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模板(精选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 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
师问:看了这些形状,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
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
二. 发展阶段:
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形状。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
师小结:形是构成 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点、线、形状、色彩等)
2.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随手画的形状)
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化):
有规则——
无规则——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造出各种形状(剪出形状)
2.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 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各种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或运用装饰像框等方面。
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到发展再到拓展,循序渐进。例如《形的魅力》先通过欣赏平面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形状归类,再深入探讨形的特点和分类;《形体的组合》先让学生认识几何石膏形体的特点,再引导学生发现形体组合的规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
注重实践操作: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无论是《形的魅力》中让学生通过剪出形状来创作画面,还是《形体的组合》里让学生利用废弃物进行立体雕塑创作,都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2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阶段:
1. 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 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 拓展阶段:
1. 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 示范)
四. 学生作业:
1. 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 学生练习,
3. 教师巡回辅导。
五. 作品展示:
1. 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 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 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 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
反思
优化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增加对形状和形体的深度讲解,如在《形的魅力》中增加形状组合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形状;在《形体的组合》中加强对形体空间概念和组合规律的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掌握形体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加强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例如在学生作业时,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
完善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在学生作品展示和评述环节,及时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和评价,针对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3
课题:
第十六课 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堂类型:
欣赏 评述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学具:
课本、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
(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不同的造型。
(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 (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
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
3、青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 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
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铅的合金。红铜加了锡、铅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三、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反思
本课是节欣赏评述课,在学习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这课时,正好是让学生感受我中华民族古代优秀艺术文化的契机,虽然条件有限,不能带学生亲临博物馆参观,但我还是认真做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现代教育资源来了解我们祖国古代青铜艺术,让学生视觉上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感受到祖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的贡献,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作为一节美术欣赏课,应该让学生课前头脑中有一定印象,我让学生课前首先预习美术课本,但课上效果不好,原来就凭课本上几张图片学生们还不是很了解其中的意义,应该在课前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继彩陶艺术之后,兴起的又一种具有悠久历史。通过本课的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了学生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4
课题:
第六课 喜怒哀乐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喜、怒、哀、乐表情的特征。
2、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教具学具:
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激情导入,体验色彩
1、创设情景。(教师以谈话的形式与同学交流上课时的心情感受。)
2、体验色彩情感性。
⑴请学生在色卡中选出分别能体现出自己喜悦、愤怒、悲伤、欢乐心情的色彩。 ⑵请学生把选出的色卡按类分别粘贴到黑板上。(很多同学早已按捺不住,争先恐后地把自己所选的色卡展示在黑板前。)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二)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1、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2、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
(三)引导延伸,丰富内涵
1、提示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都有心情和表情。
2、讨论人类与大自然的人文关系。
三、学生操作,教师辅导 作业要求:
⑴可以用绘画或泥塑的形式创作。
⑵展开丰富想象,根据作品创意表现不同的表情,并配以相应的色彩。 ⑶题目自拟。
四、作业展评
五、课堂小结:
六、课后拓展:
1、回家后可以对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外公和外婆等进行人物头像写生,写生时注重分析不同年龄层以及男女性别差异之间的表情差异。
2、可以适当进行速写练习,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好人物的脸部表情。
教学反思
《喜怒哀乐》是五年级人教版的一节绘画课,教学本课的`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人的表情变化及规律,并尝试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表现开心、快乐的心情比较多,而对表现哀愁、愤怒的情绪缺乏经验,为了使学生全面的了解、掌握人的表情变化规律,我在整堂课中正确把握方向,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整堂课从猜表情到看眼神猜表情;从玩一玩、讲一讲、贴一贴到读一读;从色彩感知到作品欣赏;从课堂练习到作业讲评,无不体现课堂结构的严密性,营造情境自然流畅,环节设计有创意,体现了很深的教学理念,课堂中采用了各种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作品完整、美观,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5
课题:
第九课 学画山水画
课时:
2课时
课堂类型:
造型 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
2、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并根据自己的想象表现自己家乡的各种自然景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2、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
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导入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著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高远。深远。平远。
2、揭题:学画山水画
3、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简称"山水"。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 B技巧运用 C表现手法 D感受 E 如何表现 F 绘画步骤
4、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著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5、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6、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 皴法B 披麻皴 C 斧劈皴 D点苔。
