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25-09-12 17:01:05 蔼媚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

  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 1

  一.活动时间:

  周五班会

  二、活动对象:

  八(一)全体学生

  三.活动地点:

  八(一)班

  四.活动方式、目的:

  通过从视觉感官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达到以下两个课堂目的。

  1、学会感受爱,体验被爱和关爱别人。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同情心和人性的善良美。

  2、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施爱,让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重点学会去关爱别人。

  五。 活动过程

  (主持人a:张xx 主持人b: 王xx)

  主持人a:校园中有你、有我、有他,于是有了一个家。每天,当你踏着晨曦步入校园,可曾将甜美的微笑挂在脸上?

  主持人b:当你面对老师的谆谆教诲,可曾想到那是一腔挚爱在涓涓流淌?

  主持人a:当你接受同学真诚的帮助,可曾感到友谊之花的屡屡芬芳?

  主持人b:生活中,我们需要别人的关爱。当然,也应该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爱是相互的。 主持人a:当你在家中接受父母大海般的慈爱,你是否感到胸中一股暖流流过?

  主持人b:正是这些人间的友善,关爱,让我们体会到了温暖。主持人a,b: “做仁爱事 行仁爱礼”主题仁爱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a:2008年,对中国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主持人b:其中就有“5.12”特大地震灾害,几乎将汶川摧毁。

  主持人a:让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进行祈福地震诗歌朗诵:《爱的奉献》 (第一个节目:诗朗诵 《爱的奉献》)

  主持人a:在灾难面前,人类从不会屈服,而是用坚强,仁爱和团结扛过了困难。

  主持人b:下面让我们有请王诗萱同学来分享几个小故事。 (第二个节目:感人故事分享)

  主持人a:同学之间的关爱是人间的春风,是沙漠中的'绿洲。

  主持人b:因为有了关爱,我们学会了友善,学会了感动,也在其中学会了关爱别人。

  主持人a:下面请观看小品《同在蓝天下》,感受同学之间的关爱是多么无私。 (第三个节目:小品《同在蓝天下》)

  主持人a:小到家庭中,大到世界中,都可以看到人与人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主持人b:“别害怕我就站在你身边,心在一起爱会让我们一起勇敢。”人们用各种方式来对亲人,朋友表示关爱。

  主持人a:其中,便有歌唱。每个人的声音交汇,让仁爱遍布天下。

  主持人b:接下来让我们听汪峰的《存在》,由陈羽非,王河骁,陶学良演唱。 (第四个节目:歌曲演唱)主持人a:同学们,父母养育了我们,是我们这一生中最应该感谢的人。

  主持人b:在生活中,你和父母有什么感人的故事?或是父母疼爱你,你回报父母的故事,抑或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的约定”?说出来讲讲吧!(即兴发言)

  主持人a:现在,让我们玩几个放松的小游戏吧!(经典游戏:谁是卧底 注意事项:每一轮只有六个人 持续三轮 直至卧底被揪出来时 在场所有的人获得奖励 如果卧底获胜 获得双倍奖励)

  主持人b:医生用爱心挽救生命;

  主持人a:教师用爱心培养学生;

  主持人b:园丁用爱心培育花草;

  主持人a:科学家用爱心去发现,去创造。

  主持人b: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用爱创造出来的,因此说:培养爱心是一个真实的过程。

  主持人a:让我们一切从爱出发,将爱的种子洒遍人间。

  主持人b:下面,是我们对全班同学的倡议书:

  1。每天回到家里帮助妈妈做一件事,虽然事情不多,但一定要坚持,不要忘记啦;

  2。在学校中争取为老师或同学每天做一件事,只要是你能做到的就要坚持下去;

  3.和父母达成“爱的约定”,让家庭之间的爱美好地流传;

  主持人a:让我们请沈老师对我们这次活动进行评价。 (杨老师发言)

  主持人a,b:同学们让我们的爱都长上翅膀,飞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吧!祝大家在关爱中幸福、快乐!本次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班会结束)

  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 2

  一、班会背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学生们常常专注于学业,容易忽略身边那些充满温暖与善意的 “仁爱瞬间”。仁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美德之一,不仅是个人修养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本次班会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仁爱行为,理解仁爱的内涵与价值,激发学生践行仁爱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与社会责任感。

  二、班会目标

  (一)认知目标

  让学生明确仁爱的基本含义,了解仁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认识到仁爱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以及校园氛围的重要意义。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身边仁爱行为的认同感和赞美之情,感受仁爱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需求与感受,增强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行为目标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记录身边的仁爱瞬间,形成发现美、传递爱的意识。

  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仁爱行为,如帮助同学、关爱家人、尊重他人等,将仁爱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班会时间

  20xx年xx月xx日下午第xx节课,时长 45 分钟

  四、班会地点

  x年级x班教室

  五、参会人员

  x年级x班全体学生、班主任

  六、班会准备

  素材收集:班主任提前收集与仁爱相关的短视频(如公益广告、校园内学生互助的片段)、图片(如志愿者服务、家人之间关爱场景)、故事(如古今中外体现仁爱精神的名人故事、身边同学的真实仁爱事例)。

  道具制作:准备 “仁爱瞬间” 记录卡(每人一张,用于学生记录身边的仁爱事件)、彩色粉笔、白板、投影仪、音响设备。

  学生任务:提前布置学生观察身边的仁爱行为,可通过拍照、文字记录等方式收集素材,班会时进行分享。

  七、班会流程

  (一)导入环节:视频激趣,引出主题(5 分钟)

