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合集[10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1
有人这样评价刘亮程:“乡土气的,朴素到平凡,朴素到不平凡”他笔下的黄沙梁不过寸土之地,却别有一番宁静祥和,这一切只因平凡的“存在”。一只狗、一匹驴、一匹马……丰沛的灵魂勾勒的是不一样的世界,在黄沙弥漫的大漠中用被岁月打磨至嘶哑的声音诉说一个又一个故事。
“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早晨,时候到了人会自己醒来。”我非常喜欢书中的这句话。时间是残酷且公正的,他不会偏袒任何人,总有一天,所有记忆会像沙子一样被风刮得无影无踪,我们会进入漫长的沉睡。书中的刘二说,“我做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是没让自己从这片天空下消失。”沐浴在清晨的曙光和袅袅炊烟中怎舍得消失呢?卡尔维诺说,“死亡,是你加上这个世界,再减去你。”这个村庄乃至整个世间每个灵魂都要面临死亡,风会带走一切。这个村庄里的所有包括一棵树、树上的年轮都有人的痕迹,人的存在使它悄悄改变。不可否认这是一个西北落后的村庄,但那里却那么温馨、美丽,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个村庄吧。书中有一句话“其实人的一生也像一株庄稼,熟透了也就死了。一代又一代人熟透在时间里,浩浩荡荡,无边无际。谁是最后的收获者呢?谁目睹了生命的大荒芜——这个孤独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虽然大部分人总是无所收获,但我觉得存在就已经是生命的`意义了,只有存在,才能坚守心中的净土,才能改变。
人生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无论是坎坷还是顺利,只要存在都有它的价值与意义。现在世界总是那么的浮躁,其实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人生道路上的意义,就能活得圆满。虽然可能并不是那么轰轰烈烈,但蜉蝣有蜉蝣的快乐。正像书中所说的“我老的时候,我会说:我是在时光中老的。”追求大半生,蓦然回首,才发现走过的路都是生命的意义。黄沙梁,是刘亮程的小天地,在那里一切充斥着鲜活的思想与生命,让我明白了存在就是生命的意义。希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2
看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是继沈从文和汪曾祺之后,我第一次看到当今中国作家如此具有灵性和才华的文字。他就是刘亮程。
刘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纯粹,他的文字歌颂大自然,带有纯净的诗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战火和硝烟,看不到歌舞和繁华,只有村庄和河流,似乎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太阳照着你,风永远吹着。
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当代最有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怀里揣着《圣经》和《康拉德小说逊,还有一本就是《瓦尔登湖》,海子把它当成命运之书。梭罗说:一亿人中只有一个人活的诗意而神圣。只有读过《瓦尔登湖》的人才会了解瓦尔登湖是多么的深邃纯净。我一直觉得,大师就象深邃纯净的湖泊。
一个优秀的抒情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永远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永恒主题,那就是对某样美好的事物的反复歌颂,很多诗人饱含深情的反复歌颂落叶和露珠。这一切来源于热爱。
刘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题就是村庄。他笔下的村庄,似乎赋予了生命,我想,身临其境也不过如此吧。他文字叙述所带来的美感甚至远远超越了村庄本身。
村庄生活是很苦的,我去过很多村庄,一般都是看到他们的贫穷和落后,还有漫天飞扬的黄土。我到达村庄之后想念城市的精致物质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庄的安静和安宁,还有清新空气。
如果让我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是不会去的。我宁愿在城市之中当个平庸的小职员,随波逐流。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缺乏的,是一颗感恩的心,是一颗诗意的,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刘亮程作品中所表达的。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3
或许是缘分,是命,自从出生在这,他的一辈子就再也绕不开它了。
“村庄。”两个字不轻不重地敲他心里,像寺庙的木鱼或钟,不知何时潜移默化地成为他的一部分。
村庄是家。这也许会是他下意识脱口而出的答案。他在那里住了很久很久,久到整个世界都旧了,整个世界都陪着他一点点慢下来。某天从集市回来,双手提着东西,便咧开嘴向它笑笑,像是在招呼一个熟捻到已熟念到无需去刻意交流的老伙计,他的气息,他的念想,他的记忆,他的梦,都来自这里也属于这里。这是他的`村庄,他的家。
村庄是时间,过了很多很多天,什么都没变。太阳还是一样的太阳,村庄还是一样的村庄,轮回还是一样的轮回。看不见时间的村庄里,就好像没有时间。直到有一天,无比结实的路开始塌陷,农具和牲口已然消失了好几荐,墙从刚刚粉刷的年轻长到老旧的斑驳最后倒下,只有他,仍旧活生生的,虽有一点衰老迹象,却永远不会老死。在人的观念里,消失和毁灭诠释着时间。他未变,他见证这陨灭的一切,于是村庄便是时间。
村庄是万物。村庄是万物组成的,没有万物那不叫村庄,只剩他的村庄没有记忆。空有一个背景而没有景物成就不了孤独。孤独是世间万物与你的心跳可闻而不可触的共鸣。草、木、鱼、虫、天、地、人、畜,这样东西牵起他的思绪,形成他的意识,折射他的孤独。万物是村庄的必要条件,这规矩在很早以前便定好了的。
村庄是他自己。村庄很热闹,人的吆喝、马的嘶鸣,狗的狂吠,但他们其实只是各吵各的,他们各有名的事,互相不理解,于是互不理睬。那没有必要。他们的日子相互交集,同样互不干扰。他们不认识。在对方眼中,他们也只是万物。每个生灵都以为自己的所见便是万物,他们各自拥有同一个村庄。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意识活着。我即村庄,村庄即我。对于刘亮程来说,那是一个人的村庄。只有他一个人,他一个人的意识在土地上游荡。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4
人非草木,家却是根。对于刘亮程来说,村庄便是他的根,地里袒露着生活原色,流淌着真实岁月。那里是来时的路,亦是归去的途,那里是村庄,亦是故乡。
刘亮程的村庄是黄沙梁,是一个小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生机。这里有许多人、许多牲畜;这里有阳光与风的温暖,有麦子与苞谷的香甜,有月光与老树的寂寞,有虫鸣与蛙声的绵长......
