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2025-01-21 11:00:25 海洁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迢迢牵牛星》原文、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诗歌,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迢迢牵牛星》原文、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注释】

  [1]迢迢:遥远。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2]皎皎:明亮的样子。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河汉:即银河。

  [3]擢(zhuó):摆弄的意思。素:白皙。

  [4]札(zhá)札:象声词。弄:摆弄。杼(zhù):织布机上的梭子。

  [5]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整幅的布帛。

  [7]去:间隔。几许:多少。

  [8]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9]脉(mò)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作者】

  此诗选自《》中的第十首。《古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组诗名,五言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鉴赏

  天上悲情人间写照——《迢迢牵牛星》赏析

  作者:耿振江

  《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跂(q隅,边)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W n明亮意)彼牵牛,不以服(服,驾)箱(车箱)。”⑴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这第一句是立足织女的感觉来写,第二句才正面写织女。这一二句诗就为后文的种种场面描写、情思描写而张了本。“皎皎河汉女”是写景也是写人。“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是为后文的“清且浅”做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整体形象的娇见其形,“札札弄机杼”写得更如闻其声。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心情。

  诗的五六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是写织女织布的结果和织布时的情态。织女虽然整天在忙碌地织布,结果却“不成章”;她整天郁闷不乐,泪流如雨。织女劳而无功,眼泪如雨,什么原因造成的?原来是织女在思念着她的牛郎的缘故,她身在此而心在彼。诗明写织女,却暗联牛郎,意在点出织女的心理活动,说明织女无果的原因。这两句诗,也意在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是写景句。“古诗十九首”擅长借景抒情,情寓景中,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情绪,从而达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诗中写的景,“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本可以涉足而过,但为何织女反而感到“迢迢”呢?原因是“思情”的缘故,因可望不可即,而咫尺胜天涯。这样就更加有力地突出了织女的情绪,更有力地强调了织女离愁别绪的哀怨。借景衬情,借景写情,景语即是情语,从而使诗具有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

  最后两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诗句委婉含而不露,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无限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去想象、去体味,“河汉女”在爱情上的爱慕、思念、渴望的甘苦。正如古人读“古诗十九首”时的评语那样:“诗思深远而有余意”⑵。

  《迢迢牵牛星》看似写神话传说,看似写天上的爱情悲剧,而实则是人间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此诗产生的年代,正是社会动乱时期,男子从征服役,人为地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别,尤其给劳动妇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双重痛苦。夫妇久别是她们的生活,离愁别恨是她们的伴侣,夫妇团聚就成了她们的向往。此诗抒写的就是这样一种思想感情,这样一种社会现实。

  这首诗在艺术特色上为表达天上悲情人间写照的主题,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首先,运用浪漫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诗用浪漫手法借天上的故事来喻现实生活,抒发了织女的别恨哀怨及向往夫妻团聚的感情。诗的联想也十分丰富,写人、写景、写情、写感,几乎是句句明写织女,而又句句不离牛郎。好似随意而实则匠心独运,“文温以丽,意悲而远”⑶。其次,抒情和写景的结合。诗不拘于神话传说的故事,而立足于写织女的感情。不仅通过织女怅望牛郎、无心弄机杼、泣泪落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场景描写来揭示织女的心情感受,抒发织女的离情别绪,也注意了和景物描写结合起来,通过“皎皎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等景语的衬托和渲染,来达到抒发情感的目的。全诗似句句在写景,又句句在写情,情语景语融合无间。诗写景自然清秀,抒情委婉含蓄,却又谐调一致,浑然一体。再次,诗的语言优美自然、精炼工切而又富于蕴味。尤其诗中“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不论是对写景还是对抒情,都十分精练准确,蕴味无穷,妙不可言。景新意深,全诗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不愧为古五言诗成熟之作。因而,古人在读“古诗十九首”诗说:“学者当以此等诗常自涵养,自然笔下高妙。⑷”

