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4-12-30 09:51:08 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优秀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优秀9篇]

语文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三、作者简介。(多媒体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县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读准字词的音。

  2.解释词语。

  五、初读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

  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

  2.讨论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讨赏析。

  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2.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

  1.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2.收集有关夏的诗句及散文。

  附:板书设计。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黄色彩 景美 人勤

  紧张旋律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即能正确理解词义,会读,会写,会打指语,会看口形并学习使用。)

  2、能拼读新音节pu,ping,juan。

  3、正确理解词义,并学习使用词语。

  4、正确地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

  5、正确地朗读句子。

  6、背诵、默写词语和句子。

  7、学习用“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1、学习用“什么、什么和什么都是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2、背诵、默写词语和句子。

  教具准备:卡片图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4个词语的读音。

  2、会正确书写“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4个词语。

  3、学生能认识这几种蔬菜。

  4、学生能看这几个词语的口型。

  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音形义结合。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第4课:看图学词学句(齐读课题)

  二、看图学词语

  1.学习“白菜”

  (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白菜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2.学习“油菜”

  (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油菜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3.学习“卷心菜”

  (1)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出示词语:卷心菜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4.学习“卷心菜”

  (1)教师再联系实际,问学生这是什么?

  (2)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芹菜。学生齐读,小组读,个别读。

  5.学习“马铃薯”

  (1)教师出示马铃薯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教师出示拼音和图片,马铃薯。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三、巩固词语

  1、师生齐读词语:、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

  2、教师指名朗读

  3、小组朗读,个别朗读

  4、游戏巩固法:(1)一个学生拿词语卡片,一个学生找图片。

  (2)一个学生拿拼音,一个学生找词语,一个学生找图片。(3)教师读词语,学生找词语卡片

  (4)教师说词语,一个学生找词语卡片,一个学生找图片,一个学生找拼音。

  5、师生齐读词语。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

  2、学生自己书写,教师指导

  3、学生上来书写,教师纠正错误

  4、教师讲解书写的笔顺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白菜、油菜、卷心菜、芹菜”词语,再一次来朗读。

  2、作业:

  (1)词语各抄写三行。

  (2)生字各写三行。

  (3)书写笔顺抄写三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葱、姜、蒜、蔬菜”4个词语的读音。

  2、会正确书写“葱、姜、蒜、蔬菜”4个词语。

  3、学生能看图认识这几种实物。

  4、认识偏旁绞丝旁。

  教学重难点:生字词的音形义结合。

  教具准备:挂图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第4课:看图学词学句(齐读课题)

  二、看图学词语

  1、学会“葱”

  (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葱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2、学会“姜”

  (1)教师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出示拼音和词语姜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5)学生齐读,教师纠正读音错误。

  3、学会“蒜”

  (1)出示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

  (2)出示词语:蒜

  (3)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读,个别读,学生齐读,开火车形式读。

  4、学会“蔬菜”

  (1)教师出示所有图片,问学生这是?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词语:蔬菜。

  (2)教学“白菜是蔬菜、油菜是蔬菜”等。

  三、巩固词语

  1、师生齐读词语:、苹果、梨、桃子、葡萄、西瓜、橘子、香蕉、菠萝

  2、教师指名朗读

  3、小组朗读,个别朗读

  4、游戏巩固法:(1)一个学生拿词语卡片,一个学生找图片。

  (2)一个学生拿拼音,一个学生找词语,一个学生找图片。

  (3)教师读词语,学生找词语卡片

  (4)教师说词语,一个学生找词语卡片,一个学生找图片,一个学生找拼音。

  5、师生齐读词语。

  四、书写指导

  1、教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葱、姜、蒜、蔬菜”

  2、学生自己书写,教师指导

  3、学生上来书写,教师纠正错误

  4、教师讲解书写的笔顺

  五、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葱、姜、蒜、蔬菜”4个词语,再一次来朗读。

  2、作业:

  (1)词语各抄写三行。

  (2)生字各写三行。

  (3)书写笔顺抄写三行。

语文教案 篇3

  话题新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我们设计了“背起行囊走四方”的活动内容,旨在通过观览祖国山水,感受家乡和祖国的美好,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锻炼独立生活能力。

  于是设计了:

  1、说一说:去过的地方,描述你的观感。

  2、看一看:分类展示照片,天家共享美好瞬间。

  3、查一查:进行网上旅游,浓缩各地旖旎风光。

  4、夸一夸:小组推选代表,介绍家乡名胜古迹。

  5、写一写:以“风景这边独好”为话题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6、想一想:活动体会。

