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通用11篇)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污水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
1、必须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排放的全过程进行监控,不得随意将污水直接系统.由总务科负责实施。
2、我院的污水的污水处理主要包括污水的预处理,物化或生化处理个消毒三部分,为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二次污染,对污水处理过程种产生的污泥和废水必须处理。
3、对各种特殊排水,如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洗涤废水等应单独收集,分别采取不同的预处理措施后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4、应遵循达标与风险相结合的原则,全面考虑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5、严格生态安全制度,有效去除污水有害,有毒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污水中过高余氯,保持生态环境安全。
6、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和危害,污水必须就地处理符合一级排放标准。
7、病区和非病区的污水排放必须分流。
8、全院禁预处理过的污水必须排入我院总的污水处理系统站,经处理设备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方可排入市政排污管网。
9、因治疗和诊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必须单独收集处理。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2
1、当班操作人员要坚守岗位,定时巡查设备运转情况,在任何情况下不得擅自离岗。
2、认真执行操作规程,遇有故障应及时努力排除。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重大事故应立即报告医院有关领导。
3、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掌握设备基本保养知识和常见故障的维修技术。
4、认真按规定做好污水处理的.检测工作。一般总余氯量由操作人员当班时检测,微生物指标由操作人员取样后送医院实验室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5、认真填写好运行记录,如实记录设备运行状况指标的的检测结果。有前后班的应做好交接班工作,尤其是异常情况和曾处理故障的情况在交接班时互相交代清楚。
6、做好安全保卫工作,非管理人员不得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站,操作间禁止闲人进入。来单位视察人员需由操作人员带领下参观,检查人员一律凭有关介绍信,由操作人员做好登记工作。
7、定期进行处理构筑物中污泥的清掏和消毒工作,污物排放前均应检测蛔虫卵死亡率和粪大肠菌值。医院污水操作人员要注意将采好的污泥样送有关化验室检测,并做好定期消毒情况及污泥检测结果等方面的记录。
8、定期与卫生监督部门和环保部门联系,报告设施情况和污水处理检测结果。如需暂停处理,应尽快报告上级部门。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3
一、建立污水处理专职人员,并须经专业培训,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防水检测等规章制度。
二、严格记录污水排放量、设施完好状况,包括投氯系统运转是否正常,机电设备运转良好程度,各种构筑物尤其是地下部分是否渗漏,管件阀门是否渗漏等。
三、严格污水的`排放管理,尤其病区、传染病区和放射性物质所污染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凡排入自然水系的污水必须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等有关规定。
四、定期进行对原污水、沉淀池、生化处理出水、接触池出水等的日常检测,包括水量、水温、余氯、ph值、大肠菌群数、肠道致病菌、蠕虫卵、生化需氧量(bod5)、悬浮固体、溶解氧等。
五、建立污水处理的技术档案。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4
1、污水处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关于《医院污水处理技术指南》的要求执行。
2、医院污水处理设施的操作人员应该培训并健全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
3、医院污水采用二级处理流程,氯消毒工艺流程。严格按照加氯池内水容量,计算氯量,保证氯、水充分接触一定时间后方能排放,使处理后的.污水经防疫站化验合格,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4、污水处理站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5、做好日常监测工作,污水处理的生物监测总余氯应每日监测,粪大肠菌每月一次。每日测定水质,水量、并做好记录。
6、服从环保、防疫部门管理指导,协助采样检验。
7、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个人卫生,应配备有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清洗的设施(洗手液、温水),而且应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知识培训。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5
1、污水处理人员负责全院污水处理和消毒工作,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坚持先处理后排放,排放标准按gb18466-20xx执行。实行24小时排放。
2、连续三次各取样500毫升进行检验,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
3、粪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
4、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时,总余氯量应在2-8毫克每升。
5、污水处理员要严格遵守自己的职责,遇到重大疑难问题及时向科长汇报。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6
污水处理管理管理制度是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确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污水来源与分类
2.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
3.监测与记录
4.应急处理措施
5.培训与教育
6.法规遵从性
内容概述:
1.污水来源与分类:明确各类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水类型,如工艺废水、冲洗水等,并进行科学分类,以便针对性地进行处理。
2.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维护:规定设施的操作规程,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其高效稳定运行,及时进行维修保养。
3.监测与记录:设置水质监测点,定期检测污水排放指标,详细记录数据,以便分析处理效果和调整工艺。
4.应急处理措施:制定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预案,如设备故障、超标排放等情况,确保快速响应并降低影响。
5.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污水处理知识培训,提高环保意识,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相关操作规程。
6.法规遵从性: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更新,确保污水处理管理制度符合法规要求,防止违法行为。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7
医院污水处理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废水得到妥善处理,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公众健康。这一制度涵盖了污水的收集、分类、储存、处理、监测以及废弃物处置等多个环节。