  ⑴朱熹:《诗集传》

  ⑵宋·何汶:《竹庄诗话》

  ⑶《中国文化小百科》

  ⑷宋·何汶:《竹庄诗话》

  创作背景

  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关于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经·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俶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 “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可见中汉末三国时期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迢迢牵牛星》即依牵牛和织女的故事情节创作而成。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今人综合考察《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情感倾向、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以及它纯熟的艺术技巧,一般认为这十九首诗所产生的年代应当在汉末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中下层知识分子的政治前途多被扼杀。他们为找出路,往往离乡背井,抛妻别子,因此借牛郎织女的神话抒写人间夫妻离别的哀怨。

  名家点评

  明代陆时雍:末二语就事微挑,追情妙绘,绝不费思一点。(丁福保《汉诗菁华录笺注》)

  明代胡应麟:东、西京兴象浑沦,本无佳句可摘,然天工神力,时有独至。搜其绝到,亦略可陈。如“相去日以远,衣带日以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河汉清且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皆言在带衽之间,奇出尘劫之表,用意警绝,谈理玄微,有鬼神不能思、造化不能秘者。(《诗薮·内编》卷二)

  明代孙月峰:全是演《毛诗》语。得末四句,直截痛快,振起全首精神,然亦是《河广》脱胎来。(于光华《评注昭明文选》卷七)

  明末清初王夫之:终始咏牛、女耳,可赋、可比、可理、可事、可情。……全于若不尔处设色。(《古诗评选》卷四)

  清代沈德潜:相近而不能达情,弥复可伤,此亦托兴之词。(《古诗源》卷四)

  清代张庚:欲写织女之系情于牵牛,却先用“迢迢”二字,将牵牛推远,以下方就织女写出许多情致。句句写织女,句句归到牵牛,以见其“迢迢”。“皎皎”句与首句是对起,故下虽就织女以写牵牛之迢迢,却句句仍只写织女之皎皎。盖“皎皎”光辉洁白之貌。今机杼之勤,所守之贞,不肯渡河,并不肯告语,皆织女之皎皎也。两两关写,无一笔牵缠格碍,岂非千古绝笔?又上既云“迢迢”,下复曰“相去复几许”,见得近在咫尺,似悖矣,不知神妙正在此悖也。盖从乎情之不得通而言,则见为迢迢;从乎地之相阻而言,则仍几许,故下一“复”字,若谓虽曰迢迢,亦复不远。愈说得近,则情愈切;情愈切,则境愈觉远矣,真善于写远也。更妙在以“盈盈”二句承结,遂将“迢迢”“几许”两相融贯。谓为“迢迢”,则又“复几许”;谓之相去只此“几许”,则又限于“盈盈”而“不得语”;既限于“盈盈”而“不得语”,则虽“几许”之相去,已不含千里万里矣,可不谓之迢迢乎!人但知“盈盈”二句,承河汉清浅来,不知其“迢迢”“几许”两语也,真奇妙莫测。(《古诗十九首解》)

  清代张玉榖:此怀人者托为织女忆牵牛之诗,大要暗指君臣为是。诗旨以女自比,故首二虽似平起,实首向从对面领题,次向乃点题主笔也。中四,接叙女独居之悲。既曰织女,故只就织上写。末四,即顶河汉,写出彼边可望而不可即之意,为泣涕如雨注脚;即为起手“迢迢”二字,隐隐兜收,章法一线。(《古诗赏析》卷四)

【《迢迢牵牛星》原文、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迢迢牵牛星》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01-10

迢迢牵牛星_诗原文赏析及翻译11-02

《迢迢牵牛星》阅读答案和译文赏析04-25

迢迢牵牛星原文与翻译03-08

《迢迢牵牛星》翻译赏析02-02

《迢迢牵牛星》诗歌赏析10-17

迢迢牵牛星赏析及全文翻译11-07

关于《迢迢牵牛星》古诗赏析08-31

古诗《迢迢牵牛星》原文注释与翻译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