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时间:2025-06-10 11:06:24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精选5篇)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1

  活动目标:

  1、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2、探究云和风的关系。

  3、使幼儿对探索雨的形成感兴趣。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小水滴旅行》,云和风头饰,纸和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

  小花,小草,小树,小鸟和小朋友都说太热了,要被晒干了。帮他们想办法。

  二、欣赏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三、探究雨的形成。

  1、下雨云帮了什么忙?(许多云聚在一起,负荷太重,变成雨滴往下落)

  2、云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怎么会聚在一起?(水蒸汽往上升变成了云,天空中有很大的.风,吹得云很冷很冷,它们漂啊漂就聚在一起了。)

  3、水蒸汽是怎么形成的?(江河里的小水滴被太阳晒得暖暖的,它们变成水蒸汽往上升)

  四、画雨形成的循环图。

  1、讨论。

  2、分组合作画雨循环图。

  五、游戏:云彩和风儿

  幼儿演风和云。

  扮演“风”的幼儿站在周围一圈,用力吹气,扮演“云”的幼儿先表现出各自的形态,然后慢慢聚集在一起。当所有的云聚在一起时,发出“哗啦啦”的雨声。

  活动反思:

  活动设计思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图片、欣赏课件、游戏表演,一环紧扣一环,过渡也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题。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至始至终都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极个别幼儿虽然做似端正,却没有主动发言,他们应成为老师关注的焦点,要想办法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了解“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太阳头饰一个、小雨滴头饰若干、酒精灯一个、水一杯、玻璃片一块、教学课件、录音机。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小雨滴旅行进入活动室,组织幼儿坐好。

  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下雨的情景),引导幼儿边看边思考:“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允许幼儿充分想象与猜测。

  2、老师做实验,请幼儿观察,并随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点燃酒精灯(注意点燃的方法),把烧杯中的水进行加热,并让幼儿仔细观察烧杯中的水,说说发现了什么?

  3、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小结:水热了就会产生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提问幼儿:你还在哪里见过水“蒸发”现象?

  5、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提问:热水倒在杯子里,用玻璃片盖在杯子上,会发现什么?

  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幼儿讨论后回答)

  6、教师小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7、让幼儿重新看录象,听故事,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

  8、教师与幼儿讨论雨的危害与好处。

  9、做游戏:“太阳与小雨滴”

  分给幼儿小雨滴头饰,教师扮演太阳。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交代游戏规则:太阳出来,小雨滴蒸发了,太阳下山了,水蒸气遇冷变成小雨滴了。

  10、发给幼儿图画纸,让幼儿添画小雨点。

  延伸活动

  区域活动时继续添画。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3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初步了解雨水形成的自然过程。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二、适用年龄

  3-6岁幼儿

  三、所需材料

  清水

  热水壶(或热水)

  冰块若干

  透明玻璃瓶一个

  食用色素(可选)

  四、活动流程

  1. 引入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思考:“你们知道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吗?”“下雨前,我们会看到什么变化呢?”以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

  向孩子们简单介绍水循环的概念,特别是蒸发、凝结的过程。可以使用图片或者动画辅助说明,让知识更加直观易懂。

  3. 实验演示

  准备阶段:向透明玻璃瓶中倒入适量清水,并加入几滴食用色素(如果使用的话),然后将瓶子放入装有热水的大容器内加热。

  观察阶段:当瓶内的水开始变热时,在瓶口上方放置一块冰。此时,孩子们可以看到瓶子里上升的蒸汽遇到冷的冰块后会凝结成小水滴,就像云朵中的水分遇冷凝结一样。

  讨论阶段:引导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现象,比如“你看到了什么?”,“这些小水滴是怎么来的?”等,帮助他们理解这个过程与实际降雨之间的联系。

  4. 总结分享

  请几位小朋友分享自己从活动中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孩子们回家后继续观察天气变化,尝试着解释给家人听。

  五、注意事项

  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可能难以完全理解复杂的科学原理,因此重点在于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验难度及复杂度,使之更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知道水循环的基本概念。

  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透明玻璃杯、热水、冰块、塑料薄膜、橡皮筋

  雨的形成动画或图片

  雨滴形状的贴纸、彩笔、画纸

  轻快的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雨声录音,引导幼儿闭上眼睛聆听,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雨是从哪里来的呢?”

