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时间:2024-11-24 17:27:01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1

  设计思路

  本文的教学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是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与“呵护”;二是感受珍珠鸟对“我”的情感变化——由“害怕”“不怕”“喜欢”到“信赖”的过程。两条主线构成了课堂学习的两个主要板块。由作者称呼珍珠鸟为“小家伙”入手,体会“喜爱之情”;由精心呵护小家伙的顽皮来体会“呵护之心”。当然,重点是放在小家伙逐步信赖“我”的过程上:让学生抓住表现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珍珠鸟从空间上逐渐靠近“我”的过程;通过想象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彼此心灵逐渐靠近的过程;通过睡醒的珍珠鸟给作家写一封信,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从而产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学习使用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起先……随后……渐渐地……先……再……然后……”,体会作者把“信赖过程”表达清楚的方法。

  3.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和睦、信赖的境界,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意识。

  教学重点

  凭借对语言文字表达特点的揣摩,逐步体会珍珠鸟信赖“我”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1.作者称呼小珍珠鸟为什么?文中出现了几次?读读看,能体会到什么?

  2.想看看小珍珠鸟的样子吗?(闭上眼睛)出示小珍珠鸟的图片。

  3.说说看,小珍珠鸟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相机指导朗读第3节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

  4.指导背诵这个句子,相机归纳出写法:“部分——整体”。

  设计意图:信赖首先是建立在彼此“喜欢”之上的。由作者对小珍珠鸟的称呼入手,学生很容易体会到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此时再巧妙地出示珍珠鸟的图片,不仅唤起了学生的期待,也很容易激发他们自己对小珍珠鸟的喜爱。

  二、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美好的境界”

  1.在相处的过程中,这样可爱的小家伙还让作者明白了一个道理,用笔画出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这最最美好的境界是指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呢?

  3.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体会这美好的境界。

  4.交流感受。

  ①相机出示课文插图:鸟儿趴在作者肩上熟睡。

  ②体会关键词“竟”“居然”,引出“信赖”。

  ③结合生活理解:在什么样的地方你可以放心入睡?珍珠鸟分明是把作者的肩膀当成?

  三、感受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之情”

  1.“怕”。

  (1)这小家伙喜爱作者吗?它刚来到这个世界时,对人类是什么样的心理?

  (2)快速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

  (3)体会“躲”和“探”,引导学生在书上“躲”的旁边写下“害怕”,在“探”的旁边写下“好奇、害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情感、表达效果,及时写下阅读的感受。指导学生进行简单批注,对四年级学生而言,非常需要。

  2.由“怕”“不怕”到“喜爱”。

  (1)出示自主阅读提示。

  (2)互动交流:画面1。

  ①胆子有些变大了吗?说说看。

  ②这里表现先后顺序的词语是什么?(起先……随后……)指导朗读。

  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家伙?怎么感觉到的?(结合描写动作的词语)理解“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去掉这些词后与原文比较,体会珍珠鸟的“顽皮与可爱”。

  ④想象填空:一会儿________________,一会儿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珍珠鸟是怎样逐步信赖我的”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这个话题,我设计了自主阅读提示,意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信赖的过程。而这一幅画面主要是学生体会到三个“一会儿”表现出的顽皮,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小珍珠鸟还会干些什么,来丰富小珍珠鸟可爱的形象。

  (3)互动交流:画面2。

  ①抓住“一点点挨近”,“偏过脸来瞧瞧我的反应”体会珍珠鸟的'内心世界。

  ②珍珠鸟与作者的心灵是怎样一步步靠近的呢?我们来问问珍珠鸟。

  渐渐地它胆子大了,竟然落到了我的小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它想:。

  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它想:

  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它想:。

  (4)互动交流:画面3。

  预设:体会关键词“完全放心”,关注大作家的一举一动,想象他会怎么做?