村庄是黄沙梁,是一场回忆。它回忆孩子的出生,少年的成长,青年的孤寂,老年的悲凉;它回忆着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回忆着庄稼人播种的辛勤与期盼,回忆着丰收时的欢悦与希望;它回忆着万物的去向......
村庄是黄沙梁,是存在的痕迹。风过留声,雁过留痕。在飞去的`日子里,好像一切都悄无声息,但万物其实都留下了它们的足迹。木上的年轮是树木生长的痕迹;田里的麦堆是人们劳作的痕迹;泥泞路上的爪印是动物踩过的痕迹,或许乡间的风有我们存在的痕迹。
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我看到了村里人的大半辈子。村庄里昼夜不停匆匆逝去的时间,往往复复,不知疲倦的大地以及车轮上、柴堆上、院门上一颗草籽或一粒尘土的痕迹。村庄里埋藏了我们的过去,它有我今生今世的证据。或许村庄并不是一块真正的土地,这与时间空间无关,那是一种情怀与寄托,是生命的归宿。每个人都想冲出村庄,去更广阔的天地,然而每个人又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守望着家乡。
一切终将暗淡,或许在寒风吹彻的冬日,村庄将成为唯一的光。倦鸟归林、鱼翔浅底,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5
匆匆岁月,事态人迁。早不知生我长我的故土,如今已变了一个崭新又令我心疼的模样。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主人公儿时对蚂蚁的兴趣,捉弄他们以来取乐。一个人独自玩着自己的小天地,有时还忘了时间。
我想到了我可爱的家乡,儿时的我也如主人公一样,顽皮活泼,像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婴儿,都想要去摸一摸,看一看,我时常和弟弟去门前堆起高高的小泥土山上玩,上面种满了蔬菜,我便带好小工具开始我的小天地,用车铃半壳当小锅,上面加点水,放点米,开始煮饭,火点燃了,发光的烁烁火花,便把我童真小小的心灵点燃了,开心的大笑起来,还不时的加火草,耐心的等待着,有时烟雾像顽皮的娃娃,挥索着我的双眼想探个究竟。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就是不肯掉下来,可随而来的是一阵阵地笑声,嘴里还不自觉地喃喃自语道:“你这烟,竟敢欺负我,真可恶。”可是仍在期待着快点煮熟好吃呀!可是,每每都失败。可能是纯真的心像没有被污染的玻璃瓶,总是倔强的'很,一定要成功不可。要是现在的大多数同我一样的花季年龄的人,肯定经不起雨打风吹,早早就放弃了,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了,呵呵!真有点可笑!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作者的家乡山坡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像极了孩子的笑脸,可作者为什么说他活的太严肃了,这点我很不理解,这好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我何时不正是如此地想着?但当看到故乡美丽的风景,油油的黄菜花,涨红脸的西红柿,努力攀岩的蔷薇花……我笑了,发自由心对故土自然令人平静安详的环境所感动。现在我每天匆匆上学,放学,忙碌着,每天都像复读机,重复着,何时注意过,认真观察过这些最自然不过的事了。好像觉得他们存不存在无所谓,对我也没什么影响。每每这样想着,我的内心都感到很悲哀。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6
匆匆岁月,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主人公小时候对蚂蚁情有独钟,经常捉弄它们取乐。他独自一人玩耍,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有时甚至会忘记时间的流逝。
我想起了我美丽的家乡,小时候的我也像主人公一样,调皮活泼,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就像一个小婴儿,总是想要去摸摸看看。我经常和弟弟一起在门前堆起高高的小土山上玩耍,山上种满了各种蔬菜。我会拿着小工具开始我的小世界,用车铃的'半壳当做小锅,加点水,放点米,开始煮饭。火点燃了,闪烁的火花点燃了我的童真,我开心地笑了起来,不时地加火草,耐心等待着。有时烟雾像一个顽皮的小精灵,飘来飘去,想要戏弄我的双眼。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肯掉下来,但紧接着就是一阵阵的笑声。我嘴里还不自觉地喃喃自语:“你这烟,竟敢欺负我,真可恶。”但我仍然期待着能够快点煮熟好吃呢!然而,每次都失败了。或许是因为像未被污染的玻璃瓶一样纯真的心灵,总是执着地认为一定要成功。如果现在的大多数和我一样年纪的人,可能早就受不了风吹雨打,就会放弃了,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哈哈,真有点好笑!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作者的家乡山坡上,开满五颜六色的花朵,如同孩子们灿烂的笑脸,但作者却感到自己活得太过严肃,这一点让我感到困惑。这些花朵在荒野中绽放,也许是在欢迎和鼓励着那些微小的生命。就像青青的芳草让我看到未来美好的前景,我何时不曾这样想过呢?然而,当我看到家乡美丽的风景时,金黄色的油菜花、涨红脸的西红柿、努力攀爬的蔷薇花……我笑了,因为自然和故土带给我的平静和安详感动着我。现在,我每天忙碌地上学放学,生活仿佛一台重复播放的录音机,我何曾留心观察过这些最自然的事物呢?好像我觉得它们的存在与否并不重要,也不会对我产生影响。每当我这样想时,内心总是感到悲哀。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7
