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通用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 1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大自然中大雨和小雨那种富有节奏的声音美。
2、初步尝试根据乐器的音色探索用适合的乐器和适当的演奏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增强对声音的感受和听辩能力。
活动准备:
节奏卡片 大雨、小雨图片 乐器(沙球、铝板琴、铃鼓、小铃、舞板)、队形图
活动过程:
1、律动《小雨点》
“小雨点真调皮飞到东飞东西,你们要飞到什么地方玩呀?”
2、两声部歌曲《雨点滴答》
――“雨点从高高的天空飘落下来有时快、有时慢,听听这会儿下的快还是慢?”
听前奏分辨快慢
――“让我们一起唱唱快快(慢慢)的雨?”
――分两声部进行演唱,两位幼儿指挥。(交换声部)
3、谈雨
――“春雨的滴答真好听?你还听过怎样的雨声?”
幼儿描述不同的雨水声
――幼儿说出师出示典型的各种雨声“沙沙沙,沙沙沙”“淅沥沥、淅沥沥”“哗啦啦啦啦啦”“唰―唰―”……等节奏卡片,分两个“家”(大雨家和小雨家)摆放。
――集体看节奏卡片模仿大雨和小雨的歌声。教师语言节奏提示:“小雨来唱歌”或“大雨来唱歌”
4、幼儿在大雨和小雨中各选一种声音探索用乐器表现进行表现
――想想你要学做哪一种雨,想好了就到相应的地方。
――“想想用哪种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声音最象小雨的'声音?哪种乐器用什么方法演奏最象大雨的声音?”
――自由选择乐器探索
――“你选择了哪种乐器?为什么选择这种乐器?怎样演奏的?”
大家共同比较分析哪种方法最合适
――《大雨小雨音乐会》集体看指挥用声音和乐器同时表现两种雨。
4、节奏乐《雷神》
看队形图边演奏便变换队形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让幼儿感受歌曲《雨儿的歌》优美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体会下雨的情境。
鼓励幼儿通过肢体动作、声音模仿等方式,大胆表现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
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学会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下雨的氛围。
难点:启发幼儿用富有创意的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如创编简单的动作和歌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下雨的情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曲。
演示法:教师示范演唱和动作,引导幼儿模仿学习。
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播放下雨的声音,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小朋友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声音?” 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时的场景,如雨滴落下、打在窗户上、汇成小水洼等。
歌曲学习(10 分钟):教师范唱歌曲《雨儿的歌》,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如雨滴、雨伞、雨中玩耍的小朋友等,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之后,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地学唱,多重复几次,直到幼儿能够基本跟上旋律。
动作创编(10 分钟):鼓励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自己的动作。比如,用手指模仿雨滴落下,双手比作雨伞,身体扭动表现雨中玩耍等。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鼓励,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台展示,其他幼儿一起模仿学习。
互动游戏(10 分钟):开展 “下雨啦” 的游戏,一部分幼儿扮演雨滴,一部分幼儿扮演撑伞的小朋友。当歌曲响起,“雨滴” 们用身体动作表现雨滴落下,“小朋友” 们则做出撑伞、躲雨等动作,随着歌曲节奏互动。
总结(5 分钟):回顾歌曲内容和今天学习的动作,表扬幼儿的积极表现,鼓励幼儿在课后继续演唱和表演这首歌曲。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借助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雨儿的歌》,感受歌曲的欢快节奏。
引导幼儿准确地演唱歌曲,并用自然的声音表现歌曲情感。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音乐活动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熟练掌握歌曲的演唱。
难点:引导幼儿将故事与歌曲紧密结合,在演唱中体现出故事的情境。
教学方法
故事讲述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吸引幼儿注意力,引出歌曲。
游戏教学法: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游戏,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5 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小兔子在雨中玩耍的故事:“有一天,小兔子出门玩耍,突然天空下起了小雨。雨滴滴答滴答地落下,小兔子可高兴啦,它在雨中蹦蹦跳跳,还唱起了一首《雨儿的歌》。”
歌曲欣赏(10 分钟):播放歌曲《雨儿的歌》,让幼儿边听边想象故事中的画面。听完后,提问幼儿:“歌曲里都唱了什么?和我们刚才听的故事一样吗?” 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内容,加深对歌曲的理解。
学唱歌曲(10 分钟):教师带领幼儿逐句学唱,注意发音和节奏的把握。可以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唱几遍后,分组让幼儿比赛演唱,看哪组唱得更整齐、更有感情。
