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字教案范文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识字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识字教案 篇1
单元教学目标:
1.会认53个生字,会写50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表演课文。
3.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4.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
5.能从成语、寓言和故事中体会到课文所要阐述的道理。
识字 4
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12个成语,会认9个生字。
2.能借助成语小故事理解成语的意思,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及新词。
2.理解成语的意思。
教学方法: 集中识字、表演朗读
课前准备: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一些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让我们认真读一读“识字4”吧!
二、交待学习内容。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轻声读课文,把生字做上记号。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指名读、正音。
4.重点指导“寸、益、彰、豹”的读音。
“寸”(平舌音) “益”(第四声) “彰”(后鼻音)
“豹”(声母为b)
5.同桌讨论识字方法。
如“卜”加一加就变成“补”。“耳”加一加就变成“取”。
6.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7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练读词语,读到正确流利。
四、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读词语,讲一讲关于这些词语的小故事。
2.说一说这些新词的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和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
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管中窥豹: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坐井观天:比喻眼光狭小,看到的有限。
五、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仿写。完成“我会写”中的部分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前6个成语。
2.说说从成语中受到什么启发。
二、自学后6个成语及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成语,读准生字的音。
2.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3.同桌讨论识字方法。
4.师范读词语,领读词语。
5.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词语,要求流利、正确。
四、理解词语意思。
1.指名读词语,讲一讲关于这些词的小故事。。
说说这些新词的意思,它们告诉了我们什么?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事物的全貌;或问题的'本质。
拔苗助长: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徒劳无功:白白劳苦一番,并未得到收获。
瓜熟蒂落:瓜在成熟时,瓜的蒂就会断,说明到了成熟之期。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五、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学生仿写,完成课后“我会写”。
板书设计:
(略)
课后反思: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识字4”有三组成语。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组成语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我 课后,我应该鼓励学生再去找一些成语故事来读一读,然后举行一次“成语故事会”,那么教学就没有局限于书本知识了。
识字教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1个偏旁。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拜、墓、端”的字形。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看图学习课文。
要求: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图片、课件、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喜欢过年吧!你能说出一年中多少个节日名称?哪些节日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
二、看图读文,初知文意
1、请同学们认真看图,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汇报交流)
2、图文对照,初知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四组词,介绍了四种节日。
三、借助拼音,自主合作识字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音。
3、学习小组内互读互听,进行正音练习。
4、检查交流,读准字音。
四、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讨论对四种节日的'理解,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补充学生回答不到位
之处。(可借助多媒体演示节日场景,可让同学汇报课前预习时从课外读物或网上搜集到的资料。)
五、感情诵读,感受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六 作业
第二课时
内容:学习生字
要求: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重点:写字。
难点:“拜、墓、端”的字形。
课前准备:词卡、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复习字词
1、读词语卡片。
2、朗读课文。(指名读、齐读)
三、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合作解疑;指名朗读,互评互议。
四、生字扩展练习,丰富词汇
开火车,进行生字扩词游戏。
五、字形指导及书写
学生自学生字字形,汇报交流记忆方法,教师抓重点,指导“拜、墓、踏、端”的结构
和笔顺。学生动笔之前,提前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临写。
六、拓展延伸,发展语言
从课文中或从平时生活中,任选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节日说说:你们家是怎样过这个节日
的?(先在小组内互相说,再选出代表在全班说,最后评议。)
识字教案 篇3
教学内容:从“春暧伏热”到“旷野沧桑”共32个字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这堂课幼儿能背、读32个字。
2,幼儿感受“ang”韵,熟练指读并能辨别字型。
同时目标:1,了解春夏秋冬四季变化
2、学习组词、造句。
教学重点: 濛meng
教学用具:双字卡,单字卡,VCD,TV,小贴画,教鞭。
教学过程:
一,律动。(5*)
小朋友们好,大家知道吗?上一周,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我们呀选他做小班长,现在我们来比比谁最棒,第一名就是下一节课的班长。(让部分孩子感受责任感,增强孩子的自制能力。)
二、 复习(5)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上次课学的那些字宝宝叫什么名字吗?好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三、开始授新课。领读5遍(10*)
大家先坐好,把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前面,小耳朵听老师讲话。非常好!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老师从很远很远的地方带来了许多可爱的小字宝宝,他们很想跟我们小朋友认识。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春暧伏热”(老师范读一遍)“春暧伏热”跟我一起读(第一遍开始)小朋友们的声音真好听,我们再来一次准备“春暧伏热……”(第二遍开始),小朋友现在我们拍着小手来读一遍“春暧伏热……预备起”(第三便开始)非常棒啊,我们在来读一遍,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做的最好“春暧伏热……”预备起(第四遍)真不错。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大的喇叭,(分别用大中小三种音量)带读。现在我们换个节拍,“春暧”“伏热”“秋露”“凉霜”预备起(第五遍),小朋友们做的真好,现在全班表扬! “嘿嘿,我真棒,嘿嘿,我真棒!”