讲解师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特殊的表现形式,和其他绘画形式表现山水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干、湿、浓、淡的水墨,粗细、方圆、转折、长短的线条,表现不同山水的质地、纹理和空间感。皴法是中国笔墨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
(1)披麻皴:分长、短披麻皴,中锋或中锋略带一点侧锋,大胆落笔,连勾带皴,一气呵成。皴笔长短相间,错错落落,或干、或湿、或浓、或淡,上轻下重,上疏下密,皴出阴阳,最忌平头齐尾,毫无变化。短披麻皴,皴笔上松下紧,笔锋按至笔肚,皴、擦并用,下笔不可迟疑。皴笔上紧下松、枯、湿、浓、淡作一笔呵成。先皴、擦,再勾山石轮廓、皴笔要沉着痛快。这是表现土山外观的主要方法,多用来画我国南方的山水。
(2)斧劈皴:斧劈皴分为大斧劈皴和小斧劈皴两种。其特点是侧锋落笔,头重尾轻。画大斧劈,一般连勾带皴,一气呵成,不可迟疑,用笔要沉着、痛快。小斧劈,一般先勾山石轮廓,再加皴擦,画出阴阳。画大斧劈,用笔尖按至毛笔腹部,小斧劈小按用锋。表现火成岩山岩崩溃的部分与突出的部分的主要方法,往往和披麻皴一起使用。
(3)点苔:中国画技法名。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介"字、"个"字,或"梅花"、"鼠足",或"破笔"等形状的点,有浓淡变化的墨或颜色,疏密相宜,以表现山石、地坡、树干和树根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点法也用于线条之纠结处,借以明显界限,或墨光不显、阴凹不深处,即以点苔法补之。传统山水、花鸟画中,点苔用笔宜轻,忌杂乱板滞。
7、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最后着色点苔。
点:用毛笔作出直、横、圆、尖或"破笔"或"介"字、"个"字等形状的点子,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藓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在身水画中应用较广。 染:或称"渲染"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阴阳向背或前后层次,加强艺术效果。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一课时完成基本技法的练习,试创作。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师巡视。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四、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教学反思
画家亨利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教学《学画山水画》第一课时,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中,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美。学生用水墨的点线表现人物、动植物和场景,表现实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现愉快的事和烦恼的事。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上中国山水画一课时,也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能够识别各种形状。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各种形状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感受形状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理解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状组合成具有创意的画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形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形状有清晰的认识。
演示法:教师示范如何运用形状进行创作,展示不同形状组合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创作技巧。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形状的特点和应用,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形状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欣赏各种平面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分类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形状的分类方法,引出课题《形的魅力》。
(二)发展阶段
形状的特点:展示各种形状,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它们的规律。引导学生从形状的外形、轮廓、大小、比例等方面进行分析。
有规则形状:具有明确的几何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其特点是形状规整、对称。
无规则形状:没有固定的形状,如随意画的形状、自然界中的一些不规则形状等,其特点是自由、灵活。
形状的分类:
几何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这些形状具有规则的几何特征,易于识别和描述。
自由形:是指随手画的形状,没有固定的形状和规律。自由形可以表现出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形状的组合:
对比:将不同形状进行对比,如大小、形状、颜色等,突出形状的差异。
重复: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形状,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渐变:通过形状的逐渐变化,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产生一种渐变的效果。
添加:在形状上添加其他形状或元素,丰富画面内容。
(三)拓展阶段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各种形状组成画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主题、情感、色彩等。
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合适的形状进行创作。可以采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
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想象力。
(四)作业阶段
1、作业要求:设计一幅以形状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运用不同形状进行组合,表达出独特的创意和情感。
2、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形状组合方式。
3、教师巡视: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黑板或展示区。
2、评价: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从形状的运用、创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品质量。
(六)总结与延伸
1、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状在美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2、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形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激发兴趣:通过欣赏各种形状和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形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有效教学:通过讲解形状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形状有了清晰的认识。教师的示范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了形状的组合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运用形状进行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不足之处
教学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形状的分类和特点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对形状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讲解和演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环节,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
(三)改进措施
深化教学内容:加强对形状的分类和特点的深入讲解,让学生对形状有更全面的理解。
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完善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作品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注重评价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帮助学生提高作品质量。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7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的收集和课堂讨论,了解齐百石国画特色及其艺术风格,了解毕加索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2.体会人物不同面进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
3.学习卢梭用丰富想象力弥补技术上的不足,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人物不同面的特点以及剪拼和组合的方法,拼成一副完整的画像。
教学难点:
在剪拼和组合的方法基础上,采取色块处理,线面结合以及背景处理等方法使画像有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春节期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呀?有什么收获?
要合理安排,更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压岁钱,添置需要的学习用具。
2.老师呀也喜欢过春节,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放鞭炮,到游乐场去玩各种娱乐游戏,吃各种好吃的东西等等,你们觉得老师和你们相比,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别看老师大你们那么多,和你们一样,也有一颗童心啊。
3.不只是老师,就是许多大画家,即使很老了,也有一颗有趣的童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发现巨匠的童心
1.齐白石(1)简介:老年的齐白石仍保持着一颗童心,蚱蜢、蜻蜓、鱼虾等都是他的至爱。笔下的花鸟虫鱼如天真活泼的儿童,在画面上跳跃、嬉戏。
(2)齐白石童心作品赏析
作品中什么地方体现出了齐白石的童心?
