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通过听课,我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1
教学过程记录:
教师: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何重要用途;
师生归纳引入:氧
教师:你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演示: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学生观察颜色和状态。
学生演示,教师指导:
1、在试管中加入约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没有燃烧。
师生分析原因:
①无氧气放出
②有氧气放出,但是量太少,不足以让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观察:木条复燃
师生分析原因:
①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发生反应,有氧气生成。
②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但它是过氧化氢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也可能是促进者。
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观察:
①木条复燃
②试管底部二氧化锰的量好象没有变化
师生分析原因:二氧化锰没有参与反应,它不是反应物,它的量如果用精密仪器称量,我们会发现并没有发生变化,且还可继续使用,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化学性质并没有改变。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进行小结。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也叫触媒。例:汽车排气管有一个尾气处理装置,里面加入了一种催化剂,使会污染空气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了无污染的氮气和二氧化碳。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催化剂用途:
4、检验与验满:
问题: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判断氧气已集满?如何检验氧气?
归纳: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木条复燃,证明已满(气泡从瓶口溢出,证明已满);用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5、老师组装仪器,演示实验,检验气体(排水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学生活动:除了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制取氧气外,实验室还可用哪些方法制取氧气呢?请同学阅读教材。
演示实验:
教师演示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按照实验步骤边操作边讲解。
学生: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二氧化锰
加热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学生讨论:
1、分析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有何特点?它们与化合反应有何不同?
2、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与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哪一套装置更好,怎样来比较两套装置的优劣?
归纳总结:
1、分解反应概念
2、特点:一变多(AB→A+B)
学生课堂练习:幻灯片
教师:工业上用氧气的特点是量大,工业上制取氧气也和我们实验室制取一样吗?
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并思考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则、特点及方法。师生归纳:
1、原则、特点: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成本是否低廉、能否大量生产及对环境的影响。
2、方法:分离液态空气法(物理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收获是。
在的问题是
作业布置
评议:
1、能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2、教学设计合理,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好。
3、教学过程层次清楚。
4、教学方法得当。
5、课堂调控好、师生配合默契。
6、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
7、将教师演示实验改成学生演示,教师指导,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8、建议在写文字表达式的时候,可写出化学式,便于降低以后学习的难度。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2
优点:
1.教师基本功扎实,上课讲解清晰,注重实效,层次清晰,思路流畅,板书条理,有条不紊渗透化学科学知识。
2.教师非常敬业,课下时间积极辅导,对学生的作业面批面改。
3.教师的教学设计非常用心,上课有激情,问题设计明确,问题设计有梯度,课堂气氛活跃。
建议:
1.试题将评课要明确目标,试题讲评前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哪些需要讲,哪些不需要讲,哪些需要精讲,那些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心中有数。讲解时抓住关键点提高效率,注重变式训练。
2.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课标上的相关要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三方面来确定。
3.评价设计要先于教学设计,评价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最好在学案上注明评价哪一个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学习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学生即是受评者也是评价者。
4.课堂讨论环节的问题设计要具体,要具有针对性,讨论前要学生要有所准备。
5.教学设计要依据目标,让学生写、记、说、讨论等,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 3
一、课程信息
1.课程名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授课教师:张老师
3.授课时间:
4.授课地点:化学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张老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化学实验仪器,引出本节课主题。
2.知识讲解:老师详细讲解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如试管、酒精灯、滴管等。
3.实验演示:老师亲自进行实验操作,示范正确的`实验步骤。
4.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老师巡视指导。
5.课堂总结:老师总结实验操作要点,强调实验安全。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老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
2.演示法:老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学习。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
1.学生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知识掌握程度: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较好,能够正确使用仪器。
3.教学氛围: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五、总结
通过听课,我对化学实验教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张老师的教学方法丰富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能够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中学化学评课笔记】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10-11
初中物理听课评课记录09-03
初中化学课听课记录(精选5篇)11-05
美术听课评课记录09-25
语文课听课评课记录09-07
小学语文听课评课记录05-12
小学数学听课评课记录09-03
数学听课记录评课意见09-07
听课评课记录范文(精选10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