这本书写的是诗化的乡村生活,七年级读后感:《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在如今这样一个工业和城市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里,作者依然固执地把乡村作为他灵魂和文笔的栖息之地。他怀着极大的热情,以史官的姿态记录下他的村庄和生活里琐细的点点滴滴。那样人间烟火的朴素温暖,被包裹在不事雕琢的平实语言里在读者面前流淌开来,不知不觉间已是沉浸其中而不自知。包括这本书在内,作者的所有作品都在构建着一个作为世外桃源的乡村。书中他竭力营建的黄沙梁村并非纯净无瑕的完美乐土,但是其纯朴自然的美却令人心惊,读后感《七年级读后感:《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在那里人与其他生物有着奇特的、近乎平等的和谐,每个生命都有机会在阳光里自由地挥洒,即使它们之间照样要有旷日持久的争夺,有对这个贫瘠世界不满足的索求。作者笔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略显原始的干净简单,他并不讳言村庄生活中的阴暗与欲望,然而他的文字却让人依然有能力怀抱对温暖的信仰。对于自然,作者的视角是谦卑的。他的文字仿佛就从中生长出来,还带着阳光和泥土的味道。但是在这些文字的平静下掩藏着不着痕迹的`悲伤,或许它源自作者内省的态度和安静的孤独。以《一个人的村庄》为题,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孤独弥漫全书,然而正是这样的孤独,注定了这本书的深度。孤独时人们往往耽于思考,同时,进行思考的必要条件就是远离尘嚣的孤独。在如今这个城市化与工业化一往无前的时代,作者的乡村就是这滚滚洪流中的微小孤岛,守候着这种罕见的、空白而清醒的坚持。书中的“我”,即全书的贯穿者和叙述者,一直以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出现,试图真正融入自然却从未成功。这也难怪,毕竟每个生命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不可理解不可抵达的悲喜。全书中“我”始终是一个闲散的游荡者、村落生活的旁观者,无为而又无奈,无畏而又无聊……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8
在这个炎热的暑假里,我捧到的第一本课外书是《一个人的村庄》。当我翻开慢慢去品味的时候,我便渐渐沉浸其中。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把这本书完完整整的看了一遍,特别是作者所描述的村庄里的这些小动物,我会去多看几遍。读完整本书,让我感受颇深。
《一个人的村庄》一书是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刘亮程撰写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像是自言自语、旁若无人地述说着这个曾经陪伴他成长的地方。跟随作者的脚步,带我们走近曾经那个远离现在城市喧嚣,有着袅袅炊烟,有着驴叫声、狗叫声、虫鸣声,有着会记住很多事的树,处处透着生机的村庄。通过这些动物、植物、风和天空等自然环境,也让我感受到在那遥远的地方——新疆所独特的自然风景。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作者写了许多动物、植物等自然之物,描绘出了一个万物共存的世界,万物包容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这样的美丽风景,让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那里也是一个农村,走进那里老远就能听到鸡鸣狗吠,那里家家户户也养着许多家畜,外婆则养着一窝的鸡,我们几个孩子经常逗着玩,扔几个石子,放几个鞭炮,追逐几下。我们会放飞在田野里,一群孩子在那里追逐、嬉戏、打闹,玩得忘乎所以。直到看见村头几户人家冒出炊烟,才缓缓回家。当然,我们也会静下来,细细观察着一群蚂蚁,或是扔点食物、或是放个木棒干扰下路线,当看到他们团结一起用小小的身子扛起来搬运比自己重几倍的东西时,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杭州亚运会的.精神“用心交融,互相包容”,体现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向上、紧密相拥的理想,同时传递自信乐观、不畏挑战、共迎美好的期许。也寄托着面向未来,共建亚洲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愿望。
这也与开放包容相融合,最后引用一句古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让我们共同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交响曲。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9
我是在读《一个人的村庄》的时候想起那个问题的。
那是几年前的事了,某一个读书日,报纸上发起一个讨论:如果让你在大海上漂流一年,只能带一本书,你会选择哪一本?
