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通用7篇)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迎来新的教学工作,不如为接下来的教学做个教学计划吧。相信写教学计划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事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1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堆煤的情景图,图中标明煤的重量为1吨,一个炊事员说:“这堆煤计划烧40天。
”你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后来在实际烧的过程中,情况发生了变化,你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变化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在情景图上加上另一个炊事员的对话框:“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
”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新情况吗?根据上面的情景,你能编出应用题吗?根据学生的.编的应用题,选出与例2有似的问题(1)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要求改进炉灶后,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要知道哪两个条件?我们应该先求什么?(2)你用什么方法来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3)让学生尝试解答。
2、如果把题目里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1)让学生自己分析数量关系后列式解答。
(2)讲评时让学生说出分析过程。
(3)引导学生看一看例2与改编后的题目的联系和区别
3、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2)指名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帮助学困生。
(3)集体评讲。
三、课堂练习
1、新华乡计划25天修渠道135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1米,实际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要求出实际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任务,必须先算出下面的哪个问题?( )怎样算?再求哪个问题?(1)实际要修多少天?(2)实际每天修多少米?(3)提前几天修完?
2、有一堆化肥,原计划每天生产1.8吨,20天完成,由于改进技术,每天比计划多生产0.2吨,实际多少天完成?
四、作业:
课本第51页的1——5题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5页准备题和例6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十五的第l一3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学会解答已知两个物体运行的速度和相遇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具准备:写好准备题和例6的小黑板两块,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演示“相遇问题”的活动教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板书题目:“张华每分走60米,他1分走多少米?2分,3分呢?”
指名学生解答后,把书上的表填完。
教师:“解答这道题时,我们用到哪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指名学生回答,教师在算式下面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教师:“像这样有关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应用题,通常叫做’行程问题‘。”(板书课题:行程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师出示写好准备题的小黑板(题目下应画出表示运行的示意图)。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
请两名学生到黑板前面来表演一下(或者用教具做演示)。
教师:出示投影:(1)他们两个之间的距离发生了什么变化。
(2)最后怎么样了?(两学生走,最后碰到一起。这就叫做’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叫做’同时出发,相对而行‘,或者’同
时出发,相向而行‘。大家可以看到他们每走一分,他们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一段。缩短的这一段,就是他们俩人海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最后他们碰到一起,就叫做’相遇‘。)
请全班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5页,2.学习例5。
教师出示写好例5的小黑板(题目下应画出表示运行的示意图)。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例5。
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一种解法:
65×4+70×44
=260+350
=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教师:“谁能想出这道题有没有别的解答方法?”
(可以再让两名学生扮演小强和小丽走一走。注意每走1分,稍微停一下,经过4分,两人相遇。)
指名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第二种解法:
(65+70)×4
=135×4
=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教师:“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种解法有没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思路:“第一种解法是先分别求出每个人所走的路程,再加起来。而第二种解法是先求出两人每分所走的路程的和--我们叫它’速度和‘,再乘以两人同时走的时间--4分。”(板书:速度和)
三、课堂练习
L做第14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让学生读题,并认真看图中的条件。特别要让学生注意两人行进的`方向和相遇这个条件,防止有的学生没弄清题意就套用例题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列式解答。
2.做第145页“做一做”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再集体订正。
四、小结和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物体同时相向运行的行程问题。同学们在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时,一定要先弄清两个物体运行的方向、速度和时间,再解答。”
2.作业:练习三十五的第1-3题。
板书设计:例6
第一种解法:
65×4+70×44
=260+350
=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第二种解法:
(65+70)×4
=135×4
=540(米)
答:他们两家相距540米。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3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科书第55页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讲评上节课作业中的问题
教师选出上节课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的一、两道题,请一、两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给全班同学说一说,应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并纠正学生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
三、应用题练习
1、做练习十三的第7题
请一名学生读第(1)题:
光明小学校办工厂要制作4500套教具,计划每天做300套。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
教师:这道题已知什么?求的是什么?要解答这道题,应该怎样分析?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怎样求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呢?可以有几种分析方法?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1)题中告诉我们,原计划每天做300套,还告诉我们,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75套。这样就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2)也可以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由后两个已知条件,可以先算出实际每天做多少套。再用4500套除以实际每天做的套数,就得到完成原生产任务要用多少天。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再请一名学生读第(2)题
