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4-12-27 12:24:57 俊豪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凿壁偷光》原文和译文及赏析

  《凿壁偷光》是出自由汉代人刘歆的东晋葛洪辑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二中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凿壁偷光》原文和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注释:

  (1) 匡衡:西汉经学家。

  (2) 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

  (3) 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

  (4) 邑人:谓同县的人。古时“县”通称为“邑”。

  (5) 大姓:富户;大户人家。

  (6) 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7) 与:帮助。

  (8) 佣作:被雇佣劳作。

  (9) 偿:值,指报酬(回报)。

  (10)怪:奇怪的。

  (11)遍:尽。

  (12)遂:终于。

  (13)大学:有学识的人。

  (14)愿:希望。

  (15)资给:资助,供给。

  (16)得:得到。

  (17)屣:鞋子。

  (18)以:读。

  (19)解人颐:使人开怀大笑。颐,脸颊。

  (20)挫服:折服。

  (21)《诗》:此指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2)闻:听。

  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主人,我想读遍你家所有的书。”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典故」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凿壁偷光》原文和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白洋潮》原文和译文赏析03-23

《梓人传》的原文和译文的赏析03-12

《凿壁借光》原文和译文及赏析05-21

杜甫《登高》原文和译文含赏析10-24

石鼓歌.韩愈的原文译文和赏析07-13

《口技》原文赏析及译文09-12

《君臣对》原文译文与赏析11-25

瀑布原文、译文及赏析10-24

爱莲说原文、译文及赏析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