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时间:2025-01-23 10:10:41 欧敏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通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自然资源教案示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通用7篇)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2.在自然资源分类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认识因不合理的利用资源,使可更新资源转化为不可更新资源的事实,培养学生初步建立起资源保护的观念。

  课型

  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

  讲述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为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教学用具

  景观图:各种自然资源;实物标本:铁矿石、煤、一杯水、一块木材。

  教学提纲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类生存于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和生产活动等所需要的物质、能量,都取之于自然界。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自然界给人类提供了什么,也就是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哪些资源。

  [展示景观图] 各种主要自然资源

  [展示实物标本] 将铁矿石、木材、煤、一杯水置于讲台上。

  [学生分组讨论] 请同学注意观察黑板上的景观图和讲台上的实物标本,将同学分成五组,确定下列五个议题,每组一个,讨论5分钟后,每组推选一个发言人发言。

  议题一:土地的重要意义

  议题二:阳光及其利用

  议题三:水和水的利用

  议题四:森林的作用

  议题五:煤和铁矿石的利用

  [提问] 刚才我们讨论的土地、阳光、水、森林、矿产都叫自然资源,请同学们注意分析自然资源概念的两层含义:

  ①它们是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还是由人类生产制造出来的?(自然存在。)

  ②它们对于人类有没有应用价值?(有应用价值。)

  凡含有上述两个属性的,即可称为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板书)

  这些在自然界中自然存在的,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叫做自然资源。

  [练习] 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自然资源?

  土壤(是) 鱼虾(是)

  春小麦(否) 汽车(否)

  草原(是) 袋鼠(是)

  过渡 明确了自然资源概念的定义,也就是明确了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一概念,还要明确自然资源都包括哪些种类。现在,我们来看它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板书)

  [教师讲述] 按照自然资源在短时间内能否再生或是否可以循环利用,我们分成两类,即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

  [练习] 判断下列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还是不可更新资源,并说明理由。

  ①太阳能:可更新资源,因为太阳不停地发光发热,人类可以永远利用,取之不尽。

  ②森林: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③石油:不可更新资源,开采完了,不能短时间内再生。

  ④水:可更新资源,因为水在地球表面是循环运动的,可以不断地重复利用。

  ⑤铁矿: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⑥鱼: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能再生。

  ⑦土壤:可更新资源,可以重复使用。

  ⑧煤:不可更新资源,短时间内不可再生。

  [教师/Article/Index.html>总结] 把大家上述的判断归纳起来,我们可以得出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的概念。

  ①可更新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资源。(板书)

  ②不可更新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用完了就不能再生的资源。(板书)。

  [提问] 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可更新资源,就会破坏可更新资源的事实,请说明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资源?(要保护自然,使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布置作业

  调查自己家乡的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大量的数据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数量大、种类多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

  2.通过与其他国家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的特点,明确我国在自然资源上面临的严峻形势;通过分析其中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短缺的现实国情,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与人地协调的观念。

  3.通过我国资源在“总量”和“人均”上一“多”一“少”的对比,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知识结构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章教材中起到了"概述"和"引言"的作用,为后几节的学习作了知识和价值观的铺垫。教材首先利用一系列的数据,使学生认识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然资源总量大"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优势,以及造成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的原因,教材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因为在后面几节的内容里会具体介绍。但是作为这一章最关键的一个概念,教材并没有解释,它是通过数据来体现自然资源的含义的,教师应予以补充。

  教材还通过"想一想"安排学生将我国与世界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相对比,给学生几个启示:第一,控制人口是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一个途径;第二,即使总量和人均占有量都不足,只要利用合理,同样也能把经济发展好。

  在教材的最后,提到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得不合理,同样也会面临无法再生的局面。

  教法建议:

  本节的从内容上来说线索非常清楚,但这一思路决不能成为教师教授的线索,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将我国自然资源的现实国情分析出来。所以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查找资料,或者教师给学生提供大量资料,使学生在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再提升到理性认识上。