  班主任播放一段精心挑选的`短视频,内容为校园内学生互助的温暖场景(如学生帮同学捡起掉落的书本、搀扶受伤的同学去医务室、主动帮老师整理教具等),视频时长 1-2 分钟。

  视频播放结束后,班主任提问:“同学们,刚刚在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画面?这些画面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引导学生说出 “温暖”“善意”“帮助” 等关键词。

  班主任总结:“视频中的这些行为,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仁爱瞬间’。仁爱就像一缕阳光,能温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校园变得更加美好。今天,我们就召开以‘发现身边的仁爱瞬间’为主题的班会,一起去寻找、感受和践行仁爱。”

  (二)认知环节:解读仁爱,明确内涵(8 分钟)

  班主任借助投影仪展示 “仁” 字的甲骨文写法,并讲解其含义:“‘仁’字由‘人’和‘二’组成,意味着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相互帮助,这就是仁爱的最初含义。”

  分享仁爱故事:班主任讲述古今中外体现仁爱精神的故事,如 “孔子周游列国,传播仁爱思想”“雷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身边同学小李主动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 等。

  组织学生讨论:“结合刚才的故事和自己的理解,你们认为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哪些行为可以被称为‘仁爱行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5 分钟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班主任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梳理和总结,明确仁爱在校园中的具体表现,如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难题、尊重老师和同学、关心班级集体事务、爱护校园环境、体谅父母的辛劳等。

  (三)分享环节:交流素材,感受温暖(12 分钟)

  班主任引导:“在班会开始前,我们已经布置了观察身边仁爱行为的任务,相信大家都收集到了不少‘仁爱瞬间’的素材。现在,就请同学们把自己收集到的素材分享给大家,可以是文字记录、照片,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学生依次上台分享,分享时间每人控制在 1-2 分钟。例如,有学生可能会分享 “昨天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同学主动给老奶奶让座”;有学生可能会展示自己拍的照片,照片内容是 “班级同学一起帮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还有学生可能会讲述自己 “帮邻居家的小弟弟辅导作业,得到了家长的表扬” 等。

  每一位学生分享结束后,班主任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 “这个发现非常棒,这就是典型的仁爱瞬间”“你的行为让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善良” 等,并引导其他学生为分享者鼓掌,营造积极、温暖的氛围。

  班主任总结:“听了大家的分享,老师非常感动。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这么多充满爱心的人和事。这些看似微小的仁爱瞬间,就像一颗颗小太阳,照亮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四)实践环节:书写承诺,践行仁爱(15 分钟)

  发放 “仁爱瞬间” 记录卡:班主任给每位学生发放一张提前准备好的记录卡,卡上印有 “我的仁爱承诺” 和 “我发现的仁爱瞬间” 两个板块。

  填写记录卡:学生在记录卡的 “我的仁爱承诺” 板块,写下自己在未来一周内要践行的 1-2 个仁爱行为(如 “每天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主动帮同学解答一道数学题”“不随地乱扔垃圾,爱护校园环境” 等);在 “我发现的仁爱瞬间” 板块,补充记录班会中听到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其他同学分享的仁爱事件。

  分享承诺:邀请 3-4 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 “仁爱承诺”,鼓励学生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共同践行承诺。

  制定 “班级仁爱公约”:班主任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 “班级仁爱公约”,公约内容围绕 “尊重他人”“互助合作”“关爱集体”“文明礼貌” 等方面展开。各小组讨论后,将小组制定的公约内容写在白板上,全班共同讨论、修改,最终确定 “班级仁爱公约”,并由全体学生在公约上签名。

  (五)总结环节:升华主题,寄予期望(5 分钟)

  班主任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今天的班会,我们一起解读了仁爱的内涵,分享了身边的仁爱瞬间,还制定了班级仁爱公约,相信大家对仁爱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仁爱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每一次关心、每一次帮助中。”

  班主任向学生寄予期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做‘仁爱瞬间’的发现者、传播者和践行者。不仅要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温暖,更要主动用行动去传递爱心,让仁爱之花在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校园,甚至更广阔的地方绽放。老师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班会在温馨的音乐(如《爱的奉献》)中结束。

  八、班会延伸

  开展 “仁爱瞬间” 征集活动: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在班级内设立 “仁爱瞬间” 征集角,鼓励学生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继续收集身边的仁爱素材(文字、照片、视频均可),定期在班级内展示分享。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 “践行仁爱” 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如走进社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校园内的植物浇水施肥、为学习困难的同学组织学习小组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体会仁爱的意义。

  家校合作: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本次班会的主题和内容,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家庭生活中的仁爱瞬间,如孩子帮父母做家务、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等,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培养学生的仁爱品质。

  九、班会反思

  班会结束后,班主任及时对本次班会的开展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优点与不足。例如,思考导入环节的视频是否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如何、实践环节的设计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根据反思结果,为今后开展类似主题的班会积累经验,不断提高班会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仁爱瞬间主题班会教案】相关文章:

班会主题教案11-28

班会主题教案09-15

班会主题教案07-28

主题班会教案11-22

主题班会教案11-29

(精选)主题班会教案01-25

小学班会主题教案10-11

主题班会教案06-22

主题班会教案08-19

主题班会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