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原文注释及鉴赏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因见衡山花开而想念久别的故国家园,用衡阳回雁峰故实喻自己与北飞的雁群互相竞逐,表示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原文注释及鉴赏,欢迎阅读!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前言】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是唐代诗人柳宗元作品,创作于公元815年(元和十年)。诗人当时路过衡州,写给弟弟柳宗直,促其启程返乡。
【注释】
⑴题解:陈景云《柳集点勘》云:“味诗意盖已北还,而弟尚留永,故寄诗促其行耳。以《寄从弟宗直文》参证,似所寄即宗直也。”按柳宗直随柳宗元贬永州,后又随贬柳州。公元815年(元和十年)病故,比柳宗元还早逝四年,终年仅33岁。过衡山:永州在衡山之南,北归必经。却寄:返寄。却: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却,犹返也。此由退却之本义引申而来。”如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⑵故国名园:指长安。柳宗元生长于长安。
⑶楚树发南枝:《白氏六帖·梅部》:“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寒暖之侯异也。”
⑷峰前回雁:《方舆览胜·衡州》:“回雁峰在衡阳之南,雁至此不过,遇春而回,故名。”柳宗元于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正月北归,至衡州,正是雁北归的时节。
译文
故乡的名园我们已经离别很久了,今天我在衡山上看到楚地的树木南边的枝头已经开花。
晴朗的天空中,回故乡的道路上希望你赶快追上来,现在也正好时值回雁峰前的大雁回归北方之际。
【鉴赏】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首句写思归故乡的热切心情;次句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三四句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是很好的兆头。诗人用欢快的语气掩住了十年谪居的“酸楚”(蒋之翘《柳集辑注》引刘辰翁语)。他不知道再贬柳州的命运正等着他。在后人看来,诗人真是天真得太可爱了。
赏析
此诗洋溢着一种枯木逢春般的喜悦、期望之情。十载谪居,终于等到了还京的诏命,虽然还不知道将有何新的任命,但总算有了希望,因而欣喜之情跃然纸上。
“故国名园久别离,今朝楚树发南枝。”此二句诗人从眼前衡山梅树南枝新开的花,自然回想久别的长安家园。以楚树新花象征人生有了新的机遇、新的希望。柳宗元的故乡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这美好的家园引起了游子的思念。更何况那是他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地方。
以上将蕴藏已久的思归情绪,借早春新花开放表露出来,郁积的愁闷,仿佛豁然开朗。
“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衡山有回雁峰,传说雁到此即不再南飞,春至又返回。这里运用了回雁峰的故事,实指北归的鸿雁。在这难得的晴朗春日,我恰好和那些雁群相随北归。敦促弟弟也快点启程,由于心情好,就觉得天气也好,路也好,而且恰逢大雁北归,多好的兆头。
末句以眼前景物作结,雁能传送书信,更点出“寄”弟之意,可谓余音袅袅,情绪开朗,表现了归途中心情的急切和喜悦,也体现了在贬永期间与之相依为命的兄弟情深。
全诗即景生情,温馨脉脉,相邀相约,尽在物物之中。京都名园,令人神往;春和景明,楚树南枝;晴天归梓,载欣载奔;南雁北返,峰前成阵。这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是心灵的洞察,是寄意的心旌。羡雁阵比翼相逐,恨故国返而不得。深婉蕴藉,期待有嘉。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十二月,朝廷诏征被贬的柳宗元、刘禹锡等入京。柳宗元在永州接到诏命,便立刻动身,在过衡山时,写了这首诗寄给从弟柳宗直、柳宗一。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与韩愈共事。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司马。十年后,又改任柳州刺史,卒于任所时年47岁,世称“柳柳州”,亦称“柳河东”。柳宗元也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世人以“韩柳”并称。他的散文写得很出色。其作品由刘禹锡编成《柳河东集》三十三卷。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原文注释及鉴赏】相关文章: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诗词07-23
《过衡山见新花开却寄弟》翻译及赏析04-25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唐诗原文及鉴赏09-27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原文翻译注释解析09-02
唐代诗人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04-26
《寄诸弟书》原文范文05-10
《寒食寄京师诸弟》唐诗鉴赏10-05
《新秋夜寄诸弟》唐诗鉴赏10-10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鉴赏10-29
王维《山中示弟》唐诗原文及注释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