  为了明确自然资源的含义,教师可以在介绍概念之后再举出几种事物,让学生来判断这些是否属于资源,从而理解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接着再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哪些不可以,为后面提出解决资源紧张的措施作个铺垫。

  新课引入: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影片,或者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以及数据资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并以此感到自豪。

  出示相关资料:

  展示资料:(投影)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总量居世界位次

  3

  3

  4

  6

  6

  自然资源大国

  通过数据,能够让学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

  [出示资料]“我国资源人均量及在世界上的排名”。

  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

  类别

  国土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资源基本特征

  人均量占世界比值

  1/3

  3/5

  1/3

  1/4

  1/5

  人均资源不足

  人均量居世界位次

  80

  67

  88

  121

  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占有资源量极其稀少,人均资源不足。

  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即:资源总量多,人均少。

  [板书]我国自然资源基本特征:总量多,人均少

  [提出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请大家对比一下我国与日本、美国、加拿大三国在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方面有何差异?

  [学生分析,教师小结]略

  对比之后,我们从日本这个国家对资源的利用政策上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呢?

  从分析中找到我国在资源利用上的问题:利用不尽合理

  对于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分析,并能认识到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板书: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

  一、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资源大国——总量大

  2.人均资源不足

  3.开发利用不合理

  二、对现状的认识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3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定义的分类,能够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知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了解我国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存在的问题。

  3、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理解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重点】

  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1、自然资源。

  据图说出自然资源的定义,重点注意自然二字。

  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他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常见的可再生资源有:土地,水,阳光,空气,生物等。

  常见的非可再生资源有:矿产。

  结合煤和石油的分布图说明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

  2、土地资源。

  结合课本插图找出土地资源的四种利用类型,总结其利用特点: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列表总结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情况。存在的问题,要结合一些漫画掌握。

  3、水资源。

  我们日常生活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水和部分地下水,而最多的水资源是冰川水。

  水资源短缺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也非常严重,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时间和标志。

  (讨论)生活和生产中的节水措施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和应对措施:时间:夏秋多,冬春少,措施:修水库。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措施:跨流域调水。

  (强调)要特别注意跨流域调水中的南水北调线路和意义。这是一个学习的重点

  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点,重要主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多分析一些关于环境的漫画,做相关题目练习

  【作业设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解决措施。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4

  【教学目标】

  1、知道自然资源的定义和范围。

  2、了解自然资源的分类,知道常见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理解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分类

  【教学用具】

  地理景观图,中国煤矿分布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引入新课:观察景观图,引入自然资源的讲述。

  2、阅读课本52页,找出自然资源的定义,区别资源和自然资源。

  板书:一、自然资源极其类型

  1、自然资源

  讲解: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些人工产生的东西也是资源,但是不属于自然资源。

  那么,自然资源分几种类型呢?请同学们讨论给出答案,并且结合日常生活举几个例子。

  补充:自然资源分类的关键是能不能生长繁衍和循环利用,注意他们的界限不是绝对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因此,即使是可再生的资源也要注意保护,合理利用。

  (转承)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呢?大家通过阅读煤矿、石油天然气分布图得出结论。

  板书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总量丰富,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

  2、空间分布不均

  讲解:课本54页的'表格是一个考试内容,要依据几种自然资源的位次,说出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

  总结:我国自然资源虽然总量大,但是人均少,浪费现象严重,因此要合理利用,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指的是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

  前提是自然界中的东西,就是天然形成的,条件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

  阅读课本知道,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前者如土地、生物、气候等,后者主要指矿产资源。

  阅读煤矿分布图,知道我国主要的煤矿分布在北方,油田也分布在北方。得出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作业设计】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举例说明。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5

  [知识目标]

  1.常识性介绍水和人类的关系,水的污染与防治。

  2. 通过对水资源的了解,使学生初步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国情、节水、环保教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新闻记者能力,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水在自然界的存在。第二部分描述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说明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本节内容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好教材。

  [教学重点]

  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

  [教学方法]

  自学辅导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同样也离不开水。因为水和空气一样,也是人类及自然界各种动物、植物生存的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阅读】请结合下列问题阅读课本第44页—第47页:

  ⑴自然界中的水分布状况如何?淡水资源有多少?