故事表演(10 分钟):请幼儿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小兔子、雨滴等,随着歌曲的旋律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添加一些自己的台词和动作,让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总结分享(5 分钟):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表演中的感受,教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歌曲和故事之间的联系,鼓励幼儿回家后给家人讲述这个故事并演唱歌曲。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引导幼儿感受《雨儿的歌》的节奏特点,通过乐器演奏增强节奏感。
让幼儿学会用自然、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的美。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在乐器演奏和演唱的配合中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学会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难点:协调乐器演奏和演唱,达到良好的配合效果。
教学方法
示范法:教师示范乐器演奏和演唱的配合,让幼儿直观学习。
练习法: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幼儿进行乐器演奏和演唱练习。
合作学习法:组织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乐器引入(5 分钟):展示沙锤、铃鼓等乐器,让幼儿观察并尝试敲击,感受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提问幼儿:“这些乐器的声音像不像下雨的声音?” 引导幼儿联想雨滴落下的声音,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歌曲学习(10 分钟):教师范唱歌曲,同时用乐器为自己伴奏,让幼儿感受歌曲与乐器结合的效果。然后带领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旋律和歌词。
乐器演奏练习(10 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不同的.乐器,如一组用沙锤模仿雨滴落下的声音,一组用铃鼓表现大雨的节奏等。让幼儿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使用方法和节奏。
合奏表演(10 分钟):各小组分别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同时全体幼儿一起演唱。在表演过程中,注意节奏的统一和配合的默契。可以多进行几次,不断调整和完善表演效果。
总结评价(5 分钟):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表扬幼儿在乐器演奏和演唱配合中的优点,鼓励幼儿在今后的音乐活动中继续积极参与。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雨儿的歌》的意境,通过绘画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引导幼儿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歌曲意境,学会演唱歌曲。
难点:鼓励幼儿用独特的绘画方式表达对歌曲的理解,将音乐与绘画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
欣赏法:通过欣赏歌曲和相关绘画作品,启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创作法:让幼儿进行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交流法: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创作思路,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教学过程
绘画导入(5 分钟):展示一些关于雨的绘画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雨滴的形状、颜色以及雨中的场景,如雨中的街道、撑伞的行人等。提问幼儿:“看到这些画,你们想到了什么?” 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引出歌曲。
歌曲欣赏与学习(10 分钟):播放歌曲《雨儿的歌》,让幼儿闭上眼睛倾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听完后,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多重复几遍,帮助幼儿熟悉歌曲。
绘画创作(10 分钟):鼓励幼儿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可以画雨滴、雨中的小动物、小朋友在雨中玩耍等场景。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大胆用色。
作品分享(10 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画的.内容以及为什么这样画,与歌曲有什么联系。其他幼儿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结(5 分钟):总结今天的活动,强调音乐和绘画都是表达情感和想法的方式,鼓励幼儿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中班主题背景下的音乐活动《雨儿的歌》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班音乐雨儿的歌教案03-07
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雨儿的歌》01-08
中班音乐活动《问答歌》教学反思06-28
双减背景下优化教学设计03-31
《卖报歌》音乐教学设计10-07
双减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精选06-27
小学音乐《卖报歌》教学设计06-26
双减背景下的教学设计(通用12篇)06-17
中班音乐教学设计09-14
托班音乐《痒痒歌》的教学设计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