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怕史官》原文和翻译

时间:2024-10-30 09:26:56 晓璇 古籍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宋太祖怕史官》原文和翻译

  《宋太祖怕史官》出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宋太祖怕史官》原文和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宋太祖怕史官

  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恕,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口弹雀。”上愈怒,以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于怀。上骂曰:”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既惧又说,赐金帛慰劳之。

  注释:

  1、宋太祖: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

  2、尝:曾经

  3、弹雀:用弹弓射黄雀

  4、臣:大臣

  5、亟:立即,马上

  6、乃:就是

  7、讼:状告

  8、不能:没资格

  9、帛:丝织物的总称

  10、赐:赏赐

  11、尚:还是

  12、自当:自然应该

  13、史官: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

  14、对:回答

  15、说:同“悦”,高兴

  16、诘:责问

  译文:

  宋太祖曾经在皇宫的后园弹捕鸟雀。有个臣子说有急事求见,宋太祖急忙召见了他。(但)他上奏的却是普通的事情。宋太祖生气了,责问这是为什么。臣子回答说:“臣以为这些事情比弹捕鸟雀还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举起斧钺撞了臣子的嘴,(臣子)被撞落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捡起了牙齿,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你怀里揣着牙齿,想告我的状吗?!”(臣子)回答说:“臣没有资格状告陛下,然而自有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记录这件事。”宋太祖既害怕又高兴,赏赐了黄金和丝织品安慰犒劳他。

  人物赏析:

  赵匡胤(yìn)显然有些专制霸道,让忠耿的谏官付出了两颗牙齿的惨痛代价;然而他终能分辨忠奸而及时止怒,一旦明白过来就反躬自省、以赏代罚,这种过而能改的胸怀与气度,仍不失为“明君”风范。

  大臣有直言不讳的品质,即使掉了两颗牙齿,也是值得的,因为两颗牙齿换来了一个明君和国家的兴盛,未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这是宋太祖皇帝能够发展宋朝的原因。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生于洛阳夹马营。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之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赵匡胤于后汉隐帝时投奔郭威。后周建立后,赵匡胤始入宦途,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

  柴荣病重时,任命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胤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1]大军出征后不久,于京城汴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发生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史称“陈桥兵变”。大军回京后,恭帝被迫禅位,赵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国号“宋”,史称“宋朝”、“北宋”。

  赵匡胤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的策略,致力于统一全国,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及南唐等南方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的统一。赵匡胤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他还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布匹,以期赎回被后晋高祖石敬瑭献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逝世,享年五十岁。在位十六年,谥号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葬于永昌陵。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谥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有诗作《咏初日》传世。

【《宋太祖怕史官》原文和翻译】相关文章:

宋太祖怕史官阅读及答案参考07-20

苏辙《史官助赏罚论》原文与翻译05-25

狼的翻译和原文07-20

狼翻译和原文11-28

口技原文和翻译03-06

师说的原文和翻译12-07

《人琴俱亡》翻译和原文06-01

《师说》的原文和翻译12-01

卖炭翁翻译和原文11-14

氓的原文和翻译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