  设计意图

  学习期间组织长途旅游十分困难,因此我把设计重点放在对当地旅游资源的挖掘上,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自由组合分成小组实地察看旅游景点,领略当地风光,重点是搜集该景点人文材料,如历史沿革,文化精品,独特风情,开展“这个周末去哪里”活动。设计一日游路线图。

  比如采用中轴线考察西安的旅游方案,从最南到最北,承载着西安城历史上最重要的建筑,这些建筑凝聚着怎样的历史内涵和建筑知识,请教历史、政治老师;请教计算机老师,在电脑上做网状图来表达线路选择的优势,插入动画及具体时间设置,试图用定量方法说明观点,请英语老师帮助他们加上增添英文解说,以增添吸引力,请生物老师教制作植物标本,请语文老师辅导说服别人的技巧……

  将搜集到的`材料按一日游路线图顺序编辑之后再命名,最好制成网页。

  同学之间网上交流,网上观览,评出最佳旅游路线,考虑时间(一日内完成)、价格(比较各旅行社价格)、文化内涵,对旅游点做客流量趋势分析,选中的小组就是本次旅游的讲解员。

  在游览途中积累有关知识,可进行一个楹联收集活动,畅谈旅游感受。

  之后以“风景这边独好”为话题,写一篇介绍家乡风貌的文章。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识记本课中表示玩具和游戏名称的词,积累“经常、举行、曲曲折折、冰天雪地”等词语,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的方法。

  3.指导学生完整地说一句话和一小段话,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话技能。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是活动的主人,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完成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

  2.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参与,最终完成知识的构建。

  3.通过及时评价和总体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朗读课文,让我们农村学生体会农村孩子自豪快乐的感情。

  2.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增强农村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游戏激趣:拍手游戏。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示“游”字的字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课件出示:识字方法)

  3.小组交流自主识字成果。

  4.指名分段读文,及时评价。

  5.学习词语。

  1)课件出示第一部分词语。

  (1)小老师教读。(师正音,并点拨多音字的认读)。

  (2)同桌互读。

  (3)开火车读。

  (4)去掉拼音,分组赛读(座位组、男女组)。

  2)课件出示第二部分词语。

  (1)你发现了什么?

  (动作+名称)

  (2)做连线题

  (3)你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补充,生自由说

  ___手绢 ___皮筋 ___象棋 ___谜语

  学______ 织______ 擦______ 捡______

  6.现在把生字宝宝放回到课文里,你还能认识它们吗?齐读课文。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你们是怎么记住这些字宝宝的呢?(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的课件)

  2.同桌讨论。

  3.全班交流,师点拨。

  4.指导书写。

  (1)“形”。

  ①读音,后鼻韵母。

  ②字形,学会观察。

  ③书写,师范写,生书空。

  (2)“夏”。

  ①与形近字“复”比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夏”?

  ②老师范写,学生观察。

  ③学生在作业本上写一个。

  5.选择你喜欢的生字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引人课题

  1.谈话导入,直入主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出示字词,指名读、齐读。

  三、整体感知

  1. 指名读课文,正音。

  2. 学生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 汇报交流。练习用“读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_________。”

  四、 品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说说孩子们都玩了什么游戏和玩具?如果能按照下面的句式来说,你就最棒了。

  ________,孩子们在________。

  (什么季节) (哪里)(干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并指导朗读。

  五、 读写结合

  1. 出示例句。

  夏天,我们喜欢自己做抄网,去河边捉小鱼和小虾。

  ______,我们喜欢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喜欢_______,_______。

  2. 仿照例句自己说一说。

  3.同桌讨论交流。

  4. 全班汇报交流。

  5. 师小结。

  六、 拓展延伸

  同学们放学回家后,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交流,听听他们小时候玩过什么玩具和游戏。

  七、 写字练习

  选择自己认为最难写的字,在课堂练习本上书写

  板书设计:

  我们的玩具和游戏

  春:编花环 吹口哨

  夏:做纱网 捉鱼虾 打水漂 赛游戏

  秋:制木枪 玩打仗 捉迷藏

  冬 :堆雪人 打雪仗 钉雪橇

  抽陀螺 丢沙包

语文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文明礼仪班会课,提高学生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体会文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修养。

  3、人人争做讲文明,讲礼貌的好学生。

  活动重点:提高学生对文明礼貌的认识。

  活动难点:能适时适地适用文明语言及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动准备:1收集礼貌用语和平时这方面做得好的典型事例。

