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时间:2025-09-04 15:46:03 王娟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快乐夏至儿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通用11篇)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1

  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的防暑降温方法。

  2.能在老师帮助下完成切西瓜游戏,锻炼体魄,锻炼反应力。

  活动准备

  够全班吃的西瓜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1)小朋友们,夏至过去后天气就要一天比一天热了,你们对付炎热有什么好方法吗?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重点点评喝水,冲凉,电扇,空调这几个容易因为贪凉导致疾病的方法。

  2.集中总结夏季防暑方法及错误方法

  (1)多喝白开水,不要等口渴再喝,这样并不能很好的起到补水的作用。同时少喝冰水,避免刺激肠胃。

  (2)不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的热量反而难以散发,可能还会引起脑部血管收缩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3)不要长时间呆在空调间里,不出门运动,容易得“空调病”。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超过5度,即使天气再热也不能低于24度。

  (4)可以喝绿豆汤,薄荷水,吃西瓜等用于解暑降温,注意西瓜不宜多吃。

  3.切西瓜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提到夏天不能长时间的`待在空调间里,要出去运动,我们这就去出门活动一下身体吧。

  (2)做游戏切西瓜

  请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名幼儿做切西瓜的人站在圈里,边走边说“切,切,切西瓜,一刀两刀就开花”,说完用手来切围成圈的幼儿的手,被切到的两名幼儿超不同方向围着圈跑谁先跑到切口的地方谁到圈里来做新的切瓜人,然后继续游戏。

  (3)做完游戏回到教室,教师分发切好的西瓜。

  4.活动结束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2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麦子丰收。

  2.能够区分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

  活动准备

  大米、小米、小麦、大豆、高粱各一小袋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史记》记载:“夏至日,祭地。”在明清时期,每逢夏至,皇帝都要率领文武百官到北京地坛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夏至时正值麦收,人们都希望能得一个好收成,但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容易形成暴雨,若一直下暴雨就会形成洪涝灾害,影响收成。因此人们要祭祀祖先,以祈求风调雨顺,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可能是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2.区分不同粮食

  (1)——小朋友们,夏至是收小麦的节气,你们知道小麦长什么样吗?我们平常吃的是小麦吗?

  (2)——那么小朋友们知道哪些粮食呢?

  (3)——今天老师带来了五种粮食,看看小朋友们认不认识他们。

  (4)教师展示四种粮食,请小朋友们说出他们的`形态,特点

  3.做游戏,分五谷

  视人数将小朋友们分成几组,在教室后部排队,在讲台上将几种谷物混合,分为与小组数目一样的几堆。游戏开始时,小朋友从教室后部跑到讲台前,依次找出大米、小米、小麦、黄豆、高粱各3颗,再跑回去交到下一个小朋友手中,下一个小朋友继续。看几组所用的时间,并检查最后小朋友手中的谷物是否符合规定。教师给符合规定且用时最短的一组小朋友奖励。

  4.活动结束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3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要吃面食的习俗。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3.发挥想象力,夏至面里有什么,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性。

  活动准备

  一碗面的简笔画,并打印,每人一张,彩笔、剪刀、双面胶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夏至时新麦收获,各地食俗虽有差异,但吃面却是共同的。史料记载,我国汉代就有过夏至节的习俗,食面也有尝新的意思。像是北京冷淘面、四川担担面、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江南地区还有麦粽、夏至饼。所谓夏至饼就是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等,祭祖后食用。其实夏至饼里并没有指定的`馅料食材,只要是开胃消暑的,都可以加到饼里做馅料。

  2.了解有哪些小麦制品

  (1)——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小麦吗?它是长什么样的呀?(教师出示图片)

  (2)——那我们平时吃的面食是像小麦这样硬硬的黄黄的吗?

  (3)——其实啊小麦首先被制成了又白又细的面粉才能被我们广泛使用。那小朋友们知道哪些东西是由面粉制成的吗?我们刚才在介绍夏至吃的面食时已经提到很多了,有小朋友能回忆一下吗?还有其他的吗?(面条,面皮,面饼,面包,蛋糕)

  3.夏至要吃夏至面

  (1)面条也是用小麦做成的,是我们夏至节气要吃的主要食品之一,有一句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也有说“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今天我们的面条已经准备好了,但是光吃面条有些单调,小朋友们来动动脑筋,想一想面条上可以加点什么菜呢?

