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

时间:2025-04-11 09:05:15 欧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范文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字9个,写字8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4、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1、识字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下雨情景)师:放学了,下雨啦!同学们最需要什么?(雨伞)没带怎么办?(跑回家、让妈妈送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送伞的诗歌。

  板书: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

  1、老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了解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了思路,创设了学习的氛围]

  3、识字: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组合识字,小组汇报,教师指导。

  4、查识字情况;

  a)游戏:打气球

  b)游戏:击鼓传花

  5、请读一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读自己喜欢的语句,体现了对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尊重)

  谁能把自己读得最好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根据学生读书情况,教师适当引导根据学生的选择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拓展思维、发挥想象。适当情况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同学们听着音乐,想着画面,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尽量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练习:

  课件展示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 2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妈妈,不要送伞来》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二、所在班级情况及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在家经常帮助父母扫地、喂鸡、倒垃圾,农忙季节还给在农田干活的父母送水、送饭等。从小自立意识很强,承担的责任很大。因此,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这篇课文,就会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相信课堂效果一定很好。

  三、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小诗用呼号的语气,表达了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情;语言中流露了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这样的愿望通过对妈妈的直接对话表达出来了。

  教学方法:

  1: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体验雨中的感受,体验自立的快乐!

  2、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师在教学起到“引”的作用。

  3、重点指导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以读代讲。

  4、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自立方面做的怎么样?从而反思自己,感悟诗的内涵。

  四、教学重点:

  1、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对的做法,学会自立。

  五、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诗歌内涵。

  六、教学目标:

  1、认读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勇敢、欢快的含义,并用这两个词造句。

  3、能仿照课文。

  七、学习方式:

  探究、合作、交流

  八、教学具准备:

  1、学生提前搜集雨中图片。

  2、教师准备幻灯、录音带、生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雨中情境的图片,相互交流,并说出图上的情境。

  2、播放课件(下雨天,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生答)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师拿出雨具伞,说一说字与实物像不像?

  (二)初读课文,和生字交朋友。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a:边读边把不认识的生字朋友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请出来(学生边读边画,非常认真);b:标出诗的节序。

  2、我们在读课文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该怎样去解决它呢?(查字典、问老师、问同学、猜字)下面就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认识这些生字朋友吧。

  3、同桌共用一本书一起读,学读不会读的字和难读的字。

  4、做猜字游戏

  (1)课文中的生字朋友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瞧,它们都跑到了生字卡上了。出示字卡,指名猜字,其他同学评议。

  (2)同桌互指互猜。

  (3)小组做猜字游戏,评选做得好的小组。

  5、大家刚才通过不同形式的认读,你们又认识了哪些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谁能大胆地说给大家听?

  6、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几个字,下面就用你喜欢的字组词,给大家听,好吗?

  7、在你的词语聚宝箱里又增添了哪些词语,你最喜欢哪个,能选一个说句话吗?

  8、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通读课文,深化理解

  1、小声读课文,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不让妈妈来送伞?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师生评议。

  2、课文中的小朋友很爱他的妈妈,他妈妈也很爱他,谁愿意把他想对妈妈说的话有语言地读给大家听?

  3、你想不想跟录音机里的阿姨比谁读得好呢?(教师放录音)

  4、自由读课文,注意读的语气。

  5、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小组读课文,选出每个小组中读得最好的同学参加朗读比赛(全班评议,评选出每小节的朗读冠军,进行奖励)。

  6、全班齐读课文。

  7、在语境中引导用勇敢、欢快造句。

  (1)找出课文中带有勇敢、欢快的句子。

  (2)全班齐读这两个句子。

  (3)引导造句。

  生1:我要做个勇敢的孩子。

  生2:我要向警察叔叔一样勇敢。

  生3:小鸟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

  生 :……

  (四)实践创新,拓展思维。

  1、生活中什么事我们可以做,大人却代劳了,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2、下雨了,如果你妈妈未给你送伞,你会怎样对妈妈说?

  3、读课文,仿照课文自编。

  生:奶奶,不要再给我叠被子了,我已经长大了,自己能做。

  生:爸爸,不要再给我整理书包了,大孩子能做的事,我也能做。

  生:……

  (五)指导学字

  1、难字书写指导

  彩:左上是爪字头,右下是木字,最后一笔捺应写成点。

  喜:上十,中豆,下口,注意三横的长短。

  2、学生练写,自评,展示写得好的作业。

  3、教师范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

  4、在练习本上练习写生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培养学生自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

  2.在朗读中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3. 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孩子对妈妈的情感。

  2.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在朗读中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雨中情境的课件,学生相互交流,说出图上的情境。

  2、再播放课件(下雨了,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很多家长都纷纷接走了自己的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没人来接,独自一人奔跑在雨中)指导学生看图,说说当你看到这种情境,有何感受?(学生谈想法)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自立能力强,而且很勇敢的小伙伴,你们想不想认识他?(生答)

  3、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齐读课题, 认读“伞”字,老师拿出雨伞,说一说与实物的异同?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课文录音

  学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2.通过听,你懂得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录音唤起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再让学生各抒已见,各有所悟,各有所得,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自主识字

  1.对照字表圈画生字

  2.学生自由组合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3.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老师引导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说)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5.生字的应用:选择你喜欢的生字组词“勇敢、机灵、慢悠悠”等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从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你会对妈妈说什么呢?

  3. 小结:丁丁长大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展示:

  “伞”的笔顺。

  “变”下面是“又”,不是反文。

  “奔”要注意下面部分的笔画和笔顺

  2.范写,描字。

  3.练习书写生字。

  〔设计意图:应用媒体资源学习生字,使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

  1.播放课件《小雨沙沙》师生边舞边唱

  2.指名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营造了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通读课文,感悟语言

  1、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什么?

