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5-04-15 12:00:16 少芬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通用16篇)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

  在学生展示交流完毕,我又出示了数轴图,目的是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近似数1和1.0意义的不同,精确程度的不同,1.0比1更精确。由此得出“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在检测导结环节我采用了课堂检测单,检测题围绕学习目标,检测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第二题是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目的是再次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知识的发现者。

  在进行小组交流时,由于一开始没有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显得有点沉闷。可是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逐渐的打开了思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不但自主探索到求近似数的方法,而且理解了为什么表示近似数时末尾的0不能去掉。可以说两个任务的呈现都比较合理,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方向非常明确。任务二的呈现稍显难度,但这也是这堂课的亮点。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为学生直观的理解知识搭建了合理的平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在钻研教材方面下大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用教材,呈现合理的学习任务。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努力处处为学生着想,时时为学生服务,课课让学生精彩!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2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的含义。教学难点是近似数的连续进位问题。

  成功之处:

  1、复旧引新,沟通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课始出示: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986413 35628 65214 90088 ,目的是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减少学习中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主题图,创设了同学们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盛维维的身高1.584米精确到分米、厘米。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3、深刻体会保留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

  4、重点比较,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的区别。通过在数轴上的取值范围,使学生体会到保留整数1的取值范围在0.5~1.4,保留一位小数的1.0的取值范围在0.95~1.04,保留整数的1和保留一位小数1.0虽然大小相等,但是精确度不一样,保留的小数位数越多,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更精确。

  不足之处:

  1、 练习时间有点少。

  2、 个别辅导不够。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3

  成功之处:

  1.情境化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新知时,利用豆豆身高的近似数来引入:豆豆的身高是0.984 m,三位同学的回答不同,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小组交流中把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

  2.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

  学生理解了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小结后让学生熟读。通过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3.通过质疑,引发思考。

  在比较近似数1.0与近似数1谁更精确些时,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明白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省略的道理,突破难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不足之处:

  同学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出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

  再次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引导学生思考,纠正学生错误,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的理解,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4

  已学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反思内容: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掌握较好,基本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求出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然而对于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就不乐观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以前学生学过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今天所学的是把一个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这就增加了难度,学生不知小数点后面的小数部分该如何处理。

  第二、前面刚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往往把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相混淆,错把改写当成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针对以上情况,解决办法:一方面给学生讲清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方法相同,后者的改写是移动小数点,其实前者也是移动小数点,只不过运用了我们后面所学的小数的基本性质,把小数点后面的零去掉了。另一方面,讲清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和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的数有什么区别:求近似数需要省略后面的尾数,所以求的是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或八位,加一个单位就可以,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第三、多讲多练,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自悟。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5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在学习之前,我先让学生复习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三个教学重难点,即: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精确到什么位;省略什么位后面的尾数这些要求的含义;表示近似数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必须保留,不能去掉;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超市买菜时,总价是7、53元,而售货员只收7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7、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不知道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也就不能帮助接受能力弱的同学,提升有巨大潜力的学生了。

  但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6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节课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求整数的近似数基础上进行教学上,这两个内容都是让学生根据四舍五入法去求数的近似数,但是不同点就是近似的部位不同,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这节课时,以求整数的近似数进行导入,让学生说一说近似的依据——也就是四舍五入法,从而引入小数近似数的教学。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觉得:学生掌握得不是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对于重难点的`突破尚有所欠缺,驾驭教材的能力有所欠缺。同时,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自己表达的机会,同时在“冷场”的时候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一部分内容的练习题目要求很多样,如同是保留一位小数,可以说是保留一位小数,也可以说是精确到十分位,或者是省略十分位后的数等等,针对这一情况,让学生在练习时多读题,并逐一进行分析,如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的数都是要求保留几位小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7

  教师明确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小数位数。要注意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8

  在数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

  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然后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9

  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刚讲完学生课后错误较高。因此我引导学生研究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让学生自主讨论、相互交流。最后总结得到: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

  3、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此外,要保证将非整万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和将非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的近似数正确率高,必须做到“一找”、“二看”、“三用”。“一找”,找到“万”位或“亿位”。“二看”,看省略部分的最高位上是几。“三用”,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中,亲自探索总结,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感悟、学习、和理解新知。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0

  近似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有了这一基础知识做铺垫,本节课的内容也将会很容易的被学生接受。这是我上课之前所认为的。

  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反应也很积极,课堂气氛也很活跃,我当时就觉得我之前的认为是正确的。结果,作业收上来一看,我傻眼了,即使上课我把该将的都讲了,该强调的.也都强调了,可是,还是有部分学生做的作业一塌糊涂。不是忘了四舍五入,就是保留的小数出错。针对这一问题,我想了想,还是我在上课的时候处理不当。学生反应积极,我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们都会,接着,讲课的速度就有点快了。这恰恰就把那些似懂非懂的学生以及完全不懂得学生丢弃了。所以,在下一节课,我还是慢慢的把上节课重点和难点再讲解了一遍,这次,作业情况有很大的改善。

  所以,我想以后再简单的内容,我也不会粗心大意,草草了事。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1