  当这小家伙在屋里飞来飞去的时候,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胆子大了,落到了小桌上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俯下头来喝茶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它用那小红嘴“嗒嗒”啄着我正在写字的笔尖时,作者____________,反而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当它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时,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体会珍珠鸟的内心世界,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珍珠鸟与作者是怎样逐步靠近的;而关注大作家的一举一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心灵的靠近是建立在呵护之上的。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5)作者是怎样将这三幅画面联系起来的呢?找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并依据提示尝试背诵。

  (6)就这样,白天,——(引读);傍晚,——(引读)。这个段落,又让你体会到什么呢?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作者不由自主地赞叹,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我们也会情不自禁赞叹,引读——(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7)醒来的珍珠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呢?以书信的格式写写珍珠鸟的感受。提示:珍珠鸟会称呼作者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理解在作者的肩上熟睡,珍珠鸟对作者何等的信赖!而此时此刻,学生肯定有很多感悟要说,设立写话的平台,一来可以抒发情感,二来可以积淀感悟,三来可以更深刻地体验到人与鸟的和谐关系,知道要珍惜鸟,爱护鸟。

  四、激发“爱鸟护鸟,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1.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说感受。

  2.推荐书籍:《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兔子坡》《波普先生的小企鹅》《小红马》。

  设计意图:所推荐的外国名著,都是与动物相关的小故事。在故事中,人与动物和谐自然地相处,彼此给对方带来了很多欢乐。这样的书籍,一定能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明白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类也是动物的朋友。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2

  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送给同学们一首歌———《我是一只小小鸟》。

  (歌曲以人们破坏了自然环境,一只小鸟因此失去了生存的家园,无处可逃———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了《我是一只小小鸟》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呢?

  (小鸟太可怜了,我们应该保护它们,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一种鸟。

  1.出示珍珠鸟图片。(揭示课题:珍珠鸟)

  (让学生初步感知珍珠鸟的外形特点。)

  2.交流查阅有关珍珠鸟的资料。

  (学生进一步了解珍珠鸟性情胆小等生活习性。)

  3.观察课文插图,提问:你发现并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从观察中得知,珍珠鸟与“我”十分亲近。)

  教师进一步引导,生性胆小的珍珠鸟为什么与人这么亲近呢?引导学生进入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2.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可谈珍珠鸟的乖巧、可爱,“我”对珍珠鸟的关爱,珍珠鸟对“我”的亲近,还可谈作者通过本文想告诉我们什么。)从学生的交流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句的读、悟。

  三、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出示合作探究题目:找出文中描写“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谈谈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小组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全班交流。(结合对重点句的读、悟。)

  明确:“我”照料与呵护珍珠鸟及珍珠鸟对“我”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

  (1)“我”把笼子挂在窗前,让吊兰长满绿叶的藤蔓覆盖在鸟笼上———格外轻松自在。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3)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4)“我”不管它———打开窗子,决不飞出去。

  (5)“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蹦到杯子上喝茶,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6)“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摸它细腻的绒毛———啄颤动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7)“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扒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8)“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

  (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1) “我”有爱心、耐心、感情细腻,总之是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 (2)小珍珠鸟对“我”的感情经历了由害怕到亲近的变化过程。)

  (利用图示理解)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1.读、悟小珍珠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的'句子。

  (学生从读中体会小鸟对“我”的感情变化已由亲近发展到依赖。)

  2.读中学写小珍珠鸟幸福甜美的梦。

  (写作练习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人鸟相亲”的理解,领悟人与动物是完全可以和谐相处的。)

  3.交流写作片断。

  (从交流体会中加深学生对“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感悟。)

  4.反复诵读,体会中心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小珍珠鸟对“我”的信赖,学生由感知到理解,由理解到升华为内在的认识。)

  5.观察人与动物相互信赖的图片,进一步拓展对文章中心的理解。

  6.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爱心、谈写作。

  五、师生同唱,升华情感

  1.教师总结。

  同学们,感受到作者对珍珠鸟的爱心以及珍珠鸟对作者的信赖后,老师也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自己对“信赖”的理解:信赖是一座五彩的桥,让我们彼此心灵相通,真情相融;信赖是一缕灿烂的阳光,让生活五彩缤纷,让自然生机勃勃;信赖是一朵嫩美的花,让我们用真诚去浇灌,用爱心去哺育……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确认读12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哪些同学家里养了小动物?谁来说说你和家中的`小动物是怎样相处的?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珍珠鸟。(出示课件:珍珠鸟)小小的珍珠鸟可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叫 《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怕人的珍珠鸟后来会一点都不害怕人,而且和作者相处得非常好?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从哪里体现了“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文章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引读课文,尝试回答前面3个问题

