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教案

时间:2022-07-05 11:35:01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的秋天的怀念教案四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天的怀念教案4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秋天的怀念教案四篇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最圣洁、最无私的一种感情,学习母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美好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到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而母亲容忍我、体谅我。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我想大家将会对母亲有更多的了解。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填空题,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所填词语的意思。

  当我独自看着窗外的落叶时,母亲(央求)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我勉强同意了,她(喜出望外)。我同意明天去,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然后便(絮絮叼叼)地说了许多话,最后又忽然不说了。

  2、读后试填,一生填,齐读

  3、你从这段话可能看出母亲对我怎样?(关心)从所填这些词可以看出来吗?

  (1)“央求”什么意思?(恳求)母亲央求我去干什么?她为会么央求我?

  (a、联系前文,“她总是说,而我总减不去”怕我不肯;b、我又在看落叶,心情悲哀,让我散心,忘掉烦恼、疾病)

  (2)“喜出望外”什么意思?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这里,母亲遇到了什么出乎意料的喜事?勉强同意,母亲竟这么高兴,说明母亲把我看得很重要。

  (3)“絮絮叼叼”什么意思?形容说话哆嗦,来回地说。

  母亲说了些什么呢?(知道我最爱吃的,记得我童年的趣事)a、对子女的点滴小事都记得,把心放在子女身上。b、我嫌烦,母亲还要说。省略号什么用?(怕我听到“踩”、“跑”这些字,会想到自己不会跑而伤心)c、母亲为什么又忽然不说了?

  (4)找出母亲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

  (5)母亲的四次话,写法不同,一、二句说的话在前,提示语在后;四句说的话在后,提示语在前,第三句没有提示语,表达方式灵活。

  小结:母亲在我脾气暴躁时容忍我、迁就我,在我言语冲撞时,体谅我、迁就我。母亲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体贴入微啊!

  4、让我们分角色读,师读“我”的话,你们读“母亲的话”(叙述的话不读)

  过渡:这样一位对子女病痛关怀备至的母亲,对自己的病又怎样呢?

  三、学习2、5两自然段

  1、课文中两处提到母亲的病,哪两处?

  2、出示“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种程度,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1)母亲病得怎样?(——)

  (2)比较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肝疼得睡不着觉。

  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

  与原文中的句子比,哪一句更能反映母亲病得厉害?

  “整宿整宿”就是整夜整夜,这是说她疼得时间长。

  “翻来覆去”来回翻身,是说她疼得不知如何是好,难以忍受,说明疼得程度厉害。

  “常常”不止一次,是说她疼的次数多。

  (3)母亲的肝病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可我一直都。

  (4)指导读

  3、出示“邻居们把她招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

  过渡:母亲的肝病那么厉害,我不知道,直到邻居们把她招上车时(引读)

  (1)这里连用了两个没想到,中间用“也”字连接。

  (2)先看第一个,我没想到什么?病成那样是什么样?(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可见母亲病得怎样?

  “吐着鲜血”

  病人危险,不由自主血从口中涌出。

  “大口大口”

  血吐得多,吐得猛。

  “还”

  吐得时间长,邻居们未把她招上车前就吐了。

  (3)母亲病得这么严重我没有想到,我也绝没有想到(引读)。

  诀别?(不会再见的分别)

  永远的诀别?(永远不会再见,今生今世不能再见)

  (4)读

  4、母亲生病期间,病得那么厉害,我不知道,后来母亲病得那么严重,那么危险,我却没想到,这是为什么呢?

  a、瞒着我,一直未说,一直未表示出来。

  b、照顾我、迁就我,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屋子)一如既住。

  c、在倒下来前还催促我去看花。为什么瞒着我?

  不想让我担心、难过,

  病体再受折磨。

  小结:母亲有病,病得那么厉害,可她嘴上从未提过一句病痛,脸上从未显出一丝痛苦,夜里她强忍着肝病的折磨,白天她依然操持家务,照顾瘫痪的我。哪怕到了生命的最后,昏迷前还念叼着自己的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5、你觉得这是怎样一位母亲?(无私、高尚,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6、指导读。

  四、学习第三段

  1、描述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公园看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它们在秋天中正开得烂漫,我忽然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2、母亲说了什么话?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3、我和妹妹懂得了什么?