  (2)请小朋友们把你能想到的菜画出来,剪下来,然后贴在这碗面里吧。

  (3)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面条简笔画。

  (4)小朋友们自由发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5)请完成图画的小朋友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画的是什么,为什么画这些菜。

  (6)教师给予优秀作品的小朋友奖励。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4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吃面食的习俗

  2.了解面食的制作过程

  3.能自主完成用橡皮泥模仿面团做面食的活动,锻炼手部肌肉和控制力

  活动准备

  和面、揉面视频,简单的面食制作方法视频,橡皮泥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新麦收获,人们要在夏至这一天吃面食的传统习俗。

  2.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知道哪些食物是面食吗?

  ——那你们喜欢吃面食吗?喜欢吃哪一种面食呢?

  ——有的小朋友喜欢吃面条,有的喜欢吃面包,其实包子外层的皮、饺子皮它们都是面食呀,他们的形状是不是都不太一样啊?但其实它们都是面粉做成的,为什么面粉能有这么多形状呀,我们看看一看在大哥哥手里面粉是怎么一步步变身的吧。

  3.教师播放和面、揉面的视频,并讲解

  ——请一位小朋友要复述一下面粉变成面团需要那些步骤?(要加水然后朝一个方向搅拌,最后用手把它揉成团)

  ——真棒,现在我们已经有面团了,就是我们的橡皮泥,现在请小朋友们动动小手,把面团捏成你喜欢的面食的.形状吧。

  4.幼儿自主动手捏橡皮泥,教师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指导,并鼓励孩子做出如包子皮、饺子皮之类比较有难度的作品。

  5.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能做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6.活动结束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5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时节的天气变化

  2.感受雨声的变化,欣赏关于雨声的诗句

  3.能自主完成雨伞的涂色,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雨伞简笔画、雨声音频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时节天气变化的知识。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江淮一带出现梅雨天气,频繁下雨,空气潮湿。

  2.——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雨天吗?

  ——有的小朋友喜欢,有的小朋友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呀?为什么喜欢呢?

  ——其实雨天也不是那么的讨人厌的,只要你细细观察,能发现很多让人喜欢的事。比如老师就特别喜欢听雨声,很多古时候诗人也很喜欢下雨。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3.教师播放雨声音频,体会古诗中的雨。

  (1)教师播放小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小雨是什么样的.。

  志南写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小雨落在衣服上,衣服都没有湿;风吹在脸上,脸也不觉得冷。

  (2)教师播放大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大雨是什么样的。

  李商隐写“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深秋天空昏暗,寒霜降临,池中荷叶已经凋零所剩无几,只留了几片供人听雨珠滴落的声音。

  (3)教师播放暴雨音频,请小朋友描述暴雨是什么样的。

  苏轼写“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乌云如墨汁一般,却没有把山峦全部遮蔽,大雨打在湖面,溅起的水花跳入船中。

  4.——小朋友们,现在下雨了,你们要怎么防雨呀?

  ——现在老师给你们发一把小伞,请你们给它画上漂亮的图案吧。

  5.教师分发打印好的雨伞简笔画,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涂色,教师会需要帮助的幼儿进行指导。

  6.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这么画,教师对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幼儿奖励。

  7.活动结束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6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节气时影子是最短的这一特点。

  2.了解影子长短、大小变化的规律。

  3.进行手影表演,锻炼手部肌肉。

  活动准备

  手电筒、手影表演视频

  活动过程

  1.介绍夏至节气知识

  据说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因为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在这一天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长度最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因为地球是个球形,表面是由弧度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造成了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达到北回归线,是最接近我们的时候,所以这一天太阳高度角最大,同样时间太阳照射下的影子也就最短。

  2.做实验证明光照角度和影子长短、大小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观察过我们的影子吗?有什么发现?

  ——影子是我们的好伙伴,总是跟在我们身后,但它也很调皮,常常会变化自己的长短、大小,小朋友们知道它是怎么做到的吗?

  (1)将铅笔竖在桌上,手电筒先从侧面照射,请小朋友们观察影子的长度,逐渐将手电筒太高,观察影子长度的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光照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光照角度越大影子越短。

  (2)将手电筒固定在桌上,向墙面照射,手在墙面和手电筒之间来回移动,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让小朋友们发现物体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离光源越远影子越接近物体实际大小。

  3.观看手影表演

  (1)——影子真是太调皮了!不过他却是我们的'好伙伴,有这么一群人和影子的关系非常好,还能让影子来表演节目呢!