四, 游戏 (10*)
现在我们一起做游戏,做一个接尾巴的游戏,小朋友都知道小白兔的尾巴是短短的,小猴子的尾巴是长长的。我们先来接猴子尾巴的游戏。老师说“春暧伏热”小朋友们就说“秋露凉霜”,老师说前面四个,小朋友们说后面四个,现在开始了,准备“春暧伏热…”好,非常棒,好了,长尾巴没有难住我们小朋友,现在字宝宝说要和我们一起玩一个接小白兔短尾巴游戏。老师说前面二个,小朋友说后面二个,老师说“春暧”小朋友接“伏热”,老师说“春暧”小朋友接“伏热” (开始接尾巴)“春暧”……(指读)棒,非常棒,全班表扬!现在我把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这边一组是橘子队,这边一组是西瓜队,我们两队小朋友比一比赛,看看哪组的小朋友声音最响亮。好拿出我们的小手来,一边接一边拍手(开始接尾巴,指读)“春暧”预备起……非常棒啊,两组小朋友都做的很好,老师给每组的小朋友都加一个五角星。
五、字宝宝不见了(8*)
字宝宝说了,我要藏起来让小朋友们找,我看哪组小朋友得的字宝宝多,准备好了啊!老师用手瞬间掩住“春暧”。。。。是谁藏起来了啊?对是春暧。这是苹果队的先说的,我们给他们队一个小花(以鼓励孩子们的积极性)看清楚了啊。“秋露”这又是藏起来了啊?(伏热),好,这次是西瓜队的小朋友先说的。这个是谁?…你们看看。现在整一排的.小字宝宝都藏起来了,那我们继续比赛啊。“这是谁?”很棒这是西瓜队的……
我们来看看,橘子队和西瓜队是谁的小字宝宝得的多,我们来数一下,橘子队的是“1,2…6个”再来数数西瓜队的“1,2,…,8个”这回是西瓜队的赢了,老师来奖励一个五角星,但是老师觉得橘子队的小朋友声音很响亮,所以老师也奖励他们一个五角星。
识字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把认识图片上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材分析 识字1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重点
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按笔顺正确地书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难点
诵读中体会春色美景。
教具
生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出示词语----出示在图中相应的事物旁)
1、春姑娘是位神奇的魔法师,她能把大自然打扮得非常美丽,你看(课件出示春光融融,鸟语花香的春景图)
2、谁能告诉老师和同学们,你从图中的哪些景物中找到了春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景物旁出示词语。
春风(1)注音春的读音,谁能读准它?指名读、齐读。
(2)春风跟其他季节的风有什么区别呢?
(出示)春风像
(3)真好!那我们一起把这轻柔的春风读一读。
春雨(1)齐读词语两遍。
(2)春雨有是什么样的?
(3)出示春雨像,像,又像。
同桌讨论,指名读。
(4)通过课外阅读,你知道哪些有关春雨的诗句?
(5)有感情读一读词。
柳树(1)注意两个生字的声母,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看,在春风吹拂下,柳树在干什么?真像什么?
出示春风一吹,柳树。指名读。
嫩芽(1)注意嫩的声母和韵母,谁能读准它?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请小朋友们再仔细看一看图,找一哪些是嫩芽呀!
(3)嫩芽是什么样儿的?