回答众说纷纭,当时我的选择早已不记得了。捧着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个答案突兀地闪现:手上的这一本便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读这本书的感受,我会选择“静”。这些朴实得有如黄土的文字里,藏着一股宁静的力量,静到一低头就能看见长长的过往,静到能听见天地之间最清晰的心跳声。
我惊异于字里行间的灵气,而我得知作者只读过五年书后,我感到了理所当然。只有这样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就像他脚下的土地,木讷无言却宽厚温存。那是宁静到极致后具有的深沉的力量,它迫使我心中的喧嚣沉寂,一寸寸压低我的灵魂,直至趴伏在大地上感受风的私语和大地的呼吸。
刘亮程是村庄的儿子。他写狗。写马。写虫子,他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观察蚂蚁搬家。写人,熟悉的不熟悉的、友好的对头的。写房子,他津津乐道着他曾荒废了不少时光的那些老房子,那些院门、土墙、墙边的树、树旁的`烟囱和悠然的炊烟。写烟、写风景、写木老头;写梦、写死亡和新生。从冬天写到下一个冬天,写每一个人每一堵墙、每一块土皮都将归去的岁月,和天空。
他是整个村庄最闲的人,他也是整个村庄最忙的人。他蹲在田垄上研究风的心情,他为一所房子担忧能否晒到阳光,他听见一朵野花吟吟的笑声像个傻瓜似的一个人在荒野中笑出来, 他觉得屋后的那个榆木疙瘩是村庄的头颅。
刘亮程以他孩童般的眼光注视着大地的一切,同时他又以先知般的悲怆预言了生命中吹彻的风和一年年累积的冬日。他是一个随性的赤子,任由自己飘荡在每一个司空见惯而不为人知的角落,就像一阵风、一场梦。
那是他的幸运,也是我们的不幸。
拿起这本书,在浮躁的世界里获得暂时的澄澈 。我愿意带着这个美丽的妄想,一个人在无边的海洋上流浪。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10
你知道驴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吗?世人习惯了从人的角度出发,却很少有人从自然的角度去思考,而《一个人的村庄》,却恰恰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这本书的作者——刘亮程,既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又是一个真正的作家,他曾被誉为是“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他出生于一个新疆的小村庄,这里是一个非常荒芜的沙漠地带。但在刘老师的眼中,这片土地上的事物仿佛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世界观,一切都是那么的富有灵性。
读完这本书后虽然没有发现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是我却可以从他朴实而又沉淀的'文字中读出农村生活的悠闲,有关生命的哲理,以及一个看似古怪而又有趣的灵魂。他非常喜欢偷偷观察村里的人,以及驴,飞鸟,蚂蚁,蚊子,风中的野草和落叶,甚至一寸村头的阳光,虽说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东西,但我却能从中读出整个村庄一代人的命运。有一处文字让我欣赏过后感受颇深,“靠近我的两朵花,一朵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也不禁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作者对几朵花露出笑容感到欣喜,享受着自然间种种的神奇,可能这就是带有纯粹的诗意美吧。
一个人的村庄或许是有些破旧与败落的,但是在繁华的城市中呆久了,总归是会疲的,倒不如像一个隐者,用超然脱俗的淡泊隐逸去一个人的村庄抛弃世俗财务,喧嚣沸腾,人畜共居,怡然自足,倾听自然奏乐,仰望天际黄昏,享受时光,享受这风土山水。
一个人的村庄装下了不同的人生,刘老师,他将泥土的芬芳融进灵魂,写进书中。我想这已不是一本普通的书了,而是一扇能与心灵交流的窗户,你是否也想与心灵做一回交流呢?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一个人的村庄阅读答案01-26
一个人的村庄散文(通用26篇)09-04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05-24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01-29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02-09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推荐】12-19
[荐]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12-19
[合集]《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05-25
村庄整治工作方案村庄整治案例03-16
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12-28