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时间:2024-12-31 11:05:03 欧敏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7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培养学生爱校护校的主人翁情感。

  教材分析

  在二年级时学生对连乘的运算顺序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运用连乘方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本节课的原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的“买矿泉水”,在“试一试”中有一道题“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本节课的实际教学内容正是因此所得到的灵感。备课时我考虑到估计学校约有学生多少人,必须基于学生对学校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恰逢我校正在开展“我爱我校”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将教学的具体内容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题材,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爱校护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征对具体题目进行正确估算,哪种类型的题目要用连乘来计算。

  教学关键

  找关键字句解决连乘问题。估算找类型。(看哪个数最接近哪个整十整百:一类要多估,如:带钱买东西,买布做衣服等;另一类可少估,如:计算题。)

  教法

  分析法、情景教学、启发式教学、讲解鼓励等教学方法。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倾听等学习方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目的以“了解学校”为主线,使学生被熟悉的校园景象所吸引,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发现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中。)

  师:孩子们,你们已经在杭西小学学习生活了两年多的时间,你们对我们学校都有哪些基本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我们的学校很大。

  生2:学校有两栋教学楼,旧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还有一栋“逸夫楼”,里面有专用多媒体教室和( )老师办公室、校长室以及学生教室。

  师:同学们对学校的建筑了解得真清楚,旧楼就是我们的教室所在的教学楼。(小黑板出示:旧教学楼有3层,每层有4间教室,每间教室有4盏灯。)

  师:看了这段话,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能提那些数学问题?

  生1旧教学楼一共有48盏灯,我是用乘法算出来的。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相关信息板书)

  (继续出示小黑板:三(2)班教室,老师说道: “欢迎参观三(2)班教室,我们的教室里有4组,每组有5套课桌椅,每套课桌椅148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问题“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展示出来。)

  师:估计一下,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

  (评析“了解班级”的教学情境一下就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板书学生对自己班级所在教学楼进行了解所发现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目的解决“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的问题要用连乘的方法,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新知识,对此结果进行估算是给孩子们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此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和进行估算的方法,另一方面也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交流的机会。)

  1.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怎样估算“我们班的课桌椅一共要花多少钱?”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

  2.全班交流,请代表说说自己小组的估算方法。

  生1:我们组是这样估算的,一组有5套课桌椅,4组就有20套课桌椅,我们把每套课桌椅148元看作150元,20×150=3000元。

  生2:我们组是这样估计的,一个组有5套,1套148元(看作150元),1组就是750元,4组就是750×4=3000元。 买矿泉水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

  课本《买矿泉水》一节。

  教学目标:

  1、应用连乘的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理解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试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

  1、口算

  20×3= 0×6= 8×0= 12×8=

  12×4= 22×3= 24×3= 100×4=

  2、竖式计算

  22×3= 320×5= 602×5=

  3、口答

  (1)四年级每班有学生30人,3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

  (2)每箱饮料3元,20箱饮料共花多少元?

  (3)每箱装12瓶矿泉水,5箱共装多少瓶矿泉水?

  二、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以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大约花了多少钱?

  1、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提出什么问题?

  2、引导计算

  (1)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小组内交流各自估算的方法,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在交流中出现的典型做法。

  (2)全班交流,展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指名回答估算过程及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①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就够了;

  ②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③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大约140元;

  ④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估算的'方法,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解释各自估算的过程。

  3、引导精算

  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全班交流时,教师继续引导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①24×3=72(元),72×2=144元;

  ②24×3×2=72×2=144(元);

  ③3×(2×24)=3×48=144(元);

  ④3×(24×2)=3×48=144(元);

  ⑤24×2=48(元),48×3=144(元)。

  学生可能还有其它解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做课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再指名板书,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解决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用了估算和精算的方法解决连乘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善于应用这种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4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通过情境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的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1、掌握连乘题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况,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惊醒合作学习,探索连乘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探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03= 06=

  80= 243=

  128= 124=

  224= 3004=

  2、竖式计算

  484= 3205=

  6025= 5403=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秋季运动会即将拉开序幕,同学们为了取得优异成绩正积极准备着。为了咱们班的运动员在运动场上能赛出风格、赛出成绩,在运动会上,邱老师给运动员们准备了两箱矿泉水。(出示课件:师生到商场购物的情境,展示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1、请同学们寻找数学信息。

  (矿泉水的价格,每箱24瓶,每瓶3元)。

  2、学生自己先独立尝试解决。要求每位同学认真读读想想,在练习本上解答出来。小组进行交流

  3、探究算法

  生1:我是估算的。要比120元多。算式是2032=120(元)

  生2:150元就够了。算式是2523=150(元)

  生3:先求一瓶矿泉水多少钱,再求一箱多少钱,算式是

  243=72(元) 722=144(元)

  生4:我的想法和生3的一样,只不过列了综合算式,

  2432=722=144(元)

  师:还可以怎样算呢?

  4、小结:同学们今天表现真棒。用了这么多的方法帮老师算出了准备的钱数,这么多的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位说一说。

  三、拓展应用

  巩固提高

  1、学校要求每个班选8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三、四年级共有24个班,每人参加三项,一共参加了几项?

  2、二年级参加了跳绳比赛,4人一组,每组一分钟平均跳65下,6个小组一共跳了多少下?

  3、课堂作业

  (1)试一试1。学生在书上计算。

  (2)试一试2。估算学校学生人数时,请学生讨论后再交流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优化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课本第36页例题及试一试第1、2页。

  教学目标:

  1、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过程,探索连乘式题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探索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第36页,“买矿泉水“教学情境图,及数学问题,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共花了多少钱?