  2搜集文明礼貌儿歌、歌曲。

  3排练有关讲文明、讲礼貌方面的节目。

  活动形式:班会形式

  活动内容:小品表演、读儿歌、讲故事、歌曲等。

  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知书达礼的好少年,让“文明之花”开在我们的校园。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一年级“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我们是祖国的小雏鹰,

  主持人乙:文明之花在心中开放。

  主持人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

  主持人乙: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的人。

  主持人甲:做文明的人要有良好的行为,

  主持人乙:做文明的人要有良好的习惯。

  主持人甲:做到这些,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主持人乙:做到这些,养成教育是关键。

  下面先请大家欣赏小品“一张废纸”。(第一小组学生表演,革除乱扔垃圾的陋习)

  主持人甲:这个小品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希望同学们在笑过以后,能用实际行动给“文明”一个完美的答案。

  主持人乙:讲文明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做的,同学们,请看相声“卫生小标兵”。(第二小组学生表演,革除随地吐痰的陋习)

  主持人乙:谢谢同学们的表演,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应该象他们一样讲文明,懂礼貌。

  主持人甲:朝霞托着红日,徐徐从东方升起。

  主持人乙:一个光辉灿烂的日照洒满大地。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第四小队表演的故事:“友好相处”(与同学之间要加强友好、团结、要助人为乐,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更不能动手打人,骂人,不说粗话,脏话,待人礼貌、和气。)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身为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各项纪律,不但要做个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学生。我们开展的礼仪教育活动为中心的'班会,其中语言美是文明的重要表现,下面我们集体拍手说儿歌。

  1、礼貌用语

  同学们,都知道,礼貌用语记得牢。

  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

  分离时候别忘把手招。

  影响别人,“对不起”,

  回答要说“没关系”

  从小讲文明,懂礼貌,

  大家夸我是个好苗苗。

  2、一点儿

  每天早晨起早点儿,胸牌领巾戴齐点儿。

  见到老师礼貌点儿,打扫卫生积极点儿。

  楼道走路安静点儿,上课听讲专心点儿。

  发言声音洪亮点儿,作业写得工整点儿。

  帮助同学热心点儿,同学之间友善点儿。

  接受批评虚心点儿,改正错误及时点儿。

  益智游戏多玩点儿,课外好书多读点儿。

  爱护花草主动点儿,文明歌谣记牢点儿。

  3、校园“文明礼仪三字歌”

  主持人甲:文明不仅表现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说话文明,还表现在不乱花零钱,下面就请同学们欣赏小品“一元钱”。

  主持人乙:讲文明,是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应该做的,在我们的身边,讲文明的榜样随处可见,我们要“革除五陋习,塑造五形象”,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

  主持人合: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

  下面请老师做总结。

  老师小结:同学们,祝贺你们成功的召开了这次班会。希望你们能以此为契机,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文明,用文明,真正成为21世纪,文明的小主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宣布“争做文明礼仪小学生”主题班会结束。

语文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儿童对韵,读起来琅琅上口。读了课文,看了插图,孩子们就会感到大自然多么美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绿树红花、万紫千红……我是大自然的主人,我爱美丽的大自然。

  设计理念:

  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并对大自然的热爱,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读“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读生字、会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

  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大屏幕放影大自然的景色)

  生:边看边说。

  3.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3一课。齐读《识字3》,看看里面有哪些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了以后,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

  2.反馈

  (1)学生上黑板写字。

  (2)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3)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认读生字

  师:谁能把你圈出的生字宝宝读给大家听听?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正音:(重点:“霜”“蜂”)

  师:生字宝宝想回家,你送他们回家好吗?

  三、读课文感悟。

  1.先自己读,再找好伙伴读。

  2.读后说说课文跟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指导发现课文是对对子形式)

  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这种课文的形式,我们中国叫对对子。

  四、再读课文,激发兴趣。

  1.师生交叉读。

  2.生生交叉读。

  3.学生下座位找伙伴玩对对子游戏。(边读边拍手。)

  五、生字巩固。

  1去音节读生字。

  2.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六、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黑板上小朋友写的'词语中,请你选一个,为它配上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一、在创新中巩固练习。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选了自己喜欢的词,配上了图画。请小朋友拿出交流展示一下。

  1.小组交流。

  2.上台展示。

  3.说说课文中两幅该用上哪个词语?