  4、最后一句怎么理解?

  “我俩在块儿,要好好儿活------”

  (1)“我俩”指谁?(我和妹妹)

  (2)我是一个双腿瘫痪的人,我怎样才算好好儿活?(战胜疾病,不自暴自弃,不被病痛打垮,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妹妹是一个未成年人,她怎样好好儿活?(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为什么说“我俩一块儿?”互相依靠、互相支持、互相照顾,顽强地面对生活,活下去。

  5、文章结尾为什么写花?

  (1)照应文章开头。

  (2)原先美好的东西我无心看,我之所以现在看花,觉得花儿很美,很艳丽,是因为母亲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品质鼓舞了我,使我有了生活的勇气,要做生活的强者,像母亲那样热爱生活。

  五、小结全文

  是呀,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母亲那种无私而崇高的母爱却留在我的心间,母亲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将永远鼓舞我勇敢地生活下去。齐读课题。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领悟文中蕴涵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的内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涵的丰富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古诗导入(课前让学生朗读古诗《游子吟》)

  师:刚才同学们朗读的《游子吟》)是一首赞美什么的古诗?

  生:

  师: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泪下的母爱。(版书:10*秋天的怀念)

  二、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标标画画。

  三、 解决疑问,感受母爱的伟大

  1、师:读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

  2、师:母爱是伟大的,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体现出来呢?

  (这个环节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去找,让学生去读,从读中感受。其中由powerpoint展示其中两个句子,重点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饲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3、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理解题目

  这篇课文写的母亲,赞扬的是母爱的伟大,为什么题目不是“我的母亲”而是“秋天的怀念”?

  4、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

  四、 拓展延伸

  这篇课文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体现母爱的伟大。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感受到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吗?可不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来说一说。

  版书

  10* 秋天的怀念

  — 爱 —→

  母亲 我

  ←怀念——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透过生活中的小事表达自己以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

  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小小的事情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

  投影片,挂图。

  教学流程:

  共性教案个性教案

  一.谈话导入:

  母亲重病缠身,还想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呢?作者又是

  怎样怀念母亲的呢?

  二.通读课文,检查至课文内容的理解。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预设:生: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花还没看,母亲却离“我”而去了。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预设生1:作者对母亲的爱。

  2: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生3:我是从课题“秋天的怀念”体会到的。

  理解课题。

  母亲是在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去世的,作者怀念秋天,就是怀念母亲。

  三、细读课文,说说母亲怎样关心我的,即从哪些事上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关心。

  1、读课文,用“用——“画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

  2、反馈:

  预设:

  生1:当我摔砸东西时,母亲便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注意我的动静;

  生2: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花都死了;

  生3:母亲肝病严重,还要推我去北海公园看花,还要带我去吃我最喜欢吃的豌豆黄儿;

  生4、我双腿瘫痪后,母亲对“跑”“跳”之类的字眼不敢提;

  生5:诀别的最后一句话念着我。

  四、反复朗读课文,通过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1、联系生活想一想,作者所写的这些事情都是一件件怎样的事情(小小的事情)

  2、一件件小小的事情能不断地在作者的笔下涌现,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怎么体会到的?

  预设:

  生1: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生2:我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体会。

  3、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想过母亲的感情,关心过母亲的身体了吗?为什么?

  (这个环节通过讨论,懂得应该怎样尊敬长辈,关心长辈,关注生命的价值,热爱生活。)

  四、加强有感情的朗读训练。

  五、课外拓展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给妈妈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我摔东西时,躲

  照料,花都死了

  秋菊绽放怀念母亲病重还摧我,去看菊花爱“我”

  不提“跑”“跳”等

秋天的怀念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章细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3.品读文章质朴深沉的语言。

  4.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过程与方法:

  从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解读“我”和母亲。引导学生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悟亲情和生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作者和母亲的.经历和感受,真正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并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品味揣摩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走进“我”和母亲的内心世界;感受母亲形象。

  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母爱的博大无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面对磨难。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情境引导法、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情境创设和情感铺垫导入,反复品读课文,逐步深入理解课文。

