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不同的诗歌,其语言艺术所表现的语言风格、特点、技巧各不相同。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
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
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译文
以前我在巴东三峡的时候,常常西望天上的明月,那感觉就好像在峨眉山望月一样,让我回忆起在峨眉山的美好时光。
月亮从峨眉山上升起,青辉漫天,光照山峰如沧海波涛。我离家万里远游,始终有明月相伴。
如今黄鹤楼前月华如水,渺渺茫茫,很幸运的是又遇到来自故乡峨眉山的人。
这明媚的峨眉山月还将陪伴着你,与东风一起陪伴你去长安。
长安的道路宽阔,直通九天,到达皇宫。峨眉山的月亮陪伴着你,为你照耀秀丽的秦川渭水。
皇帝会请你坐在黄金狮子坐上纵横论道,你将手挥白玉麈尾柄侃侃谈论佛法精要。
我如浮云一般滞留在吴越一偶,你却荣幸被圣明的皇帝约请去皇宫游乐。
你将如大鹏一鸣惊人,满皇城都称颂你的大名,我也知道不在乎这些名利,你还是要回峨眉山玩弄你的峨眉山月的。
鉴赏
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此诗从“我”到月,从月到僧,再写到月,侃侃谈来,动感强烈,毫不气窒,充分显示出李白作为歌行高手的水平。
注释
巴东:即归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巴东郡。治所在今湖北巴东县。
沧海:此泛指江湖。
黄鹤楼:原在今湖北武汉市长江南岸蛇山黄鹤矶上。
月华:即月光。
峨眉客:指蜀僧晏。
秦川:指长安附近的渭河平原,古为秦地,故称秦川。此指长安。
黄金狮子:指当时的皇帝与王孙贵族。
麈尾:麈是似鹿而大的一种动物。其尾可制为拂尘,魏晋以来的玄学家清谈时执之以示高雅。
重玄:“重玄”,语出《道德经》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重玄学”是中国思想史上一股重要的哲学思潮,也是隋唐之际的首都哲学体系,上承先秦魏晋玄学的发展脉络,后启宋明理学的哲学思考,在华夏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玄英、王玄览、李荣皆因善谈重玄学而被皇帝所青睐。
吴越:此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丹阙:指皇宫。
帝都:即首都,指长安。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白在江夏送蜀僧晏上人入长安之作。据两唐书载,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原西京长安改为中京,上元二年(761年),中京又复为西京。此诗当作于至德二载至上元年间李白流放夜郎遇赦释归的途中。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原文及赏析05-11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的翻译赏析12-05
送二兄入蜀原文翻译及赏析04-15
听蜀僧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03-24
听蜀僧浚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03-15
听蜀僧濬弹琴原文、翻译及赏析01-30
《入蜀记》原文及翻译赏析12-21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03-20
逢入京使原文翻译及赏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