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三角形支架大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角形支架大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角形支架大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2、在操作实践、表达交流的过程中迁移运用经验,探索让支架更稳固的多种方法。
3、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参与科学探索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纸棒、剪刀、双面胶、箩筐、幼儿课前人手制作一个不同形状的支架。
2、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了解支架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稳固问题的讨论。
1、幼儿看支架、说形状
瞧,昨天,我们一起用纸棒做了很多支架,看看有些什么形状的支架?这么多的支架想不想来玩一玩,玩的时候,有什么新的发现?
2、交流:谁来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支架最稳固,其他支架能变形)
3、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秘密?请把稳固的支架放到上面来。(幼儿检测自己的支架是否稳固)
4、看看稳固的支架是什么形状的?(同伴相互交流、置疑、发现三角形支架最稳固)
二、第一次探索,运用增添纸棒的方法让不稳固的平面支架变得稳固些
1、你们手里有那么多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把它变稳固呢?那边桌子上有一些工具、材料,我们去试一下怎样把它们变稳固?(幼儿思考加固方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你们的.支架变稳固了吗?谁来说说你的好办法?
(1)(对角的)不过我还要来检验一下,手捏两个角轻轻拉一拉,哇,成功了。
(2)还有谁来介绍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支架怎样?为什么?
(3)同样是添了一根纸棒,为什么这个变稳固了,而这个没有变稳固呢?
4、小结:哦,我明白了:只要在变形的支架里用添加纸棒的方法变出三角形,这个支架就变稳固了。
三、第二次探索,幼儿发现问题调整加固支架的方法
1、我发现这里还有一个支架,觉得这个支架怎样?(观察、交流)
2、小结: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形成加固支架的共性特点。)
3、这么多的支架中还藏着不稳固的支架,想不想再去把它变稳固,而把稳固的支架变的更稳固呢?拿起自己的支架再去试一试。
4、来看一下我们这一次的作品,想不想听老师给你们的评价:超级稳固
四、联系生活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
1、今天,我们玩了支架,开心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支架。
2、小结:小朋友平时观察都很仔细,的确,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利用了三角支架,变的更稳固。
五、延伸活动:提升经验,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1、现在,老师要来考考你们:是不是添加的纸棒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2、老师这里有一个支架,用了10根纸棒,你们觉得它稳固吗?为什么?
3、小结:添加纸棒要变三角形,才能稳固,三角形越多,支架就越稳固。
4、看,又来了一个支架,有什么不同?它稳固吗?这个支架又怎样来变稳固呢?我们呆会一起去试一试。(比较观察,尝试给立体支架加固)
活动反思:
1、探索发现,分享交流,提升经验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和支架直接互动,在玩一玩,变一变中观察支架,发现问题,从而得出结论:三角形支架不变形,最稳固。满足了幼儿的好奇、探究、尝试的欲望,为幼儿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在第一次加固时,老师没有否定幼儿的任何加固方法,而是让幼儿去试一试,有的用透明胶,有的用添加纸棒的方法等等,让幼儿在各种方法中比较,检验,寻找出稳固的方法,从而得出添加纸棒,图形支撑出三角形,能使支架更稳固的结论。第二次加固时,能满足每个幼儿的需要,没有加固成功的幼儿,可以重新选择方法加固,而一些能力较强已经加固成功的幼儿,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固,让支架更稳固,这一次的加固并不是第一次的重复而是经验的提升:图形内部三角形越多,该图形越稳固。三个层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让幼儿在尝试,验证中发现科学原理,在讨论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幼儿的情感态度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于他人的积极交流这一教育理念。
2、迁移经验,激发创造{活动的延伸}
在最后的交流中,谈到生活中的支架,空调外机支架,屋顶,广告牌,电视塔、伞架……处处有支架运用的影子。在初学经验的基础上,引发幼儿从平面到立体支架的深层次的探索,就这样扶一扶,放一放,试一试,让孩子们的经验得到了提升。
三角形支架大班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支架的结构特点,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幼儿的空间认知能力。
激发幼儿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
各种长度的吸管(或小棒)、橡皮筋、胶带若干。
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五边形支架的实物模型各一个。
相关的图片、视频,如建筑工地使用三角形支架的场景。
记录表格、彩笔若干。
三、活动过程
导入部分(5 分钟):播放一段建筑工地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中出现的各种支架,提问幼儿看到了什么形状的支架,引发幼儿对支架形状的兴趣。
认识不同形状的支架(8 分钟):展示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五边形支架的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形状特点,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感受不同形状支架的边和角,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实验探究(12 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相同数量的吸管和橡皮筋,让幼儿尝试用吸管搭建三角形支架、四边形支架和五边形支架 。引导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思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容易搭建?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搭建完成后,组织幼儿进行实验,用手轻轻晃动不同形状的支架,观察支架的稳定性,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总结归纳(5 分钟):请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幼儿发现三角形支架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和五边形支架容易变形。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幼儿展示生活中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如自行车车架、篮球架、塔吊等,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创意搭建(10 分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材料,如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利用三角形支架的原理,设计并搭建一个独特的作品,可以是建筑、桥梁、玩具等。在幼儿搭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使用材料。
展示与评价(5 分钟):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示区,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搭建过程中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意和努力,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同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投放更多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不同形状的组合搭建。
鼓励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更多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三角形支架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搭支架》教学设计03-24
《搭支架》教学设计11-02
支架岗位职责03-24
搭支架教学反思范文10-03
《三角形》教案07-19
空调支架超5年存隐患09-04
科学课《搭支架》教学反思07-14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03-17
三角形面积教案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