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精选7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1
设计思路:
幼儿都乘过交通工具,但是对于公共汽车上的各种设施,他们却未必会关注。通过本活动,引起幼儿的观察兴趣,梳理关于公共汽车的相关经验,以此让幼儿体会到公共汽车与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活动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兴趣;第二环节:观看录像;第三环节:拓展幼儿经验。
活动目标:
1、观察公共汽车上不同的数字、标记和设施,初步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
2、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师事先拍摄公共汽车上部分设施的照片和录像。
2、幼儿经验准备:幼儿有过坐公交车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已有经验回顾,激发幼儿的兴趣)
重点提问:
1、平时你们出门经常会乘什么车?
2、你在乘公共汽车时看见车上有些什么东西?(幼儿边讲,老师一边用照片呈现)
3、你知道车上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吗?
小结:公共汽车上有许多的数字、标记和设施,它们都表示不同的'意思。
二、观看录像(通过观察、讨论,进一步了解公车上的设施及其作用)
重点提问:
(调整:
1、公共汽车车头上的数字表示什么?
2、乘公交车第一件事要做什么?
小结:公共汽车车头上的数字就像它的名字,我们乘坐公交车必须看清楚,坐上车以后要买票。
1、车上的座位为什么要有不同的颜色?这些黄色的座位为什么要靠近车门?
2、车上为什么要装电视?
3、乘车时,你如果不知道哪一站下车,可以借助车上的哪些设施进行查询?
4、后车门旁扶杆上的红按钮有什么用处?
5、车顶上一个长方形的东西是什么?
小结:原来公共汽车上的许多设施有不同的用处,工人叔叔在造车时为大家想得真周到,让每一位乘客都觉得方便。
三、拓展经验
1、看看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了解逃生锤和灭火器的用处)
2、请你们看段录像,发生了什么?如果是你怎么办?
3、在公共汽车上还会发生哪些事情?你会想什么办法解决?
小结:当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的时候,如果碰到突发事情一定要想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调整.你在马路上还能经常看到哪些车子?它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你们知道它们有哪些用途吗?)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2
一、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公共汽车的基本结构(车轮、车门、车窗、座椅、方向盘),知道各部分的功能;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操作,能准确说出 2-3 个公共汽车部件的作用;
情感目标:对公共汽车产生探索兴趣,愿意在生活中观察交通工具。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仿真公共汽车模型(带可开合车门、可转动车轮)、公共汽车部件图片(车轮、车门等)、《公共汽车的一天》动画片段(3 分钟);
经验准备:幼儿有乘坐公共汽车的生活经验。
(三)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5 分钟)
播放《公共汽车的一天》动画片段,提问:“动画里的公共汽车要带小动物们去公园,它靠什么跑起来?小动物们怎么上车呀?” 引导幼儿观察动画中的公共汽车部件,激发探索兴趣。
探索发现(10 分钟)
出示公共汽车模型,让幼儿分组观察(每组 3-4 人),鼓励用手触摸、操作:“轻轻打开车门,看看里面有什么?转动车轮,发现它能帮汽车去哪里?”
结合部件图片,逐一讲解功能:“车轮圆圆的,能让汽车飞快跑;车门像小嘴巴,打开就能让乘客上下车;座椅软软的,能让乘客坐得舒服。” 每讲解一个部件,邀请幼儿上台操作模型,验证功能(如开关车门、转动方向盘)。
游戏巩固(8 分钟)
开展 “公共汽车小司机” 游戏:将幼儿分为 “司机” 和 “乘客”,“司机” 需根据指令操作模型(如 “打开车门让乘客上车”“转动车轮出发”),“乘客” 观察并判断 “司机” 是否找对部件。游戏结束后,提问:“刚才我们用了公共汽车的哪些秘密?它们帮我们做了什么?”
