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时间:2025-01-04 11:45:35 晓丽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应当如何写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1

  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2、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尝试在游戏中说说英语,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鼓,歌曲的音频mp3,图片。

  经验准备:敲击小鼓的经验,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重难点: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幼儿能按照三拍子的节奏,边唱边打节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进入教室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红公鸡》

  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

  二、进行部分

  发声练习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三、活动结束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本节活动分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2

  活动来源:

  鼓,是中国常见的打击乐器,构造简单,品种繁多,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叮叮咚咚的拨浪鼓,晃啷晃啷的铃鼓,圆圆肚子的小红鼓,此类乐器更因其外形可爱、声音悦耳、节律感强等特点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童谣《我的小鼓响咚咚》作品原型是歌曲《我的小鼓响咚咚》。由于歌曲曲调优美,歌词诙谐有趣,又具有关心他人的含义,游戏时不妨碍他的教育意义,许多版本的幼儿园教材中都使用过。今天,我们展示给大家的是小班语言文学活动——仿编童谣。活动重点立足于“幼儿在学习、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仿编”。使幼儿在体验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同伴、教师之间的互动,发展想象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理解童谣内容,萌发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2、知识与能力目标:发展对童谣的理解、表现能力。

  3、技能目标:理解童谣内容,能清晰、有表情的朗诵童谣。

  4、创造力培养目标:培养初步的知识经验迁移和仿编能力。

  活动隹备:

  1、知识准备:幼儿自由玩小鼓并听小鼓的咚咚声。

  2、物质准备:小鼓,多媒体设备,课件: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图片及声音。

  3、物质准备:收集各种各样的鼓,装饰布置环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我的小鼓响咚咚》的音乐背景下带幼儿拍手唱歌坐好。

  提问:小朋友们,刚才你听到歌词里面有什么?

  二、展开

  (一)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朗诵童谣。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童谣。

  2、教师边做动作边朗诵一遍童谣。

  3、幼儿跟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

  4、请个别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4人一组,分2-3组)

  (二)引导幼儿仿编童谣的后两句。

  1、逐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 (根据6种图片如:开汽车、拍手、游泳、洗澡、跳高、唱歌说出6种相应的象声词)

  提问:小鼓还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它做什么事情可以发出这样的声音呢?(当幼儿说出小鼓做的一种事情,教师出示相应课件图片及声音,请6个幼儿分别说出与6种声音相应的象声词及做什么事情)

  2、引导幼儿仿编童谣。

  (三)根据以上方法教师引导幼儿自由仿编童谣。

  三、结束

  教师小结活动过程,带幼儿把自己编的童谣带回去给别的小朋友听。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分学习童谣、引导仿编和自由仿编三个环节。在学习童谣环节中,教师创设幼儿喜爱的“和小鼓做游戏”的情境,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学习童谣。幼儿能够较深入地理解内容,体验童谣的语言结构和韵律特点。在引导仿编过程中,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引导迁移生活经验,幼儿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思维活跃、发言踊跃,快乐地完成了仿编学习。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较好地实现了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 3

  活动目标

  幼儿能够跟随音乐,完整地演唱歌曲。

  通过击打身体,感知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感受节奏音乐的快乐,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小鼓

  歌曲的音频MP3

  图片

  经验准备:

  敲击小鼓的经验

  听过小鼓的声音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歌词:我有一只红公鸡,不知在哪里?请你快来叫一声,出来吃白米。

  唱《红公鸡》一边唱歌,一边玩游戏进入教室。(游戏玩两遍)

  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上周学过的《谁唱歌》做发声练习。

  进行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听歌曲范唱《小鼓响咚咚》,一边用肢体按照××××∣×××_∣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并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师幼共同有节奏的朗读歌词,并注意三拍子的节奏。

  师幼共同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用肢体来表现歌曲的'优美,感知三拍子的强弱关系。

  我的小鼓是怎么响的?

  我说话儿,小鼓怎么样了?

  我说小鼓响三声,小鼓怎么回答的?

  哎呦呦呦这不行,为什么不行?

  我说小鼓别响了,小鼓怎么回答我的?

  教师出示小鼓,并击打出强弱弱的节奏。(可以用小鼓的音频来代替)

  教师引导幼儿用身体来表示强弱的节奏。(引导幼儿拍手、跺脚和拍腿)

  感知三拍子节奏的特点

  歌曲学习

  难点解决

  符点音符的演唱:教师首先解释了符点的意思和使用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延长原音时值的一半)。

  歌曲表演

  分段想动作,再跟音乐录音进行歌表演。

  教师先跟录音示范打鼓,强调强弱。

  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来模仿老师用鼓为歌曲伴奏,其余同学跟老师钢琴演唱歌曲,注意第一第二段的强弱,请同学点评。

  请小朋友分别拿好铃鼓、手串铃、三角铁、沙球为歌曲伴奏。

  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唱歌《小鼓响咚咚》做着优美的动作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1、活动亮点

  通过“和鼓玩游戏”的情景创设,能够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来学习歌曲,使幼儿深入理解内容,并体验歌曲的语言结构和节奏。

  在指导模仿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来指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

  2、改进之处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利用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在道具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比如制作更多的小鼓和相关乐器,让每位幼儿都有机会亲手操作,感受音乐的魅力。

  3、情感培养

  通过歌曲的学习和表演,不仅培养了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还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用自己的情绪和言行来感染幼儿,使关爱他人的情感得到扩散。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幼儿不仅能够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鼓响咚咚》含反思】相关文章:

《小鼓响咚咚》教案09-27

小鼓响咚咚的教案10-26

《我的小鼓响咚咚》教案02-25

小学音乐课《小鼓响咚咚》优秀教学设计06-26

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小鼓响咚咚》08-17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咚咚锵》09-09

中班音乐活动教学反思《敲小鼓》09-10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带小》含反思10-22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快乐的小司机》含反思04-14

中班音乐《问答歌》教案含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