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4-11-29 13:27:25 古籍 我要投稿

[热门]《夜》原文及翻译赏析

  古诗简介

  此思家而作也。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天高水清,正可出峡,而阁孤栖,忽觉旅魂惊起。帆宿水中,杵鸣山上,两句分承。灯散几处,故曰疏。杵皆对敲,故曰双。自南而望北,故见银汉遥接于凤城。

  注释

  “南菊再逢”,是合安夔州为两秋,故知属大历元年西阁作。又云“新犹悬”,盖元年初矣。

  露下天高秋水清①,空山独旅魂惊②。疏灯自照孤帆宿③,新月犹悬双杵鸣④。南菊再逢人卧病,北书不至雁⑤。步檐倚仗看牛斗⑥,银汉遥应接凤城⑦。

  (此思家而作也。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天高水清,正可出峡,而山阁孤栖,忽觉旅魂惊起。帆宿水中,杵鸣山上,两句分承。灯散几处,故曰疏。杵皆对敲,故曰双。自南而望北,故见银汉遥接于凤城。【黄生注】诗以次句作骨,帆宿、杵鸣,独夜见闻。疏灯、新月,二字另读。悬,指月,本《易》“悬象著明”,非谓杵声空悬也。)

  ①《》:“露下地而腾文。”《楚辞》:“悲哉秋之为气也,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兮收潦而水清。”

  ②《七哀》:“独夜不成寐。”诗:“旅魂惊塞北,归望断河西。”

  ③《》:“悬以自照兮。”道诗:“孤帆渐逼天。”

  ④曰:《字林》:“直春曰捣。”古人捣衣,两女子对立,执一杵,如舂米然。今易作卧杵,对坐捣之,取其便也。尝见六朝入捣衣图,其制如此。诗:“楹长杵声哀。”

  ⑤陆厥诗:“雁返无南书。”

  ⑥曰:《楚辞·大招》:“曲屋步櫩。”注:“曲屋,周阁也。”“步櫩,长砌也。”相如赋:“步櫩周流,长途中宿。”櫩,即古檐字。陆陲《寺》诗:“步檐时中宿,飞阶或上征。沈氏满愿诗:“步檐随新月,挑灯惜。”杜盖袭用之。顾注:古者,六尺曰步,今之廊檐,大率广六尺。”

  ⑦【邵注】牛斗二星,在银汉边。《河图括地象》:“河精,上为天汉,亦曰银汉。”戴暠诗:“黑龙过饮渭,丹凤俯临城。”赵曰: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黄生曰:此与“玉露凋伤”不相上下。一二五六,工力悉敌。三四,虽逊彼之高壮;七八含情,此处却较深厚也。

  此与云安、夔州诸诗相合。露下天高,即“玉露凋伤枫树林”也;独夜魂惊,即“听猿实下三声泪”也;孤帆宿,即“孤舟一系故园心”也;双杵鸣,即“高急暮砧”也;菊再逢,即“丛菊两开他日泪”也;雁无情,即“一声何处送书雁”也;看牛斗,即“每依北斗望京华”也。诗中词意,大概相同。窃意此诗在先,故《秋兴》得以详叙耳。

  范德机曰:善诗者,就景中写意。不善诗者,去意中寻景。如杜诗“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滚滚来,”“疏灯自照孤帆宿,新月犹悬双拌鸣,”“殊方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即景物之中,含蓄多少愁恨意,若说出,便短浅矣。然亦有就意中言景,而意思深远者,如“苦遭不相放,羞见黄无数新”,亦自隽永有致。

  赏析/鉴赏

  这首写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的。此时诗人正寓居在夔州西阁。西阁面临大江,背负山崖,凭栏远眺,夔州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在一个的,诗人独坐高楼,对着窗外空山的景色,听着远处传来的砧杵之声,对的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诗。

  开头两句点题,写出山城深秋之夜的环境。第一句点明季节、景物,第二句写出、人物。夜空晴朗,因而更使人感到景物的凄清,气氛的幽静。渐浓,露水在渐渐凝结、垂落,楼下的,在静静地不断流淌。周围的山峰,像巨人一样屹立。夜轻拂,一切都是那样柔和、安详。然而这寂静幽美的境界,却触拨了游子的心弦,引动了他的万千愁绪。

  三、四两句进一步描写夜景:远“处”水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那是夜泊的客和渔舟,新月高悬,万籁俱寂,这时从城中传来一阵阵捣衣的砧杵之声,回荡在夜空之中。两句和上联结合,增加了画面的优美。在这幅画面中,高天是深蓝的,疏灯是飘忽的,月光是柔和的,空山是黝黑的。秋夜、碧空、新月、露珠、江水、渔火、山峰,相互辉映,在这优美的画面之外,又传来断断续续的,这岂能不触动诗人异乡作客的无限愁肠呢?

  五、六两句由写景转到。“南菊再逢”,是指诗人从东下至今已近两年。是永泰元年(765)从成都携家东下的,但到达云安之后,因肺病、痹等病复发,只得留下养病,次年夏初才抵达夔州。秋天,又从山腰客堂迁居西阁,因此说“南菊再逢”。此时诗人除了肺病和风湿痹症以外,还患有糖尿病,所以说“人卧病”。“南菊再逢人卧病”,刻划出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处境和心情。因为时局动乱,不断,诗人已经很久没有接到亲人的来信了。夔州在和的南面,所以称故乡的来信为“北书”。“北书不至”,是有具体原因的,这里却说是“雁无情”,就取得了意在言外、言而无尽的艺术效果。

  最后两句由个人的身世遭遇写到对故乡的。上句写自己走到室外,倚杖步檐,仰看星斗。下句写由想到,表明思念故乡的心情。“步檐”与西阁照应,“倚杖”与“人卧病”照应。“牛斗”即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二星都在银河的旁边。由“牛斗”而到“银汉”,由“银汉”而到“凤城”,一层一层地表现出了诗人由仰望星斗到眺望故国的过程。诗人对故国长安的无限思念就蕴含在这伫立步檐倚杖远眺的老人形象之中。

【《夜》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夜》原文及翻译赏析10-09

客夜原文,翻译,赏析04-23

《阁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2-09

春夜原文翻译及赏析03-07

村夜原文翻译及赏析06-01

客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0-12

《夜雪》原文、翻译及赏析05-16

阁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2-17

《阁夜》原文及翻译赏析02-06

夜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