结束延伸(2 分钟)
发放 “公共汽车部件小任务卡”,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观察真实公共汽车,记录 “发现的其他秘密”,下次活动分享。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情境与实操结合:通过动画导入和模型操作,符合中班幼儿 “直观感知、动手操作” 的认知特点,90% 的`幼儿能主动参与观察,准确说出车轮、车门的功能;
游戏化巩固:“公共汽车小司机” 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强化认知,部分内向幼儿在游戏中逐渐主动表达,课堂氛围活跃。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模型细节较简单(如缺少 “扶手”“投币箱” 等部件),部分幼儿提出 “公共汽车上还有小杆子(扶手)” 时,未能及时拓展;小组观察时,个别幼儿因争抢模型出现小矛盾。
改进:下次准备更完整的模型,增加扶手、投币箱等部件;分组时为每组配备 1 名辅助教师,引导幼儿有序操作,培养合作意识。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3
一、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乘坐公共汽车的基本安全规则(如系安全带、不把头手伸出窗外、有序上下车);
能力目标:能在情境模拟中遵守 2-3 条安全规则,辨别危险行为;
情感目标:树立安全乘车意识,愿意提醒身边人遵守规则。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公共汽车安全场景图(正确行为:系安全带;错误行为:伸头出窗)、安全乘车儿歌音频、模拟公共汽车座椅(铺安全带);
经验准备:幼儿有过乘坐公共汽车的经历,初步了解 “危险” 的含义。
(三)活动过程
问题导入(5 分钟)
出示安全场景图,提问:“图片里的'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做什么?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观察 “伸头出窗” 的行为,初步感知危险。
探索安全规则(10 分钟)
播放安全乘车儿歌:“公共汽车慢慢开,安全带要系起来;头手不伸车窗外,上下排队不推挤。” 逐句讲解规则,结合场景图对比:“系安全带像小腰带,能保护我们不摔倒;头手伸出窗外,会被路边的树碰到,很危险。”
邀请幼儿上台模拟:在模拟座椅上尝试系安全带,体验 “安全保护”;扮演 “危险乘客”(如伸头出窗),其他幼儿观察并说出 “错在哪里”,教师总结纠正。
情境模拟(8 分钟)
搭建 “迷你公共汽车场景”(用积木围出车厢,摆放座椅),开展 “安全小乘客” 模拟游戏:幼儿轮流扮演乘客,教师设置不同情境(如 “上车时有人推挤”“乘车时想伸头出窗”),请幼儿做出正确反应(如 “排队上车”“拉住对方说‘不能推’”),其他幼儿评价 “做得对不对”。
结束延伸(2 分钟)
发放 “安全乘车小徽章”,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阅读《安全乘车绘本》,记录 “自己遵守的安全规则”。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情境与儿歌结合:儿歌朗朗上口,帮助幼儿快速记忆规则;场景模拟让幼儿在 “做中学”,85% 的幼儿能在模拟中主动说 “不能伸头出窗”,并做出正确行为;
情感渗透到位:通过 “危险行为辨别”,幼儿逐渐理解 “安全规则保护自己”,部分幼儿表示 “要告诉妈妈乘车时系安全带”。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情境模拟中,个别幼儿因过于兴奋,出现 “假装伸头出窗” 的打闹行为;对 “紧急情况处理”(如汽车刹车时扶稳扶手)未涉及,规则覆盖较浅。
改进:下次模拟前明确 “游戏规则”,强调 “安全模拟不打闹”;增加 “紧急刹车” 情境,引导幼儿体验 “扶稳扶手” 的重要性,拓展安全知识。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4
一、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公共汽车上的数字(车牌号、座位号、路线号),知道数字代表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在实物或图片中找出 2-3 个数字,说出数字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对数字探索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公共汽车数字图片(车牌号:京 A12345;路线号:5 路;座位号:1、2、3)、数字卡片(1-10)、“数字寻宝” 任务单;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 1-10 的数字,知道数字可以表示数量。
(三)活动过程
数字导入(5 分钟)
出示数字卡片(1、2、3),提问:“这些数字宝宝我们认识,它们会藏在公共汽车的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去找找公共汽车上的数字秘密!”
