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时间:2025-02-24 15:19:52 小英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精选7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民间玩具》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精选7篇)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1

  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灿烂的文化,而它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丝绸之路和汉唐盛世,更多的却是点点滴滴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精神的表征,是民族文化之根!然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一问题亟需我们正视——中国的民俗文化在国内面临传承的危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做自己的一份努力。

  那么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教育工作?现就民间玩具一课做如下反思,以期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版《美术》一年级下册第三课。在教学过程中,气氛热烈,结构紧凑。本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民间玩具的了解和鉴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艺术,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现就我处理教学的两个难点以及其它环节的实际过程谈点体会:

  1、学科融合,真切认识民间传统文化

  民间玩具是我国的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刻的内涵,它的起源、制作工艺等囊括了人文、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知识。本课开始,我从学生熟悉的潍坊风筝导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共鸣很快进入课题,在介绍其他的民间玩具时,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拥有的民间玩具,让学生就自己知道的讲给大家听。一则使知者得到鼓励,二则使不了解者得到促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民间玩具这类民俗传统文化渊源的深入了解和继承。这样,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得到了解决。

  2、直观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在授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尽可能多的搜集民间玩具实物素材,加深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孩子们对民俗文化能有直观的感性的理解和领悟。显然,同学们对于这些丰富多彩的授课形式是喜闻乐见的。

  3、重视动手操作,强调亲身体会

  很庆幸美术学科尤其是工艺美术与民间传统文化有着紧密联系。尤其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乃其天性。教学中我一改以往先教后学的老路子,伴着欢快热烈的传统民乐,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去研究实物范本,自己实践操作,制作简单的泥塑面塑玩具。至此,本课的第二大难点也顺利突破。

  值得关注的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竟然把“圣诞节”、“愚人节”等洋节,也纳入我国的传统节日中,人们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如何让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在这些孩子身上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这应该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2

  本课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接触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中国民间玩具和民间艺术的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民族自豪感。说实在的,这是一节欣赏课,开始我很害怕,因为中国民间玩具源远流长,分布地域广阔,它的种类、材料、造型虽然都各不相同,但它们又是相互借鉴与传承的共性艺术,因而具有稳定的传统式样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我面对的又是三年级的学生,不知道课下查没查资料,我心里没底,于是我查了好多有关的资料,但又不知从何入手。就在我犹豫的时候,儿子说:“妈妈我想学剪纸”。这一下引起了我的启发,对就从剪纸入手。

  于是,开始我就利用剪纸导入了本课,孩子都喜欢剪纸,这一下就激发了孩子的兴趣,接着欣赏教材中的民间玩具作品,并提出问题,让小组讨论:图片有什么民间玩具?你见过吗?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找出这些民间玩具的共同特点吗?它们在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什么特点?并引导学生从材料、颜色、图案、功能不同的侧面欣赏民间玩具。

  于是就总结出中国民间玩具的艺术特点是:色彩鲜艳、造型丰富、废物利用等,还总结出中国民间玩具不仅好看,好玩,还寄托人们希望吉祥、长寿、幸福如意的美好愿望,也是馈赠亲友的吉祥礼品。在本课孩子不光体验了玩具带来的快乐,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合作能。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3

  今天我们通过图片、实物和录像,对民间玩具有了初步了解,知道了民间玩具在题材的选择上,强调思想性、趣味性和娱乐性,注入对下一代人的深情与爱心;在造型的塑造上,不仅强调夸张变形,又强调生动活泼、清新健康,传神地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情趣;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有象征性,而且更重视色彩自身的对比和五彩斑斓。我们通过简单的玩具制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民间玩具的兴趣。结束总结:近几年来,民间玩具得到很大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制成的玩具已步入现代人的生活之中,中国民间玩具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各种具有民俗意义的玩具已成为各地主要的旅游品,有的'甚至走向世界,中国的民间玩具越来越受重视和关注。今后,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多留意、收集和了解民间玩具,为发扬和光大我国的民间艺术做一点努力。

  我在执教《中国民间玩具》一课时,以“欣赏评述”为切入点,结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儿童美术教学,使儿童依靠直观知觉,发展他们感官敏锐性,尊重儿童情感体验,培养其审美意识,利用多种手段扩大生活视野,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儿童视觉造型反应和创造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美术语言特点,逐步积累美术审美的经验,学会欣赏人类的艺术精华。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4