教师:把第(1)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计划15天完成”后,解答时所需要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
让学生把第(2)题也做在练习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做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指名请两、三名学生说,教师提示、补充。
2、做练习十三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审题,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请一、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3、做练习十三的第9题
请一名学生读题,并解释题意,使学生理解“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完成”是什么意思。这就是说,计划是12个月完成,实际是(12-2)个月完成。弄清计划与实际用的时间后,再让学生弄清“照这样的速度”是哪样的速度。经过分析,学生弄清计划生产与实际生产的数量关系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
今天我们又进行了解答应用题的练习。其中最重要的是分析数量关系。从今天的练习题来看,分析时可以从问题出发,逆推去找所需要的条件,直到能从已知条件先算出来为止;也可以从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出发,依次考虑可以算出哪些结果直到能与所求的问题联系上为止。有时我们也可以把问题和条件联系起来想。
在遇到与计划数和实际数有关的应用题时,要分清哪个是计划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哪个是实际完成的时间和工作效率。总之,我们要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方法。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0题
东风农机厂原来制造一台农业机器用1.43吨钢材,技术革新后,每台节省钢材0.11吨.原来制造300台机器的钢材,现在可以制造多少台?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感: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4页例4和“做一做”,练习十三第1~5题
教学目的:
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确两步应用题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成为三步应用题,三步应用题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和问题变成两步应用题;让学生学习和了解有关计划与实际相比较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二、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学校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是怎么一回事?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教师:这就是说,计划烧的和实际烧的都是这1吨煤。要想求实际可以烧多少天,必须先知道实际每天烧多少煤。实际每天烧多少煤题中没有直接给出,只告诉我们“每天节省5千克”。谁知道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小组讨论数量关系,指名回答。
教师:好,数量关系弄清楚后,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这道题。注意算出得数以后,要先检验再写答案。
学生解答,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
板书: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书第54页做一做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同时指名板演,然后让他们给大家讲一讲,应该怎样分析和解答这道题。
2、练习十三第4、5题
这是两道与例题有所不同的题目,解答时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其意义,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关系。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而且还通过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怎样分析和解答应用题。一道题三步应用题还是两步应用题,要在分析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后才能确定。以后我们还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五、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三第1、2、3题
六、教后感: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5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页例5和“做一做”的第l、6题,练习三十四的
第1-2题。
教学目的:通过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使学生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进一步学习三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其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口算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答。
1.8×50.78-0.330.6÷0.12
6.3+2.90.08×0.77.3-0.7
4.8÷0.62.4+0.521.5×40
2.做教科书第187页第(七)栏的口算题(直接写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学习新知
1、自学例4。
教师出示例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小组讨论:1、这遭题说的是怎么一回事?
2、题中告诉我们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可以烧多少天?
3、怎样算出实际每天烧多少煤。
讨论后,独立完成。
学生解答例4时,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分析、列式。最后集体订正。
2.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练习分析解答应用题。
教师;“如果我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了,你们还会解答吗?”
教师板书改变后的题目
“学校食堂运来土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灶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了10天,实际每天烧多少千克?”
先由学生自己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做在黑板上。最后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做教科书第141页“做一做”的第1、2题。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解答有关计划数与实际数的应用题,而且还通过改变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进一步研究了怎样分析和解答应用题。-道题是三步应用题还是两步应用题,要在分析了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后才能确定。以后我们还要做这方面的练习。
2.作业:练习三十四的第1-6题。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6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使学出了解生活中这种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这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加深学生对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用具:投影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激发
1.玩具厂要生产1800只小熊猫,计划每天生产200只。实际只用了6天就完成了任务。
(1)计划要几天做完?
(2)实际比计划少用几天?