  图片展示: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幼儿描述雨天的景象。

  2. 实验探究(15分钟)

  实验演示:

  在玻璃杯中倒入热水,观察杯口是否有水蒸气。

  用塑料薄膜盖住杯口,用橡皮筋固定,并在薄膜上放几块冰块。

  引导幼儿观察薄膜上的变化(水珠凝结)。

  讨论分享:

  提问:“薄膜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水珠?”

  简单解释:热水蒸发变成水蒸气,遇到冷的薄膜后凝结成小水珠,就像天上的云遇到冷空气变成雨一样。

  3. 动画学习(10分钟)

  播放动画:通过动画展示雨的形成过程(水蒸发→水蒸气上升→遇冷凝结成云→云中水滴增大→下雨)。

  互动问答:

  “云是怎么形成的?”

  “雨是怎么从云里落下来的?”

  4. 创意表达(10分钟)

  绘画活动:发放画纸和彩笔,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雨和彩虹。

  贴纸装饰:用雨滴形状的贴纸装饰作品,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

  5. 总结延伸(5分钟)

  回顾总结:与幼儿一起回顾雨的'形成过程,强调水循环的重要性。

  环保教育:提问:“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水资源?”

  家庭任务: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记录是否有雨。

  四、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和动画的结合,幼儿能够直观地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在创意表达环节,幼儿通过绘画和贴纸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对雨的认知。未来可增加更多互动游戏,如“雨滴接力赛”,增强趣味性。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 5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认识水循环的四个主要环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技能目标:通过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珍惜水资源,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准备

  角色扮演道具(小水滴头饰、太阳、云朵、雨伞等)

  手工材料(蓝色卡纸、棉花、胶水、剪刀)

  水循环流程图

  节水儿歌《小水滴》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儿歌导入:播放节水儿歌《小水滴》,引导幼儿跟唱,提问:“小水滴去了哪些地方?”

  问题引导:“你们知道小水滴是怎么变成雨的吗?”

  2. 角色扮演(15分钟)

  分配角色:

  幼儿分组扮演小水滴、太阳、云朵、雨滴等角色。

  情景表演:

  小水滴(幼儿)在地上被太阳(教师)晒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

  水蒸气(幼儿挥动手臂)遇到冷空气变成云朵(幼儿用棉花装饰身体)。

  云朵里的水滴越来越多,变成雨滴(幼儿跳下“云朵”,模拟下雨)。

  互动讨论:

  “小水滴是怎么变成雨的?”

  “雨落到地上后去了哪里?”

  3. 手工制作(15分钟)

  制作水循环模型:

  用蓝色卡纸剪出河流、湖泊的形状,粘贴在底板上。

  用棉花制作云朵,用胶水固定在“天空”位置。

  用彩笔画出水蒸气上升的箭头和雨滴落下的线条。

  作品展示: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鼓励。

  4. 儿歌巩固(5分钟)

  再次播放儿歌:引导幼儿边唱边做动作,加深对水循环的`理解。

  提问互动:

  “儿歌里说了哪些保护水的方法?”

  “我们平时可以怎样节约用水?”

  5. 总结延伸(5分钟)

  情感升华:强调水是生命之源,鼓励幼儿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

  家庭任务:发放“节水小卫士”任务卡,记录一周内家庭节水行为(如关紧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

  四、教学反思

  角色扮演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增强了参与感。未来可结合户外观察活动,如雨后观察积水蒸发,进一步深化认知。同时,需加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环保习惯。

【幼儿园雨的形成教案】相关文章:

最新《雨的形成 》 教案10-22

大班科学雨是怎样形成的教案10-17

地形雨形成原因10-21

流星雨是怎样形成的07-10

雨教案幼儿园03-06

6的形成教案10-09

4的形成教案05-28

6的形成与数数教案06-25

4的形成教案05-28

6的形成教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