  2.学生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激发学生阅读体验。丰富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入:

  教师出示PPT并朗读:

  我一直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中,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的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听,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这个梦一再地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这段文字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有关庙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一个人强烈的想念之情,这个人便是他的母亲。学习了史铁生回忆母亲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们会对这种情感有更深的体会。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走进作者

  播放视频课件《秋天的怀念》作者介绍。

  1.史铁生虽遭遇了不幸,但他最终走出了人生的困境。看完视频,说说史铁生取得了哪些成就。

  2.课件展示: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xx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

  3.导入下一环节:史铁生不仅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学作品,而且用自强不息的精神光辉照亮了很多人的心。那么,是谁照亮了史铁生的心?

  板书:史铁生──被母爱照亮的人

  下面,一起来欣赏《秋天的怀念》吧!

  【设计意图】1.营造情境,引导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突出史铁生的成就以及母亲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走进课文。

  (三)感知课文

  1.播放情境课文宣泄的痛苦并引导思考:

  (1)当初,史铁生如何面对“双腿瘫痪”遭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分析理解)

  (2)母亲又如何面对“暴怒无常”的“我”?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2.播放情境课文秋日的遗憾并引导思考:

  (1)母亲为什么要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唤起“我”对生活的勇气,鼓励“我”要好好活)

  (2)这段文字对母亲作了哪几方面的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3.播放情境课文烂漫的秋菊并引导思考:

  (1)在前文中找出和最后一句话照应的句子。

  (2)把题目“秋天的怀念”改为“怀念母亲”好不好?

  不好。一是作者以季节的变化来组织材料的,“秋天的怀念”体现了这一点。二是文章末尾描写了秋天的菊花,起了衬托心情和揭示主旨的作用。改为“怀念母亲”则体现不出作者精巧的构思。

  4.自读课文,读出人物的情感。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听读、朗读、思考、讨论中感知课文,重点感知“我”和母亲的形象。

  (四)解读人物

  第一,解读作者的心路历程。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文章的语句,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1.播放课文解析从绝望到希望──探究作者的情感脉络。

  2.提出并探讨问题:

  ①“北归的雁阵”“甜美的歌声”为什么会让“我”更加痛苦?

  ②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一下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明确问题一:“北归的雁阵”带来春的信息,其自由自在飞翔的样子让人羡慕;“甜美的歌声”往往激起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在这些美好的事物的反衬之下,双腿瘫痪的史铁生会觉得更加痛苦。

  明确问题二:“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写出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折磨却包容“我”的喜怒无常,侧面表现作者的内疚;“再也”写出了深深的遗憾。

  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找出相关的句子细细体会。

  第二,解读母亲的形象。

  1.组织讨论:母亲的感人形象是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画出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小组交流,说说其动人之处。

  2.出示《我与地坛》里的一段文字: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最终能找到。──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对照上面一段话,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思考:为什么“这样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引导学生从三方面理解:一是母亲深受病痛折磨;二是“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三是担心儿子不能“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

  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品读重点字词及具体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五)写法探究

  探究“借景抒情”的手法。

  探讨问题: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要详细描写多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绽开得烂漫?

  一是通过菊花的烂漫衬托作者对生活的热情,这是以景衬情的写法;二是以菊花照应上文“母亲生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件事,借菊花怀念母亲,同时照应了题目。

  设计意图

  引导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体会写作手法的作用。

  (六)活动学习

  主题:说说给我最关爱的亲人。

  参考文本素材秋天的怀念活动设计。(主题:感恩母亲)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七)布置作业

  1.布置检测练习。

  参考秋天的怀念同步检测。

  2.拓展阅读。

  史铁生的其他作品《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写一篇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

  1.基础知识巩固。

  2.让学生感受母爱并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感情。

【秋天的怀念教案】相关文章: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11-29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04-21

《秋天的怀念》教案03-17

秋天的怀念教案03-15

《秋天的怀念》教案07-29

《秋天的怀念》 教案01-03

《秋天的怀念》经典教案10-05

秋天的怀念教案09-22

课文《秋天的怀念》教案11-20

语文《秋天的怀念》教案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