(4)看来大家都明白了,齐读这个词。
小草(1)读准草的声母,一起读两遍。
(2)你们看到小弟弟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这么拼命往外钻呢?
识字教案 篇5
1、影:红日高高挂,照在北京城,投下三撇儿,那是它的影。
2、熊:一只能干的小黑熊,迈着四条短腿,向我走来与我玩。
3、帘:以前是挂在洞口的'大毛巾,现在是挂在窗上叫窗帘,挂在门口叫门帘。
4、热: (四点水)和火有关,肉丸在火上烤,用手拿很热。
5、闲:门里站着一个像木头一样什么也不干,一动也不动。
6、盖:上面是一只没尾巴的小羊,下面是个大盘子,小羊怕羞,用碟子盖在尾巴下面。
7、煮:除了耳朵都放在火上煮了。
8、并:开心长两角。
9、坐、座、做:两人站土上,坐车擦土忙,座位请加广,做事就用单人旁。
10、班:班中的两个王字表示一块玉,班字原来的意思是用刀分玉。
11、藏:草在厂上头,左边两斧头,趁字在里头,斜勾一撇一点头。
12、挺、真、很、最:一个人玩,挺快乐;两个人玩,真快乐;三个人玩,很快乐;许多人玩,最快乐。
13、戍、戌、戊、戎、戒:戍点戌横戊中空,十字横样即是戎,双十
成了戒,每字都有戈,上下各不同。
14、代、带、戴:替人办事叫做代,虽手拿着叫做带,东西放在胸以上,用上戴字不会错。
15、抱、跑、炮、饱、雹、刨:抱物用手,赛跑用脚,点炮用火,吃饱有食,冰雹有雨,刨子有刀。
16、裹:一件衣裳中间破,漏出一个大苹果,
17、碧:王大姐,白大妈,坐在石头上学文化。
18、步:上面少一横,下面少一点,
19、靠:告字头,非字底,学习知识靠自己。
20、青、请、清、情、晴、蜻、倩:虫青蜻,是蜻蜓,蜻蜓有双倩眼睛,倩眼睛爱天晴,天晴请人叙真情,真情如溪水清清。
21、解:记解字,角刀牛。
22、赞:二先(仙)肩并肩,站在贝峰头。
23、森:树木真有用,大家都来种,二木就成林,三木变成森。
24、衷、衰:顺(竖)者衷,逆(横)者衰。
25、人、入:一人抬头走,还得低头入;人的撇长似抬头,入得撇短似低头。
26、乌、鸟:乌鸦是鸟,黑得不见眼。
27、六:两只蚂蚁抬根棍,一只蚂蚁棍上困。
28、界:城里住着十万人,八万人去打仗,二万人守城门。
29、非: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头拱。
30、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
31、鲁:山东出怪事,海天换了位,鱼儿飘天空,太阳落水中。
32、流:三点水,爪字头,上扭下扭碰石头,溪水都往大河流。
33、飘:西边的两个小东西被风刮飘了。
34、呆: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是发呆呀。
35、哭:上面两个小口是哭肿的眼,一点就是泪,下面的大像人咧开嘴时的一道到皱纹。
36、失:以为夫人,左边嘴角上长出了一条胡须,她当然失望了。
37、怕:由于心里害怕,脸都吓白了。
38、葬:人死了,用草席盖上,放在床板上。
39、休:一个人累了,靠在树上休息。
识字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五条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组成。谚语是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反映深刻的道理。本课的谚语通俗易懂,给人的启示也很深刻。如“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用来时时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教学目标:
1、会认“移”“谋”等10个生字,会写“斤”“折”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朗读谚语。
教学难点: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验导入,识记生字
1、导入,揭题。
2、同桌互读,帮助对方正音。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读音是否正确。
4、自主识字(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5、通过组词巩固识字。
移( ) 谋( ) 柴( ) 焰( )
易( ) 独( ) 折( ) 搓( )
斤( )
二、指导写字
1、自由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你是怎么记的?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范写几个学生觉得难写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挑”的笔顺
“折”“根”二字不要多一点
“满”的结构
3、生练写
4、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二、朗读谚语,感知含义。
1、自读谚语,理解谚语,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每一句谚语的理解,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理解。