  ⑵水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哪些用途?

  ⑶水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污染水源对人类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术防治和保护?

  【板书】

  第一节 水

  一、水在自然界的存在

  【提问】根据同学们看书和你对水的了解回答问题⑴

  【小结】水在自然界的存在,首先是江河、湖泊、海洋,还有地下水,另外在大气中以及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仅江河海就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淡水仅为总水量的1%。

  【板书】

  1.主要存在于江河、湖泊、海洋,约占了地球表面积的3/4。

  2.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也都存在有大量的水。

  3.在地层和大气里也存在有许多的水。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地理知识,我国的水资源是怎样的?我国是缺水的国吗?

  【讲述】我国的淡水资源是较为丰富的,但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分布不均,我国东南部地区湖河流较多,而西北部地区就较少。虽然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五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的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而且我国还是耗水量很大的农业大国,因此我国属于缺水国。

  【板书】

  二、水与工农业及日常生活

  【提问】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你对水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了解,说说水有哪些用途?

  【小结】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

  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

  【板书】

  三、保护水资源

  【讲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废气、废渣,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自己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不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以及怎样防治这些污染。

  【板书】

  1.水污染的.形成

  ⑴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气、废水、废渣)

  ⑵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⑶生活污水

  2.水污染的危害

  ⑴可以使人生病、中毒甚至死亡

  ⑵破坏生态环境

  3.水污染的防治

  ⑴工业上控制“三废”进入水体

  ⑵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提倡节水农业

  ⑶生活上合理用水

  ⑷增强环保意识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淡水在自然界分布很方,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B.动植物体内及大气中的水,起着维持生理活动及气候的作用

  C.凡是无色透明的水都是可饮用水

  D.水不是无穷无尽的,因此要节约用水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水

  B.工业三废中只有废水可造成水资源的污染

  C.有些地区流行甲状腺 肿大病和龋齿病,原因是饮用水中缺少碘和氟元素

  D.热电厂和工业冷却水,不会造成水污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B.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工农业生产中常利用水来溶解物质

  4.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5%。世界人均占有量为10520立方米,我国则为______立方米。

  5.水在自然界分布分很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但地面淡水仅约占总水量的____。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淡水占人类消耗淡水量的_____。

  6.工业生产中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活______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施用的______、______随水流入河中,都会使水受到污染。

  7.如果一个水龙头每秒滴水2滴,平均20滴水为1毫升,试计算一昼夜漏掉多少升水?

  8.某工厂每天排出20吨水,其中30%未经处理。已知每吨废水可污染140吨清水,该工厂每天将造成多少吨清水被污染?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协助同学了解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的。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自然资源利用历史与现状的了解,知道全球多种自然资源正面临短缺,在频频告急,引导同学认识到自然资源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安排小调查:家乡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了解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道世界环境日是几月几日吗?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什么?

  二、教学互动一

  1.阅读课本67页杨柳青小学六(2)班同学对全球和我国自然资源的整体状况进行的调查。

  对照插图,说说你认为矿石、风力、土地这些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吗?

  2.将小调查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相应的地方,互相交流。

  3.展开想象:假如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继续加剧,那么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呢?

  4.阅读《节水新概念》。

  以“加入世界没有了水”为主题,展开讨论。

  有人说,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请谈谈你的看法。

  5.分组朗读课文69页“自然资源紧急求救”中森林资源告急、矿产资源告急的段落。

  自身仿写“土地资源告急”。

  三、教学互动二

  1.阅读《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

  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复活节到衰落的秘密是什么。

  2.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71页许强、黄春雨、任丽的话。

  你想说什么?请在课本相应的地方写下来。

  3.阅读《世界上发现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

  在这部最早的资源与环境维护法中,提到了一些维护资源与环境的具体措施,你觉得这些措施的提出,体现了我们祖先怎样的观念?

