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2022-10-19 08:57:03 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精选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精选6篇)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篇1

  活动内容:

  合理安排时间

  适用年级:

  四年级

  活动目标: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4、通过数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的是什么?

  生:时间。

  师:是呀,时间是最长的而又是最短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安排它呢?为了讨论这个话题,老师还带来了一位小朋友。你们看,她是……

  生:佳佳。

  师:我们来看看佳佳小朋友星期天的安排。先来看她的早晨。

  二、展开活动

  活动一:起床后

  师出示图片。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1:佳佳起床后,就洗脸刷牙、听英语、烧饭、吃饭。

  生2:佳佳起床用了2分钟,洗脸、刷牙用了3分钟,听英语12分钟,烧饭用了18分钟,吃饭用了8分钟。

  师:做完这些事,佳佳一共用了几分钟?

  生3:43分钟。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28分钟。

  师:你们各是怎么想的?

  生3: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加起来。

  生4:先起床、烧饭。在烧饭的同时听英语、梳洗,最后吃饭。共用28分。

  师:你觉得哪一种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5:我觉得28分钟的安排比较合理,因为省了很多时间。

  师:为什么会节省那么多的时间?

  生6:因为把事情穿插起来做,节省了很多时间。

  师:节省了多少时间?

  生7: 43-28=15

  师:15分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看来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师:这种最合理的安排谁还会说?你会在本子上表示出来吗?

  生1:先起床2分钟,接着烧饭18分钟,同时梳洗3分钟、听英语12分钟,最后吃饭8分钟。一共用了28分钟。

  生2:(1)起床2分钟

  (2)烧饭18分钟(梳洗3分钟,听英语12分钟)

  (3)吃饭8分钟。

  生3: 起床 烧饭 吃饭

  2分 18分 8分

  梳洗 听英语

  3分 12分

  师: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生4: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最好,整个过程很清楚,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生5:我也觉得第三钟方法最好,不仅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的先后顺序,而且时间也可以标在下面。

  其余学生也点头表示赞同。

  师:我们把这种表示的方法叫做流程图,用流程图表示比较直观方便明了。

  师:你们真能干,给佳佳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不仅合理安排时间,节约了时间,还用流程图把事情的先后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二:烧水沏茶

  师:家里来客人了。佳佳又做了些什么呢?

  出示:佳佳忙着给客人烧水沏茶。拿茶杯要1分钟,准备茶点要6分钟,等水烧开要7分钟,放茶叶要1分钟,泡茶1分钟。

  师: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吃上茶点,佳佳怎么安排最合理?请把你的安排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时间。

  生1:拿茶杯 烧水 泡茶

  1分 7分 1分

  准备茶点 放茶叶

  6分 1分

  1+7+1=9(分)

  生2: 烧水 放茶叶 泡茶

  7分 1分 1分

  准备茶点 拿茶杯

  6分 1分

  7+1+1=9(分)

  师:如果准备茶点用了9分钟,完成这么多事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10分钟。9+1=10分

  生4:不对,要11分钟。因为在烧水的同时可以先准备茶点,准备茶点的时间已经超过烧水的时间2分钟。算式应该是:7+2+1+1=11分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事情穿插起来做,就能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情。

  活动三:排队结帐

  师:客人走了,佳佳来到了楼下的小超市去购物。结帐时,很凑巧两位小朋友彬彬和婷婷也同时来结帐。可是结帐处只有一个,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彬彬说:我结帐大概要7分钟,你们先来。

  婷婷说:我结帐大概要2分钟,你们先来。

  佳佳说:我结帐大概要4分钟,还是你们先来吧。

  师:有几种排队的方法?

  生:有6种,如彬彬排在前面,彬彬 婷婷 佳佳,彬彬 佳佳 婷婷,有两种情况。3个人就有6种不同的情况。

  师:什么是三人等待的时间总和?请举例说明。

  生1:不管怎么安排,他们等待时间的总和都是13分钟。

  生2:不对。如果是彬彬 婷婷 佳佳。 彬彬就不用等了,而后两个人要等在那里,轮到婷婷了,佳佳还等在那里。所以时间的总和不是13分钟,要把他们在等的时间全都算进去。

  生3:我对生2的话有意见。彬彬自己结帐时也要等7分钟,这个时间也要算进去。

  生4:如果是彬彬 婷婷 佳佳这样的顺序,他们等待的时间总和应该是7 3+2 2+4=29分。

  师:怎么安排,三人的等待时间的总和会最少?

