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中教案汇聚

时间:2024-12-19 08:20:53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中教案汇聚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中教案汇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中教案汇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2、能力目标:鉴赏“梦游”的意境;。

  3、情感目标:领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2、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傲岸性格,体现他道家风骨、儒家风范。

  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

  主要教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抓关键字把握文脉,抓意象体会诗情,抓关键语段感悟意境。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时: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和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共同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他用自己的一生述说着传奇,在他身上体现了盛唐时期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他是一个具有道家风骨的道士,也是一个具有儒家风范的儒士,又是一个行侠仗义的侠客,更是一个连喝酒都能喝出气势、喝出个性的酒仙,就是这样一个奇人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梦呢?让我们共同品读这首诗。

  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明确文章思路。

  二、师生配合诵读全诗。

  1、学生齐读第一段。

  2、教师诵读梦境。

  三、置身诗境,鉴赏梦境。

  1、介绍鉴赏方法。

  2、分层次鉴赏梦境。

  3、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

  (1)提问:“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

  明确:急切兴奋之情。

  (2)提问:“照”、“送”写出什么?

  明确: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4、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

  (1)提问:“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

  明确:高峻。

  (2)提问:“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

  明确:诗人忘情山水之态可掬。

  5、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

  (1)提问: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

  明确: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2)提问: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

  明确: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3)思考讨论: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四、分析梦醒时分感受。

  1、分析“忽魂悸以魄动……使我不得开心颜!”

  明确:梦幻破灭后的失意。

  (2)提问:洞天之游的神奇对这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明确:反衬梦幻破灭后的失望,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五、梦后感慨。

  1、提问: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明确:世事虚幻无常,流露了人生如梦的感伤情绪。

  2、提问:“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明确:蔑视权贵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师:诗人追求人格独立性自主性,我的地盘我做主,反对封建专制社会对人性的一种羁绊和束缚,不依附于任何权贵门第权威的基础上,来自己决定自己的思想、行为、个性。这也是以李白为代表盛唐知识分子最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和精神遗产。

  六、讨论: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1)大胆的夸张。

  (2)奇特的想象。

  七、结束全文。

  板书:

  一、梦之由现实天姥神奇雄峻景仰向往对比夸张。

  二、梦之境梦到剡溪清幽寂静兴奋、轻松愉快。

  登山奇景壮美奇绝陶醉、乐而忘返。

  夜间景象离奇险怪迷惘、惊悚。

  神仙洞府绚烂辉煌极度兴奋、愉快。

  梦境消失无限哀痛、留恋。

  三、梦之感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中教案汇聚】相关文章:

《梦游天姥吟留》注音07-17

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高中教案10-14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08-27

有关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案10-21

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中教案09-09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10-23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读音11-26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美景07-09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情感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