  二、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喜欢大自然的心情)

  1.个别。

  2.开小火车。

  3.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读读课文中的对对子。

  2.分组自编对对子。

  3.反馈。

  例:春对夏,例:上对下,

  秋对冬,后对前,

  白云对红日,天涯对海角,

  新月对彩虹。南北对东西。

  四、练习写字。

  1.认一认。(观察“描一描,写一写”)

  2.说一说。(我会写的字)

  3.练一练。(上台展示)

  4.评一评。(优秀作业)

  五、作业延伸。

  每人收集对对子,存放成长记录袋。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将本组课文与以前学习过的描写动物的课文从内容和写法上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会在阅读中总结和反思,不时提高阅读能力。

  2.积累古诗。

  3.通过阅读相关的动物书籍,继续了解动物故事,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做好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的延伸。

  课前准备:准备丰自恺的《白鹅》、老舍的《猫》、布封的《松鼠》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我们以前学习过许多描写动物的课文,例如丰自恺的《白鹅》、布封的《松鼠》、老舍的《猫》,同学们还记得课文的.内容吗?(同学简单交流)

  2.现在我们再次阅读这些文章,感受一下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再次自主阅读《白鹅》《猫》《松鼠》)

  3.我们学习的本组课文也是描写动物的文章,现在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一下,回顾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同学浏览本组课文)

  4.本组课文和以前学习的描写动物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小组选择其中的两篇进行合作学习,找出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完成下表:

  课题内容相同点内容不同点写法相同点写法不同点

  (2)小组长将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准备在全班汇报。

  5.班内交流汇报

  (1)名小组长将合作学习的结果汇报给全班同学。

  (2)一名小组长汇报完毕,其他同学互相补充,发表看法。

  (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6.教师总结

  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比较,在比较中总结,在比较中反思,这样才干不时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案 篇8

  重点

  1.体味理解“散”的材料通过“线”(散文的“神”,即散文的主题)有机组合的方法,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

  2.认真把握本文的线索。

  3.学习本文生动、风趣、口语化的语言。

  难点

  本文“人称错位”的写法和作用。

  教学过程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5分钟),并概括回答:本文共写了几件事?(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概括)

  2.讨论哪些是详写?为什么要详写?

  提示:(1)妈妈坐月子;(2)熄灯前与熄灯后;(3)“学玩”;(4)爸爸的鼾声是详写。这些之所以详写,是因为最能突出表现主题。

  3.速读课文(两分钟)回答:

  (1)写的是哪一类的事?这些事有哪些共同特点?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得起来?请学生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举例说明。

  提示:本文写的都是家庭生活琐事。这些事的共同特点是:充满情趣。反映了“我”的

  家庭生活和谐的.情趣。(具体事例略。)

  (2) 由(1)可以看出,这篇散文的“散”的材料,是通过一个什么线索贯患起来的?(参见教材分析~文章思路)

  (3) 想一想,除了“情趣”这条主线之外,还有没有另外一条线索,这篇文章记述的事件是谁观察到的?这是否有助于找到另外一条线索?

  提示:这篇文章的所有事件都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我”的亲闻亲见。所以“所闻所见”应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正是由于我的亲闻亲见,才使事件那样生动,真实可信。

  (4)“所闻所见”这条线索对于有机地组织材料有什么作用?

  提示:文章作者“剪辑”了十多个家庭生活“镜头”这些镜头都相对独立,作者在写作时有时,有时也没有着意安排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过渡。但我们读来并无割裂之感,而是很自然,很顺畅。这除了“情趣”主线的贯串作用外,“所闻所见”这条线索也起了重要作用。因为每件事都是通过“我”发生的,我是第一“证人”,所以真实可售,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我儿子一家》。无论讲哪一件事,都无需着意过渡。

  4.这篇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请学生结合课文举例,并稍加分析说明。

  提示:因为文章以一个五岁孩子的眼光和身份写的,所以口语化,天真、生动、活泼、新颖是其重要特点。这是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当然这个世界就是清新的,美好的,纯真无邪的,而又天真有趣的。(具体事例略)

  5.文章作者是舒婷,儿子却成了第一人称,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教学难点:人称错位) 如果把人称改一改,让作者(文中的妈妈)做第一人称,儿子做第二人称,效果会如何?试改文章第3段,把改前与改后的表达效果比较一下,看哪一个更好。(让学生改写第三段,然后进行比较)