探索数字含义(10 分钟)
展示公共汽车数字图片,逐一讲解:“车牌号上的.数字(12345)像公共汽车的身份证,能区分不同汽车;路线号(5 路)告诉我们汽车要去的地方;座位号(1、2、3)能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座位。” 每讲解一个数字,邀请幼儿上台指认图片中的数字,重复含义(如 “这是 5 路,代表汽车去 5 路的地方”)。
分组观察:给每组发放 “数字寻宝” 任务单(印有公共汽车轮廓,标注 “找车牌号、路线号、座位号”),幼儿合作在图片中找出对应数字,记录在任务单上,教师巡回指导。
游戏巩固(8 分钟)
开展 “数字配对” 游戏:将数字卡片(1-10)和公共汽车场景卡(如 “5 路路线卡”“3 号座位卡”)打乱,幼儿需将数字与对应的场景卡配对,配对成功后说出 “数字的秘密”(如 “5 配 5 路路线卡,代表路线号”)。
结束延伸(2 分钟)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车),找找 “上面的数字秘密”,下次活动分享。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联系已有经验:从幼儿熟悉的数字入手,逐步拓展到公共汽车场景,降低认知难度,90% 的幼儿能准确找出车牌号、路线号中的数字;
合作探索:“数字寻宝” 任务单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部分幼儿主动帮助同伴找数字,培养了互助意识。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对数字含义的讲解较浅(如未解释 “车牌号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部分好奇的幼儿追问时,未能深入解答;游戏时间较紧张,个别幼儿未完成配对。
改进:下次准备 “车牌号小科普” 短视频(1 分钟),用动画解释 “每个车牌号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当延长游戏时间,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配对。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5
一、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公共汽车上的数字(车牌号、座位号、路线号),知道数字代表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在实物或图片中找出 2-3 个数字,说出数字的作用;
情感目标: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用处,对数字探索产生兴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公共汽车数字图片(车牌号:京 A12345;路线号:5 路;座位号:1、2、3)、数字卡片(1-10)、“数字寻宝” 任务单;
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 1-10 的数字,知道数字可以表示数量。
(三)活动过程
数字导入(5 分钟)
出示数字卡片(1、2、3),提问:“这些数字宝宝我们认识,它们会藏在公共汽车的.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去找找公共汽车上的数字秘密!”
探索数字含义(10 分钟)
展示公共汽车数字图片,逐一讲解:“车牌号上的数字(12345)像公共汽车的身份证,能区分不同汽车;路线号(5 路)告诉我们汽车要去的地方;座位号(1、2、3)能帮我们找到自己的座位。” 每讲解一个数字,邀请幼儿上台指认图片中的数字,重复含义(如 “这是 5 路,代表汽车去 5 路的地方”)。
分组观察:给每组发放 “数字寻宝” 任务单(印有公共汽车轮廓,标注 “找车牌号、路线号、座位号”),幼儿合作在图片中找出对应数字,记录在任务单上,教师巡回指导。
游戏巩固(8 分钟)
开展 “数字配对” 游戏:将数字卡片(1-10)和公共汽车场景卡(如 “5 路路线卡”“3 号座位卡”)打乱,幼儿需将数字与对应的场景卡配对,配对成功后说出 “数字的秘密”(如 “5 配 5 路路线卡,代表路线号”)。
结束延伸(2 分钟)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电动车),找找 “上面的数字秘密”,下次活动分享。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联系已有经验:从幼儿熟悉的数字入手,逐步拓展到公共汽车场景,降低认知难度,90% 的幼儿能准确找出车牌号、路线号中的数字;
合作探索:“数字寻宝” 任务单让幼儿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部分幼儿主动帮助同伴找数字,培养了互助意识。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对数字含义的讲解较浅(如未解释 “车牌号的数字为什么不一样”),部分好奇的幼儿追问时,未能深入解答;游戏时间较紧张,个别幼儿未完成配对。
改进:下次准备 “车牌号小科普” 短视频(1 分钟),用动画解释 “每个车牌号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当延长游戏时间,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参与配对。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6
一、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公共汽车是环保交通工具(减少尾气污染、载很多人),了解 “多人坐一辆车” 的好处;
能力目标:能在对比中说出公共汽车与私家车的环保区别,尝试用简单语言表达 “环保想法”;
情感目标:萌发低碳出行意识,愿意建议家长多乘坐公共汽车。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公共汽车与私家车对比图(尾气排放量、载客量)、“尾气小实验” 材料(透明瓶、模拟尾气烟雾片)、环保出行小贴纸;