  上周市教研中心到我校视导,我执教了一节课题为《民间玩具》的美术课,这节课是四年级的一节美术手工课,作为手工课学生会特别的感兴趣,但课堂组织与课堂秩序等方面也会出现混乱,课堂局面不好控制等问题。于是,课前我就做了精心的准备,紧紧地抓住了“趣”这个特点,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了“圣诞老人”和“多啦A梦”两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动画形象,在新课导入时搞了一场“小型模仿秀”,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学们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心都从别处收回来了,下面的教学就顺利多了。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后,我引导学生思考“圣诞老人”和“多啦A梦”为什么会走?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发现,“圣诞老人”是靠人的手指来“走”的,“多啦A梦”的两条腿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人用手推着它就可以“走”了。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我马上因势利导:还有其他的方法让玩具走起来吗?学生们马上联系到自己的玩具上,想到还可以给玩具安上轮子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一课的学习要求不但是让学生用纸或废旧材料做一个会走的玩具,还要让学生学会画设计草图,而我们平时上手工课一般都不画设计草图,为了让学生明白设计草图的重要性,于是我就在课前以“圣诞老人”为例先画了一张设计草图,上课时对照草图边讲解边示范“圣诞老人”的做法,还组织学生讨论“如果不画设计草图会出现什么问题?”同学们经过讨论知道,如果不画草图可能导致圣诞老人各部位尺寸不合适,影响制作效果等问题,明白设计草图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制作环节中大部分同学都考虑到这一点,从而保证了制作的玩具比较成功。

  接着我引导学生们欣赏了课本中展示的玩具范例,让学生商讨各种“会走的玩具”的设计思路和对制作材料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的装饰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采用画、剪、贴等各种手段将玩具装饰美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我示范了“圣诞老人”的制作方法,无形中产生了一定的`框框,使得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制作了“圣诞老人”,没有什么新的创意。其实这也是美术课上的一个“老毛病”,不示范,学生无从下手,但一示范,又是全篇一律,没有了学生自己的想法。我一直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也在积极的寻求好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最后的作品评价阶段,由于时间问题很多同学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他们总是不停的做自己的,无心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没有一个好的倾听习惯,这就使得这一环节不尽人意,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这也说明平时的课上就没有很好的去培养学生的这些良好习惯。今后,我一定要注意平时课上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在提高作品质量的同时对行为习惯也要提出相应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能力与习惯的“双丰收”。

  通过这节课教学,使我认识到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节课,必须认真领会课程目标,从调动学生积极性入手,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每个感官,对学生加以引导,实施教育。总之,今后我一定会继续努力,寻求更好的方法,让我的美术课上得更有特色,更有成果。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5

  做玩具”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一个挑战了,而本课又更加有难度,学习的主题是做“会跳的玩具”。虽然学生会对本课的题目比较感兴趣,但是又怕自己不会做,或是做不好而缺乏自信心。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拉近学生与本课的距离。我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动物会跳,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小动物是怎么跳的。很快就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收集了一些会跳的物体,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收集资料的能力,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物体拿出来,相互展示交流,开阔了学生的思路。接着,我出示了用卡纸做的兔子,让学生想办法使它们跳动起来。当学生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时就启发他们,看看能不能利用你手中的会跳的物体使这只小兔子跳起来?通过我的启发,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有用衣夹的,还有用铁丝自制弹簧的……这样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中我还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品,他们做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构思自己的玩具。我还通过让学生自主的交流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自主的掌握会跳玩具的制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我再以自己做的小老虎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制作过程的轻松愉悦和取得成果的兴奋。接下来就是学生大显身手了,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作品的完成也很顺利,这样学生在玩乐中自然的掌握了本课的重点,紧紧扣住了学生的心弦。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6

  在2025年的这次《民间玩具》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了更深入的反思。

  首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的民间玩具,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民间玩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不仅被玩具的多样性所吸引,更对玩具背后的故事和制作工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这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应该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和价值,这样才能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图片展示、视频观看、实物操作等,以期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受民间玩具的魅力。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实物操作环节,由于准备不够充分,部分玩具的材质和工艺并未能完全展示出来,导致学生的体验感有所欠缺。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教学细节的准备,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对民间玩具进行创作时,虽然能够发挥出一定的想象力,但在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反思这次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改进:

  加强教学准备,确保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达到最佳效果。特别是在实物操作环节,需要更加注重玩具的选择和展示方式,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民间玩具的魅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界融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现代设计元素和理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民间玩具。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民间玩具》这堂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 7

  在本次《民间玩具》的教学实践中,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有了深刻的反思。

  从教学目标达成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了解民间玩具的种类、特点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动手实践,尝试制作简单的民间玩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对民间艺术的兴趣。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民间玩具背后的文化寓意时,部分内容讲解稍显仓促,使得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这是后续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图片展示、实物演示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民间玩具的魅力,小组讨论则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不过,在实践环节,对工具使用的示范不够细致,导致个别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影响了制作进度和效果。

  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积极分享自己对民间玩具的认识和感受。但在时间把控上存在不足,留给学生展示和评价作品的时间较少,未能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精心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确保每个教学目标都能扎实落实。在讲解文化内涵时,多引入故事和案例,加深学生理解。实践前,详细示范工具使用方法,加强对学生制作过程的指导。同时,完善评价环节,让学生在评价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的育人目标。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06-25

《民间玩具》教学反思08-29

关于民间玩具的教学反思(通用5篇)08-17

民间美术教学反思06-26

民间美术教学反思09-24

《民间面塑》教学反思09-07

《玩具》教学反思07-07

玩具教学反思08-04

玩具教学反思11-14

《玩具》教学反思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