  (2)教师播放手影表演视频

  4.进行简单的手影表演

  (1)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哥哥姐姐们影子的表演,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呀?只要好好了解影子,你们也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哦。

  (2)展示几个手影动作,请小朋友们练习

  (1)教师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手影表演一个故事,要注意动物的大小

  5.活动结束

  故事参考:想飞的小象

  有一只小象,刚刚生下来。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天,象妈妈带他到河边,他看见了河水和高山。小象说:"世界真大呀!"这时,一只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小象想:"要是我也会飞,可以看更多的东西,多好呀!

  小象爬到树上学飞,"哎哟"一声,摔了一个大跟头。

  小兔子看见了说:"小象,我们有自己的本事。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打洞。"

  山羊说:"我也不会飞,可是,我能爬上陡峭的悬崖。"

  乌龟说:"我不会飞,可是,我会游泳。"

  爸爸妈妈对小象说:"我们大象力气大,这是小鸟不能比的。"

  小象明白了,他跟着爸爸妈妈运木头。他用长鼻子一钩,大木头就搬走了。大家都喜欢他。小象说:"我是小象真幸福。"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7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夏季气温、天气、动植物生活、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变化。

  2、有仔细观察比较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夏季文章进行分类。

  3、知道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体会夏天给人的独特乐趣。

  准备工作:

  1、夏季问卷:让幼儿画出他们发现的夏季。

  2、让孩子收集夏天用的各种物品或图片。

  3、让孩子们每月做一次体温观察记录,并画一张图表。

  4、童书:夏天的秘密,夏天的星星空。

  活动流程:

  1、孩子们在夏天寻找变化。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请出去找找哪里可以找到夏天。老师带领孩子到户外,引导他们从周围环境的变化中发现夏天的特点。老师: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到夏天的.?你知道夏天有什么特别的吗?你喜欢夏天吗?告诉我原因。

  2、展示幼儿收集的夏季用品,并学习如何分类。老师:夏天我们都用什么特别的东西?请介绍并展示孩子们收集的物品。老师:夏天有很多特别的事情。怎么能这样分类呢?

  3、结合童书引导孩子观看气象记录,讨论夏季注意事项。老师:这是孩子们做的天气记录。最近你发现气温有什么变化?老师:温度越来越高了。需要注意什么?老师要提醒孩子注意防暑降温,多喝水,少做户外活动,少吃冷饮,注意饮食卫生。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8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多种颜色来代表夏天不同的水果。

  2、通过观察和练习,理解并学会画出不同形状的水果。

  3、当你知道你要改变颜色时,在使用刷子之前要清洗,并保持颜色的清洁。

  4、大胆说出你对水果的理解。

  5、能够在小组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

  [活动准备]

  1、各种夏季水果的小图。

  2、模特照片。

  [活动流程]

  一、感知夏天水果的多样性。

  1、你知道夏天有什么水果吗?老师一一展示这些水果的图片。

  2、这些水果像什么?是什么样的?

  3、那是什么颜色?(幼儿说出水果的形状特征和与之相似的是什么样的物体,并根据图片说出水果的颜色特征。)

  二、孩子尝试练习指画:夏果。

  1、让我们用手指当笔,画出夏天的水果。启发孩子用手指练习在桌子上画不同的水果。

  2、孩子们用鸭嘴笔练习画画:夏天的水果。

  3、老师展示鸭嘴笔。子标识名。试着用鸭嘴笔在桌子上练习画画。

  三、观察桌子上油漆的颜色,试着自己说说油漆的过程。

  1、孩子们观察颜料在桌子上的`位置。引导孩子用水粉颜料画水果。

  2、提醒孩子,如果要换颜色,要先用清水把笔洗干净,才能用。

  3、让孩子说说这样洗笔的好处。

  四、绘画活动。

  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在不断指导的过程中。

  根据孩子颜色的干净程度和水果形状的相似程度互相评价。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9

  活动目标

  1.了解夏至吃面的习俗。

  2.能够将黏土揉圆后搓长,表现面条的特征。

  3.感受用黏土塑形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面条图片、黏土、碟子。

  经验准备:幼儿吃过面条、知道面条的基本特征;有使用黏土塑形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夏至面的习俗

  师:有一句谚语叫“冬至饺子夏至面”,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为什么人们在夏至的时候喜欢吃面呢?

  【指导要点】教师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重点介绍夏至吃面的习俗与寓意,如尝新之意、避恶之意、养生之意等。

  二、观察图片,了解面条的基本特征

  师:你吃过面條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和面在一起吃的还有什么?

  【指导要点】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不同类型面条的图片,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为他们后续创作夏至面铺垫经验。同时,教师要重点引导幼儿认识面条的基本特征,如软硬、长短、圆扁等。

  三、提供材料,创作夏至面

  1.师:今天我们一起用黏土来做一碗夏至面,你们知道怎么把黏土做成面条的形状吗?

