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通用5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什么样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 1
活动目标:
1、尝试看图学编绕口令,喜欢说绕口令。
2、能注意倾听词句,辨别近似音,学习口齿清楚地背诵绕口令。
活动准备:
挂图:猫和包
活动过程:
一、交代猜绕口令的名称,激发学说绕口令的兴趣。
这个包是谁的?猫和包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
教学反思:提问是帮助幼儿分析理解作品的重要手段,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在课前设计问题时,注重问题的价值性,从问题的设计能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思想,甚至教师本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对于大班幼儿,问题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
二、观察图片,尝试编绕口令。
1、幼儿三三两两边看边议论。
2、谁看懂了,说了一件什么事?
3、谁会把图片的内容,用一句话来表示?
教学反思: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将来能很好地在社会上立足,离开生活、离开现实的教育是毫无意义可言的,因此,教育不能脱离幼儿的现实生活。在引导幼儿理解完故事内容以后,我有意设计与幼儿生活紧密相联的问题。幼儿大部分都能说出答案,最后的'问题幼儿说得不是很明确,需要老师总结。
三、听听、念念。
1、示范念绕口令。
2、看图自炼与互相练习绕口令,教师观察倾听,提示。
四、巩固对绕口令特点的理解。
1、在念绕口令时,什么发现?为什么你觉得有些字、词很难念清楚呢?
2、原来,念绕口令时有许多读音相近,由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
教学反思:这个环节中,幼儿能很好地朗读绕口令,但不是绕得很快;经过老师的指点,幼儿稍微好些;老师最后暗示并教会幼儿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发现美好、感受美好,从而去创造美好。
五、游戏:我念得好。
1、游戏玩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念完绕口令。
2、游戏要求:念得快而准确。
3、游戏规则:规定时间内没有念完闹钟响,就定为失败。反之,闹钟不响为胜利。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 2
一、活动目标
1.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宝(bǎo)、包(bāo)、猫(māo)、叼(diāo)。
3.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二、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制作图标:小宝、小猫、包各四个。
2.图片一:小宝、小猫、包3.图片二:每一张都画有小宝、包、猫四张。(排列顺序各不同)
三、指导要点
1. 活动重点:理解内容,学习背诵绕口令。
2.活动难点:准确发音,能快速朗诵绕口令。
3. 指导要点:通过图标、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绕口令并找出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
四、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出示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提问: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老师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2.欣赏绕口令《猫和包》。
(1)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1-2遍。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图标按照绕口令的格式摆放出来。(例如第一句:小宝拿包逗小猫,老师把图标按小宝、包、猫顺序放置)
(3)幼儿看着图标初步练习朗诵绕口令2-3遍。
提问:你在念绕口令时有什么感觉?"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
教师小结:原来,这首绕口令的宝、包、猫、叼字读音相近,容易混淆,念起来较拗口,念快时容易念错,我们念的时候要注意。
3,练习读准相近音。
(1)老师读但不出声,让幼儿看老师的口型猜猜老师在读什么字,然后大声念出来并进行练习。
(2)游戏:击鼓传图片二游戏规则;听鼓声传图片,鼓声一停,图片在谁的手里谁就站起来大声念,其他幼儿跟着念。
4.借助图标学习绕口令。
(1)教师逐渐减少图标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2)不使用图标练习朗诵。
5.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绕口令比赛。
(1)加入节奏练习:引导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朗诵绕口令,帮助幼儿掌握绕口令的节奏。
(2)尝试加快速度朗诵绕口令并进行比赛。
(3)"绕口令秀":鼓励幼儿朗诵自己掌握的绕口令,增加幼儿对绕口令的兴趣。
五、评价要素
1.是否能准确发音,并能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2.能否积极、富有兴趣地投入到绕口令的游戏当中。
六、活动建议
1.把图标投放区角中,让幼儿自主利用图标自主练习,或继续进行绕口令比赛活动。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音:如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附:绕口令猫和包小宝拿包逗小猫,小猫叼走小宝的包,小宝追猫去要包,猫叼包和小宝藏猫猫。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猫和包》,儿歌中的“宝、猫、包、叼”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图片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接着示范朗读——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比赛。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 3
