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

时间:2025-09-15 15:36:09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精选5篇)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 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军装”“臂章”“放哨”等9个生字词,理解“一边……一边……”“装着顺从”等句式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朗读、情境模拟,体会王二小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小英雄的崇敬之情,培养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王二小“装顺从”“引敌入圈”的行为逻辑,理解其牺牲精神。

  难点:引导学生将历史情境与现实生活联系,思考“勇敢”的当代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王二小故事动画片段、八路军臂章实物图)。

  生字词卡片(标注拼音与部首)、角色扮演头饰(王二小、敌人、八路军)。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5分钟)

  播放《歌唱二小放牛郎》片段,提问:“歌曲中的小英雄是谁?他做了什么?”

  展示八路军臂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特征,引出课题《小八路》。

  初读感知(10分钟)

  第1-2段:王二小放牛放哨的'日常。

  第3-4段:诱敌深入与牺牲过程。

  第5段:八路军胜利与群众哀悼。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教师用卡片检查“军、装、哨”等字读音,强调“顺从”与“装着顺从”的区别。

  分段朗读,概括段落大意:

  精读品析(20分钟)

  学生分组演绎“王二小引敌”场景,教师点评语言与表情是否符合“机智”“镇定”特点。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 → 通过动作模拟(低头、慢走),体会“假装”的智慧。

  “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 → 结合地图简笔画,理解“埋伏圈”的战术意义。

  关键句解读:

  角色扮演:

  拓展延伸(10分钟)

  讨论:“如果我是王二小,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如面对欺凌时)思考勇敢的内涵。

  作业:以“我心中的小英雄”为题,画一幅画或写一段话。

  教学反思

  通过动画与实物图降低历史距离感,角色扮演强化情感体验,但需注意控制讨论时间,避免偏离文本核心。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新词汇;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了解革命先辈们为国家做出的伟大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及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难点:如何将历史背景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那份精神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约5分钟)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就是关于这样一个勇敢的小战士——小八路。”

  提问互动:“你们知道什么是‘八路’吗?”

  二、初读感知 (约10分钟)

  分段落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请几位同学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三、深入研读 (约20分钟)

  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段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中的'人物性格特征、事件发展脉络等,并准备简短汇报。

  角色扮演:挑选部分片段让学生们分角色表演出来,增强体验感。

  问题探究:

  小八路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是怎样克服这些障碍的?

  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四、拓展延伸 (约10分钟)

  观看相关纪录片或电影片段,进一步感受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讨论交流: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发扬这种不畏艰难、勇于奉献的精神呢?

  五、课堂总结 (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

  强调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想象自己是小八路的一员,描述一次难忘的经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观察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内容,是否有更好的解释方法?

  下次上课时可以考虑增加哪些更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

  语文:分析课文细节描写,学习“环境衬托人物”的写作手法。

  音乐: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理解歌词与课文的呼应关系。

  美术:设计“小英雄纪念章”,用符号表达对王二小的敬意。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学科活动,深化对“牺牲精神”的理解。

  难点:引导学生将艺术创作与历史情感有机结合。

  教学准备

  课文朗读音频、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伴奏。

  空白纪念章模板、彩色笔、革命题材剪纸素材。

  教学过程

  语文模块:环境描写分析(15分钟)

  烘托紧张气氛。

  突出王二小的冷静。

  提取课文环境描写句(如“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讨论其作用:

  仿写练习:用环境描写表现“紧张”或“喜悦”心情。

  音乐模块:歌词与课文对比(15分钟)

  播放歌曲,学生跟唱并标注歌词对应的课文段落(如“牛儿还在山坡吃草”对应第1段)。

  分组讨论:歌词中哪些词句体现了王二小的“机智”(如“假装听话”)与“勇敢”(如“走向枪声”)。

  美术模块:纪念章设计(15分钟)

  展示革命纪念章实物图,引导学生提取元素(如五角星、麦穗、王二小剪影)。

  学生设计纪念章,教师巡回指导,强调符号的'象征意义(如橄榄枝代表和平)。

  总结升华(5分钟)

  学生展示作品,用一句话说明设计灵感(如“五角星代表王二小的英雄身份”)。

  教师总结:“艺术是传递情感的桥梁,我们通过歌声与画笔,让英雄精神永存。”

  教学反思

  跨学科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需提前明确各环节时间分配,避免美术环节超时。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核心能力:通过资料搜集、小组合作,提升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英雄”的多元内涵,树立正确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如勇气、智慧、奉献)评价王二小。

  难点:避免颁奖词流于形式,体现深度思考。

  教学准备

  微课视频《抗日战争中的儿童团》、颁奖词范例(如诺贝尔奖、感动中国人物)。

  学习任务单(含资料搜集方向:王二小生平、儿童团历史作用、现代英雄案例)。

  教学过程

  项目导入(5分钟)

  播放微课片段,提问:“儿童团员与现代少先队员有何异同?”

  展示颁奖词范例,明确任务:为王二小撰写颁奖词,需包含“事迹概述”“精神品质”“时代意义”三部分。

  小组合作探究(25分钟)

  分组讨论王二小的“英雄特质”(如“13岁承担放哨任务→责任感强”)。

  撰写颁奖词初稿,教师巡回指导,提醒使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增强感染力。

  资料搜集:学生根据任务单,从课文、微课、课外读物中提取关键信息(如王二小的年龄、牺牲原因、儿童团的历史贡献)。

  讨论与撰写:

  展示与评价(15分钟)

  每组派代表朗读颁奖词,其他组从“内容完整性”“语言表现力”“情感真挚度”三方面评分。

  教师点评,强调“英雄精神”的普世价值(如“王二小的勇敢,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面对困难时的精神灯塔”)。

  延伸活动(5分钟)

  布置实践任务:采访家中长辈,了解他们心中的.“英雄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PBL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但需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避免部分学生参与度不足。可增加“颁奖词互评表”细化评价标准。

【语文课文《小八路》优秀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课文《登高》优秀教案设计(精选10篇)10-19

语文课文太阳教案设计06-03

小学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教案设计10-05

小石潭记课文教案设计09-25

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教案设计范文10-04

课文《荷叶圆圆》的优秀教案设计10-19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10-30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设计范文05-27

课文《游子吟》的优秀教案设计11-05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优秀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