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村事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2-10-12 09:22:23 古籍 我要投稿

纪村事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纪村事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村事

  唐代: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译文

  长得茂盛的碧绿藤蔓,绿影映照门扉;沿着墙边小路一路生长,显得生机勃勃。

  因为雨水较多,院中熟透的果子有一些烂落在庭院中;成熟的稻谷金黄一片,水边的禽鸟硕大肥美。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正在忙着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远处传来几声悠扬的牧童骑在牛背上吹来的笛曲,不知到田间何处送饭的人从陆陆续续回来了。

  注释

  扉:门扇。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暮晖:落日的馀辉。

  饷田:到田间送饭。

  赏析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才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为了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传来捣衣的声音。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数声牛上笛”“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韦庄

  韦庄(约836年- 约910年),字端己,汉族,长安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文昌右相韦待价七世孙、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诗歌成就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

  韦庄的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此诗长达1666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中通过一位从长安逃难出来的女子即“秦妇”的叙说,正面描写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称帝建国,与唐军反复争夺长安以及最后城中被围绝粮的情形。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一方面对起义军的暴行多所暴露,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义军掀天揭地的声威及统治阶级的'仓皇失措和腐败无能;一方面揭露了唐军迫害人民的罪恶,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他们剿贼不力的谴责。它选择典型的情节和场面,运用铺叙而有层次的手法,来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布局谨严,脉络分明,标志着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韦庄因此诗而被称为“秦妇吟秀才”。由于某种忌讳,韦庄晚年严禁子孙提及此诗,也未收入《浣花集》,以致长期失传。20世纪初始在敦煌石窟发现。

  诗歌题材

  韦庄前逢黄巢农民大起义,后遇藩镇割据大混战,自称“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因而忠于唐王朝是他思想的核心,忧时伤乱为他诗歌的重要题材,从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悯耕者》、《汴堤行》对战乱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睹军回戈》《喻东军》《重围中逢萧校书》对当时屯居洛阳的援军残害人民、掳掠妇女的丑恶行径作了谴责,同时又对他们拥兵自重、未能积极镇压起义军表示不满。而《铜仪》《洛北村居》《北原闲眺》《辛丑年》等诗,则反映了他对唐室“中兴”的热切期待;《闻再幸梁洋》、《江南送李明府入关》等诗,表示了他对离乱中的君主、皇族多所眷念;《咸通》《夜景》《忆昔》等作,更抚今追昔,为唐王朝的衰微唱出了深沉的挽歌。他又有一些出色的怀古诗,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在对南朝史迹的凭吊中,也寄寓着他对唐末社会动乱的哀叹,情调凄惋。此外,他还有一些诗如《思归》《江外思乡》《古离别》《多情》等,反映了他长期四处飘泊,求官求食的境遇和心情。他的写景诗,如《题盘豆驿水馆后轩》《登咸阳县楼望雨》《秋日早行》等,取景疏淡,思致清婉,也有特色。

  诗歌体裁

  韦庄以近体诗见长。律诗圆稳整赡,音调响亮,绝句包蕴丰满,发人深省;而清词俪句,情致婉曲,则为其近体诗的共同风格。

【纪村事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江村即事原文及赏析12-23

江村即事原文翻译及赏析11-15

《溪村即事》原文及翻译赏析07-16

江村即事原文赏析及翻译01-20

村豪原文及赏析10-16

羌村原文及赏析08-18

村晚原文及赏析08-16

江村原文及赏析08-18

《江村》原文及赏析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