(3)实际每天生产多少只?
(4)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几只?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板书课题: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二、尝试
1.投影出示例4: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由于改进炉灶,每天节省5千克,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2.生独立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提问:
①“每天节省5千克”是谁和谁在进行比较?
②题中有“计划烧40天”,为什么又问“这批煤可以烧多少天”?
4.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①要想求出这批煤实际可以烧几天,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计划每天烧煤的吨数和实际每天烧煤的吨数)
②所需的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
③你是怎样想的?
5.生独立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提示:题中的单位名称不一样,要先化为一致再计算。
列式为:
1000÷(1000÷40-50)或1÷(1÷40-0.05)
6.检验
7.改变例4的条件和问题,投影出示改变后的题目:学校食堂运来1吨煤,计划烧40天,改进炉造后这批煤比原计划多烧10天。每天实际烧煤多少千克?
8.生独立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出来,指名板演。算式:1000÷(40+10)
9.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0.比较例4与改变后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三、应用
1.做一做:红星小学计划20天收集树种120千克。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收集2千克,收集这批树种实际用了多少天?
生独立解答,师个别辅导。集体订正时,指1-2名学生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
2.如果把上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为“实际比计划提前5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收集多少千克?”该怎样解答?
四、体验
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及解题的关键。
五、作业
练习十三第1-5题。
六、板书
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
例2.想一想:
⑴
⑵
⑶
综合算式: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7
练习要求:通过解答有关计划与实际比较的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及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两步应用题与三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练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十三第6题)
1.4×0.50.25-0.180.5÷0.25
7.6+2.40.64÷160.17×0.4
1.5÷0.31.2×0.40.16+0.64
2.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只列式不计算。
小王加工一批零件。计划每天加工20个,15天完成任务。
实际每天加工30个。
①这批零件多少个?20×15=300(个)
②实际几天完成任务?20×15÷30=20(天)
③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做几个?30-20=10(个)
④计划比实际多用多少天?20-10=10(天)
二、指导练习
1.指导学生弄清题意。
练习十三第8题:红星小学帮助公园种草坪。原计划每天种27.9平方米,5天种完。实际只用4天半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种多少平方米?
(1)生独立弄清题意。
(2)题中的“4天半”等于多少天?(4.5天)
(3)要求“实际每天种多少平方米”就是求什么?(实际的'工效,也就是用工作总量(27.9×5)除以工作时间(4.5天)。)
(4)如果把问题改为“实际每天比计划每天多种多少平方米”该怎样解答?(也就是把实际每天种的减去计划每天种的)
练习十三第9题:洗衣机厂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结果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照这样的速度,全年可生产洗衣机多少台?
(1)生独立弄清题意。
(2)“计划全年生产洗衣机16800台”和“提前2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是什么意思?(本来计划12个月生产16800台洗衣机的,结果10个月就完成了)
(3)“照这样的速度”是怎样的速度?(10个月生产16800台洗衣机)
练习十三第7题
(1)生弄清题意。
(2)从问题开始分析:
①要求“完成原生产任务要多少天”,必须要知道什么?(总共要制作多少教具和实际每天做多少教具)
②这两个条件都已知吗?(已知要制作4500套教具,实际每天做的没有直接告诉)
③你打算怎样做这道题?
(3)从已知条件开始分析:
①由后两个已知条件,你们可以算出什么?(实际每天做多少套)
②算出的结果再和第一个条件4500套一起又可以算出什么?(实际完成任务要多少天)
(4)练习十三第7题的第(2)小题:如果把第二个已知条件改成“计划15天做完”该怎样解答?让学生独立分别从问题和条件开始,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三第7、8题。
学生解答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1.练习十三第9、10题。
2.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练习十三第19题。
【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有关计划与实际的应用题教案08-18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04-30
《实际测量》教学设计[热门]07-09
有关计划实际相比较应用题技巧09-23
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10-01
应用题复习教学设计08-09
数学教学设计:《连除应用题》08-23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11-10
数学《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7篇08-27
两步连乘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