经验准备:幼儿见过私家车,知道 “汽车会冒烟(尾气)”。
(三)活动过程
实验导入(5 分钟)
开展 “尾气小实验”:在两个透明瓶中分别放入 “公共汽车尾气烟雾片”(少量)和 “私家车尾气烟雾片”(大量),提问:“哪个瓶子里的‘烟’更少?为什么公共汽车的'‘烟’少呢?” 引导幼儿观察对比,初步感知公共汽车的环保特点。
探索环保秘密(10 分钟)
出示对比图,讲解:“公共汽车像大房子,能坐 30 个小朋友,而私家车只能坐 3 个;公共汽车跑一次,只排一点点尾气,要是 30 个小朋友都坐私家车,会排很多尾气,污染空气。” 结合生活举例:“爸爸妈妈上班坐公共汽车,就能让空气更干净。”
邀请幼儿分享:“你坐过公共汽车吗?和爸爸妈妈坐公共汽车时,你发现它和私家车有什么不一样?” 鼓励幼儿用简单语言表达(如 “公共汽车更大”“坐的人更多”)。
游戏巩固(8 分钟)
开展 “环保小卫士” 游戏:设置 “出行场景卡”(如 “去公园”“去超市”),幼儿需选择 “坐公共汽车” 或 “坐私家车”,并说出理由(如 “去公园坐公共汽车,人多不污染空气”)。选择正确的幼儿获得 “环保小贴纸”。
结束延伸(2 分钟)
发放 “环保出行任务卡”,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约定 “一周坐 1 次公共汽车”,完成任务后可获得额外贴纸。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实验直观化:通过 “尾气小实验”,将抽象的 “环保” 转化为可观察的现象,80% 的幼儿能说出 “公共汽车尾气少”;
生活联结:结合家长出行场景,让幼儿理解环保与生活的关系,部分幼儿主动说 “要让妈妈坐公共汽车上班”,情感目标达成较好。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实验材料较简单,模拟尾气不够真实;部分幼儿对 “载客量” 概念理解较模糊,提问 “为什么公共汽车能坐更多人” 时,讲解不够生动。
改进:下次用动画视频展示 “公共汽车内部空间”,帮助幼儿理解载客量;实验中加入 “真实尾气气味片”(无味安全型),增强体验感。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 7
一、教案设计
(一)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乘坐公共汽车的基本社交礼仪(如主动让座、说 “谢谢 / 对不起”、不大声喧哗);
能力目标:能在情境表演中运用 1-2 条礼仪,表达友好行为;
情感目标:愿意在生活中礼貌待人,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公共汽车社交礼仪绘本《小熊猫坐公交》、情境表演道具(老奶奶头饰、小书包、座椅模型)、礼仪小勋章;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有过 “说谢谢”“帮助别人” 的经历。
(三)活动过程
绘本导入(5 分钟)
讲述绘本《小熊猫坐公交》:“小熊猫坐公共汽车时,看到老奶奶上车,主动站起来说‘奶奶请坐’,老奶奶笑着说‘谢谢’。小熊猫没有大声说话,其他乘客都很开心。” 提问:“小熊猫做了哪些有礼貌的事?你觉得它做得对吗?”
探索社交礼仪(10 分钟)
结合绘本,梳理礼仪:“看到老人、孕妇要主动让座,说‘请坐’;不小心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在公共汽车上不大声喊叫,不打扰别人。” 每讲解一条礼仪,邀请幼儿用简单动作模仿(如 “让座” 时起身做 “请” 的手势,“说谢谢” 时微笑点头)。
情境讨论:出示 “小朋友在公共汽车上大声哭闹”“看到爷爷上车不让座” 的.图片,提问:“这些行为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引导幼儿说出正确做法(如 “小声安慰小朋友”“给爷爷让座”)。
表演巩固(8 分钟)
开展 “公共汽车礼仪小剧场”:幼儿分组扮演 “乘客”“老人”“司机”,演绎不同场景(如 “老人上车没人让座→有人主动让座”“小朋友碰到别人→说对不起”)。表演结束后,全体幼儿评价 “演员” 是否做到礼貌礼仪,教师总结鼓励。
结束延伸(2 分钟)
发放 “礼仪小勋章”,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模拟 “乘坐公共汽车”,练习今天学到的礼仪,下次活动分享 “自己的礼貌故事”。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绘本与情境结合:绘本故事贴近幼儿生活,激发情感共鸣;情境表演让幼儿在 “角色扮演” 中实践礼仪,85% 的幼儿能主动做出 “让座”“说谢谢” 的行为;
情感体验到位:表演后,部分幼儿说 “帮助老奶奶很开心”,初步感受到 “礼貌待人” 的快乐,社交意识得到培养。
(二)不足与改进
不足:情境表演时,个别幼儿因紧张忘记礼仪动作;对 “特殊情况礼仪”(如 “自己很累时是否让座”)未讨论,礼仪教育不够全面。
改进:下次准备 “礼仪提示卡”(如 “请让座”“说谢谢”),帮助紧张幼儿回忆;增加 “特殊情况讨论”,引导幼儿理解 “礼貌也要结合实际,可请其他叔叔阿姨帮忙让座”。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公共汽车上的秘密》】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蜗牛的秘密》08-25
中班科学教案:月亮的秘密教案及教学反思03-06
中班学习活动教案:公共汽车的秘密03-06
中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纸的秘密》(通用10篇)11-20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土壤的秘密》09-16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拱形的秘密》05-21
大班科学《连接的秘密》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0-15
《叶子的秘密》中班优秀科学教案10-07
《纸的秘密》中班优秀科学教案08-12
幼儿园中班教案《公共汽车的秘密》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