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案

时间:2022-10-21 15:16:42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品德与社会》教案锦集9篇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是农村和城市共同的发展方向。

  2.了解直接选举所带来的各种积极变化。

  3.进一步增进对于民主选举制度优越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

  1.导入。“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大家提名、大家投票的方式选举了班委会。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地方也通过这样的方式选举带头人?(村委会和居委会)同学们还共同讨论了班级建设的计划,这就是‘民主管理’。不过,班集体的民主管理不仅是讨论计划,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究竟应当怎样做呢?让我们一一看大人们是怎样做的。”

  2.讨论活动。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23页,然后提问:“虎子的来信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的调查都提到民主管理的方法,具体有哪些呢?”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里面所提到的具体事例来说明,比如,村委会的通知说明了遇到大事要大家共同讨论,不能几个人说了算;村委会的账目公开,是接受大家的监督,可以避免乱花钱;自己制定道德公约,能够促进村民自我约束,等等。

  3.探究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村委会和居委会采用的方法,哪些是在班级里进行民主管理可以采用的;教科书上乐乐和他的同学们从居委会学到了什么,学生可以怎样做等。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推举代表介绍讨论的结果,其他组员可以做补充。教师通过,鼓励学生付诸实践。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的认识,感受祖国的博大。

  3、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人们的生活习惯。

  课时:一个课时。

  教学活动与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阅读一下书本16~17页的内容,并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两幅统计图表示什么

  二、探究活动:认识统计图。

  三、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来讲授统计图所传达的思想。

  如:

  我国降雨量最少的地方在那里最多的呢降雨量最多,最少是什么意思呢……

  我国年平均气温最高的是在那里年平均气温是什么意思呢……

  四、问题讨论:为什么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地方不是在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方呢(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适当指导。)

  了解不同温度地区的人的不同生活习惯。

  五、教师小结。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少先队活动的意义,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养成乐于参加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态度,增进对社区的情感。

  3、学会从既定目标出发,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教学准备

  请学生制定“社区少先队活动计划”

  2、

  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社区少先队吗?听说过社区少先队活动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可向学生介绍社区少先队。并告诉学生:“同学们也要进行一次社区少先队活动,为自己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己的贡献。”

  2、布置任务。“课前,同学们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计划,我们的社区少先队活动就是要实现这些计划。”教师提醒学生,要把计划变现实,需要付出许多努力。首先,应该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请每个小组简单说一说,他们的计划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教师根据事先了解到的情况和考虑,帮助每个小组明确他们应该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3、小组准备。各个小组为自己计划地实施做准备工作。

  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地计划内容,一级今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其他同学和教师就此提出补充意见。

  5、教师。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施

  布置作业:

  1、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准备工作。

  2、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计划。

  3、询问家人对自己所在社区有哪些具体的希望,并写在书中。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4

  (一)学生准备

  课前通过自查、调查、访问,了解身边的人(包括同学、朋友、家长、老师甚至陌生人等)曾经有什么不诚信的行为;准备几个有关诚信的故事或几条格言。

  (二)教师准备

  收集古代、现代有关诚信的故事;准备几条有诚信格言的条幅。

  本课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思考并认识诚信在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2.以诚信为标准反思和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找出差距与不足。

  3.牢固树立做诚信人的信念。

  教学结构

  1.导入: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或《曾子杀猪》等。

  2.汇报: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2]发生在家里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3]学校、班级里不诚信的人和事。

  3.讨论:不诚信的危害。

  4.解决问题:给同学写建议;送格言;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

  5.,布置课后练习

  六、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深情并茂地讲《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

  (二)汇报、讨论采访与调查的结果:课前采访的身边的人的不诚信的行为表现。

  [1]组长汇报课前布置的采访、调查等情况。

  妈妈为她有这样的好儿子感到骄傲。

  我也想起了这样一段话“拥有诚信,一根小小的火柴可以燃亮整个星空;拥有诚信,一片小小的树叶可以倾倒整个季节;拥有诚信,一朵小小的浪花可以掀起整个海洋。”

  [2]社会上存在的不诚信的人和事

  诚信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事给你印象最深刻?

  过渡:这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不诚信的事例。那么,在我们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

  [3].讨论:学习上不诚信的危害。

  (1)学生上台讲古今中外严谨治学的故事。

  (2)小组交流、讨论考试作弊的危害性。

  (3)学生代表陈述自己的看法。

  (三)、阅读课本,了解图意

  看书上的插图,谈谈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看法?

  乐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处理的?你有什么看法?

  假如说你跟别人真承诺了一件事,经过一段的思考你反悔了,发现这件事不对了,这时候你还去做到吗?

  假如你对他承诺的事是错的,不能做的,你得讲哥们义气,你还得去?

  还要去,去跟他一起做那件坏事?

  噢,那我明白了,所以说“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诚信的、美丽的故事。诚信,说它大,大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命运,说它小,就是我们身边的点点滴滴。我们不用喊那么高的口号,其实我们身边的小事真能做到“说到了做到,承诺了兑现”,“是真理去坚持,是谬误去斗争",就是好样的!

