科学教案06-13
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睡莲花开》10-10
《睡莲》中班科学教案09-13
中班科学探究美丽的睡莲教案09-15
《睡莲花开的声音》阅读答案05-28
大班美术睡莲教案(通用7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