  生在本子上试算。

  生5:要按照婷婷 佳佳 彬彬 这样的顺序进行,所用的时间总和是2 3+4 2+7=21分。

  师:谁能说出他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6:2 3表示婷婷在结帐时,三人共等了6分钟。4 2表示婷婷走后,佳佳和彬彬共等了8分钟,最后的7表示彬彬在结帐时等的时间,因为其他两人已经结完帐走了,剩下只有一个7了。

  师:还有更少的吗?

  生纷纷摇头。

  师:这样排队说明了什么?

  生:让用时最少的人先来,用时最多的人最后来,这样三人等待的时间总和是最少的。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篇2

  一、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及课后做一做。

  二、学习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互动交流的学习过程,理解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可以节省时间。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培养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重点

  掌握事情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四、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初步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学习中的事情;并掌握流程图的画法。

  五、学习过程

  (一)联系生活,游戏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用一些语文知识开始这节课,好不好?那么请大家用“一边…一边”造个句子。指生回答。(及时评价,引导事件的合理性)老师点评,能够同时进行吗?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二)自主探究引入探究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张图片(课件出示)。大家认识他吗?生:不认识师:他是老师的偶像,华罗庚(课件出示)。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因家境贫穷,从小就失去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但是他凭着自已对数学的一腔热情,自学完成了高中、大学的课程,勤奋学习,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数学,是数学界的英雄,也是中国的骄傲。师:华罗庚爷爷身上发生过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华罗庚沏茶》,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课件出示)华罗庚有次读书到深夜,想喝茶。但是发现家中的水壶里有水垢,想喝茶需要洗水壶、接水,还需要找茶叶、还得烧水、洗茶杯、沏茶……怎样才能尽快喝到茶呢?师:要喝上一杯热茶,一共需要哪几个步骤?指生回答师:老师把每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已经给大家统计好了。(课件出示)问题:请你帮华罗庚爷爷设计一种方案,让他快速喝到茶。

  2、自主探究要求:

  (1)先独立思考,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2)再将设计方案写在练习纸上。

  (3)最后计算出沏茶所需的时间。

  观察学生做题情况,指生上台展示(其它同学同桌讨论,看一看谁的方案更合理)3、学生展示:预设情况:洗水壶(1分钟)→洗茶杯(2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找茶叶(1分钟)→沏茶(1分钟)共14分钟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茶杯(2分钟)共11分钟问:比较两种方法,哪种设计能让华罗庚爷爷尽快喝上茶呢?为什么?问:(板书:同时)接水、沏茶能同时进行吗?(板书:顺序)师:能同时做的事情竖着摆在一起,其他事情要有先后顺序,我们用箭头表示顺序,是不是更清晰呢?(边说边画箭头,出现流程图)师:沏茶虽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其中却展现出了时间管理带来的效益。我们的华罗庚爷爷就是通过这件小事找到了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出了优化思想,帮助人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巩固练习

  师:冬季天气寒冷干燥,大家不注意保暖的话就容易生病。

  1、小红感冒了,吃完药后要赶快休息。她应如何合理安排下边的事情?

  总结:合理安排时间要先考虑做事情的顺序、再考虑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师:那下面这道题你会解答吗?课件出示

  2、节日礼物马上要过元旦了,佳佳想亲自准备一顿美味的晚餐,送给妈妈当作节日礼物。佳佳仔细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洗米需要3分钟,蒸米饭需要20分钟。另外,洗菜、切菜、炒莱共需要10分钟,准备碗筷需要1分钟。佳佳应怎样合理安排时间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指生回答课堂板书合理安排时间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找茶叶(1分钟)1+1+8+1=11(分钟)洗茶杯(2分钟)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篇3

  一、设计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策略选择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策略选择]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

  1、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篇4

  一、教材分析

  《沏茶的策略》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中的内容,主要是通过讨论怎样安排各种事情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利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尝试合理安排时间的过程,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增强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突出教学重难点,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两种:

  1、语言激趣:看谁能挑战成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在学法上,着重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两种学习方式交替学习,让他们真正以课堂主体的身份参与全程。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是谈话导入。

  前面我们帮小明的妈妈以最好的方法让饼最快吃到嘴,今天想不想再挑战一下?好,那试试吧。

  二是探究新知。

  1、独立完成自学提示。

  2、让学生想一想,在平时沏茶的时候需要做哪些事情?

