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必备[3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实施方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施方案 篇1
一、目的: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展现其精神风貌,弘扬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时间:
20xx年5月11日(如遇天气原因无法进行,另行通知)
三、地点:
黄沙中心小学
四、参赛单位:
全乡八所学校学生代表
五、组别与项目:
男子组:100米、800米、、跳远、垒球、铅球、1分钟跳绳
女子组:100米、800米、、跳远、垒球、铅球、1分钟跳绳
集体项目:拔河、男子组4*100米、女子组4*100米
六、参赛办法:
1、参赛对象:各校三至五年级在籍学生,否则取消参赛资格。
2、以校为单位组队,每项不得超过2人。
3、每位队员最多报两项。(集体项目除外)
4、各校拔河项目仅限报一队。拔河比赛每队人数为15人,男女不限。
七、奖项设置与计分办法:
1、每项各取前三名,允许并列名次,单项名次分别记3、2、1分,集体项目按单项名次双倍计分。
2、以各组运动员各项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总分,如分数相等,则以第一名多者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则以第二名多者名次列前,以此类推。
八、注意事项
1、各代表队设领队1名,领队具体负责运动员往返及比赛过程中的学生安全
2、学生中餐由各校具体安排,确保学生安全。
3、比赛当日,各代表队在7:40前需到达中心小学。
九、比赛具体安排:
总指挥:郑志虎
总裁判:吴金江
裁判长:冯荣进
裁判员及工作人员安排:
1、100米、800米、4*100米:
裁判:陈培金 终点负责:冯荣进
记时员:刘仕灵、余中华 、程顺雷 记录员:蔡伶燕
途中负责:杨舟、李加福、詹志斌、陈志发
2、跳远:
裁判:陈志发 测量员: 李加福 记录员:詹志斌
3、垒球:
裁判: 邱元发 测量员:郑文锋 邓庆寿 记录员:叶畅
4、铅球:
裁判:周润进 测量员:王有礼 记录员:林燕凤
5、一分钟跳绳:
裁判:程顺雷 记时员: 程顺雷
记数员:刘仕灵、余中华 、郑文锋、蔡伶燕、邓庆寿 记录员:郑剑英
6、拔河:
裁判:邱元发 场外监督:冯荣进、程顺雷
记录员:郑剑英
7、其它人员:
广播员:李淑芳
保健人员:叶金星、龚喜顺
后勤人员:叶金星、叶金祺
5、时间安排:
5月11上午
开幕式:8:00——8:40
场地:黄沙中心小学操场
8:50——9:50
男子组:100米、4*100米 场地:马路
女子组:铅球 (场地:黄沙中心小学后操场)
垒球 (场地:黄沙中心小学前操场)
9:50——10:50
男子组:铅球 (场地:黄沙中心小学后操场)、
垒球 (场地:黄沙中心小学前操场)
女子组:100米、4*100米 场地:马路
10:50——11:30
男、女组800米
下午
1:00——2:00
男子组:跳远、一分钟跳绳
女子组:跳远、一分钟跳绳
顺序:1、男子跳远、女子一分钟跳绳 同时进行
2、女子跳远、男子一分钟跳绳 同时进行
2:00——3:20
拔河
3:20——4:20
闭幕式及颁奖。
附:
开幕式程序:
1、运动员入场
2、裁判员入场
3、出旗
4、裁判员代表宣誓
5、运动员代表宣誓
6、宣布比赛细则
7、领导讲话
8、退场。
闭幕式程序:
1、运动员入场
2、宣布获奖名单,颁奖。
3、领导讲话
4、退旗
5、退场
实施方案 篇2
一、指导思想
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推进爱德(社会公德)、诚德(职业道德)、孝德(家庭美德)、仁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实施幸福教育,提升广大师生的道德素质,带头自觉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倡树道德新风,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
二、工作实施
(一)整体布局,扎实推进。坚持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统筹规划,道德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相结合。
(二)结合实际,体现特色。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具体事做起,融入工作、进入生活。家庭美德以孝老爱亲为切入点,以生活保障、精神慰藉、敬业回报为主要内容,从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入手,落实到子女赡养老人的衣食住行之中,落实到子女的学习工作之中。职业道德建设以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和让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师生的道德修养。社会公德建设以形成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为切入点,广泛开展讲究卫生、爱护环境、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活动。个人品德以强化责任义务和行为养成为切入点,以善良勤劳、勇于担当、乐于奉献为主要内容,培育求真、从善、尚美的心理意识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夯实道德建设基础。
(三)实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师生的道德品质
1、以“爱”为主题的社会公德教育实践活动。倡导文明礼仪,深入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开好文明礼仪校本课程,营造良好教育教学秩序,改善人文环境,引导师生以真挚的爱心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自然,在学校形成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风尚。
2、以“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展“爱我学校,共创事业辉煌”活动。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怀感恩心,做诚信人”、“争当教书育人先锋”等主题活动。积极参与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先进的争当评选活动,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引导教职工自觉做到对事业忠诚,对工作诚实,对他人诚信,打造诚信文化,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工作、和谐进取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开展“爱我事业,共铸师德”活动。以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主题,坚持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带动教风,促进教风学风,端正行风,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三是开展“爱我岗位,共树职业道德”活动。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学生评教、教学开放日(周)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岗位意识,增强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争当人民满意教师,树良好职业道德形象”为目标,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引导广大教职工模范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坚决杜绝从事第二职业、有偿家教、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营造干事创业、廉洁从教的浓厚氛围。