  【指导要点】教师可先请部分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把黏土塑形成面条,然后针对幼儿的问题重点讲解操作要点,如怎么揉圆、搓长等,提醒幼儿用力要均匀,不要把面条搓断。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教师可先让幼儿自主制作面条,寻找方法,总结经验。对于制作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应择机提供支持与帮助。在幼儿做好面条后,教师可提醒:“你吃过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面还有什么配菜?”引导他们做一碗丰盛的夏至面。

  四、作品分享,相互交流

  教师请幼儿展示自己做的夏至面,鼓励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制作的夏至面。

  【指导要点】教师可请幼儿讲述自己做的夏至面的亮点和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再请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10

  教学目标:

  1、通过夏天的回忆和描绘,尝试用画笔来描述生活景观,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

  通过表述和绘画,自由的表现夏天。

  教学难点:

  如何巧妙地安排构图和运用色彩等手段,生动地表现夏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彩笔、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暑假过得开心吗?

  请问大家一个小问题:通常是什么季节才会过暑假呢?

  2、揭示课题:

  对,小朋友通常是在暑假里度过暑假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难忘夏天》。

  二、讲授

  1、回忆夏天,并谈谈自己眼中的夏天

  首先,请小朋友们好好想一想,这个夏天,在我们的记忆里,你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吃到些什么?

  2、出示图,仔细观察,注意图片上有什么?他们都在干些什么?都有哪些显眼的色彩?

  3、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夏天的`特点吗?

  4、说说下面哪些颜色让你感觉炎热?哪些颜色让你感觉凉爽?

  5、欣赏学生作品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把暑假中最值得留恋的一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表现出夏天的特征。

  四、展示与评价

  1、互相欣赏,介绍自己创作时的想法和体会。

  2、找出画面中最有趣的地方小组一起分享。

  3、把作品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 11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夏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让幼儿感受季节变化的美好,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活动准备:

  1.PPT或视频资料,介绍夏至的特点和习俗。

  2.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适合夏季的水果,如西瓜、桃子等,供幼儿品尝。

  4.夏至习俗图片和夏至相关的书籍。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5分钟)

  1.问候与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认识一个特别的节气,叫做“夏至”。你们知道夏至是什么时候吗?

  -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对夏至的思考。

  二、讲解部分(10分钟)

  1.介绍夏至:

  -使用PPT或视频资料,简要介绍夏至的时间、特点和一些传统习俗。讲解内容包括:

  -夏至是每年6月21日或22日,是一年中白天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夏至过后,白天逐渐变短,天气变得越来越热。

  -介绍一些夏至的传统习俗,如吃面条、吃西瓜等。

  2.互动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夏至的时候,我们白天时间最长。你们平时喜欢在白天做什么活动呢?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夏日活动。

  三、实践活动(15分钟)

  1.手工制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制作与夏至相关的手工作品,如太阳、西瓜等。

  -分发材料,示范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帮助。

  2.品尝夏季水果:

  -教师准备一些夏季常见的水果,如西瓜、桃子等,供幼儿品尝。

  -教师:这些水果都是夏天最常见的,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我们一起来尝一尝吧!

  四、总结部分(5分钟)

  1.展示与分享:

  -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表扬和肯定。

  2.总结与延伸:

  -教师:今天我们了解了夏至的知识,还动手做了漂亮的手工作品。回家后可以告诉爸爸妈妈今天学到了什么哦!

  -提醒幼儿注意夏季防暑,适当喝水,多吃水果,保持健康。

  活动延伸:

  1.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观察夏季的自然景象,如树叶的变化、花朵的`开放等。

  2.鼓励幼儿在家和家长一起做一些夏季习俗相关的活动,如吃夏季食物、玩水等。

  五、课后反思

  1.活动效果:幼儿是否了解了夏至的基本知识,是否对夏至有了初步的认识。

  2.幼儿表现: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如何,是否积极主动。

  3.改进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哪些内容或调整哪些环节,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这节课,幼儿不仅能认识夏至这一重要节气,还能感受到季节变化的美好,增强他们对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快乐夏至儿歌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儿歌教案10-01

儿歌教学教案02-24

儿歌中班教案09-22

小班儿歌教案11-06

小班儿歌教案09-18

小班儿歌教案08-01

动物儿歌的教案08-27

儿歌《爱》教案02-02

大班儿歌教案01-26

动物儿歌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