  3、小组合作探究,设计方案。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体现了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

  4、展示不同的方案,让学生到黑板前用工序图摆一摆,并说一说设计过程。

  5、教师小结。

  反思:教师应把展示成果贴在黑板上。这里时间过长。

  三是巩固练习。

  共有三题,第一题是教材114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类似于例题;第二题是提升对合理安排的认识,让学生说一说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让学生明确合理安排事情不但要考虑节约时间,同时也要考虑到人身的安全和健康。第三题是联系实际,畅谈经验。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安排时间的经验。(课堂完成的不够好,超时。)

  四是课堂总结。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2、用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人名言结束本节课,既和“谈话导入”环节相呼应,也能给学生以启迪。(本节课没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留总结的时间。)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篇5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例2的内容—合理安排时间。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基础,从教材分析,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难点: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引导学生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

  三、说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教学难点是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的方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1、创设情境主要采用了多媒体直观观察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处于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2、探究体验的这部分内容主要采用了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解决问题采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从中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问题中作用。

  3、注重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从而逐步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说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

  1、给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学生在这熟悉而又喜欢的情境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具体的问题的方法。

  2、在时间安排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交流合作,共同探究新知。

  3、用再创造方法学习数学。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活动空间中,去体验而归纳,由类比而猜想,由发现到证明。

  四、说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下面,本人结合自己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合理安排时间》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是怎样构建生活化数学的。

  (一)引趣导入

  (二)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屏幕出示例2情景:(先不出示工序和问题)

  师:就在这个时候门铃响了,大家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这幅画的内容?

  师:你想一想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工序?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屏幕出现沏茶工序和问题)

  2、观察工序

  师:观察工序,你发现了什么?

  (工序的顺序是乱的,有些事情可以同时做。)

  师:咱们先把他的顺序排一排好吗?

  师:快速的算一算,看看小明做着几件事需要多长时间?

  3、屏幕出现问题

  找学生演示,说理由,选出最优方案!

  (四)练习巩固

  1、做一做第2题

  2、合理安排时间——做饭

  3、做一做第3题

  (五)课堂小节: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 篇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2—11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可以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对事情的顺序进行合理安排,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技能目标

  1、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画简单的事件流程图。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思想感情。

  2、锻炼孩子思维的条理性,培养整体考虑决定事件顺序的习惯,和综合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出最优方案。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事件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P112页的例题1

  1、课件出示:妈妈烙饼的图

  师:请大家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叙述画面内容。

  生:……

  师:想一想,如果爸爸、妈妈和你各要一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

  讨论烙饼的方法。

  师: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几种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一张一张的烙。时间:3×6=18分钟

  B、先烙二张再烙第三张。时间:3×4=12分钟

  C、先烙二张正面,再烙其中一张的反面和第三张的正面最后烙剩下的二 面。时间:3×3=9分钟

  师:同样是烙三张饼,所花的时间却不同,C方案的安排最合理,最省时间(也省能源——节约从小事开始)

  3、学生分二人小组讨论:烙4张饼、5张饼、……10张饼的方法。

  4、学生汇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适当加以合理的引导)

  经验小结:如果是双数,二张二张的烙,如果是单数,也是先二张二张的烙,再把余下的三张按上述方法烙就行了。

  课间小游戏——看谁最醒目(游戏内容P114第1题)

  二、教学P113页的例题2

  多媒体课件出示P113页的例2的主题图。

  设疑:

  (1)要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联系生活,你认为大概顺序是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做?(让学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去安排)

  (2)有哪些事情一定要先做,哪些可以同时做。

  (3)你能把这个过程和时间(流程图)记录下来吗?

  让四人小组组内交流后,收集最优方案(时间最短的方案),

  问:为什么时间节约了?把不影响前后步骤的,和可以同时做的步骤一起做,这样就节约时间了。通过设置情境、障碍。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讨论探索,发展思维能力。再用课件演示小明的操作过程。

  并板书:

  这样安排,小明一共需要11分钟。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14的做一做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各自的方案。

  学生指名说方法,教师示范画流程图。

  流程图:

  四、小结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可以象这样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通过调整步骤顺序,合理安排,帮助我们节约不少时间。

  五、课外作业布置

  练习感受:(泡茶问题)

  啊!是妈妈回来了。妈妈今天可辛苦了,她想先喝杯茶,润润嗓子。

  展示:洗茶杯:2分钟→烧开水:11分钟→拿茶叶:1分钟→洗壶接水:2分钟→泡茶:1分钟。

  1、你能让妈妈在最短的时间内喝到茶吗?

  2、你自己设计流程图。

  3、小组内展示交流,介绍自己的流程图,及设计原因。

  4、同学间相互评价,全班反馈校对,得出相对费时最少,安排最合理的设计。

【小学优秀教案设计:合理安排时间】相关文章: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11-25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06-12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01-24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11-02

合理安排时间的作文07-22

小学数学《合理安排时间》教学设计06-22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范文10-09

合理安排时间教学反思07-04

《合理安排时间》说课稿范文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