2.毕加索
(1)毕加索是20世纪现代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遗世的作品达二万多件,包括油画、素描、雕塑、拼贴、陶瓷等作品。毕加索是少数能在生前“名利双收”的画家之一。1901年6月24日,毕加索作品首次在巴黎展出。1973年4月8日在法国过世。
(2)毕加索童心作品赏析作品怎样体现出了毕加索的.童心?
3.从这两位画家身上你学到了什么?技艺上的,心态上的?
三、巨匠童心的规律
1.这些巨匠虽然充满了童心,但是他们的画是随意画的吗?也是有创作方法和规律的。
2.游戏连一连:
找出上面三幅图分别是哪幅作品构图空间布置。看来童趣的作品也是在讲究构图知识的基础上完成的呀!
3.小游戏,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三幅作品脸部观察,这是一张什么样的脸?
4.坐着的玛丽.泰雷兹分析。
脸部五官有什么诀窍?正面和侧面组合。还可以侧面和侧面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皮肤、指甲、衣服颜色?衣服颜色既有大块的颜色,也许多的线条,线面相结合,画面增添了装饰趣味。背景?大块面的背景色处理,简洁大方,突出了主体人物的柔美。
四、试一试
1.老师在黑板上完成两幅半张人物侧面的脸,谁能够把他们分别完成,并形成一张有趣的作品?
可以用正面,或者侧面两两组合,甚至非人物的脸组合!使作品充满趣味,但是要使画面美观还必须要运用你们手中的色彩工具哦。
2.优秀学生作业欣赏你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讨论如果让你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并组成一幅有趣的画像,你有什么创意吗?
法国画家卢梭是一位从来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但是他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纯真的感受弥补了技术上的不足,创作出许多伟大的作品,并被世人称为稚拙派。可见,只要大家大胆想象,细心创作,一定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发挥你的想象力,画几个不同角度的人像,再组拼成一幅奇异有趣的画像。
2.要求运用多种方法,使画面有趣!
反思
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以春节期间学生的经历和感受作为导入,迅速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贴近生活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丰富教学内容:通过介绍齐白石、毕加索等艺术巨匠的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同时,对作品的分析细致入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了解了艺术作品本身,还掌握了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技巧,如构图、色彩处理、线面结合等。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让学生从巨匠作品中体会童心,思考在创作中如何运用各种元素使作品更有趣。这种启发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 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包括形体的分类、特点等。
技能目标: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感受形体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理解形体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能够准确地把握形体的空间关系和组合方式。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形体的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形体有初步的认识。
2、演示法:通过示范雕塑创作过程,展示不同形体的组合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形体的运用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形体的特点和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形体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展示一些几何石膏形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大小、结构等特征。
2、提问:让学生思考这些形体与平面形状有什么区别,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3、导入课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讲解形体是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可分为 “自然形体” 和 “几何形体”。
自然形体: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体,如树木、石头、动物等,具有自然、多样的特点。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形体,如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具有简洁、规整的特点。
2、形体的分类:
几何形体:包括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形、球体、圆柱体等。
自由形体:指自然界中存在的不规则形体,如云朵、海浪、沙丘等。
3、形体的组合:
对比:将不同形体进行对比,突出形体的差异。
重复: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形体,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渐变:通过形体的逐渐变化,如大小、形状、颜色等,产生一种渐变的效果。
组合:将不同形体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三)拓展阶段
1、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如主题、情感、空间关系等。
2、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合适的.形体进行创作。可以采用雕塑、手工制作等方式。
3、教师指导: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发挥想象力。
(四)作业阶段
1、作业要求:设计一件立体作品,运用形体的组合表现出独特的主题和情感。
2、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不同的形体组合方式。
3、教师巡视:教师在学生创作过程中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黑板或展示区。
2、评价: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从形体的运用、创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教师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作品质量。
(六)总结与延伸
1、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体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2、延伸: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形体,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通过欣赏几何石膏形体和引导学生讨论,激发了学生对形体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有效教学:通过讲解形体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对形体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的示范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了形体的组合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创作能力。
3、培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能够运用形体进行创作,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不足之处
1、教学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对形体的空间关系和组合方式讲解不够深入,学生对形体的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
2、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讲解和演示,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
3、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环节,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不够全面,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
(三)改进措施
1、深化教学内容:加强对形体的空间关系和组合方式的深入讲解,让学生对形体有更全面的理解。
2、改进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完善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作品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注重评价的针对性和个性化,帮助学生提高作品质量。
【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
五年级下册的美术教学反思06-10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反思09-14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05-16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07-01
小学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10-30
五年级美术下册《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10-12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反思(精选11篇)06-16
五年级下册美术《色彩的对比》教学反思06-08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学反思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