一、本次活动目标
1、能在图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诵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宝。包。猫。叼。
3、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二、活动准备
1、根据绕口令内容制作图标:小宝小猫包。
2、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3、图片二:每一张都画有小宝包猫四张(排列顺序各不同)
4、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要点:理解内容,学习背诵绕口令。
2、活动难点:准确发音,能快速朗诵绕口令。
3、指导要点:通过图标。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绕口令并找出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
四、活动过程
1、图片激趣
出示图片一:小宝,小猫,包
提问:这是什么?它们之间到底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将绕口令《猫和包》以故事的形式将给幼儿听,帮助幼儿理解内容)
“有一天,小宝拿自己的包去逗这只小猫,小猫生气了把小宝的包叼走了,小宝去追小猫,小猫叼着包和小宝玩起了藏猫猫。
2、欣赏绕口令
(1)教师示范朗诵绕口令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图标按照绕口令的格式摆放出来,回答问题的幼儿可以得到贴贴。
(3)带领幼儿练习绕口令
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的字读音很相似呢?跟老师把这些读音相似的字念一遍(宝猫包叼)
3、练习读准相近音
击鼓传图标。(分好组后,第一位小朋友拿好图标,鼓声一响开始传图片,鼓声停以后图标在谁的手上谁就站起来大声念出来)
4、借助图标学习绕口令
(1)逐渐减少图标,帮助幼儿记忆绕口令内容。
(2)不使用图标学习
(3)看幼儿用书,练习朗诵。
5、绕口令比赛
(1)“小朋友们,下面要找几个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先找几个小朋友上来,一边念一遍加快速度。
(2)带领全班一起一边拍手一边念
五、评价要素
1、是否能准确发音,并能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2、能否积极。富有兴趣的投入到绕口令的游戏中。
六、活动建议
1、让幼儿自主利用图标自主练习或者继续比赛
2、引导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相似音: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附:
猫和包
小宝拿包逗小猫,小猫叼走小宝的包。
小宝追猫去要包,猫叼包和小宝藏猫猫。
活动反思:
正是这种挑战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具有开放性、挑战性,且具有一定梯度的活动内容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能够引起认知冲突的活动内容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学习潜能。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 4
活动目标
1. 通过图标辅助理解绕口令内容,能准确发音"宝、包、猫、叼"
2. 感受绕口令的`韵律节奏,体验语言游戏的乐趣
3. 能在游戏中快速反应,锻炼口齿灵活性
活动准备
卡通图标(小宝、小猫、包各4个)
节奏图谱卡(拍手、跺脚等动作图示)
音乐传卡片游戏道具
幼儿用书《猫和包》
活动过程
1. 故事导入(5分钟)
出示图片提问:"小宝的包被小猫叼走了,会发生什么趣事?"
教师用故事形式讲述绕口令内容,引导幼儿观察角色表情变化
2. 解密绕口令(10分钟)
教师慢速朗诵,幼儿找出关键词(宝、包、猫、叼)
游戏"听声辨位":教师口型示范发音,幼儿模仿并触摸喉咙感受震动
3. 图标魔法阵(15分钟)
分组摆放图标,根据绕口令顺序排列成环形
音乐传卡片游戏:随节奏传递图标,音乐停时持图幼儿快速念出对应词语
4. 挑战小达人(10分钟)
节奏升级:结合拍手、跺脚等动作朗诵
分组比赛:看谁能在30秒内完整无误念出绕口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故事+游戏"模式,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图标辅助降低了绕口令难度,但部分幼儿在"宝-包"发音上仍需个别指导。音乐传卡片游戏参与度高,但需注意控制节奏避免混乱。后续可增加角色扮演环节,让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绕口令内容,进一步巩固发音记忆。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 5
活动目标
1. 理解绕口令情节,能创造性复述故事
2. 学习用夸张表情和动作表现角色特征
3. 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增强语言表达自信
活动准备
立体故事背景板(城堡、花园场景)
角色头饰(小宝、小猫、包精灵)
音效道具(铃铛、软垫)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幼儿表演)
活动过程
1. 情境创设(8分钟)
布置"魔法森林"场景,幼儿佩戴头饰扮演角色
教师旁白引导:"小猫为什么叼走包?包里藏着什么秘密?"
2. 台词创编(12分钟)
分组讨论:"如果包会说话,它会对小猫说什么?"
鼓励幼儿用"我的`包是...因为..."句式表达,教师记录精彩对话
3. 剧场排练(15分钟)
教师示范绕口令表演,加入肢体动作(踮脚学小猫、抱臂护包)
分组设计"追逐戏"情节,用铃铛声模拟小猫逃跑音效
4. 闪亮登场(10分钟)
每组轮流表演,其他幼儿担任"最佳配音员"
播放录音回顾,评选"最具创意小演员"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参与度,但部分幼儿因台词较难出现忘词现象。后续可增加"台词提示卡"辅助记忆,并在角色对话中加入更多拟声词(如"喵呜~""叮当!")。幼儿在合作创编环节表现出丰富想象力,但需加强对绕口令核心字词的强调,避免表演偏离语言训练目标。
【幼儿活动猫和包教案和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中班语言教案:猫和包07-21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
老虎和猫教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