3、每一个小组选择一句谚语,说说本组同学对该谚语的理解。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谚语读一读,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5、采用范读、对读、齐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谚语,鼓励记诵自己喜欢的谚语。
6、齐读课文,说说从这篇课文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7、用自己亲身经历或身边发生的事例,说明谚语中蕴含的道理。
三、完成课后练习“看看写写”。
四、实践活动
1、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谚语进行分类整理。
2、各小组将收集整理好的谚语在班级里张贴。
3、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谚语。
识字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在认、贴、找、送等活动中,了解自己的五官及作用,能初步认读表示五官的词语。
2、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趣味游戏中识字。
重点与难点:
能在游戏中初步认读五官的名称。注意轻声的读法。
活动准备:
1、娃娃头像图一张,彩色粘贴纸若干。
2、“鼻子、眼睛、嘴巴、耳朵、舌头”等大字卡一套,小字卡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五官”
1、 出示图片娃娃,认识娃娃的五官。知道五官是长在脸上的五种器官,包括:鼻子、眼睛、嘴巴、耳朵,还有舌头。认读字卡。
2、在自己的脸上找五官。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捏捏我的鼻子,眨眨我的眼睛,指指我的嘴巴,拉拉我的耳朵,吐吐我的舌头。”看谁找的对。
3、 点五官。老师出示字卡,幼儿点出五官。如:教师出示字卡“眼睛”,幼儿能马上指出来眼睛的.位置,还可以边指眼睛边说:“眨眨我的眼睛。”
(二)贴“五官”
1.请一个幼儿上来,按老师出示的字卡给娃娃贴上彩色纸。如教师出示“耳朵”,幼儿就在耳朵边上贴一张彩色的纸,集体讲评。然后请另一幼儿按老师出示的字卡撕下娃娃脸上的彩色纸。
2.幼儿一起来玩“贴五官”的游戏。按老师出示的字卡,用彩纸贴在自己的五官上,又逐张的撕下。这儿“舌头”不能贴,就除外了。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下玩游戏。
(三)找“五官”
1.老师边唱边问:“眼睛在哪里?”小朋友边举起相应的字卡边回答:“眼睛在这里。”看哪个小朋友又对又快,错误的教师要把他指出来。
2.找到朋友一起玩,一个当老师问,一个当幼儿答。然后互换角色玩。教师指导能力弱者。
(四)送“五官”
1.送“字宝宝回家”。老师出示五种器官的家,请三名幼儿把手里的字卡分别送回家。
2.请全班的幼儿一起送“字宝宝回家”。
活动结束:
能干的“五官”
1.带领幼儿集体检查送“五官”的结果,并说说每种器官的作用。
2.小结本次活动情况,告诉幼儿要好好保护自己的五官,让能干的五官发挥作用。
识字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识字4
拟 2 课时
累 计
第 76 课时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读准、书写本课6个生字。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书写本课6个生字。
难点: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简要过程及重、难点的突破
一、 复习巩固旧知。
1、 读生字、新词卡片。
2、 指读韵文。
二、 指导写字。
1、 学生照笔顺提示,自由练习书空。
2、 小组试说。
3、 重点指导:
田:第二、四笔是什麽?书空说笔画。
牛:共有几笔,指名书空,说笔画。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实施修改意见
指导背诵,边背边想象。
指导写好笔画提
精搜彩集创信意息
精彩创意:
学生提前预习,课上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书空、到黑板田字格中板书。
实施修改意见
作实业践设活计动
1、 必做。
(1) 读、背韵文。
(2) 生字四遍。
2、选做:继续观察、了解其它的小昆虫。
实施修改意见
教学札记
孩子天生喜欢大自然,学习本课的热情极高。当我让他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喜欢的昆虫时,教室里就象炸了锅一样。可是,有的学生把老虎、大熊猫也算在内,可见学生对昆虫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给出一个科学的、规范的、正确的答案。
【识字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识字教案08-19
识字-教案10-23
识字的教案08-08
《识字》教案09-20
识字1教案03-29
《识字5》教案07-05
识字一教案06-30
识字精品教案10-11
《识字五》教案09-17
有关识字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