  1、理解图意。

  提问:图中告诉我们什么信息?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大约花了多少钱?“

  2、引导估算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展示估算方法多样化,全班交流。

  以下几种方法

  生:把24瓶看成25瓶,25×2×3=150元,所以150元够花了。

  生:把24瓶看成20瓶,20×3×2=120元,所以要比120元多。

  生:一箱矿泉水大约70元,两箱矿泉水大约140元。

  生:一箱矿泉水超过60元,两箱矿泉水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1)引导精算

  教师把情境中的问题改成共花了多少元?(学生独阐思考)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验法方法多样化。

  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24×3=72元

  72×2=144元

  生:24×2=48元

  48×3=144元

  生:24×3×2 生:3×(2×24)

  生:3×(24×2)

  =72×2 =3×48 =3×48

  =144(元)

  =144(元)

  =144(元)

  三、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讲本第36页试一试第1、2题。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

  (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5、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

  (1)243 = 72(元) 722 = 144(元)

  (2) 2432

  =(? ) 2

  = (? )(元)

  三、拓展应用

  1、1547 12586 1024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

  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012346789 ( )

  4、 1568 36912

  32 + 173 (15 + 35) 6

  5187 10525

  5、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个字?

  (2)一篇稿件共325个字,5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5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

  (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四、小结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上的作业。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口算10×6+2870+3×66÷2+119-42÷79×0+154×8-12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题

  二、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最近学校图书室买来一批新书,那里可藏着很多的数学问题。走!咱们一起看看去。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谁能来说一说发现的数学信息(图书室有200本书,2个4层的书架。)

  (2)根据图中的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可能:①2个书架有几层?

  ②一个书架可以放几本书?

  ③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2、合作探究。

  看同学们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3、展示交流4种不同的解题方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在黑板上)200÷2÷4200÷(2×4)

  =100÷4=200÷8

  =25(本)=25(本)

  200÷2=100(本)2×4=8(层)

  100÷4=25(本)200÷8=2(个)

  (这里学生先独立思考做题,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和解题思路,然后在小组总结该小组有几种方法。)

  4、汇报时追问:

  (1)200÷2求的是什么?结果再除以4是什么意思?

  (2)2×4算出的是什么?200÷8表示什么意思?

  (3)4×2是什么意思?200÷(4×2)求的`是什么?去掉括号可不可以?

  师总结:第一个是按书架分先求一个书架有多少本书,第二个不按书架分,先求的总层数。然后按总层数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都是平均分,我们都能解决同一个问题。

  5、比较这几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和同桌说说看。

  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那种方法。

  师:(1)、(2)列的是分步算式,(3)和(4)列的是综合算式。像这样有乘有除的算式叫乘除混合运算。

  6、观察算式,发现运算顺序

  师:像这种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在算的时候怎样判断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观察(3)、(4)两个算式,比较一下,看看在计算顺序上你有什么发现?

  可能情况:算式不同,得到的结果相同;(从左往右算,)

  (3)式没有括号,先算200÷2,后算100÷4;(4)式先算括号里的,再算除法;

  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乘除属同级运算,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面的。

  8、小结:像连除法和乘除混合运算这样的同级运算都是从左到右一步一步计算的,如果有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板书)

  同时,我们知道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列出来的算式也不同,但最终都能把问题解决,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像今天这样多动些脑筋。

  四、巩固知识

  师:接下来可要大家一起开动脑、动口、动手哦,准备好了吗?

  1、说出下列的运算顺序,不计算。

  144÷3÷6420÷(3×2)556÷4×8

  84×5÷4742÷(63÷9)464÷(4×2)

  1、基础练习

  700÷7÷5624÷6×2800÷(2×4)120×6÷8

  2、小马虎做的题对吗?

  60÷(3×2)7×80÷10350÷7×5

  =20×2=7×8=350÷35

  =40()=56()=10()

  3、深化与拓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合理估算、正确进行连乘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40 ×6 70 × 8 600 × 3 800× 9 25 ×4 15× 6 18× 3 24× 4

  二、研究新课:由运动会话题引入。

  出示例题。(要求学生默读题目,理解条件)运动会上,张老师给同学们买了2箱矿泉水,每箱24瓶,每瓶3元。请你估计一下张老师大约花了多少钱?

  2.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

  3. 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正确的估算方法和关注估算值与准确值的大小关系)

  4. 提出第二个问题:张老师一共花了多少钱?要求学生独立

  5. 小组内相互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6. 全班交流:指定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过程。

  7. 归纳学生的.解法:让学生进一步解释三种算式:24

  8. 试一试:

  (1)计算下面各题: 15 × 4×7 125 × 8 × 6 102 × 4 × 5

  (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学生多少人。

  (师:首先确定你的估算方法,然后搜集整理数据)

  三、巩固练习:

  (1)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5 × 6 × 8 36 ÷9 ×12 (15 + 35 ) × 6 32 +17 ×3

  (2)小明每分钟打41个字,一篇稿件共325 各个字,5分钟后还剩多少个字?再打3分钟,能打完这篇稿件吗?

  四、总结:组织学生交流本课知识重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买矿泉水》的教学设计08-04

小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7篇)07-10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范文10-07

《买矿泉水》数学教学反思07-11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精选10篇)11-28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的说课稿范文06-21

《买矿泉水》教学反思10-26

《买矿泉水》数学说课稿11-08

《买矿泉水》教学反思09-23

数学买玩具教学设计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