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反思过去,是为了以后。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征组歌两首》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长征组歌》教学反思 1
长征难,重走长征路更难!
这是朗读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在这个单元中,孩子们将从学习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开始来学习朗读诗歌。
单从诗句来看,《四渡赤水出奇兵》这首诗的层次是比较清楚的:前面的长短句交错,表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衬托了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后面长句着重描写了红军的神勇与指挥员的`战斗智慧。但是后面的句子包含的信息容量太巨大了:四渡赤水奇在哪里?乌江天险怎样重飞渡?兵临贵阳怎样逼昆明?调虎离山怎样袭金沙?这些历史情节早已离孩子们远去了,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怎样让孩子们走近历史去由衷地体会“用兵如神”?开始我想在课堂上只把诗句读懂,诗句里的历史让学生在课外去了解,然后以故事会的形式来交流,但是,我联想到在课前我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工作,我放弃了个想法。在课前,我查找了许多关于四渡赤水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对这段历史都有大量的文字介绍,其中有错综复杂的线路、陌生拗口的人名、还有扑朔迷离的前因后果,我甚至动用家人的关系请教了部队的“专业人士”,最后还是没有彻底理清楚,我怎么能把这个难题丢给学生?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边读边补充的方式,在补充背景中创设情境,在创设情境中理解诗句,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当然,我补充的背景都是浅层的,都是梗概,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诗句和朗读诗句上。其实在课前我也学生收集了相关资料,但刚上五年级的学生并不能在如此多的信息中去甑别去选择,甚至有的孩子连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完的耐心都没有,这就使课堂上老师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对于这样一些关联着厚重历史的课文,让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达到什么程度才比较合适?这种渗透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操作?以扫清学生的理解障碍、朗读障碍为标?还是以学生的求知欲望为标?
在备课时,我总是把自己想成一个学生,我总是在动笔之前问自己,如果是你,你想从这节课中学到些什么技能,获得些什么知识?所以,我的备课总是很艰难,每一段相关的历史,每一种相关的文化我都想翻个底朝天,让自己在走上讲台时底气更足一些。但也正是这样,我的教学工作受到了许多牵绊。走到高段,课文愈加深奥,现在的我,渴望早日突围!
《长征组歌》教学反思 2
在音乐教学中开展《长征组歌》的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音乐深入理解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感受其蕴含的精神力量。通过此次教学,我收获颇丰,也有诸多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长征组歌》的音频与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磅礴气势与情感表达。这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沉浸在长征的历史氛围中。讲解歌曲创作背景及长征故事环节,学生们专注倾听,对组歌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有了初步认知。小组讨论分享环节也较为成功,学生积极交流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课堂互动性良好。
然而,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音乐知识讲解方面,对组歌中复杂的音乐结构和演唱技巧剖析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虽被歌曲情感打动,却未能从专业角度理解音乐创作的精妙之处。教学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故事讲述上花费过多时间,使得学生学唱歌曲的`时间略显仓促,未能达到理想的演唱效果。此外,在引导学生将长征精神与现实生活联系时,缺乏深度引导,学生的思考仅停留在表面。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增加音乐知识讲解的比重,通过对比分析、示范演示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技巧。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学唱环节的充足时长,提升学生演唱水平。同时,设计更具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征精神在当下的价值与意义,促进知识的内化与迁移,让《长征组歌》的教学真正实现音乐审美与思想教育的有机融合。
【《长征组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组歌教学反思04-07
组歌教学反思07-28
《长征组歌》两首教案10-16
最新组歌教学反思范文10-23
组歌教学反思11篇10-04
长征组歌两首课文原文08-05
长征教学反思08-02
《组歌》教学设计07-25
《长征》教学反思900字10-05
《组歌节选》教学设计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