  这些措施在今天还有用吗?假如今天再次制定,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条例?

  4.每年的世界环境日都会确定一个主题。你知道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各地举行了哪些活动吗?

  5.请同学朗读课本第72页王大同同学的话。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维护自然资源的相关法规?

  同学交流,老师补充。

  假如家乡的自然资源遭到破坏,你会通过什么途径来维护它们?

  四、作业

  就维护自然资源这一问题达成共识,写下来。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 7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

  2.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与重要性。

  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且破坏严重的现状。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探究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资源观,自觉和积极地参与到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行列中。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自然资源的主要类型及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教学方法

  启发学生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理论联系实际,使用情景感受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反映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的视频,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大自然,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学生总结:(土地、阳光、矿产、水、森林等)。

  循序渐进:

  1.它们是存在于自然界,还是人为创造的?

  2.它们对人类来说有没有利用价值?

  【讲授新课】

  一、图说自然资源(自主探究,归纳提升、学以致用)

  (一)自主探究

  阅读学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找出以下问题:

  1.什么是自然资源?

  2.自然资源的分类?

  3.怎样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二)归纳提升

  1.从衣、食、住、行和学习等方面,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

  2.小组讨论:在我国东南沿海,小河中的水为什么总也流不完?

  (提示:水资源是一次性资源吗?从而引出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如煤炭、石油、铁矿等。

  3.过渡:引入教材3.1可循环使用的土地资源和3.2用一点就少一点的煤炭资源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和速度的不同,明确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区别对待)。

  对于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对于非可再生资源: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三)学以致用

  1.探究一:认识和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2.探究二:小组讨论对于可再生资源,是不是就可以不注意保护和培育呢?难道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有严格的界线吗?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果不加以正确使用,可再生资源也可能变成非可再生资源。

  二、图解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识现状、找原因、想对策)

  (一)识现状

  出示我国自然资源现状表,让学生对“地大物博”有清醒的认识。

  使学生意识到: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二)找原因

  小组讨论:我国资源总量丰富,却人均不足的原因?

  (三)想对策

  1.探究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

  总结: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增加,我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人均不足且仍在下降的状况更加突出。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资源供给呢?

  2.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并不难,对于我们往往是举手之劳。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实际行动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呢?

  3.你还有哪些保护资源的好办法呢?

  分组讨论:(成立小小环保队、进行检查校内水龙头、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等活动)

  总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了人类自己,我们也应积极参与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实际行动中去,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作一名小环保主义者。

  【展示提升,开拓视野】

  一、展示提升

  二、开拓视野

  启发与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有关的节日、行动,合理利用、珍惜自然资源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有共同行动。巴西挽救热带雨林的“我们的大自然计划”;日本的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北欧的新能源开发:而且还有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近些年我国进行的“世界地球日”的宣传主题:“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等等。

  【知识梳理】

  学生整理,帮助学生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达标测评】

  【课后作业】

  写一封关于日常生活中节约资源的倡议书。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基于本节内容涉及面广、资料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新颖、多样,给学生以听觉、视觉、感觉等多维度、立体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数字的比较、资料的分析,结合讨论、探究,让学生自己去感知、思考和理解,提高学生对合理利用、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重要意义的认识。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拓展和补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来推导、理解新知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规律。注重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自然资源教案示例】相关文章:

精选教案示例08-16

雷雨教案示例06-11

精选雷雨教案示例09-27

坐井观天教案示例10-02

《家》教案示例08-04

《古井》教案示例08-25

《故乡》教案精选示例06-12

《秋水》教案示例10-21

药 教案示例08-07

教案示例参考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