  在上本节课之前,已经观看了几次本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们大概有所了解,发现个别学生的纪律稍有点散漫。为了使全班同学们能够进入一个好的积极的学习状态,我并不急于先上课,而是把那些慢悠悠的,表现不佳的同学的积极性做了调动,同学们的上课精神开始集中了,但是已经占用了上课的三分钟时间。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在学生掌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方法基本相同。因此我设计了求整数的近似数的复习题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在探求新知部分同学们掌握较好,但是因为时间关系,原先设计的练习题未能全部完成,有些遗憾。

  纵观整堂课,发现仍然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1、授课语言不够生动灵活,过于单调生硬,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不够高。

  2、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造成提供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较少,未能达到充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效果,造成有个别学生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理解得不够深刻。

  3、课前准备不够十分充足,造成对时间分配地把握不够准确,而且练习量相对少了一些,未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教学知识。

  上好一节不容易,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而且还得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2

  结合学生上节课所存在的问题与典型错误,课前我引导同学先回顾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1、明确题意,精确到哪一位便看这一位的后面一位上的数。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舍或向前一位进一。在练习题中回顾并总结方法,同时引出四年级上册的改写题作为新知的铺垫。唤起学生对读数、分数级这些旧知的记忆,以便用于本堂课的.学习与探究之中。作好这些铺垫之后,新课的学习便是水到渠成了。

  在新知学习环节,学生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分数级明确大数中有多少个万或是亿,从而能快速准确地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或是亿为单位的数,并运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保留到指定数位的近似小数。

  在练习中,学生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改写后忘记写单位“万、亿”,导致将数字缩小了万或亿倍;

  2、根据不同符号(约等号和等号)来确定是改写近似数还是准确数;

  3、对基础题的变式练习,如3.003亿=( )万,计数单位变小,数字要乘一万。

  在接下来的练习讲评课中,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加入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提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将一个大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小数。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3

  教材是用一位小朋友的身高的近似数来引入新课的:豆豆的身高是0.984米,小芳说约是0.98米,小明说约1米,通过说法的不同引出争论。我先和孩子们一起复习了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四舍五入法,为新课做好准备和铺垫。然后通过类比的方法,以生活中常遇到的购买商品这项事情为例,引出语句“省略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后面的尾数”,接着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些语句还可以怎么说,及时小结还可以说成“精确到什么位”、“保留几位小数”,最后让学生们自己看书上的例题,并做相应的习题。

  整节课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第一,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我是尽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些语句的,小结后还让学生熟读,再闭上眼背诵。第二,让学生自主探索“保留整数”的含义。在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以后,我让学生试着把豆豆的身高保留二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这样逐步过渡,让学生找出规律。第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这也是我比较看重的,要区别“填鸭式”教学,这个环节最有说服力。

  不足之处也很明显:虽然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但是,这样的课堂进程对我这样的课堂驾驭能力差的老师是个负担,使练习量大打折扣,所以作业情况有点两极分化,还好,作业完成得不太好的孩子都是日常生活中听说反应比较缓慢的,约占全班人数的`十分之一。他们出现较多的问题是不能准确写成符合要求的小数:比如4.985要求保留两位小数,错写成一位小数。还有,学生对小数不同数位的对应位置还不够熟练,可能因为前几节课刚讲授完“统一单位”,没有给他们好好进行小复习。小数这个单元内容比较多,更需要及时复习。通过教参,我还发觉了遗漏了一个环节:“保留不同位数的小数求得的近似数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个近似数会更精确一些?”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4

  教学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引入环节,在菜市场买菜时,总价是8.53元,而售货员只收8元5角钱,这就是在求8.53这个小数的近似数。

  在创设情境环节,也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这样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巩固环节,再出题让学生说出把7.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664≈0.66后,我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7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5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从上学期学生的各个项目反馈来看,掌握得还是比较乐观。而小数的知识刚刚习得,为此本堂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难度不是很大。所以本堂课,我把教学重心放在学生对于理解求小数近似数的三种表述,如何根据要求表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以及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便改动。

  课堂上,将1.666……怎样表示更恰当。学生呈现了2元,1.7元,因为在之前的练习中我们已经接触了给物体正确标价.当学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时候,立刻引起其他学生意见,这样的'表示不够合理,当以元为单位时,应该是两位小数.故,马上有学生想到改为1.70元.我顺势板书1.70元.看者这个数字底下学生议论纷纷,心急的学生脱口而出:“这个1.70怎么来的?”我们继续倾听学生自己的理解.在表达的过程,学生自己也 意识到了错误所在,同学们也明白了错误根源.此时我提出,“以元为单位,小数部分保留了几位?”“省略的是哪一位后面的尾数,”“是舍还是进,看哪一位?”这连续的三个问题,帮助学生整理思考的过程。同时也连接了“保留两位小数”“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二者之间的联系,以及回顾四舍五入方法。

  掌握了保留方法之后,再引导学生区分在求近似数时1.0和1之间的不同之处。学生自己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生生交流中明确近似数中的0不能随意去掉。

  最后讨论取值范围。

  整堂课前奏非常顺利,学生看似一下子就能掌握基本方法,顺利完成任务。但是总感觉学生的上课热情不高,时常观察到学生懒散地坐着,思绪也肆意放飞,心不在焉。课堂节奏绵软无力。可见课堂的趣味性有待提高。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16

  【反思】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点评与拓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9-11

小数近似数的教学反思07-03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6-20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08-11

《小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反思(精选11篇)11-22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5-08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05-22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09-18

《小数的近似数》教学设计10-10

《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反思(精选15篇)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