  1、学生读课文,理清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珍珠鸟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2、引读课文,深入体会:

  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四、合作,探究质疑

  1、教师提出参考方向,学生们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探究某一方面,解决文中的难点、疑点:

  ⑴ 为什么文章在起始部分用单独一段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⑵ 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了哪些变化?

  ⑶ 为什么写小珍珠鸟啄那些大文豪的名字,有何用意?

  ⑷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对全文有什么作用?

  2、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回答其他组提问,全班讨论。

  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六、联系生活实际,再次理解课文重点句

  “信赖创造美好的境界”。

  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七、片段练习

  1、让学生选取文章某一段落或片断,并拟一个标题:

  参考标题:“营造绿色的环境”“富有灵性的娇憨可爱的鸟儿”“人鸟相亲,情谊浓浓”“舒适的巢”“雏鸟儿的梦”“妈妈的呼唤”“可爱的小红嘴”“雏鸟熟睡图”。

  2、文中意境很美,请从前面的标题中选取一个你最感兴趣的片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具体描绘,要写出美感,写出深情,写出蕴味。

  【板书设计】

  16、珍珠鸟

  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

  人细心呵护小鸟,真好 ↓

  鸟和人的关系和谐、平等、融洽,真好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珍珠鸟的样子和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与珍珠鸟之间亲近、温馨的情感,领悟人和动物是完全能和谐相处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变化的过程,难点是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三.教具准备:

  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激趣导入:欣赏《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几幅精彩的图画,学生畅谈感想。

  2、探求新知:切入课文。

  3、明确文题。介绍作者。介绍珍珠鸟。

  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课文要点。

  说说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珍珠鸟长什么样儿?珍珠鸟的习性。)

  二、自解课文,探究学习。

  1、小组讨论。

  请你探究:

  ①找出文中写珍珠鸟的活动变化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说说为什么珍珠鸟的活动会有这些变化?

  ②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③谈谈你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学习活动:请你交流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学习体会,你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方面来作交流。

  3、查缺补疑。

  文章中,还有不能理解的语句吗?

  三、自赏课文,归纳积累。

  通过学习课文,现在你了解了什么?

  四、从读学写,自练运用。

  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看了这幅图片后的感想。并把它整理在自己的随笔本上。

  《珍珠鸟》一课的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呢?现以京教版第十二册《珍珠鸟》为例,谈谈我的认识。

  《珍珠鸟》是根据作家冯骥才的散文改编的,描写了“我”为一种怕人的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使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说明“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课文写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很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从以下四点入手设计和组织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初读课文,感受“情意”。

  教师首先播放课件,让学生认识珍珠鸟,引起兴趣,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初读后,有的感受到“珍珠鸟是一种可爱的小鸟,作者非常喜爱它”,有的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还有的说“感受到作者和珍珠鸟有种亲近的情意”。这些感受都是孩子们独自的情感体验,是真实而可贵的,虽然来自直觉,有些粗糙、肤浅,却是理解主题的基础。教师应珍视这些感受,进而引导学生深入读书,理解作者写作的真谛。

  二、细读课文,理解“真爱”。

  通过初读,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对珍珠鸟的爱。但要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仅仅体会到“爱”是不够的。这“美好的境界”是什么呢?仅有“爱”就能创造出这美好的境界吗?显然,教师这时应抓住学生的初步感受,引导学生向纵深开掘:“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小鸟,但它却不怕作者,为什么不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珍珠鸟“不一般”的爱:

  起初,作者把珍珠鸟挂在“异常茂盛”的“生着长长垂蔓的法国吊兰”中间,为它营造了“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的环境,鸟儿才传出“笛儿”般的叫声。接着,小鸟出生了,爱鸟的作者该是多么好奇啊!可作者却“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眼睛”惊动它们。于是,鸟儿渐渐把“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作者所做的这一切,是对鸟儿的爱,体现在对鸟儿生活习性的`充分尊重。

  小鸟在“屋里飞来飞去”,“落在柜顶上”、“书架上”、“画框上”、“啄大文豪的名字”、“撞灯绳”,可作者却“不管它”,任由它自由自在地飞。这里体现了作者的包容,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对鸟儿的充分理解和宽容。

  鸟儿胆子越来越大,它“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啄‘我’颤动的笔尖”,而“我”却“不动声色”,“默默享受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以至于“我”“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这时,鸟儿接近“我”,“我”接近鸟儿,这浓浓的爱意,是一种勾通,是零距离的接触,是一种互为欣赏。

  直到有一天,鸟儿落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作者流出一时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种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的人鸟合一的感人情景,使人感悟到更深层次的爱——“信赖”。这种“美好的境界”不是每个人随时随处都能感受到的,那是需要付出的。有了作者对鸟儿的“不一般”的爱,才有了“信赖”,才有了享受那份美好境界的幸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找到以上相关的句段反复体会、交流。从中感受到那些描写“我”为鸟儿做了些什么的语段是有层次的,作者对鸟儿“不一般”的爱,体现在他顺乎了鸟的习性和天性,在“尊重——理解——宽容——勾通——欣赏——信赖”的层层深入的情感体味中,学生对课文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真正有了感悟。这种感悟由浅入深,除了对本义、引伸义、深层含义的理解,也有对“不言之义”的领会。

  三、赏读课文,欣赏“境界”。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对课文优美形象、深刻意蕴、丰富情感的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享受、感情陶冶、精神净化。

  在教学课文第14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配乐朗读。在“爱之罗曼斯”袅袅的乐声里,孩子们陶醉地读着,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推波助澜:“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学生的灵感被激发起来,有的说叫“爱”,有的说叫“亲近的情意”,还有的说叫“信赖”,教师于是用“你是个有爱心的孩子”“你像个诗人”“你像个哲学家”等充满欣赏和赞美的评价鼓励学生的创意。

  有位哲人说过:“正是儿童承袭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性格,他们的智慧既指向眼睛看到的地方,也指向心灵看到的地方。”充分调动学生的这种潜能,让他们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那么,这一情境的创设就不仅仅培养的是学生的欣赏能力,也融合了个性与创造的培育。

  四、再读课文,评价“信赖”。

  在学生通过欣赏性阅读获得情感满足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谈读后感的评价性练习。在交流中,有的同学谈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信赖来创造”;有的感慨“如果世界充满爱,将会创造多少美好的境界”;更有一位同学谈到了对人生的感悟:“马上要毕业了,回首六年的小学生活,竟没有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原来‘信赖’是要付出的。如果我们经常问问自己对别人付出了爱心吗?有没有尊重别人?在别人给你带来麻烦的时候,有没有理解或宽容?有没有尝试着与别人勾通?有没有欣赏过别人?……那么,也许就会得到很多朋友,会创造很多美好的境界……”学生的感受多么可贵,从感性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理性的思考。其实,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已经是作家冯骥才对人生的感悟,体现了大家手笔的匠心独运。

  《珍珠鸟》一课,学生初读后似乎没有什么不懂,但作品借助语言、结构、手法等形式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内容却是极为复杂和微妙的,不易被读者真正把握到。阅读,就是要了解文章由形式到内容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剥开各种表面形态看到它们的精神实质,其方法便是“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这几种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常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感受中有所理解,在理解中加以欣赏,在欣赏中进行评价,会使阅读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 篇5

  《珍珠鸟》课文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品味文章的语言,学习文章细致生动的描写;

  4、了解文章中深刻的哲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学重点:

  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感知、感悟能力。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阔,有了一定的诵读和初步感知能力,他们对散文学习的障碍主要在于含蓄语言的理解上。但初一学生又具有好胜心强、好想像的能力。因此,敢于探索、积极思维、合作交流的互动气氛容易形成。只要引导得当,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完全可以培养起来。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好教具:一张有段百花盛开、百鸟争鸣音画效果的VCD和歌曲《奉献》,一些制作好的幻灯片。

  2、布置学生阅读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3、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

  4、准备好值得探究的问题。

  教学设计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优秀文化传统,诚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什么是诚信呢?就是互相忠诚、互相信赖。其实不单是人与人的交往需要它,就是与动物交往也需要如此。下面先请欣赏一组配乐的画面:百花盛开,百鸟争鸣。这是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也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的生态环境。人的存在,使鸟儿有了依托,鸟的存在,给人平添了多少情趣!鸟类是人类的朋友,它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色彩和情趣。尤其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巢chao蔓man驳bo瞅瞅chou雏儿chur

  啄zhuo呷呷xia睑jian眸mou

  2、归纳“我”为鸟儿做了哪些事?

  (重新为它们加工鸟巢;按时添食加水;按捺自己的好奇心决不轻易打扰它们的生活。)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我"与一家三口珍珠鸟由陌生、害怕到亲近的过程)

  三、精读理解,合作探究

  1、划出文中交代"我"的举动的语句,从这些举动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2、找出在“我”的举动下鸟儿的反应。

  (用幻灯片明确:先明确题1的“举动”,再补充上题2的“反应”)

  ▲"我"的举动的语句与鸟的反应

  a、挂在窗前,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格外轻松自在

  b、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

  c、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有一个更小的脑袋探出来

  d、我不管它-------打开窗子,决不飞出去

  e、我不去伤害它、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蹦到杯子上喝茶,绕者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f、我不动声色地写,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啄颤动的笔尖,啄我的手指

  g、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h、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

  ▲▲从这些举动中可以看出"我"有爱心、耐心、感情细腻,总之是个爱鸟有情、养鸟有道的人

  2、让学生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生提出,学生讨论回答,老师稍作归纳。旨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四、品读感悟,拓展延伸

  让学生分组赏读文章,思考:

  1、文章开头为何强调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由于"我"对鸟儿的爱护、尊重,鸟儿才会有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信任我这样的变化过程。这为下文做了铺垫,前后形成对比也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2、文章的结尾有何深刻含义?又有什么特点?

  (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不仅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也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这种结尾特点叫做卒章见志。)

  3、既然人与动物尚能如此,那我们人与人要创造这种境界应该如何?

  (要点:彼此尊重真诚相待相互信赖)

  4、课后写一个状物的片段,注意融情于物

  五、欣赏歌曲,激发情感

  (一边听韦唯的歌曲《奉献》,教师一边总结)

  同学们,正当我们陶醉在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中时,有时我们会看到不愿看到的画面。但是,这是事实,是客观存在。是我们人类的残忍和贪婪使我们失去了鸟儿对我们的“信赖”,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什么才能使“信赖”永驻人间呢?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认为是“爱”!让我们一起来唱这首爱的颂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附板书:

  珍珠鸟

  怕人

  挂在、蒙盖-----------------------------轻松自在

  信少扒开-----------------------------伸出、瞅

  不掀开-----------------------------探出脑袋

  不管它-----------------------------不飞出去

  不伤害、微笑-----------------------------蹦来喝茶、蹦来蹦去“爱”

  不动声色、抚-----------------------------啄笔尖、手指

  停笔-----------------------------睡着了

  赖轻轻一抬肩-----------------------------没醒、呷呷嘴

【课文《珍珠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课文猫教学设计猫课文的教学设计04-11

《珍珠鸟》课文08-06

苏教版珍珠鸟教学设计_苏教版珍珠鸟教学设计04-18

珍珠鸟教学设计09-26

《珍珠鸟》教学设计08-06

《珍珠鸟》教学设计09-19

珍珠鸟教学设计04-16

珍珠鸟教学设计11-11

《珍珠鸟》教学设计11-22

珍珠鸟教学设计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