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幼儿园中秋节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秋节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秋节教学反思1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为了让幼儿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人们的活动,我们通过组织幼儿与同伴一起品尝月饼和水果,共同用橡皮泥制作月饼,学习和欣赏中秋节的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幼儿体验过节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
在活动开展前我先请家长配合,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月饼和一个水果,以便开展庆中秋的分享活动。该活动得到了家长们积极响应,第二天,孩子们就把月饼和水果都带来了。孩子们将月饼放在桌上,相互观赏着,有的小朋友还主动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月饼是什么形状、什么味道的,看到孩子们认真的样子,我真为他们高兴。
在这个《快乐庆中秋》的一日活动中,我先向小朋友讲述了中秋节的来历,结合图片说了《嫦娥奔月》、《我给月亮姑娘做衣裳》等关于月亮的故事,孩子们深深的被故事中后羿和嫦娥期盼团圆的心情所感染,体会到中秋节也是团圆节的含义,同时也对月亮姑娘总是在变的身材产生了好奇,对此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小任务,请他们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月亮的盈缺变化,激发了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在活动中小朋友们朗诵了李白的《静夜思》;一起用橡皮泥制作了不同造型的月饼;还一起唱起了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接着,大家轮流向同伴介绍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月饼和水果,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自己的月饼、水果切成块与同伴交换品尝互相交流分享。在欢快的气氛中,老师借机向幼儿进行了情感教育,教育孩子回家要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送月饼,而且还要说上一句节日的.祝福。
最后活动在小朋友们“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一阵阵甜美的歌声中结束,这就是我们中二班小朋友在幼儿园过的一个愉快的中秋节。我们将活动的照片及时呈现在班级的主题墙饰和班级的QQ空间里一时间成为了我班幼儿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和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少家长都说这种活动开展得好,甚至表示下次类似的活动能否亲自参与。通过此次活动让幼儿对中秋节有了初步的认识,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幼儿园中秋节教学反思2
正值秋高气爽时节,这时候问幼儿:“什么时候的月亮是最圆的?”大家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八月十五的月亮最圆!”“那么,我们安海是怎样在这个月儿明里过这个传统的中秋节的呢?”这时候的大家肯定是兴致勃勃、七嘴八舌地说起“中秋博饼”的事……
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引出童谣《中秋月》,结合自绘的图画:古厝中间摆着一张大圆桌,四周或坐或站着童谣里的人物“姐姐”“孙子”“哥哥”“奶奶”“爷爷”在博饼,月亮高高地悬挂在空中,照得大厅里亮堂堂,一片恢、和谐的景象,深深地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在老师的朗读中孩子们产生了共鸣,如同身临其境,大家的表情是满足的。借着童谣的内容,我们又和孩子一起探讨了博饼的游戏规则,从中加深对“一秀”“二举”“四进”“三会”“对堂”“状元”的了解,当大家看到了老师准备的大大的充气骰子时,个个跃跃欲试,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同时,也有点混乱。这时,我又利用音乐把孩子们高涨的情绪缓和过来,大家听到了CD机里传出清脆、稚嫩的童声说唱着《中秋月》,大家听得入了神,都说好听、好听,再播放一次。就这样,在一次次的'播放中孩子们又学会了用另一种方式来诠释闽南童谣的趣味性和意境美,唱着唱着还自发地扮演童谣中的角色加于表演了……
反思:从中,我发现了每次闽南童谣的开展时都要事先分清楚童谣的类型和性质,根据其特点和性质分出重点让孩子学会什么,感受到什么样的文化背景,或陶冶孩子哪方面的情操。如生活知识童谣重在认识和启蒙,让孩子在游戏、在说唱中学会童谣,感受到闽南童谣的趣味性;而生活歌谣旨在了解生活中的地方特色、名小吃等。不同的童谣或歌谣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何让这些快灸人口的童谣在孩子们中发生正能量的化学反应,让他们感受到闽南特有的文化,是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
【幼儿园中秋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秋节教学反思09-16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教学反思12-28
中秋节的教学反思09-16
中秋节的教学反思09-16
中秋节教学反思10-29
中秋节的教学反思03-07
《中秋节的晚上》教学反思04-03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02-02
幼儿园教学教学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