  3、课件出示小雨情境:

  (1)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谁先读第一句话“不要送伞来,妈妈,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2)怎样才叫“慢悠悠地走回家。”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

  (3)朗读第二句话“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小雨会说话吗?

  (4)同桌讨论这一小节诗歌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轻柔、喜爱)

  4.课件出示大雨情境:

  (1)下大雨时,丁丁又是怎么样回家的呢?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安排5、6个同学来表演“伞群”,安排一个同学表演“机灵的小鹿”。

  (4)机灵的.小鹿,多么快乐!谁再读一读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教学时,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又分别用了“小雨中”和”“大雨中”两个视频场景来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5.那么还有什么原因不让妈妈送伞来呢?

  (1)全班默读第三节诗

  (2)质疑:A.你的爱指的是什么爱?

  B.什么是“小糖人”?生活中还有哪些小朋友的形为像“小糖人”的行为?

  (3)不想做“小糖人”的同学齐读这一句话。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愉快地获取知识。〕

  6.配乐、配画朗读课文,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情境渲染气氛,书声朗朗,再造意境,使学生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得以升华。〕

  三.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为了证明我们长大了,你们想对妈妈、爸爸、老师、同学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读生字9个,指导书写“伞”等5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力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注重学生识字的过程,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看拼音、问别人、联系上下文猜字、查字典)。

  2.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对语言的感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自立的愿望,增强孩子渴求自立的信心。

  3.体会孩子与母亲间的爱。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9个,指导书写“伞”等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自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激发学习的兴趣。

  1.同学们,雨天里,放学后,你们是怎样回家的呢?(学生自由说)

  老师发现了你们的爸爸妈妈怕你们被雨淋了,都会来接你们,爸爸妈妈不只送来了伞,还送来了关爱。可是有位小姑娘却对妈妈说,说什么呢?(生齐读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妈妈,不要送伞来

  2.指导认识、书写“伞”。

  能说说你们是怎样记住“伞”字呢?(上面“人”像撑开的伞布,下面点、撇、横像支架,竖像伞柄)

  能提醒大家在写时,要注意什么?(上面的撇、捺要写开的,才能遮挡住雨水)

  学生练写两遍。评价。

  3.听了小女孩的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她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那他怎么回家呢?学习了这首诗歌,我们一定能知道原因的。

  二、读通诗歌,初步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边听小诗,边想想她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那他怎么回家呢?

  2.学生尝试读。好听吗?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我想知道,你们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怎么办?

  (生:可以查字典。可以问别人,可以查认字条中的音节。可以到查字表找一找、拼一拼)

  就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把课文读一读。

  3.同桌互相读。相互学习,纠正不认识的字。

  4.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齐读)

  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抢读)

  5.这些淘气的生字都变成我们的好朋友了,我们再来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最好听,试着读一遍。

  三、朗读课文,感悟语言。

  读得好认真,老师也想读一读,不过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一想,小女孩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师范读)

  (一)学习第一小节

  1.小女孩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指名 )(板书:小雨中 慢悠悠地走)

  2.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

  “慢悠悠”是什么意思?我们应该怎样读出“慢悠悠”?(“慢悠悠地走是怎么样走的?”)(指名读)(缓慢些)

  雨丝打在身上,感觉怎样呢?

  小雨丝会和小女孩说些什么呢?(这位小雨丝你想说些什么?)

  听你们这么一说,老师也很喜欢小雨丝了。听老师读一读。老师范读(“悄悄说话”故意读重一点,大声一点),学生评价。(轻柔)指名读。

  3.齐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多有意思的聊天呀!呀雨越下越大了,这时你会怎么办呢?(指名)

  2.小诗中的小女孩怎样做呢?(指名 板书:大雨中 奔跑)

  这小节诗歌里,小女孩把自己比作成什么小动物呢?(课件出示:小鹿)

  你们喜欢小鹿吗?为什么?(你觉得小鹿长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

  这节小诗,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点呢?(欢快,大声)(这时你们也是可爱的小鹿了,也大声欢快地读一读吧。)

  同桌互读,听的同学要认真。

  指名读,评价。(大声,快点)齐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结合板书,小结第一、二节。还有什么原因呢?(指名)

  2.什么是“小糖人”?(会溶化的)(小女孩认为自己不再是一个脆弱,容易受伤,容易为小事爱哭,为小事摔倒的人了)

  3.指导朗读

  读到这儿,你觉得小女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板书:勇敢快乐)

  自已读一读,读出你的勇敢、快乐来吧。

  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小结

  一起来说说为什么小女孩不要妈妈送伞来的原因吧。

  课件出示填空诗歌。一起口头填空。

  四、拓展练习。

  学习了这首小诗,我觉得大家也长大了许多,你今后会怎样做呢?

  生活中哪些事你自己能做的事,妈妈爸爸替你完成了?

  假设妈妈就在眼前,你能学着课文中的小女孩对妈妈说一说吗?

  (出示课件——仿照例子编一编)

  不要______,妈妈,我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要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小结:请同学们回家把这些想法大声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也希望同学们能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作业:练习朗诵这首小诗。

【《妈妈,不要送伞来》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06-08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09-29

《妈妈,不要送伞来》的教学设计08-15

《妈妈不要送伞来》诗歌练习08-16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设计07-04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反思09-19

妈妈,不要送伞来—教学反思07-02

妈妈不要送伞来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09-08

妈妈送伞看图02-28

仿写《妈妈,不要给我送伞》作文(通用15篇)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