3、以“孝”为主题的家庭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全体师生要积极参加“感恩父母”家庭实践活动,提高孝老爱亲意识,感恩父母养育,感恩家庭支持。倡导教职工自觉自愿孝敬父母,用实际行动教育和引导子女孝老敬老。强化家庭美德建设,倡导文明家风,引导教职工正确处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氛围。
4、以“仁”为主题的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一是组织师生广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使人人都知礼节、重礼仪、懂礼貌、明荣辱。二是人际关系和谐行动。教育教职工在家庭,以“讲平等、重亲情、促和睦”为重点,利用春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共话亲情友情、家庭和睦兴旺”活动;在岗位,以“讲协作、聚合力、促发展”为重点,说说心里话,教育引导教职工处理好同事之间和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加强内部团结,凝聚发展合力。三是“强素质、树形象”活动,教育教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教职工开展读书活动,陶冶情操,提升素质。
实施方案 篇3
为更好地贯彻华侨大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根据《华侨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方案》,特制定我院本科生导师制试行方案。
一、导师的管理
成立导师委员会,主体人员与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保持一致,由院长担任导师制委员会主任。导师管理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按年级设置导师组,组长原则上由班主任兼任;导师组每学期至少开会一次,通报信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形成会议纪要。
二、导师制的形式
导师制实施项目制。按照内容分为三个类别:A.学术训练项目:指导学生完成一篇6000字以上标准学术论文或高质量的读书报告;B.学业提升项目: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在项目期限内成绩较大提升;C.课外创新项目:让学生在课外创新方面得到较大发展,素质得以全面提升,担任学院和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入选学校学生人才计划、获得重要实践奖项等。
三、导师聘任
1. 本科生导师由院长聘任;
2. 本院所有教师均有承担本科生导师的权利与义务;
3. 导师聘任实行师生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相结合的原则;
4. 每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总数原则上不超过4名,每年级不超过2名。
四、导师的职责
1. 根据导师制申请项目内容,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与学术态度,指导学生参与相关的学术训练、全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创新能力。
2. 每学期对学生进行5-8次当面指导,每次1小时左右,由学生在每次指导后做好《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
3. 根据《哲学本科专业必读核心书目》,或根据导师研究方向,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写作和研究,撰写读书报告或研究综述(五、六、七学期各一篇四千字左右读书报告)。
4. 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撰写学年论文。专业实习可以包含助教(高年级本科生)、助研(助研可从导师科研经费劳务费中给予部分补偿)。
5.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6. 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方面的指导。
五、导师考核与工作量
1. 导师与学生共同填写“导师制项目申请表”经学院批准立项后,按照计划,开展导师工作。
2. 导师共同承担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17个学分的工作,并以此分配相关工作量。
3. 完成年度指导任务,在每年度考核中给予部分工作量或津贴,指导一位学生按12个课时分配工作量,超出4名(不含4名)不计工作量。
4. 每个聘期结束前,填写《导师制工作考核表》,评出15%的优秀导师。被考核为优秀的导师给予额外奖励。考核方式和步骤如下:
(1)导师自评。导师对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一次自评小结(40%)。
(2)学生评估。由导师所指导的学生填写《导师工作考核表》(30%)。
(3)委员会评估。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总评结果对导师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30%)。
六、学生的'遴选与要求
1.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分为A,B,C类自愿与导师协商申请导师制项目;
2. 学生与导师的组合实行双向选择与学院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原则;
3. 获得资格进入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机制的同学,与导师进行定期沟通,并在《本科生导师指导记录》中做好记录;
4. 在一个周期的培养机制结束后,需按时提交导师制结项表和成果报告。
5. 经学院考核,对优秀完成项目的学生,予以相应奖励。
七、导师代管与导师制退出机制
1. 导师如因特殊原因,如请假、访学,超过半年时间的,需委托一位导师代管。
2. 如需要更换导师,则由学生申请,经导师同意,提交导师制委员会讨论决定。
八、附则
本方案由导师制委员会负责解释。
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二○XX年九月二十三日
【实施方案】相关文章:
[经典]实施方案10-03
[精选]实施方案10-09
实施方案08-01
演练实施方案03-15
搬迁实施方案04-05
旅游实施方案04-14
养殖实施方案04-14
安全实施方案04-08
技术实施方案04-06
供热实施方案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