  提示:这样安排便于把文章写得生动有趣。因为孩子的眼光和笔法与成年人存在很大不同,孩子有孩子的特点和优势,作者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特点和优势,使得文章生动、活泼、天真、风趣。

  6.归纳总结。

  ①文章线索 ②文章主题 ③文章语言特点 ④文章人称的妙换。

  提示:让学生归纳,不再赘述。

  手段

  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朗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可将下列13件事情用糖葫芦形状的图标串起来,如图示意。

  线索:情趣

  1. 妈妈坐月子:①妈妈好胃口 ②“胎”教 ③爸爸“嫌”我是男孩儿 ④起名字。

  2. 妈妈是灯泡厂的

  3. 背作家姓名能得大奖

  4. 爸爸的鼾声

  5. 家中来客

  6. 妈妈的“三怕”

  7. 脑袋与板车把手

  8. 熄灯前与熄灯后

  9. 妈妈“怕”爸爸

  10. 一个孩子和五个孩子

  11. 唐阿姨的猫死了

  12. “学玩”

  长大不讨老婆了

语文教案 篇9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情意目标: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协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课时布置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读通读准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条理。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再次读题目,读出你的感受。你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课文中的物(水罐)会像人一样说话,这种写法叫拟人。

  3、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我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带有生字的词或不懂的词。

  2、检查自学效果。

  读词语。水罐 完好无损 日复一日 不由 骄傲 羞愧 渗出 浇灌 花瓶 欣赏 道歉 漏掉

  分自然段读课文,评价。

  三、掌握故事内容。

  1、方法指导。(先概括各自然段内容,然后连成全文主要内容)

  2、逐段概括主要内容。指读、自读、齐读,讨论交流。

  第一自然段:挑水工用两个不同的水罐挑水的不同结果。

  第二自然段:破水罐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让它回家时注意路旁的花儿。

  第三自然段:破水罐再次向挑水工道歉,挑水工告知是它的裂缝漏出的水浇灌了美丽的花。

  (在充沛了解段意后,用自身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议:挑水工的两只水罐有什么不同?

  2、自由练读,读出两只水罐的不同。

  3、指名朗读,评议。(朗读时强调:有裂缝,完好无损,满满的,只剩下半罐水)

  4、对比朗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五、识记生字。

  1 自学生字表里的生字,描红“罐、傲、愧、灌、瓶”,考虑怎样记住。

  2 交流各自的识记方法。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誊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协助学生正确看待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一路花香》这篇课文,你还记得这些词语怎么读吗?读读词语。

  水罐 完好无损 裂缝 骄傲 羞愧 漏掉 道歉 欣赏 浇灌

  2、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我们知道寓言是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的。《一路花香》这则寓言故事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课文。(生读课题)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身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时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相机板书:十分羞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褒扬:找的真准,对破水罐的心情掌握得很好。)

  (二)体会“羞愧”

  1、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羞愧)“羞愧”是什么意思?(以为自身做错了事,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十分羞愧可见程度更深。能从课文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到水罐因什么而羞愧?(读一二两小节)

  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而羞愧。

  过渡:因为自身的裂缝,使自身比不上好水罐的`价值而羞愧;因为自身的裂缝使挑水工白费力气而羞愧;因为自身的裂缝使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羞愧。当破水罐感到十分羞愧的时候那只好的水罐却怎么样呢?

  想象一下,当好水罐遇到破水罐时它会对破水罐说什么?面对那只完好的水罐,破水罐不只会羞愧,还会怎样呢?

  2、指导朗读: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能不能把破水罐的羞愧心情读出来呢?(指名3人读,齐读。)

  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请一组)

  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挑水工?一只怎样的破水罐?

  (二)体会“一丝快乐”?

  1.读第三小节,说一说。因为羞愧的破水罐不久又有了“一丝的快乐”。

  2.“美好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请把想象到的用生动的语言说出来。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用什么词语来赞美这景象。

  描述:多美的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一朵朵,一簇簇地怒放着。走在这条小路上,可以欣赏一路美丽,一路花香。

  4.假如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5.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破水罐和你们一样被美丽吸引,它不由有了那么一点快乐。

  (三)体会“伤心”

  1.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读第三小节想一想,说一说。(出示: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身的裂缝而自卑,为自身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2.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这次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四)体会“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羞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

  2.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

  3.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

  三、揭示寓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9-04

语文的教案11-16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精品语文教案范文语文优秀教案04-11

语文园地的语文教案08-08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8-05

语文《台阶》教案02-18

语文复习教案02-28

语文园地教案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