内容概述:
1.污水分类与收集:明确各类污水(如临床、实验室、放射性、化学性废水等)的分类标准和收集方式。
2.储存管理:规定临时储存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标准,确保储存安全,防止泄漏。
3.处理工艺:确定适合医院废水特性的处理技术,如生物氧化、化学沉淀、消毒等。
4.监测体系:建立定期监测和随机抽测制度,监控处理效果和排放标准。
5.废弃物处置:规定固态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如焚烧、填埋等。
6.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程序。
7.记录与报告:设立详细的记录和报告制度,以便追踪和审计。
8.培训与教育:对员工进行污水处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
9.法规遵守:确保所有操作符合国家及地方环保法规。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8
污水处理厂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
2.操作规程与标准流程
3.设备维护与安全管理
4.环保法规遵守与监测
5.员工培训与绩效管理
6.应急预案与危机处理
7.质量控制与效率提升
内容概述:
1.组织架构与职责划分:明确各部门及岗位的职能,确保责任到人。
2.操作规程:详细规定设备运行、污水检测、处理工艺等日常作业流程。
3.安全管理:设立安全制度,预防工伤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
4.法规遵守:确保符合国家环保法规,定期进行自我检查和外部审核。
5.培训管理: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6.应急预案:制定应对设备故障、水质异常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案。
7.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指标监控,保证出水水质达标。
8.效率提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9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2、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3、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4、监测污水总余氯,并做好登记。
5、每季度做好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粪大肠杆菌)检测,有报告并备查。
6、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
7、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
8、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0
1、污水站操作人员对处理后的污水抽取水样进行检测,每天不少于两次,并将检测结果(余氯、PH值)作详细记录,每月定期上报卫生局。
2、每月抽取一次以上处理后的污水水样送医院检验科进行检测,检测主要内容为粪大肠菌群(MPN/L)的情况。
3、按照卫生局、环保局的规定,自觉配合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抽样检测,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要求所检项目全部合格排放。
4、对消毒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维护保养,对污水池进行定期清洗、消毒(每年一次以上),确保污水处理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5、对自检、院检、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测等过程中发现超标指数的,在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科领导的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严格监督设备的运行情况、投放消毒药物的情况、污水池的清洁情况等并做到达标排放,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上级监督部门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整改。
6、遇到设备检修或其他原因需停止运行的,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市卫生局、市疾控中心)汇报备案,并加强对排出污水的.监督检测。
7、发生意外事故,按照《医院环境、污水意外事件应急预案》条款执行。
8、管理人员在上班时间内,应注意仪容仪表,总体要求是:得体、大方、整洁。
9、运行报表由管理人员填写,本报表各项指标统计时间为每日上午八点至次日早午八点,本报表逐日填写,每日一份。
10、在填写记录时,应如实反映实际情况。
11、运行记录应由管理人员填写,字迹工整、清晰,不得涂改、撕毁,保持记录表(本)干净整洁。
12、巡视记录:填写所辖的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对未运行的设备设施应注明原因:如故障、检修、备用或停用等。
13、操作记录:注明值班期内对设施设备所进行的操作内容,对不经常开启的设备注明原因。
14、记录表(本)填满后,由专人负责整理上报、存档工作。
15、处理站四周不能随地吐痰,不得乱扔杂物、烟蒂;草坪、露天工作台及各建筑物附近不得长期堆放杂物、垃圾;使用水冲、洗、浇时要节约用水,不得乱冲、乱晒,不得常流水、常明灯;设备四周地面干净、无积水、积油。
1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的有关规定。
17、保持污水排放系统顺利通畅,定期对医院排放系统进行维修。
18、工作人员做好自身防护,采集污水时戴手套,操作后洗手。
19、每日监测污水总余氯2次,并做好登记。
20、每月做好污水粪大肠杆菌检测,有报告并备查。
21、每年做好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检测,不得少于2次。
22、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放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6.5mg/L。
23、保持室内空气流量,环境清洁。
24、污水处理原料妥善保管,合理配比。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 11
一、医院的污水都必须经过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经消毒、沉淀,达到外排标准后,方可排放。
二、污水专职处理员每周二次对医院的污水处理的二氧化氯等有关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证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决不将未达标的污水外排。
三、由专职污水处理员对每天的污水处理量及无机盐和盐酸的投放量进行登记,并对ph值进行测试,对污水泵运行情况进行记录。
四、专职污水处理员在发现污水处理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应立即向总务科汇报,并要求在12小时之内将设备进行修复,保证正常运行。
五、医院一次性医疗垃圾和医学标本要求存放在指定的密封的`容器内,并采用日积晶清,存放容器必须有明显标志。
六、一次性医疗垃圾及医学标本在运输前必须经二层密封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应小心谨慎,不得将垃圾遗漏或失落,并每日送达指定单位进行焚烧处理。
七、合理使用锅炉的除尘设备,控制锅炉所产生的烟尘,定期对锅炉的烟尘进行清除。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相关文章:
医院污水管理制度(通用16篇)08-16
污水处理管理制度10-15
污水处理管理制度(精选)12-31
医院污水处理培训总结通用09-03
污水处理管理制度[优秀]12-31
污水处理管理制度(精选20篇)05-17
医院污水处理整改报告范文(精选10篇)03-23
医院污水处理培训总结(通用14篇)02-17
医院管理制度06-21
医院管理制度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