  (四).提高认识见行动

  (1)写格言,送格言

  同学们课前准备了一些有关诚信的格言,也有的人创作了格言,要送给好朋友。下面大家先交流一下。

  你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2)尝试给同学写建议

  老师分发精美的小卡片,针对同学平时的言行,写一写你的建议,提出你的希望。然后,把卡片郑重地送到对方的手中。

  (3)与“诚信”握手,争当“诚信星”,制作“诚信卡”

  为自己列出“清单”,请同学督促自己今后要做到的条款。如果都能做到了,就给自己帖上“诚信星”。

  (五).,布置课后练习

  1.教师:

  诚信的品质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用诚信来要求自己,也用诚信来要求自己的朋友、同学和其他身边的人,并做到持之以恒。

  2.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自己的“诚信卡”,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和督促。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记录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练习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需要的白纸。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将上节课出来的调查记录绘制成草图。

  2、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书48~49页,并说明:乐乐他们在调查过程中还想到了小弟弟、小妹妹,并把有关小弟弟、小妹妹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的说明。今天,我们也要做同样的事情。

  3、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挑出来制作成文字或图画宣传品。

  4、教师。肯定学生所画草图及为小弟弟、小妹妹所做的提醒。

  5、布置作业:将自己为小弟弟、小妹妹制作的文字或图画宣传品送到低年级课室,并向他们做简单介绍。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俄罗斯的社会概况、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第96~97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一节课,透过格林和安徒生的家乡,我们了解的只是部分欧洲的状况。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在欧洲占有很大的面积,这就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

  2.识图练习。在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上查找俄罗斯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45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上的图片。教师将自己准备的材料也给学生。

  思考:(1)俄罗斯的国旗、国徽有什么含义?(2)俄罗斯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4)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有什么特点?(4)俄罗斯著名的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什么特点?(5)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4.交流与讲解。让学生根据前面活动充分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俄罗斯是我国的近邻,两国人民有着长久的友谊和交往,同学们可能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情况,大家可以交流一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并且给予必要的补充与纠正。

  6.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1.要准备好有关俄罗斯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2.要准备好世界政区图、两半球图。

  3.教学中对俄罗斯的介绍,不要搞成地理知识介绍,也不要面面惧到;只要侧重与比较简单的.社会状况、特点和俄罗斯在科学技术、文化技术、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突出成就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预习与探究关于北美洲的社会状况。

  建议

  就学生对俄罗斯的了解程度给予口头。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拓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国所具有的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区的认识和理解。

  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教师也需做同样的搜集工作。

  2、一张加大的世界地图一级与小组数目相同的世界地图若干张,学生人手一份水彩笔。

  教学过程:

  1、导入。“书本6~7页位为我们展示了一组世界上不同国家的社区图片。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看看教科书都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小组交流:将课前搜集反映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以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分小组交流,并在地图中找到大致地址。

  3、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同学所搜集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小组的同学在地图中找找它的大致方位,在再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回答正确后教师将图片贴在较大的世界地图上。

  4、个人制作:画一画自己生活的社区

  5、布置作业观察社区有哪些设施,特别注意观察增添了哪些新设施,并思考这些设施为人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提示: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提问: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过渡: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只能听到声音。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知道应当认真执行集体中经大家民主决策出的行动计划,这是自己的责任。

  2、学会管理自己,形成主动管理自己和参与校内各项工作的意识。

  3、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愿意并主动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服务。

  教学重点: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一说

  1.回忆一年中班级、学校、少先队组织了哪些集体活动,自己参加了其中哪些活动?没能参加哪些活动?没参加的原因是什么?

  2.说一说自己参加活动有哪些体会?

  二、读课文,并思考:

  你对三位同学在一次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满不满?

  组织讨论

  1.三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2.集体做出的决定,是不是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为什么?

  三、引导行为

  集体讨论的时候,我们有积极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和义务,经过民主决策订出的行动计划,我们也有遵照执行的责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你愿意为集体服务吗?

  二、说一说

  1、书中几位同学为集体做事的情景.

  2、在集体生活中,出集体组织的活动外,还有哪些让我们参与的渠道?自己参与过其中的哪些工作?

  3、小组交流:班级、学校的哪些事情可以由我们直接参与?自己参与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收获体会?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三、班级交流

  我们可以参与的事情:

  我们参与的体会:

  我们参与的经验:

  我们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情感交流

  说说自己的收获。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说一说这些同学在集体生活中自我管理的一些做法。

  1、他们在自我管理中做了哪些事?

  2、想想说说:如果是你,你会做吗?

  二、思考说一说:

  学校或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现在没人管或是老师在管的事情,可以由我们自己来管?

  三、讨论交流

  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自我管理?

  四、深化交流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岗位。

  2、说说你怎样来履行职责?

  第四课时

  一、读课文,思考:

  1、看到同学打架,周围的人该不该管?

  2、发现问题后该怎么办?

  二、组织讨论:

  从自身或别人的经历中,你认为集体中类似的“闲事”还有哪些?该不该管?为什么?

  三、小组交流

  在集体生活中,我遇到过哪些“闲事”?是怎样等待的?有什么体会?有哪些经验或教训?

  四、引导行为

  学校,班里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管一管,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出面去做,有些事情可以向老师反映等。作为学校和班级的小主人,多学校的事情,可不能分分内和分外。

  五、指导完成“我的发现和金点子”。

【《品德与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教案07-10

品德与社会小学品德教案08-25

品德与社会的教案11-25

《品德与社会》教案03-08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案07-10

品德与社会教案06-11

《品德与社会》教案范文07-06

品德与社会的教案课件06-12

《品德与社会》优秀教案03-08

品德与社会的优秀教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